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就是命脉大全集
1379600000059

第59章 人脉是桥,帮你职场天堑变通途(10)

后来,一位管理顾问对公司员工进行绩效审核时,突然注意到阿芬,这位公司关键岗位上的员工,只有43%的时间在工作!而另外的时间,她都在等待任务,当有事情发生时,她立刻进行处理。这样看来,阿芬另外57%的时间,就是公司多付出的成本,这部分应该省下来。于是,老总又让阿芬同时兼任了另一位副总的秘书。顾问说,现在我们的员工都在百分之百地忙碌,这才是效率!

可是问题来了,这位忙碌的秘书不再像以前一样随时可以接受新任务,因为她太忙了,不再有时间立即处理新发生的事情。老总的工作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条不紊了,因为来找他的人源源不断,阿芬只是帮他通报,再也没空帮他处理这些“闲事”了。

在一些非常成功的公司,如微软、惠普、IBM等,在旁人眼里看不出他们的员工有多么忙碌,相反地,他们显得很悠闲。他们的办公室充满活力,他们有干劲,但不是一种因为事情多而“逼”出来的干劲。在这些公司里,员工们通常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件工作而工作,而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效率是职业人土创造卓越的关键因素。成功在于工作的高效,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高效益,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以最少的消耗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最优秀的业绩,让我们真正有价值地忙起来,而不是为了忙而做没有意义的事。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忙得有质量、有成效、有影响的事情上。也就是要把重点思维运用到“忙”中。

柯尔森就是一个讲实效的典范。他非常善于运用重点思维来解决问题。1 968年毕业后,他进入温雷索尔旅游公司从事市场调研工作。3年以后,北欧航联出资买下了这家公司,柯尔森先后担任了市场调研部主管和公司经理。他很快熟悉了各项业务,并且解决了经营中的重点问题。

柯尔森的经营才华得到了北欧航联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对柯尔森进一步委以重任。航联下属的瑞典国内民航公司购置了一批喷气式客机,由于经营不善,导致最后甚至无力付清购机款项。1 978年,柯尔森调任该公司的总经理,刚刚上任不久,柯尔森就抓住了公司经营中的问题症结:国内民航公司所定的收费标准不合理,早晚高峰时间的票价和中午空闲时间的票价一样。柯尔森将正午班机的票价削减一半以上,以吸引去瑞典湖区、 山区的滑雪者和登山野营者。此举吸引了大批旅客,载客量猛增。柯尔森主管后的第一年,国内民航公司即扭亏为盈,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

柯尔森认为,如果停止使用那些大而无用的飞机,公司的客运量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一般旅客都希望乘坐直达班机,但这样庞大的“空中客车”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一愿望,DC-9客机虽然座较少,但如果让它们从斯堪的纳维亚的城市直飞伦敦或巴黎,就能赚钱。但是原来的安排是,DC-9客机一般到了哥本哈根客运中心就停飞,旅客不得不转乘巨型“空中客车”。柯尔森把这些“空中客车”撤出航线,仅供包租之用,辟设了奥斯陆一巴黎之类的直达航线。

柯尔森鼓励经理们,如果能揽到一笔赚钱的好交易,跨出北欧航联的圈子也行。譬如,欧洲民航营业部最近绕过公司总部,自行将几架福克涡螺飞机租借了出去。而技术部不仅完成了分内的工作,也开始外出寻找业务对象。部门层次重叠、统计报表泛滥成灾的现象已经绝迹。

柯尔森是善于运用重点思维的典范。成功人士遇到重大的事情时,一定会仔细地考虑: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哪一方面?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如果一个人不懂得重点思考,就等于毫无主攻目标,最终只能陷入“瞎忙”的状态中。“瞎忙”毫无成效,只有讲实效才能取得成功。

好马也吃回头草

在职场里,许多企业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对于离开的员工不再录用;对于打算离开的员工不再重用。而员工中间也流行着这样一句职场金句,叫作“好马不吃回头草”。其实,这一职场“潜规则”已经悄悄发生改变:一些曾经离开的好马重新回到老东家;一些大企业也欣然接纳这些吃回头草的好马。

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已经代表了一种类似于骨气之类的品格。但是在职场上需要的是能屈能伸的能力,硬汉子注定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在一定的时候要学会吃“回头草”,虽然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自己有能力并不代表在前进的道路上可以所向披靡,吃“回头草”不是没有出息,相反则是一种智慧。

两匹马在草原上吃草,它们走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很小块草茂盛的地方,于是开始大吃大嚼起来。甲马吃得很快,很快就到了乙马的前头。乙马见状,为了不落后,也加紧了脚步,却把很多的草都踩在了脚底,不下成样子了。

这样的好草毕竟不多,很快,它们就吃完了。乙马舔着嘴唇说:“草这样少我们去远处寻找口巴。”

甲马说:“不行,时间不早了。”说完居然回头去吃刚刚吃过的草。

乙马大惊:“你怎么吃回头草?好马不可以吃回头草的!”

甲马回答:“在这个时候,回头草也是香甜的。”

乙马坚持不吃,说这是做马的原则。甲马笑笑,没有理它,仔细地在走过的地方吃掉了仍然还是很好的草。第二天,主人准备迁徙,马儿又必须忍受漂泊生活。甲马由于第一天吃了很多的草,很容易地坚持下来了,而乙马慢慢地瘦了下来。

有些东西不是死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学会变通。吃回头草的马不一定就不是好马,而且还是善于变通的能够适应生存环境的聪明的马。职场上也是一样,不要坚持一时的所谓的“骨气”,过分坚持了就会变成傲气。吃回头草是审时度势者的智慧做法。

联邦快递中国区副总裁安迪也有两次跳槽的经历。联邦快递是安迪的第一份工作,香港大学历史系毕业的他以销售起家,而在最初的日子里,凭借良好的心态和感染力,他如鱼得水,随着FEDEX的业务蒸蒸日上,连续两年成为公司全球表现最佳奖项得主,紧接着被提升为操作部经理。成功游说香港海关和贸易发展局放松通关条例成功后,1994年,他又被提拔为亚太区销售部总经理,成为第一位华人区域销售部总经理。而就在平步青云之时,安迪却选择了离开。

当时他在部门的职位上应该说很胜任了,但在销售这行里做了太久,该掌握该知道的都差不多了,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看,他需要机会实践综合、全局性的管理,适逢机会,所以就选择了跳槽。安迪当时跳槽去英之杰货运,看中的不是优厚待遇和工作环境,而是职务带来的诱惑和个人锻炼的机会。

一年后,安迪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办公室,回任之际,联邦快递面临建立转运中心谈判的巨大挑战,被任命台湾区总经理的安迪顶住各方压力,以独到谈判技巧和英明决策,迅速推进了业务发展,一战成名,让同事和上司都对这匹吃回头草的“好马”再生钦佩。其实在离开FEDEX后,上司和安迪经常有联络,在离开前他们也知道他的动机,但是上司再如何器重你,也不可能为你修改公司的规章制度。原先也没想到过回来,但巨大的中国市场潜力让我预感到机会又来了,而且考虑到原公司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相对不错,比较适合自己,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决定回头。安迪说, FEDEX是它第一个“东家”,对它的知遇和培养之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回头”的决心。“能进入高层管理,回头没什么不可以。”

不过回任后,安迪也坦言压力很大,但他没让压力束缚了手脚,而是将其转变成动力,放开手脚大干。而且他还承认,除来自上司的工作压力外,还有同事之间的人情压力。当然EDDY在心理上是作了准备的,人事关系到哪里都会遇到,宽容和真诚是他的原则,而且特别要强调的是,做到了这两点,即便是遇上了“小人”,他要得先识人头选目标,对你总会手下留情的。公司里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员工,他们现在工作都很努力,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很多活力,也创造了不俗的业绩。

从安迪的经历中不难看出,想做“好马”也不是一厢情愿的,安迪强调,“回头草”成“佳肴”综合了公司和个人方面的因素,不过如果几个关键词都相匹配,那好马吃回头草自然是水到渠成,并非不可为,没准还能出匹宝马。

在职场中,从先前的工作单位辞职后,如果还有机会让自己重获成功,而且这个成功是自己所能接受和渴望的,那么就要抛掉一切顾忌,毫不犹豫地回过头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自己是一匹好马,从而让公司领导对自己委以重任,进而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驰骋天地。这是聪明者的智慧。

别等环境来适应你

职场如同竞技场,人的一生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在职场中拼搏,然而不少职场人却总是“郁郁寡欢”,尤其是刚刚步入工作环境的年轻人,表示自己不快乐,抱怨工作不顺,认为自己收入太少,在单位受不到重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句话最能体现他们的心声。

然而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你要适应环境,就像“蘑菇”的经历一样从最阴暗的角落成长起来。往往要从基层做起,“先苦后甜”,任何优秀的职场中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每个职场新人进入公司的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方岩就是这样的人。

方岩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刚入职不久,但是新环境的各个方面让她有着诸多不适。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她找来了一个朋友聊天。方岩那天看起来很拘谨,一直在搅动杯里的咖啡,看得出来她满腹心事。

面对朋友询问的目光,她说:“我后悔出来工作,我后悔没有考研究生。”“我天天都不想去上班,每天早上起来想到要去公司,我就觉得恐惧。我讨厌去那里,真的很害怕去公司。我每天劝说自己、鼓励自己去接受,但是我真的很不开心,我讨厌这份工作。今年7月份毕业的,中旬入职,到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我对业务还一点都不熟悉,心里非常着急。但是没有办法,领导安排我的任务很少,并且都是些别人不愿意写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让我帮别人修改稿子,无非就是改改错字、调调句式,毫无技术含量。而且那些老编辑还总说我改得不对,把他们的稿子改坏了,这令我非常气愤。给他们改稿子本来就不是我的职责,改不好我还要挨骂。”

“直到现在,我在办公室里还只是个跑腿打杂的角色,每个人都可以支使我,热午饭、买电话充值卡、拖地、擦桌子、给广告商送杂志……简直成了他们的保姆!有时候他们自己遇到麻烦,也会说我一顿,我就是个出气筒!我在这样的单位是不会有发展机会和和前途的。我曾想过辞职,但现在应届生找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我现在很迷茫。”方岩越说越激动,不禁流下伤心的泪来,朋友递上纸巾,柔声安慰。

像方岩这样的情况,初涉职场的新人都会遇到,怎样看待这样的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但是新人需要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尴尬和困惑。如果承受能力比较差,难免会感到受排斥。有不少人表示,刚入职场的时候,“仿佛做了插班生”,不能融人工作团队,找不到工作归属感。如果同事态度不友好,领导不重视其发展,精神上的压力就更大了。方岩的情况就是这样,她希望自己能尽地进入工作状态,同事们却把她当保姆和受气包,领导也只是给她安排一些琐碎的事情,在她看来根本得不到锻炼和成长。

大多数刚刚入职的年轻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有很好的表现,希望尽快崭露头角,但是作为公司领导和老员工,想法正好和他们相反,希望这些初涉职场的年轻人能磨一磨自己身上的锐气,目的是让他们不要太浮躁,脚踏实地工作,从而更好的服从。职场新人如果不能看透领导和同事的用意,或者性格过于敏感和孤僻,往往会把事情想得非常灰暗,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烦恼和困扰。方岩就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些事情产生了厌职情绪。这种情绪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自己的能力的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新员工不必过度焦虑,主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面对职场这样的环境,要尽快融入进去,并适应它。在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和与人相处,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曾经横亘在你面前的那条看似不可逾越的人际鸿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老同事遇到新手大多希望对方低调、谦虚、尊重自己,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态。那么不妨迎合他们的这种需要,尽可能地尊重他们,多向他们学习,谦虚地向他们请教非常有利于你的成长。只要你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恳和求知心切,一般人都会给你一些指点和建议。

尤其是在工作方面,如果对业务还不熟悉,对自己所在的行业没有足够的了解,你最好多做事、少说话。如果工作中没有特别多的事情可以干,干些杂活也未尝不可。新人只有任劳任怨,从小事做起,让上级和同事看到你对待工作和环境的态度,才更容易被人接受,从而快速融入新环境,工作也会逐渐进入状态,很多情绪上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怎么才能顺利度过“蘑菇”时期呢?

第一,从最低层做起,认真面对现实,消除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多年轻人走出校园时,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也缺乏担当重任的能力,所以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消除不现实的幻想,稳扎稳打,练好自己的基本功,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慢慢成长起来。

第二,加速适应社会的步伐,更好的地融入社会。要想在职场上游刃有余,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有各种社交能力。那些办事能力强、工作积极的人,都有某些共同的行为标准和思考模式。职场新人如果能适应职场中的行为模式和游戏规则,往往能在最初一段时间的“蘑菇时期”,快速适应社会。

第三,取得成绩要知不足,避免沾沾自喜。对于初出茅庐者来说,在做完工作、取得成绩之后,总是希望上司和同事会注意自己,并得到他们承认和赞扬。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点成绩都会被别人看在眼里,因此,避免沾沾自喜的心态,沉下心来,考虑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如何才能做的更好,为了取得更大的成绩,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总之,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应该时刻清楚:在我们正处于“蘑菇”的成长期时,不要一味强调自己是“灵芝”,这样反而百害而无一益的,要利用现在的环境加快成长的步伐才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