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林语堂到一所大学参观。参观之后,校长陪同他到大餐厅和同学们共进午餐,校长深感机会难逢,临时请他对学生讲几句话。林语堂十分为难却又无可推脱,于是即景生情地讲了一个笑话。他说:“罗马时代,皇帝残害人民,时常把人投到斗兽场中,活生生地被野兽吃掉,这实在是一种残忍不堪的事。有一次,皇帝又把一个人投进斗兽场里,让狮子去吃。岂料此人浑身是胆,只见他慢腾腾地走到狮子身旁,在它耳边讲了几句话,那狮子掉头就走,并不吃他。皇帝看在眼里,倍感诧异,于是再放一只老虎进去,那人依然无所畏惧地走近老虎身旁,同样和它耳语一番,那只老虎也悄悄走开了,照旧不吃他。皇帝百思不解,就把那人叫出来盘问:‘你到底对狮子和老虎说了些什么,竟使它们不吃你而掉头就走呢?’那人答道:‘简单得很,我只是提醒它们,吃我很容易,不过吃了以后,你得演讲一番。”讲罢,博得满堂喝彩,然而,那位校长却被弄得啼笑皆非,显得十分尴尬。
另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演讲,希望借此宣杨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他深知这种演讲是背儿媳过河——费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称颂祖先的话,同宗会大失所望,倘若过于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千是他认真思索,策划了一篇短小精悍的讲稿。他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有商朝的比干丛相,这在《 封神榜 》里提到过;英勇的有《 水浒传 》 里的林冲;旅行家有《 镜花缘 》里的林之洋,才女有《 红楼梦 》里的林黛玉。此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机飞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谓人才辈出。”林语堂这段简单而精彩的演讲,令台下宗亲雀跃万分,禁不住鼓掌叫好。然而,当我们仔细回味他的话时,就会发现他所谈的不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就是与林氏毫不相干的海外名人,并未对祖先歌功颂德。
■刘墉巧言戏和珅
大奸臣和■小时候曾进宫当差,专管每夭晚上点燃蜡烛一事,加上他人又矮小,人们便送了他个外号“蜡头儿”。可谁知,这个“蜡头儿”却越烧越旺,平步青云,一直官升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
和■在四十九岁这年,曾庆过一次大寿,大摆宴席,广邀朝臣。大小官吏们莫不趁此机会巴结,一时间,金银珠宝收了无数。罗锅子刘墉也来祝寿。他的寿礼与众不同:红烛一对,上面分别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和■接过红烛,忙命家人将其点燃摆好。
席间,和■开言道:“老朽不才,枉过五十。蒙圣上恩宠,万事如意,只是至今尚未取号,实在惭愧。”他转向刘墉,双拳一握:“就请年兄惠赐一个如何?”刘墉为人耿直,且诙谐多智,向来不愿与奸臣来住。这次前来,已经是碍于官场情面,偏偏此时和■又多事,心中着实气恼,但又无法推脱。他环顾大堂,忽见红烛高烧,顿时有了主意。只听他缓缓言道:“蒙和兄看得起刘某,只好从命,我看和兄胸怀似海,志高如山,就号‘海山’,不知意下如何?”和■听罢,非常高兴,连连称谢。大家杯来盏去,尽兴而饮。
酒宴完毕,和■亲自送客出府。回来时,满面春风,边走边思忖:“人说刘墉多才,今日赠号,果然不错。”迈进大堂,但见一对红烛各有一字尚未燃尽。看着看着,和■顿时沉下脸来,呆在那里。原来,一对红烛,各剩一字,左为“海”,右为“山”。刘墉巧借红烛戏弄和坤,场面上堂堂大号“海山”,原本还是个“蜡头儿”。
■圆智巧答乾隆问
圆智是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他虽无点金之术,却颇有应变之才。
有一天,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往天童寺而来。圆智听到此事,马上到山脚下等候。不一会儿,乾隆便来到眼前。圆智在他身前合十躬身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此人为圆智,便想给一个下马威。于是,面孔一板,厉声问道: “你既知朕躬到此,为何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 该当何罪?”
圆智不慌不忙地说:“小僧岂敢亵渎圣驾,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若是兴师动众,恐怕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故小僧才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有理,只好说:“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路上,乾隆又说:“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比不好全寺都得遭殃。”但他脑子一转,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好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还比一步高。”
乾隆一听,心里不舒服,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在佛地无可指责,只好暂时作罢。 他们一进天王殿,正见弥勒佛喜眉笑脸地朝外而坐。乾隆点子又上来了,指着弥勒佛问圆智:“请问大和尚,他为何而笑?”
圆智答:“启禀圣上:他是笑贤僧命乖运蹇,身入空门,终日青灯木鱼, 碌碌无为。”
乾隆一听,心暗想:“这下子可有空子钻了!”马上问圆智:“他也在对我笑,照你说,他也在笑我碌碌无为了?” 圆智见乾隆咄咄逼人,连忙回答说:“哪里哪里,佛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他对万岁爷迎面而笑,是笑你为万民操心,以国事为重,不像凡夫俗子,气量狭窄,笑里藏刀!” 乾隆听了,哭笑不得,因为圆智明明是正在骂自己呢!可不好发作,只好忍气作罢。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他走到山腰时,想起上山之事,又想难 一下圆智,说:“我上山时,你说我一步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么说?”
圆智听了,稍思片刻,即答:“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爷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了,目瞪口呆,觉得这个和尚确实很有应变之才。
■感受马克·吐温的幽默
马克·吐温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杰出作家,他以幽默、讽刺的手法为人们描绘了美国的社会生活画卷。它不仅在创作中擅长幽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妙趣横生”。
1.广告
一位商界阔佬对马克·吐温说:“我想借助您的大名,给敝公司做个广告。”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
第二天在马克·吐温主办的报纸上登出了如下文字:
一只母苍蝇有两个儿子。她把这两个儿子视若掌上明珠,爱护备至。一天,母子三个飞到某某商业公司的商店里。一只小苍蝇去品尝包装精美的糖果,忽然双翅颤抖落下来,一命呜呼!另一只小苍蝇去吃香肠,不料也一头栽倒,顷刻毙命。母苍蝇痛不欲生,扑到一张苍蝇纸上意欲自杀,尽管大吃大嚼,结果却安然无恙!
阔佬看完广告,气得直翻白眼。
2.演讲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克·吐温与雄辩家琼西应邀参加同一晚宴。
席上演讲开始了,琼西滔滔不绝,情感丰富地讲了20分钟,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然后轮到马克·吐温演讲。
马克·吐温站起来,面有难色地说:“诸位,实在抱歉,会前琼西先生约我互换演讲稿,所以诸位刚才听到的是我的演讲,衷心感谢诸位认真的倾听及热情的捧场。然而,不知何故,我找不到琼西先生的讲稿,因此我无法替他讲了。请诸位原谅我坐下。”
3.只好站着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法国一个小城市旅行并发表演讲。一天,他独自到理发店理发。理发师问:“先生,您好像是刚从国外来的?”马克·吐温答道:“是的,我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您真走运,因为马克·吐温先生也在这里,今天晚上您可以去听他演讲。”
“肯定要去。”
“先生你有入场券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把双手一摊,惋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至尾站着听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位子。”
“对!”马克·吐温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真糟糕,他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4.蚊子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别人事前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
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马克·吐温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如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
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灭蚊防蚊的工作。
5.车票
马克·吐温外出乘车。当列车员检查车票时,他翻遍了每个衣袋,也没有找到自己的车票。刚好这个列车员认识他,于是就安慰马克·吐温说:“没关系,如果您实在找不到车票,那也不碍事。”“咳!怎么不碍事,我必须找到那张该死的车票,不然的话,我怎么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呢?”
6.一半是混蛋
马克·吐温有一次因为看不惯国会议员在国会通过某个法案,因此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国会议员有一半是混蛋。”报纸一卖出,许多抗议电话随之而来,这些国会议员可不认为自己是混蛋,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更正。马克吐温于是又刊登了一个更正:“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混蛋。”
■
◎ 春秋时,毛遂自荐使楚,口若悬河,迫使楚王歃血为盟;战国时,苏秦又说诸侯,身挂六国相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东汉末,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吴主孙权联刘抗曹,终获赤壁大捷;建国初,周恩来奔走各国,谈笑风生,言谈间卷舒风云,树立了中国外交新形象;二战时,罗斯福、丘吉尔慷慨陈词,雄辩滔滔,唤起千万人民与法西斯决一死战的信心,扭转了世界局势……语言在他们那里,已然成为一种攻无不克的法宝,领略语言大师的风采,向世界语言大师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第12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语言大师学习口才
当你同半智半愚者谈话时,不妨说些废话;当你同无知者谈话时,不妨大肆吹牛;当你同睿智者谈话时,就该非常谦恭,而且要征询他们的看法。
——爱德华·布尔沃-利顿
■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
许多人能言善辩,时常在人群中占据上风。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有多么了得,他们更乐意尖酸刻薄,带有挑衅意味,似乎这样会显得伶牙俐齿,不好惹、有个性。很多善于辩论的人因为不懂人际关系的维护,目中无人,争强好胜,什么都想比别人高出一截。别人说一句话,他也会从中挑刺,非要让别人同意他的观点,甚至不惜辩论一番决出胜负。卡耐基对此说:你可能赢了辩论,可是你却输了人缘。任何讽刺挖苦都是带有攻击性的,即使是友善的嘲弄,有时也会让你失去友情。讽刺挖苦阻挡了正常的开放式的交流,而使交往变成了荒谬的争吵。
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个年轻小伙子不小心踩到了一位老大爷的脚,老大爷脾气不好,张口就来:“你说你这么大一小伙子,欺负我这么大岁数的人干吗?”
小伙子本来刚开始是想说一句抱歉,可老大爷的话实在让他反感,愧疚的心理马上无影无踪,他按捺了半天说:“踩了就踩了,可我什么时候欺负您了啊?”
老大爷更不高兴,说:“得得得,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学好。我看你那样儿,监狱里刚放出来的吧?”
这下小伙子可火了:“你这人怎么说话呢?”说完就要往前冲。这下车里的人左劝右劝,好不容易才让他俩消了气儿。
老大爷的说法就是典型的“得理不饶人”,本来只是小事一桩,可是为这么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让他自己显得很刻薄,不但形象大打折扣,还害得双方心理都不痛快,何苦呢?
一位老人去逛花鸟市场,不小心将小贩的两个花盆碰倒摔破了。老人连忙道歉,还说愿意把两盆花买下来,可是一掏口袋才发现一分钱都没带。
那个卖花的小贩就不依了,喋喋不休地说两盆花值多少钱,其实最多也就20块钱。
老人说:不管多少钱我赔你就是了,但是我现在没有带钱,你可以叫人随我回家拿钱。
小贩不相信,不让他走,一个劲地让他再好好摸摸口袋找钱。老人把口袋翻给他看,确实是没有钱,可是小贩就是不相信,还咄咄逼人,说哪有这么大一个人出门不带钱的。
老人没办法解释,只好反复说,我不会骗你的,可是无论他怎么解释,小贩就是不相信。小贩要老人拿出身份证看,可是老人偏偏又没有带身份证,于是小贩就仍然不放他走。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人没有受过这种委屈,感觉很没面子,着急上火,结果一下子心脏病突发,不治而亡。
为了20块钱的花盆,居然葬送了一个老人的生命,芝麻大小的事情却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即便是追悔莫及又有什么用呢?想想看,生活中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得寸进尺的人还真不少,其实,很多事情根本没有必要非要分出个高下优劣,尤其当这个结果还可能挫败别人的自尊心时,那就更不要去争辩。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你要存心让别人难堪,别人一定心里不服气,这也注定为你以后的人际交往埋下隐患。所以,有时候对自己的观点要有所保留,对别人的观点也要能理解和认同,这样关系才能和谐。
别人有了错,也许自己已经意识到了,对所犯的错误多少有了负罪感,如果不分场合、对象,一味地理直气壮谴责别人,会让人十分难堪。得饶人处且饶人,对那些已经有了内疚之意的人应该学会同情和理解,学会宽容和礼让,学会拯救。
在一个秋天,美国加州有两个流浪的少年在林场里玩,为了搞恶作剧点燃了那片丛林。就是在这次火灾中,一名年轻的消防警察不幸牺牲了。
在查明这是一起蓄意的纵火案之后,人们非常愤怒,市长表示一定要将罪犯抓捕归案,让他们接受最严厉的惩罚。但是那位牺牲的消防警察的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却出人意料。她说:“我很伤心地看到我的儿子离开我,但我现在只想对制造灾难的两个孩子说几句话:你们现在一定活得很糟糕,很可能生不如死。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谴责你们的我,此时只想说,请你们回家吧,家里还有等待你们的父母,只要你们这样做了,我和上帝一起宽容你们……”
在这位宽容的母亲发表电视讲话前,两个纵火的孩子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而购买了大量的安眠药准备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但就在这时,他们从电视里听到了这位母亲的声音,顿时泪如雨下。而后,他们将安眠药丢到一边,决定向警察投案自首。
这位母亲的宽容真是让人动容。本身原谅杀死儿子的罪魁祸首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她居然还在担心他们活得不好,规劝他们回到家人身边。相信读者听到这样感人肺腑的语言,见识到如此高贵的一颗心,也会不禁慨叹。正是她的宽容,她的心平气和,阻止了两条鲜活年轻的生命从世界上带着悔恨而消失。
扪心自问,我们有此胸襟吗?看看这位伟大的母亲,我们有何理由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用恶意和仇恨来对待那些本已十分脆弱的人呢?得理让三分是一种风度,一种理解,也是一种谦让和原谅,它会让你周围的人因此对你心怀敬意。
人与人相处,发生争吵在所难免,甚至夫妻那样的亲密关系,也不会例外。对此,一旦有了纷争,即使认为自己一方在理,也应避免过分的数落、指责。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使用调侃、幽默的言语,浇灭对方的怒气,达到释疑解纷的效果。一位丈夫彻夜未归,次日才幽灵般地回到家中,妻子埋怨了几句,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干起仗来。忽然,妻子说:“算了,没什么了不起,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时髦了——我唯一要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还是有风景的!”那妻子虽然占理,却没有去“痛打落水狗”,只是调侃了几句,便使一场冲突,体面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