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温州人赚大钱16条商规
1378700000017

第17章 温州人都是草根富翁——务实做事,低调做人(2)

林立人清醒地认识到传呼机是夕阳产业,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学习和投资。2001年,他重金杀入B股市场,数月后全部套牢,资产减少了2/3。此时的林立人经历了商场无数的沧桑后,痛定思痛,决心放弃靠投机暴富的心理,脚踏实地好好做一番事业。2002年初,他将剩下的钱投资到一家数码相机生产厂家,获得不俗的收益。在这家工厂的依托下,他开始经营数码相机,集中做电子商务,在阿里巴巴、亚马逊、淘宝网和Y拍等平台开网上店铺,针对低端客户,销售18个品牌的低价数码相机和摄像头,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远销欧美。

总结曲曲折折的创业过程,林立人这样总结道:经历了这么多的失败,我痛定思痛,觉得不怕辛苦不怕劳累、脚踏实地地打好基础才是最可贵的。现在公司做的是电子商务,我一直就告诫自己要踏踏实实地打出我们的品牌,积极准备迎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林立人档案:林立人,上世纪60年代生于温州苍南县。现任九九加一实业公司总经理。林立人高中未毕业即投入时代的商业大潮,先后创办过立业(香港)房地厂开发公司、九九加一实业公司,卖过文化用品、编辑袋,做过租房中介,开发过房地产,也曾涉入过通讯市场,还尝试做过飞机驾驶培训,现在经营九九加一数码像机,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温州人的吃苦并不是埋头苦干的傻吃苦。只有当能吃苦遇到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时,才培育出了创业成功所需要的基因。

常熟帅亮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卓铎的创业经历,可算是温州人肯吃苦的典型了。他6岁卖水果,15岁跑到福建做木材生意,19岁又干起了服装生意。1988年,当时还在瑞安做服装生意的他,辗转石狮、广州进货,突然听说常熟服装价格便宜,便又赶到常熟。两大包毛衫,一天一夜的奔波,终于换来了500元的利润。

但其实不难发现,除了吃苦,陈卓铎成功另一方面关键因素就是敢想闯的创新精神。试想,身在广州,只是道听途说常熟服装好,就敢倾其所有一试,这需要多大的魄力。

经过多年的艰辛奋斗,获得成功的温州商人已不需要起早贪黑的忙。但从当初卖服装必须款式领先的超前经营意识到现在做企业要低成本扩张、资本运作模式,他们的创新意识愈加厉害。而创业成功后,不追求贪图享受,而时时刻刻谋求发展,则可视作吃苦耐劳的另一种体现吧。谢卫国说,温州企业家每天都在考虑怎样去赚更多的钱,怎样让自己的企业增值。

江泽民主席在视察温州时说:“世界上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这种开放的精神、冒险的精神,最主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这句话形象地刻画的温州人的精神,“能吃苦”的确是温州人创业致富的法宝。

温州人的致富经: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温州人如此理解,如此实践,也如此白手起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既能睡地板也能当老板

温州人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立于天地之间的独立精神,正缘于此,无数温州人走向五湖四海,闯荡大江南北。在保持高度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团队意识的前提下,温州人又都是一个个商场上的独行侠,他们的立足点往往只有两个字——勤奋。

温州自古就没有因穷而找政府的习惯,自古就明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他们清楚地知道,生活始终只有靠自己,勤奋才能换来幸福。温州人既能睡地板,也能当老板。大名鼎鼎的中良公司老总季忠良先生也是一位曾经睡过地板的老板。

在温州本土,季中良的名气并不算大,可是在大西北,他却是响当当的服装大王。其麾下有中美合资的兰州中良西服有限公司,年产西服20多万套,销售额高达几个亿。作为当地的社会名流,他还有一个甘肃省工商联执行委员的头衔。

季忠良曾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拉板车的工人。他出生在温州市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在温州市运输公司汽车西站当工人,母亲在运输社里干的也是拉板车的体力活。他尽管出身贫寒,但生性刚强且聪慧能干,也许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他日后的成功,使他走上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奋斗之路。

季忠良1974年开始在汽车西站当临时工拉板车,两年后好不容易才顶替父亲进了温州运输公司汽车西站当上一名正式工人。工作当然离不开扛货物、拉板车,艰辛的生活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记忆。1984年,在温州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季忠良毅然抛掉铁饭碗,成为最早的“下岗”工人,他决心要凭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闯出一条路来。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氛围中,季忠良的商业天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当年的温州啤酒是个稀罕物,消费者必须拿空瓶子去换。在了解这一市场信息之后,季忠良便做起了不被人注意的回收啤酒瓶的生意。烈日炎炎的夏季,他头戴草帽,肩挑竹篮和麻袋,冒着酷暑走街串巷收啤酒瓶,其中的艰辛是常人很难想象的。也许他天生就是一个做人事业的人,连收购啤酒瓶这样的小头生意也要把它做大,搞规模经营。

他听人说福建那边啤酒瓶很多,却因没有啤酒厂而无人收购,于是他便通过海运一下子收购8万只,从厦门码头装船运到温州码头,同温州啤酒厂以两个空酒瓶换一瓶啤酒,再把啤酒就地出手。这不仅解决了啤酒厂的困难,也使他成为温州“收啤酒瓶大王”,由此他的收益也是可观的。

温州人肯吃苦能创业的精神在季忠良身上可以说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在收啤酒瓶的过程中,他发现福建漳州一带的水仙花与温州的差价很大,而收啤酒瓶在夏天,卖水仙花则在冬天,他便又做起了贩运水仙花的生意。

然而,季忠良的创业之路并非帆风顺,其中有阳光也有乌云。不久,温州市妙果寺小商品批发市场建成,季忠良看准这里必然有大的发展,便拿出自己几年积累下来的700元钱租了一个摊位,成为温州这个最早建成的服装批发市场的首批经营者之一。这是他独立从事服装经营的第一步,在这里他有过许多成功,也有过失败与挫折,甚至,有一次他差不多被逼上了绝路,经营失败了,债台高筑。永不服输的季忠良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到,相反他决定东山再起。于是,他用很少的资本创办了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厂,向客户批发服装,不久又成为妙国寺市场小有名气的“服装大王”,他的探索取得意外的成功,生意兴隆,企业迅速壮大。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季忠良又抢先一步办起了温州第一个经营面料的企业——温州永达纺织品公司。为了批购到精良的面料,季忠良跑遍了全国十几个省市的面料生产厂家,这使他大开眼界,同时对中国面料市场的行情、技术、生产能力等了如指掌,很快又成为温州一带名声显赫的“面料大王”。1993年5月,深层次了解西北的季忠良投资1500万元,与美国田仁股份公司合资在兰州大滩经济开发区兴建成中美合资中良西服有限公司。具有跨世纪眼光的季忠良高起点创业,无论是公司的建筑风格、装饰装潢,还是生产设备、人员素质,都向世界知名企业看齐,成为西北服装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短短几年,中良公司靠自身滚动发展,不但推出了中国排行第一的西服品牌,而且发展成为拥有26个分公司、30多个专卖店、年产西服20万套、年产值突破亿元的西北最大的西服企业。这种在国内经济界罕见的企业高速发展现象,曾一度成为众多经济学专家研讨的“季忠良现象”。

季忠良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生活的道理:一个人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出身的贫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独立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进行一番艰苦卓绝的打拼,胜利女神才会钟情于他。正如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孟子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丁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温州人的致富经:能睡地板才能当老板,能吃一般人吃不了的苦,才能发一般人发不了的财。

★身价奇高却姿态低调

在温州商人中,许多颇有成就的企业家为人却十分低调,曾经在上海磁悬浮列车冠名权拍卖会上一举成名的新湖集团总裁黄伟,一直游离于公众的视线之外。

黄伟1959年出生,早年在温州师范学院大专毕业。一位比他低一级的同学对黄伟的印象是:“内敛,在学校的时候就喜欢围棋,读书不是特别花精力,闲闲定定的。”黄伟在浙江省委党校读本科,毕业后到温州市委党校教书,教书时间很短就下海。

据一位知悉当时情况的人透露,黄伟当时下海,是因为家里负了一大笔债。迫于经济压力,他放弃了优越、发展前景不错的工作,到杭州开了一家眼镜店。据说后来他身家上亿的时候,这家眼镜店还开着,由他的妻子经营。

1989年左右,黄伟用卖眼镜赚的钱,以及从其他地方拼拼凑凑,共几万元全部投入股市。他属于最早进入股市的一拨儿人。他的一位朋友介绍,他的做法是收集身份证,当时凭身份证排队买认购证。一张认购证5元钱,转手卖出能赚到几倍的利润。在股市赚了钱后他开始做期货,期货生意做得很大。当时很多基金跟着他玩,他能指挥几十亿元的资金。对黄伟玩股票、期货的上述故事,有浓厚的“传说”色彩。这位朋友认为,黄伟做期货的经历,使他跟金融界有了深入的交往,这对他后来做房地产有很大帮助。

为此,人们概况说,眼睛、股票和期货使黄伟挖到了人生中的前三桶金,现在的黄伟控制着庞大的新湖集团,到底他有多少资产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知道的了。

但是,目前在新湖旗下有20多家房地产公司,在建、已完成和待见的房产面积已累计有500万平方米,而其他公司运作的资金则有四五十个亿。黄伟到底有多少家底,从中也许可以窥见一斑。

然后,就是这样一个“金字”号人物,处世极其低调。比如说他不爱出风头到了极点,董事长名不挂,好端端的奔驰车也不坐,宁愿打的或者步行上班。据透露,四十多岁的黄伟不嗜烟酒,最喜欢的活动除了下围棋外,还十分钟情于打羽毛球。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在生意场上,不一定要这样,采取低姿态有什么不好,居高临下往往没有往上仰视看得高。

温州人的致富经:如果你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和面子,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脚踏实地,务实做事

温州人能够赚钱就是因为他们对金钱的认识是务实的。他们的为人处世与经商赚钱的态度也是务实的。

温州人为人低调、处世朴实。首先,他们不习惯炫耀自己,大都不喜欢见记者,年销售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大公司老板,很少见过其个人专访。其次,温州人也不喜欢到公众场合露面,即使是一些在很多人看来很重要的场合,比如,企业的千万元捐赠仪式,他会派代表参加,上级领导来考察,他也不一定会赶回来陪同。再有,他们不多报销售利润,比如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的浙江首付对《福布斯》说“不”,就是如此。

温州人这种“对待荣誉有如对待批评”式的反应,与经常可以听到的国内一些地方的企业管理者统计“注水”、夸大业绩比起来,其不爱出风头的个性,显得十分突出。

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首次评出的8位中国内地商人之首、华立集团老板汪立成此前并没有全国的知名度。而华立2001年销售额就已达28亿元,利润3亿元,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电气工业百强之首;而汪立成本人是包括北大在内的全国五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口才一流。可是,他并不到处留话语,只埋头做企业。他有一条原则:只做不讲,或者多做少将讲。

在温州,假如你在路边看见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两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台传真,坐着两个人在办公,你千万不要小看了他们,他们很可能就是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还有,在经济发达的温州,至今没有一个五星级饭店,温州人解释说,来温州的人都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浪费钱的。

曾是大陆首富的刘永好说过:拥有亿万财富的喜悦与红薯丰收的喜悦,在内心的感受上是一样的。他说:“假如我忽然变得没有财富了,我觉得没有问题。因为不管做什么,哪怕我去扫大街,人家都会觉得:这个人的年龄虽然大了一点,但工作挺认真,地扫得也很干净,而且还能提出一些绿化的建议。”他们有可能会提升我当组长,接着,他们发现我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可能还会提升我做副经理,之后,他们说不定会给我加工资。

他解释自己为什么常这么自信时说:我们是做养殖起家的,我们养鹌鹑,我们看着鹌鹑下蛋,我们把它们卖出去,再一分钱、一分钱攒起来;我们要生产饲料,要给它们吃补药,要给它们打扫卫生,还怕它们生病了……多不容易啊,每挣一分钱都不容易。有了这种经历,我们就相对能吃苦,就能够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去创业。

有人问他对于财富持什么样的态度时,刘永好说:现在,对我而言,在钱的数字后面再加一个零和再加两个零没有什么区别。我现在不工作,也可以活得很舒服。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把挣钱、只把活得舒服当做他追求的唯一目标,那就太悲哀了,支撑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应该是梦想和信念。

当年刘永好曾问母亲:到了共产主义的时候,能不能一周吃一顿回锅肉、两天吃一次麻婆豆腐?他母亲回答:大概能够吧!

而现在又了亿万家产的他,还是喜欢吃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萝卜这些东西,这样他才吃得饱。他说:即使你现在花几万元请我吃一顿,我也不会觉得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