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口才最重要的是要以情感人,没有感情就等于人没有生命。从表面上看,口才不过是用嘴巴去叙述,而实际上,是用心、用感情去和听众进行交流。当然,感情不可能凭空产生,感情来源于平时的经历和积累。没有丰富人生情感经历的演员不可能成为出色的演员,同样,没有丰富情感经历的人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语言,所以,一定要注意加强个人的感情积累。
写文章讲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话其实和写文章是同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看的东西多了,才能够说出有水平、有见解、有说服力的话,才能够打动人心。
■ 阅读链接:幽灵写手:造就“总统口才”的幕后功臣 ■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文采与口才为世所公认。他的演讲,不仅气势宏大,而且富有朝气。这与他大胆启用青年才俊充当“文胆”有直接联系。
奥巴马的白宫写手班子有十多人,但核心人物却是两个刚出校门没几年的毛头小伙。
其中一位是27岁的首席撰稿人乔恩·费夫洛。奥巴马在去年竞选过程中的每一次重要演讲都是由他执笔的,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也是出自他的手笔。这也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统就职演说撰稿人。
别看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费夫洛2003年才从马萨诸塞州的圣十字学院毕业,但他写起政治演讲稿来十分老到。为了写好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他从2008年11月份奥巴马胜选后,就开始每天借助浓咖啡和红牛饮料的刺激,花16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仔细研究历代总统的就职演讲。
自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始,费夫洛就一直追随着奥巴马。他受到重用的原因不仅是文才出众(奥巴马的经典口号“是的,我们能做到”就是他的创意),而且在于他十分用功。他不但熟记奥巴马在民主党大会上的演说,据说连奥巴马自传《来自父亲的梦想》都随身携阅。为了琢磨奥巴马的思想和语言,他几乎不离奥巴马左右。白宫战略顾问阿克塞尔罗德说,费夫洛是奥巴马最信任的人之一,“因为总统很少会把阐释自己想法的权力交付他人,但费夫洛可能是个例外”。由于在白宫的显赫地位,费夫洛当选了《时代》杂志评选的“百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奥巴马的另一重要写手是费夫洛的副手、目前白宫唯一的外交政策演讲撰稿人本·罗兹。他31岁,2002年从纽约大学拿到硕士文凭,专业是小说写作。他最初为民主党外交事务元老李·汉密尔顿工作,经后者推荐为奥巴马效力。
作为外交政策写手,罗兹不仅要揣摩奥巴马的讲话习惯和语音语调,而且还要熟知外交事务。他是目前白宫写手中唯一身兼外交顾问的人,而且经常列席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奥巴马就任以来的每一篇引起世界关注的外交政策讲话,从宣布从伊拉克撤军和对阿富汗增兵,到发表无核世界演讲,再到中东政策讲话,全都出自他的手笔。
罗兹写的讲稿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奥巴马的个人风格和外交理念,因此受到白宫团队充分肯定。在今年4月奥巴马结束访欧后的返航途中,奥巴马和他的团队一起为罗兹鼓掌,感谢他为此次访问成功所作的贡献。
阿克塞尔罗德说,罗兹的最大长处在于“他真的理解总统的声音”,“在外交事务上与总统心有灵犀。”
写手命运因人而异
如今,白宫写作班子通常与白宫研究部门一起办公,主要任务除了为总统起草演说讲稿外,还包括起草总统致国会的邮件、总统公告、行政命令、总统致白宫访客的问候语、新闻发布会开幕词及其他公开声明和文件。
实际上,美国开国之初并没有专门的白宫写手。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经常和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政府高官商量如何撰写讲稿。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的讲稿是由他的总检察长起草的。
亚伯拉罕·林肯则自己写稿,包括葛底斯堡演说和《解放黑奴宣言》等名篇都出自个人手笔。教授和学者出身的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也从来不用别人代写讲稿。
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总统们喜欢请专业人士代笔。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聘请剧作家罗伯特·舍伍德为其捉刀。德威特·艾森豪威尔的写手是记者埃米特·休斯。约翰·肯尼迪的主要写手是他的法律顾问索伦森和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罗纳德·里根总统的写手是女作家佩吉·努南。
白宫写手的命运也是因人而异的。一些人在离开白宫后事业有成。比如,林登·约翰逊的写手杰克·瓦伦蒂后来成了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里查德·尼克松的写手中,威廉·沙费尔成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帕特·布坎南成了政论家,并参加了两次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争。卡特的写手当中,詹姆斯·法洛斯和亨德里·赫茨伯格后来都成了有影响力的作家。
这些白宫写手中,有的能直接向总统提供政策建议,并可能影响政府决策,另一些则是完全没有政策影响力的“写作匠”。
——《环球》杂志
■
◎ 口才是一个人德、识、才、学的试金石。
◎ 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话如其人,忌夸夸其谈;远离假话,摒除大话;不说空话,避免套话;选择对象,因人而异。这是成为一个杰出口才家必备的五项修炼。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口才课
第6课
读书破万卷,开口如有神:用知识“武装”口才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但丁
■给人以清楚流利的形象
一个人说话时迟疑不决表明他思路紊乱,还没有定形。那些说话磕磕绊绊的人很少能够打动我们,这样的人几乎说不出什么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东西。只有意志坚定而刚毅的人,才会有活跃的思维。
当然,恰当的停顿不属于不流利,因为我们经常利用停顿展开新的思路,或者从一个要点过渡到另一个要点,或者重复某个词以期给听众留下更深一层的印象。
如何使我们的表达更加流利呢?
首先应该尽量地熟悉主题。当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不决的情况时,要说的话也自动地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程度,因为这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加坚信自己要讲的东西。另外,熟悉主题会使讲话者有更大激情,这种激情便会使讲话者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演说的境界之中。这样,流利也就不成问题了。
准确的咬字是有助于表达流利的第二种手段。发音含糊不清是犹豫的一个原因。如果讲话者连续几个地方都有迟疑不决的现象,他便会感到什么地方搞错了,于是他头脑中力图想出哪儿出了毛病,结果又更加影响流利。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流利方而做出一些努力,我们会收到很大成效;反之,如果我们不注意准确咬字,而认为到时候自然会流利起来,那你得到的将只有失望。
充满热情也是提高流利度的一种手段。我们注意到,人们在激动时,声音变高,语速变快,此时,语言也更加流利。所以,在演讲时,要用你的热情感染他人,要大声地讲话。如果你的情绪已经紊乱不堪,当你站在听众前面害怕得发抖,就要特别大声地讲话。
除此之外,迅速地讲话也能提高流利程度。当你迅速讲话时,你的头脑便能更快地运转,如果你能集中力量快速阅读,那么,在你只用于读一本书的时间内,你就能读两本书,并且获得更透彻的理解。
■给人以简洁的形象
社交的语言要简洁、精练,并要尽可能地承载更多和更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有损于自身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审判室里处理一个案子,助手拿起提交上来的那份冗长的起诉书(是一个平时极其懒惰的律师起草的),对林肯说:
“感到吃惊是吗?林肯先生。”
林肯却慢慢地说:“这就好比做懒的传道士经常写冗长的讲道稿一样,一写起来就懒得停笔。”
林肯有一次批评一位说话兀长的演说家时说道:“他是我们遇见的人中,能把极多的话压缩进极少思想中的人。”
林肯批评国会,他说:“人家说我正朝地狱走去,可我没想到,地狱只是一里之遥,而且上面有个圆顶(美国国会大厦是座圆项建筑物)。”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能使人不减兴味。兀词赘语,唠叨啰嗦,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凡大师都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留下珍贵的篇章,成为“善辩者寡言”的典型。
据说,有人曾去询问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这样一个风趣的故事: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5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慈善家讲了 10 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 25 元,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之后,马克 · 吐温又决定减到 5 元,慈善家又讲了一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并从马克 · 吐温面前走过的时候,他却反而从钵子里拿走了两元钱。
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那位慈善家只需 5 分钟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拉长到60分钟,致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这怎能不引起马克 · 吐温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里拿走两元钱。
1984 年 7 月 17 日, 37 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 · 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说话简洁精练,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十分受人欢迎的。
■给人以通俗明白的形象
说话,要用通俗的语言说,有时候,如果要说明的某件事,对方不明白,还须作形象贴切的比喻。
1934 年,中央警卫团刚划归中央军委领导,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是由战斗部队抽调来的,从炮火纷飞的火线调下来,都普遍不安心,总觉得重返前线、直接和敌人厮杀够味儿。
叶剑英了解到情况,召开了全团大会。会上,他提高嗓门大声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这话把大家弄懵了。接着,叶剑英缓缓解释道:“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党的脑袋——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对!”
“人没脑袋行不行?”叶剑英追问。
“不行!”
“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没有党中央领导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呢?”
“不能!”
只几句话,说得警卫战士心里亮堂堂的,孙子兵法指出,和敌人作战,除了正面出击之外,还可以运用使敌人意想不到的,从侧面以奇取胜。
因为我们的说话对象是占多数的普通人,我们应该尽量选取那些让人一听就懂、一说就明白的事例去作比喻。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 48 届年会上,轮到陆文夫发言,面对来自世界 40 多个国家的 600 多位代表,他不慌不忙,侃侃而谈。
有人问:“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
陆文夫清了清嗓子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听众席里发出会意的笑声。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陆文夫别出心裁,用一个充满机智和幽默感的生动比喻,把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解答得既简练通俗又圆满精辟。
又如:有一记者问一位名人是否再嫁,她答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回答不算好,但是没有一定中国古典文学修养的人就听不懂。赵丹的夫人、作家黄宗英以喻作答就通俗易懂:“我已经嫁给大海了,再不能嫁给小溪,要嫁就嫁给汪洋。”
■给人以充满自信的形象
自信是需要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中训练出来的,如果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得体的装扮,仍然无法带给你足够的自信,那就需要更多的自我表现。以下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多加练习,直到自信流露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为止。
1.想象自己是完美的化身
这是许多名模、影星在表演之前惯用的技巧。同样适用于工作场合,面对大客户或提案,先静坐,从心中默想曾有的愉悦感觉,比如曾经聆听的悠扬乐章,愈具体效果愈好。
2.以拥有者的态度走入每间屋子
走路的姿态常不自觉地泄露你的秘密,昂首阔步,抬头挺胸,仿佛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中,想象你拥有这个空间,当你举步时,回想过去曾有自信满足的感觉。
3.仿偶效像
学习你所仰慕的人具有的美好特质,可以是影星张曼玉或钟楚红,也可以是政治家或外交家,只要他具备你所希望拥有的特质,均可模仿。
4.练习大胆表现自我
把自信心视为肌肉,需要定时持之以恒地锻炼,如果稍有懈怠,它很快会松弛,和不期而遇的人进行一对一交谈,是很好的开始,从与你周围的每一个人的接触开始吧!
5.放松自己
掌握害怕的根源,害怕时会有生理反应,可能是冒冷汗或呼吸急促。当你知道所有可能的征兆,就可以透过一些放松的小技巧克服它。
6.说话时语气要坚定
大部分女人都有说话过于急促、细声细气的毛病。说话的诀窍在于音量适当,语调平稳,速度不缓不急,此举显示你对说话的内容信心十足,利用呼吸换气时断句,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嗯啊等语病,内容显得流畅有条理。切忌以疑问句结束陈述事实的语句,以免影响语气的坚定。
7.以恰当的态度接受恭维
大部分女性都有所谓女性自我贬抑倾向,总是习惯性地将别人的赞美向外推拒,如此一来,很容易将自己由主动参与转换成被动接受者。这是很不明智的。下次当有人恭维时,记得以谢谢来代替“你太客气了”或“那其实很简单”这类的客套语,太谦虚也会有损你的自信。
8.处理“小事情”也要鼓足勇气
采取大胆的行动,不要等到出现重大危机时再去当大英雄。日常生活也需要勇气,在小事情上锻炼勇气,才能培养出在更重要场合所需要的勇敢力量和才能。
■
◎ 好形象是好口才的重要部分,穿着打扮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 说话要力求清楚流利、简洁干脆、通俗易懂、充满自信。
第7课
在未开口前就征服人心:
形象是口才的一部分
微笑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
——胡世宗
一个人的眼睛是现在的他,一个人的嘴巴是将来的他。
——高尔斯华绥
■如何控制对话——语言调整动作
下面是几种语言调整动作,建议大家适当运用,效果非常显著。
1.想让对方加快语速、只叙述要点的时候
有时候对方慢条斯理地开始讲话,而你根本没有时间一一去听,这种情况下,可以做出快速点头的动作,这个动作会向对方传达快点结束讲话和希望对方只讲要点的信号。反之,如果你做出慢慢点头的动作,就是向对方传达“你的话很有意思,请继续说下去”的信号。
2.想让出发言权时(想让对方讲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