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大全集
1379800000052

第52章 并战计(5)

沙拉米斯海战是世界上最早的著名海战。希腊联军在这次战役中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为波斯舰队“搭好了上屋的梯子”——成功将其诱入沙拉米斯海峡,然后适时地“抽梯”,让敌舰进退不得,从而助自己以弱胜强。

曹玮智破西夏兵

“上屋抽梯”,很关键的一点在于“置梯诱人上屋”。敌我双方交战,如不能巧妙运用假象蒙蔽对方,使其放松警惕,是很难得手的。曹玮智破西夏兵,就是成功一例。

北宋初年,西夏人时常侵犯边疆。

一次,西夏军队又来扰。渭州知州曹玮领兵出战,打退了敌人。看到西夏兵逃远了,曹玮便命令手下士兵赶着敌人丢下的牛羊,抬着敌人丢下的辎重慢慢地往营地走。西夏军队在逃出几十里后,从探马处得到了有关宋兵的报告。西夏主帅随即认为曹玮贪图财物,队伍涣散,行动缓慢,便率兵掉头袭击宋兵,企图大获全胜。

曹玮听说西夏人如他所料又折回来了,便命令部队仍缓慢行进。部下很担心地劝告说:“把牛羊和辎重丢下吧,带着这些累赘,部队行动不灵活,必遭对方反攻。”曹玮对这种劝告毫不理睬,一直走到一个地形对自己军队有利的地方,才让部队停下休息,等待敌人的到来。

等西夏军队快逼近的时候,曹玮派人通知西夏主帅:“你们远道而来一定很疲劳,我们不会乘人之危。请你们的人马先好好休息,然后咱们再开战。”西夏人此时已经筋疲力尽,听到曹玮说这话便异常兴奋,都纷纷坐下来休息。过了好久,双方再次击鼓交战,结果曹玮的军队毫不费力就把西夏人打得狼狈逃窜。

事后,曹玮的部下对这次战斗的轻易取胜都感到难以理解。曹玮解释说:“我让大家赶着牛羊,抬着辎重,装出队伍松散的样子,目的就是为了诱骗敌人,把他们再引回来。敌人走了很远再折回来袭击我们,这中间差不多要走一百里地。如果我们马上开战,他们虽然很疲惫,但士气仍旺,战局的胜负就很难确定。而我先让他们休息,就是因为我知道,走远路的人一旦停下来休息,就会腿脚肿痛,精神涣散,失去了战斗力。我就是用这种‘上屋抽梯’的办法打败西夏人的。”

■ 商家活用 ■

系山巧计胜地主

“上屋抽梯”讲求“诱”。而“诱”的方式方法不对,让对方察觉,或根本就没什么吸引力,值得对方爬上你置的“梯”,就达不到让对手顺着你置放的梯子上屋的目的。因此,要真能诱,真示利,让对手有得利之感。

系山最先是靠经营高尔夫球场白手起家的。而要成功经营高尔夫球场,必须球场位置好,地形条件好,才能大量地吸引顾客,并因此获利。而问题在于,这种土地往往收购费很高,地主也很难打交道。

高尔夫球场经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变成了如何很好地与地主打交道,并收购其土地。系山在这方面曾经过多番较量,并煞费苦心,因此,深知其中奥秘。

一次,包括系山在内的许多人同时看中了一块宝地。这块地足够开设一个大的高尔夫球场,市价约为2亿日元。系山决定以更低的价格将这块地拿到手。

于是他首先大放其风,扬言自己对此地颇为青睐。很快,地主的经纪人便找上门来了。对方见系山似乎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纨绔子弟,便存心敲他一竹杠,出口开价5亿元。见此人如此不厚道,系山将计就计,声言价格合理,并装出很强的购买欲望。

经纪人欣喜若狂,立刻跑到地主那儿,和地主签订了一份代理契约,并把系山的情况如实描绘了一番。地主听后喜出望外,觉得有了系山这个冤大头,可以大占便宜了,便一口回绝了其他所有有意买地的人。

此后,经纪人曾多次找系山签约买地,但系山要不就是不见踪影,要不就借口拖延。接连几次都是这样,经纪人终于沉不住气了,只得苦求系山购买。系山知道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已到,便开始历数那块地的不足,以此证明自己是内行,能看出那块地并不是价值5亿元的好货。

接下来,双方一番讨价还价。经纪人哪里能挡得住系山猛厉的攻势,只得步步退却,最后亮出了2亿元的底价。但系山并不肯就此罢休:“如果市价本来就是2亿元,我却出2亿元买下,我又何必费这么多工夫呢?最后还得遭别人嘲笑。”

经纪人黔驴技穷,只好如实向地主诉说详情。地主更伤脑筋,因为他已经四处扬言:“系山买了我的地。”

如果系山不买了,再重新找客户,谈何容易?去找原已回绝的顾客,一会被他们笑话,二还会被大杀其价,结局可能更糟。

最后,地主只能无可奈何地向系山妥协:“既然如此,你开个价吧。”

系山利索地开出1.5亿元。事到如今,地主也只得忍痛成交。

此例中,系山先设“梯”——假装外行,假装用唾手而得的暴利引诱经纪人和地主“上屋”,等到地主回绝其他所有买主后,系山迅速抽“梯”——数落土地不好,价钱太高,并乘势讨价还价。最终,地主在进攻无望、后退无路的情况下,只得任由系山摆布。

由此看见,提供小利,“置梯诱敌”,待对手上屋之后,抽“梯”断路,将其陷于困境,逼其就范,是商战中无往不利的策略之一。

没有硝烟的谈判

商战需要谋略,其与计谋关系的密切关联性,在当今世界,更为高深和机密。“上屋抽梯”之计中,施“诱”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不像用一颗糖引诱小孩子那样简单。因此,这“诱”就很策略,很关键。诱之不上,梯便抽不了,计就会完全落空。

一次,某建筑公司李董事长和其助手到一家乡镇大理石厂参观考察。在该厂张厂长的陪同下,他们反复观察、分析,认为该大理石厂的产品,虽然不能代替进口的大理石,但其原材料质地十分优良。如果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加工,足以生产出他们建筑所需要的大理石。

于是,李董事长建议该厂购进生产这种大理石的机器设备,张厂长欣然接受了。用更换后的机器设备所加工出来的大理石,果然能够替代从意大利进口的产品。双方对此都十分满意。

该建筑公司随即决定,将该厂生产的大理石全部买进。找到一个这么大方的长期客户,这对刚来城里闯天下不到一年的张厂长来说,无疑更是一件大好事。

于是,双方立刻决定择日就有关问题进行商谈。谈判前夕,建筑公司公关部长给董事长提出建议,要求谈判时将价格再压低一些,好将公司的建筑成本再降低一些。他认为大理石加工厂会同意建筑公司的要求,因为建筑公司对他们来说是个大买主。

在建筑公司看来,大理石加工厂的这个农民企业家好像就在他们的掌握之中。这些农民刚进城,没有多少知识,又不懂如何做生意。因此,可以任意提出条件,甚至都不用谈判,只由建筑公司单方做决定也无妨。

而对大理石加工厂而言,张厂长家乡有的是石头,这些石头都是生产大理石的好材料。加上他将本村几家加工厂都买下来了,因此,在这附近就只有他张厂长一家工厂能够生产出该建筑公司需要的大理石。

转眼到了谈判桌上,建筑公司首先提出大理石的降价问题,加工厂张厂长很爽快地便答应了对方的要求。谈判似乎正朝着有利于建筑公司的方向进行着,董事长心中暗自高兴,以为谈判已经胜券在握,价格决定了,其他问题也都好解决了。

此时,加工厂张厂长突然说:“价格依你方,但我厂有一个要求不知你们能否同意?”董事长还一脸盲目的乐观:“有何要求,请提出来。”张厂长说:“我厂想入股贵公司。”李董事长听后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想到这个老农民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说:“你们入股我们公司?你们有多少资金?你们有资格吗?”

这种居高临下、具有挑衅的谈判,虽然让人无法忍受,但农民企业家张厂长并没有动怒,他语气舒缓地说:“入股贵公司是我们出售大理石的唯一条件,否则,大理石我们一块都不卖。”建筑公司董事长听后大怒,第一次谈判就这样结束了,双方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但是考虑到如果不购买该厂的大理石,就只有购买进口的高价大理石,在被逼得没有退路的时候,建筑公司只好与大理石加工厂进行第二次谈判。建筑公司别无选择,最后只得同意了加工厂的条件,双方至此达成了协议。

在这个案例中,大理石厂首先同意了建筑公司提出的低价格,让建筑公司以为谈判已成定局,大功告成。随后,却突然提出入股市建筑公司的条件,让建筑公司深知如果拒绝其条件,就只有继续从国外进口高价大理石,这样,大理石厂张厂长将建筑公司逼到了无退路的境地,对方只得乖乖就范。

由此可见,在运用“上屋抽梯”之计时,商家的做法往往是:首先给对方制造有机可乘的局面(置梯与示梯);其次诱惑对方做某事或进入某种境地(上屋);随后斩断其退路,使其陷于绝境(抽梯);最后,迫使对方按我方的意志行事。大理石厂正是采用这一谋略,迫使建筑公司同意入股,而让自己满意而归的。

格蒂的全球首富之梦

现代经商活动中,“上屋抽梯”就是给对手或合作伙伴以便利,故露破绽,引诱利用,让其陷入己方预设的经营圈套。

曾经的世界头号富翁——琼·保罗·格蒂为了完成他的石油帝国之梦,曾多次冷酷阴毒地对员工们实施“上屋抽梯”之策。

他曾以资金短缺为由,解雇所有的工人,“断其援应,陷于死地”。在工人生活无着落之际,他又“假之以便,唆之使前”,用极低的工资将其重新雇回来,强迫他们为自己卖命工作。因此,他可以利用血腥剥削来的剩余资金再次向下一目标冲进。在他39岁时,他一举控制了太平洋石油公司。

二战后,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石油需求量直线上升,国内的两大产油地得克萨斯和俄克拉荷马已被各大公司分割一空,甚至连中东的产油区也被世界石油“七姐妹”瓜分完毕。此时,格蒂的目光锁在了波斯湾以西2200平方英里的不毛沙漠。

这片沙漠北接科威特,南邻沙特阿拉伯,是块边境线模糊的“中立区”。只是因为出油把握不大,世界几大石油公司才没有起劲地在此争夺开采权。此时,格蒂望了望自己的手提箱,里面放着美国最有权威的地质学家对这块沙漠之地出油情况的预测报告,格蒂把它当做一次赌注,决定义无反顾地拿下其开采权。

格蒂精心盘算着他的宏伟计划——去晋见沙特国王争夺开采权。早在他在来沙特之前,他的智囊团已为他制订了整套的“上屋抽梯”之计。

汽车驶进王宫,宫廷侍者将格蒂引到内殿。

国王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格蒂。

格蒂请求国王允许他开采石油,“我可以先将800万美元的定金献给国王,再付给沙特政府950万美元的现金。今后,就算这块土地开采不出石油,我每年也都会支付给贵国100万美元。当然,如果能采出石油,我每桶所支付的开采费是其他公司的1.5倍。”至此,格蒂走出了“假之以便,唆之使前”的第一步。

沙特国王听后微笑着说:“格蒂先生的计划我很感兴趣。可是,我的国家允许谁来开采,我们还要商讨后再定。”

“亲爱的殿下,”格蒂笑着说,“我还有一个计划是献给沙特人民的。我愿为贵国人民修建几项永久性的社会设施,还可以为你们的技术人员提供培训,以此表达我希望与贵国友好贸易的诚意。”此时,格蒂使出了对其他竞争者“断其援应,置之死地”的第二步。

国王非常高兴,“格蒂先生,请你参观一下我美丽的国家。至于您的请求,我想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最后,沙特阿拉政府公开宣布,将旷日持久的开采权授给了格蒂。雄心勃勃的格蒂随即定下了力争成为上世纪50年代末世界首富的计划。

在高高的钻井旁,格蒂身着工作服,满脸油垢地仰面躺在灼热的沙土上。汗水浸透了衣服,耳边只有钻机的隆隆声。

“这个井钻了有多深了?”格蒂问。

总监举起茶杯喝下一口水:“已经钻了3480英尺了。”

格蒂坐起身,一拳砸在身边的沙土上,大声喊道:“继续钻!”

此时,从钻台上跳下一名钻工,一边跑,一边喊:“出油了!出油了!”

美国《幸福》杂志刊出特大新闻:“格蒂在中立区有了伟大的、历史性的发现!他的第六口井,终于在3482英尺深处见到了含油沙层!”

当月,格蒂公司股票从每股23美元翻到了47美元。此后,格蒂的原油源源不断地涌进了美国。他扩建了炼油厂、加油站,还购置了超级油轮,成为了真正的石油大王。

一向默不做声的格蒂突然在《幸福》杂志上向全世界宣布:个人拥有纯财富已达10亿美元,超过了名噪一时的波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以及肯尼迪、丹尼尔、路德维格家族。

格蒂终于实现了其全球首富的梦想,同时也为他长达20多年的“上屋抽梯”之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处世活用 ■

贾后废太子

中了“上屋抽梯”之计,几乎是无法挽回损失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严加提防。

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便立司马通为太子。司马通是司马衷登基前与宫中的才人谢玫所生。母因子贵,谢玫也因此由才人升为淑嫒(嫔妃的称号)。

皇后贾南风本就嫉妒成性,加上自己没生下儿子,更是对太子横竖看不顺眼。在亲信的怂恿下,贾后决定用“上屋抽梯”之计废掉太子。

一日,贾后以皇帝身体不适为由,将太子召入宫。太子进宫后,没有见到皇帝,而是被引到了一间侧室。

此时,一个宫女端着3升酒和一大盘枣走了进来,称这是皇上所赐,要太子就着枣把酒喝完。太子说:“陛下的赏赐我自然不敢推辞,只是我平素吃不了3升酒,现在空着肚子更喝不了这么多!”宫女照着贾后教给她的话说:“你真是大不孝!皇上赐酒,难道其中还有毒不成?”太子无奈,只得把3升酒全部喝下。

就在太子醉得迷迷糊糊之时,一个宫女手拿一份文稿对太子说:“皇上有令,让太子把这份文稿抄写一遍。”太子醉得对眼前的文稿难辨真伪,不长的文字也让他抄得丢三落四。回宫后,他便倒头便睡,根本记不清自己做了些什么。

第二天,惠帝临朝,太子抄写的文稿被递了上来,只见上面写着:“陛下应当自己了结,你自己不了结,我就入宫把你了结。皇后也应当自己了结,如果她不自己了结,我就亲手将她了结……”惠帝一见是太子的笔迹,不禁大惊失色,忙和众臣商议该如何处置太子。

贾后死党董猛说:“太子犯上,理应处死。”惠帝最终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废太子为庶人,免于其一死。不久,太子便被押到金墉城幽禁起来,他的母亲谢玫也惨遭杀害。

一计“上屋抽梯”,一篇贾后事先让人起草好的文稿,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太子变成了阶下囚。

赵高谗言害李斯

“上屋抽梯”之计,与“过桥拆板”、“过河拆桥”类似,比喻诱人前去做某件事而断绝其退路,有蓄谋暗中使坏的意思。

秦朝末年,秦二世荒淫无度,加上赵高助纣为虐,让百姓一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丞相李斯力谏秦二世,屡屡不见效,反而因此被赵高怀恨在心。为此,赵高决定使用“上楼抽梯”一计,将进谏的李斯置于死地,达成自己夺取丞相之位的目的。

一日,趁着李斯有恙,赵高假意关心前往探视。二人谈起秦二世时,赵高故意叹了一口气说:“函谷关以东盗贼纷起,无知的皇上却从那里大量抽人服徭役,修建阿房宫,这将有害于国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