书城军事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1373400000049

第49章 太平洋战场(8)

尼米兹认为,如果美军能够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那么美国部队就可以一路登梯直上日本本土。这应该成为横跨太平洋、最终进攻日本的行动计划的重要步骤。

麦克阿瑟则反对尼米兹关于袭击图拉吉岛和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方案,他认为这一方案过于冒险。但他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他主张立即进占拉包尔。他吹嘘如果海军愿以航空母舰和海军陆战队第1师助他一臂之力,他就可以马上突袭新不列颠岛,攻占拉包尔和俾斯麦群岛,从而迫使日军北撤700海里,退到特鲁克岛基地上去。

就这样,两个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僵持不下,分歧只能靠华盛顿解决了。于是,马歇尔召集金上将开了一个紧急会议,经过讨价还价,双方的语气都平和下来了,最终达成一项有关所罗门群岛的折中方案。这一方案实际上采纳了海军的建议,但也适当顾及了麦克阿瑟的面子。7月2日的方案指出:战役第一阶段,是夺取圣克鲁斯群岛、图拉吉岛及其附近要地,由尼米兹将军担任战略指挥。为了便于指挥,把南太平洋地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分界线改在东经159度。这条线靠近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西侧。一俟在图拉吉地区站稳脚跟,则随着向巴布亚半岛的萨拉莫阿和莱城进军的开始,将战略指挥权交由麦克阿瑟担任,同时开始战役第二阶段,由他统一指挥沿所罗门群岛北上的作战部队。接着,盟军的两条战线对拉包尔实施夹击。这也就是以命令形式下达的“瞭望台”计划,该计划预定的首次登陆时间为8月1日。

所谓“瞭望台”,是展望未来的象征。美军在此时已经有了最终击败日军的长远构想。1942年7月的第一周,尼米兹大体完成了战役的第一阶段——“瞭望台”作战的基本计划。海军中将戈姆利代表尼米兹在南太平洋地区担任战略指挥,由在珊瑚海和中途岛两次海战中威名远扬的弗莱彻海军中将担任登陆编队的战术指挥,原任海军作战部计划部部长的里奇蒙·特纳海军少将负责指挥两栖作战部队。该舰队下2个特混编队,共有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1艘、轻重型巡洋舰14艘、驱逐舰32艘,以及其他舰艇。地面作战部队有海军第1陆战师以及第2陆战师一部分。

此时,就在“瞭望台”计划出笼刚刚两天,他们就收到了美军巡逻机的报告,得知日本海军特遣队已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并由工兵在岛上修建机场。

这一消息使尼米兹深感震惊,假如旧军建成了机场,从瓜达尔卡纳尔岛起飞的飞机将能够轻而易举地袭击美在附近岛屿的空军基地,美军现有防线将受到严重威胁。显然,美军必须立即更改作战目标,将瓜岛纳入图拉吉、圣克鲁斯群岛的作战计划之中,并在敌军建成机场之前,攻占该岛。

因此,虽然作战规模扩大了,但是海军作战部长金和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只准备批准戈姆利增加一周的准备时间,即8月7日为预定登陆日。日美双方谁在作战中首先使用瓜岛机场,谁就能赢得胜利。

那么瓜岛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下面我们就先介绍一下:

瓜岛,是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简称,位于太平洋上所罗门群岛的东南端,长145公里,宽40公里,陆地面积约6500平方公里,是长链状的所罗门群岛中一个较大的岛屿。岛上地势崎岖,森林密布,罕有人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其为美国属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占领。由于它位居澳大利亚门户,并且临近日本,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这便是美军所要夺取的主要目标。第二个目标便是此地以北约20海里的图拉击岛,日军在岛上有一个水上飞机基地。

7月31日,由特纳海军少将指挥的南太平洋登陆舰队,满载1.6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在8艘驱逐舰和1个驱逐舰警戒群以及航空母舰舰载机的护航下,从斐济岛出发,进攻瓜岛。支援和护航编队统由弗莱彻指挥。编队中的航空母舰包括“萨拉托加”号、“黄蜂”号、“企业”号。戈姆利海军中将担任这次作战的全面战略指挥。

8月7日清晨,登陆舰队接近瓜达尔卡纳尔岛,岛上日军毫无防范。5时30分,弗莱彻命令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起飞轰炸瓜岛,不久,美军护航舰炮火亦从海上向岛上射击。瓜岛上的2000名日军工兵还在睡梦之中,毫无防备,唯有小股部队隐蔽起来进行狙击,或用机枪扫射,大多数日军见状便纷纷跑向丛林中。

2小时的火力突击过后,登陆部队开始发动攻势,登陆进展很顺利。8日下午,美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刚刚建成的瓜岛机场,并取名为“亨德森机场”。黄昏时分,经过激战的美军又成功地攻占了瓜岛以北的图拉吉岛。这是美军自1898年以来,在太平洋发动的首次成功的两栖登陆。

美军登陆瓜岛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位于瓜岛西北600海里的日本海军第8特混舰队,舰队司令官三川中将接到瓜岛的告急电文后,遂命令舰队全速前进,决定于夜间袭击美军舰队。日军联合舰队司令官三本大将获悉美军攻击瓜岛后,也决定把重整瓜岛作为南太平洋作战的第一个目标,并指令组成一支“东南地区舰队”向瓜岛进攻。由此,瓜岛海战迅速升级。

于是,充满血腥的瓜岛争夺战拉开了战幕。

■ 萨沃湾海战

8月7日黄昏,第8舰队司令三川军一海军中将亲率5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从拉包尔启航,准备在大白天冒险通过新乔治亚群岛和圣伊萨贝尔岛之间的海峡(即后来被称为“槽海”的狭窄水域),8日晚驶入铁底湾,袭击盟军运输舰船。经过严格夜战训练的日本水兵于午夜时分进入瓜岛与萨沃岛海面,企图在夜战中摧毁美运输舰船和护航舰艇。

这里需要交代的是,在开战前几年,日本海军就常常利用恶劣天气和夜暗条件苦练杀敌本领,准备同优势的美国海军作战。为了夜战的需要,日本研制出高质量的望远镜、可靠性较大的照明弹和破坏力最大的氧气鱼雷。这种鱼雷直径610毫米,雷头装药量454公斤,航速可达49节。三川军一是一员足智多谋、勇于冒险的猛将,正因为如此,山本才同意他白天冒着遭空袭的危险,去夜袭美军。

但是这一切,并未引起美国人的注意。他们根本就没想到日军会夜袭他们。早在8月7日中午,属于美军麦克阿瑟部队的一架B-17飞机就发现了从卡维恩调往拉包尔的舰队,由于离战区过远,报告未能引起美军注意。7日晚8时,S-38号潜艇向基地报告:“驱逐舰2艘、舰种不明的大型舰艇3艘,高速向东南方航行,因日舰距瓜岛尚有500余海里,就未把三川的舰队放在心上。8月8日10时,一架澳大利亚侦察机第三次发现了日军舰队。飞行员掉以轻心,拖延6小时后才报告敌情,使美军无法及时再派出飞机侦察。更不幸的是,这位飞行员误报出日编队中有2艘水上收音机母舰,使特纳错误地判断日军的目的是建立水上飞机基地。这两天在战区上空飞行的其他美军收音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现三川舰队。由于一误再误,对于即将来临的巨大水上威胁,美军上上下下都毫无觉察。与此相反,三川一路上进行了周密的侦察和精心的策划。8日4时20分,5艘重巡洋舰各自派出一架水上飞机前往图拉吉岛和瓜岛滩头侦察,弄清了美军舰队兵力编成和位置。下午,“鸟海”、“青叶”两舰又各派出一架飞机对美舰进行了反复侦察。18时,日海军将甲板以上所有可燃物抛入海中,并把强药鱼雷进行了最后的整备。当南太平洋落日垂下海面时,三川发出如下将令:“作为帝国海军传统的夜战袭击,此次出击必将获胜,各位,冷静沉着,全力奋战。”8艘日舰以“鸟海”为首成单纵列,各舰相距1200米。晚10时30分,日军在船桅上挂起白色识别旗,将航速提到28节,杀气腾腾直扑美军登陆区。而此时的美军又是在做什么呢?为特纳船队担任空中掩护的美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司令弗莱彻,借口飞机损失和油料不足,未经上级批准,擅自将特混舰队撤出瓜岛水域。弗莱彻一走,滩头区失去了空中掩护,特纳十分惊慌。他召集范德格里夫特和掩护舰队司令克拉奇雷少将开会。美军只顾为失去空中掩护而恐惧,却没人想到日军会像偷袭珍珠港一样,偷袭萨沃湾。因而既未制定对付日军海上夜袭的作战方案,也没有指定代理人指挥所属的警戒船只,致使这些盟军巡洋舰和驱逐舰处于战备等级较低的状态,配置分散,相距甚远,难以及时相互支援。

当日军从2艘巡洋舰上派出水上飞机,先于舰队飞至“铁底湾”上空侦察敌情时,“塔尔波特”号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并试图向特纳报告,但不巧电讯受雷电干扰,仅仅相隔20海里的旗舰竟未能收到。由于未发出空袭警报,其他发现飞机的盟军舰只丝毫没有引起警惕,误以为是友机在巡视。就这样,午夜1时稍过,日舰上的一个望哨在黑暗中隐隐约约地看见了担任警戒的“布卢”号驱逐舰,于是全体立即准备投入战斗。1时33分,三川下达了总攻击令,日机凌空投下了照明弹,把周围照得通亮。直到这时,美国驱逐舰“帕特森”号才用报话机发出警报。但这时已经太晚了。隶属美澳联军的一艘澳大利亚巡洋舰“堪培拉”号被24发炮弹击中,右舷又被两条鱼雷击中,主机停转,右倾达10度,随后缓缓沉入海底。随后,美军“芝加哥”号巡洋舰舰首和前桅相继被炮弹击中,舰上烈焰冲天,死伤惨重,其余舰只也均受重创。毫无防范的南区巡逻队瞬间已溃不成军。

1时49分,日舰队又兵分两路,开足马力直奔北区巡逻队。1分钟后,北区巡逻队的一艘巡洋舰“阿斯托里亚”号便遭到日舰“鸟海”号劈头盖脸的炮击,灼热的大火引爆副弹药库,“阿斯托里亚”号终因营救无效而倾覆。随后,遭日舰“青叶”号、“鸟海”号和“古鹰”号交叉火力攻击的美“昆西”号巡洋舰也难逃一劫,于凌晨2时35分葬身海底。美巡洋舰“文森斯”号也同遭厄运,在3艘日舰炮击及鱼雷攻击下,葬身鱼腹。

就在美南区巡逻队溃不成军、北区巡逻队几近全军覆灭之际,山川军一不顾各舰长们通过无线电再三力谏,突然下令全速返航,结束了太平洋海战中这场罕见的夜袭战。这一仗使美国海军蒙受了不亚于珍珠港的奇耻大辱,在短短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重巡洋舰4艘沉没,1艘重伤;驱逐舰2艘重伤;1000余名舰员牺牲,成为“铁底湾”海底墓场的第一批殉难者。

这次萨沃湾海战,三川虽然大胜,但未击毁美运输船队,未能达成摧毁登陆滩头的目的,可谓是留有一大遗憾。这次日军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偷袭成功与日军的充分准备有很大关系。日军夜战训练有素,火炮鱼雷射击均准确,水上飞机侦察得力。当然,美军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日军夜袭缺乏精神准备;通讯联络迟缓;空中侦察不力;对日军战术意图判断错误;对自己雷达性能估计过高;对日侦察机活动未予重视,以至于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 所罗门以东海战

日军对瓜岛登陆的美军进行了初次打击后,8月13日,日军大本营命令第17军军长百武中将火速歼灭瓜岛之美军。日军指挥部主管臆断地认为,美军在南所罗门群岛登陆的兵力不超过2000人。因此,只把6000人的部队投入到夺回瓜岛的战斗中,并且这6000人也不是同时出击。日军在南太平洋的运输船,大部分用来加强莫尔兹比港的作战。因此,一次能运往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兵力仅有几百名。就连第一次组织的登陆输送队(由海军少将田中赖三指挥)也要分成两批实施。第一批由6艘驱逐舰组成,8月16日拂晓,从特鲁克出发,以22节航速驶往瓜达尔卡纳尔岛。两日后,18日夜,输送900名登陆兵在亨德森机场以西上陆。第二批有1300名登陆兵,分乘3艘低速运输船(航速仅为8.5节),也随后从特鲁克出发。为运输船只担任护航的舰艇是田中海军少将的旗舰——“神通”号轻巡洋舰和4艘巡逻艇。

在田中海军少将同几艘低速运输船一起航渡的过程中,先后接到3份敌情报告,使他和日军司令部完全改变了原来的作战方案。根据第一份敌情报告获悉,8月20日,弗莱彻将军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东南海域活动。从第二份敌情报告中得知,8月20日,美军飞机已开始使用亨德森机场。就第三份敌情报告来看,日军900名登陆兵于8月21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后,过早地转入进攻,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山本五十六司令长官根据形势考虑后临时作出这样一个决定,命令近藤信竹海军中将率领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出发,前往增援田中的登陆编队,并伺机袭击弗莱彻的特混舰队。正是由于山本的这个临时决定,导致了瓜岛战役中的第二次海战,即所罗门群岛以东海战。

盟军南太平洋地区司令官戈姆利立即指令南太平洋海军司令弗莱彻海军中将:务必保护通往所罗门群岛的航线,并筹划迎敌之策。同时令第61特混编队紧急赶往瓜岛水域。又应戈姆利请求,从珍珠港增调航空母舰“大黄蜂”号,前往瓜岛。

海军总司令金上将得知南太平洋的有关情况后,万分焦急。他担心弗莱彻的实力太弱,不足以抵抗日军的攻势。于是,他紧急命令刚下水的3.5万吨级的战列舰“南达科他”号和“华盛顿”号以及担任护航的巡洋舰、驱逐舰,全部出动,取道巴拿马运河,昼夜赶赴瓜岛海域。与此同时,驻扎在瓜岛机场上的美军两个战斗机和轰炸机中队,奉命24小时警戒,严密地监视着周围敌机的动向。就这样,瓜岛的气氛越来越紧张,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8月23日凌晨,第61特混舰队终于到达瓜岛以东150海里的洋面上,形成挡住日舰进攻的第一道防线。这支实力强大的航母编队是由三股打击力量组成的:一是由弗莱彻亲自指挥的以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为主,外加巡洋舰“明尼阿波利斯”号、“新奥尔良”号和5艘驱逐舰组成的第11特混编队,二是由金凯德少将指挥的由航空母舰“企业”号、巡洋舰“波特兰”号、“阿特兰塔”号和6艘驱逐舰组成的第16特混编队,三是由海军少将诺伊斯指挥的以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为主的18特混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