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大全集
1379800000054

第54章 并战计(7)

于是,傍晚时分,夫差传令将士,人马都要吃得饱饱的。到了夜里,他又命令将士披好铠甲,拿起武器,百人一行。三万吴军瞬间排成了三个方阵。方阵的中军,全部白衣白甲,打着白色的旗帜,连弓箭也都被缠上了白色的羽毛。远远望去,就像遍野盛开的白色茅花;方阵的左军,是清一色的红旗红衣,望去宛如漫山遍野燃烧着的熊熊火焰;而方阵的右军,一律黑旗黑衣,好像满天密布的乌云。一切部署完毕后,夫差下令让大家屏息敛声,连马都被扎住舌头,静候天亮。

次日清晨,夫差站在中军前面,亲自全力击鼓。三万大军欢呼响应,喊声雄壮而高昂,有如山崩地裂,整个会场无不震惊。晋定公见此情景,不得不歃血为盟,让吴王做了霸主。

此故事中,夫差国都被占,后院起火,却“打肿脸充胖子”,将晋定公震慑住,最终夺得了盟主,为“树上开花”计谋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 商家活用 ■

白兰地畅销美国

“树上开花”就是教人学会借助外力的谋略。在现代商战中,同样有许多将此谋略用实、用活的例子。

法国的白兰地酒曾在国内和欧洲畅销不衰,但有一段时间却难以在美国市场大量销售。为占领巨大的美国市场,白兰地公司不惜耗资数万专门调查美国人的饮酒习惯,并制定出了各种推销策略,但终因促销手段单一,收效甚微。

这时,有一位名叫柯林斯的推销专家,向白兰地公司总经理提出了一个推销妙法: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67岁寿辰之际,向总统赠送白兰地酒,借机扩大白兰地酒在美国的影响,进而顺利打开美国市场,达到“树上开花”的效果。

白兰地公司总经理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公司首先向美国国务卿呈上一份礼单,写道:“尊敬的国务卿阁下,法国人民为了表示对美国总统的敬意,将在艾森豪威尔总统67岁生日那天,赠送两桶窖藏67年的法国白兰地酒。恳请总统阁下接受法国人民的心意。”随后,他们把这一消息在法美两国的各大报纸上做了连续登载。平地一声惊雷,白兰地公司将向美国总统赠酒的新闻一下子成为美国千百万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赠酒当天,白宫前的草坪上人头攒动。四名英俊的法国青年,身着法兰西宫廷侍卫服装,抬着礼品缓缓步入场地。人群中顿时欢声雷动,总统的生日庆典突然变成了为法国白兰地酒举行的欢迎仪式。

从那以后,美国各地迅速掀起了白兰地酒的争购热潮。一时间,国家宴会、家庭餐桌上都摆上了法国的白兰地酒。终于,白兰地酒成功地入主了美国市场,白兰地公司的收益也因此大幅度增加。事后,白兰地公司总经理一再感叹:“一本万利啊!一本万利!”

白兰地公司瞅准了总统生日庆典的绝佳时机,通过精心安排,让总统在不知不觉间便做了一次该产品的潜在推销员,难怪白兰地公司总经理要连呼“一本万利”。

依附于人们钦仰的事物或人物,让自己的产品也受到众人的青睐,这就是“树上开花”之计在商战中的妙用。

开发商的包装骗局

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楼盘,策划公司一般都会采用“树上开花”这一策略,将本来硬生生的楼盘刻画成一个鲜活生命体。通过一个好的案名,一个好的创意,为楼盘赋予生命力。

让单调的房子也能开花,策划公司往往会通过小区景观设计,增添建筑小品;或者通过楼顶、路面绿化,以及将小区围墙披上绿色植被,让绿化率高达100%;或者让一些死盘通过重新定位变活。尤其是那些烂尾楼项目,经过重新启动,重新定位就显得更重要了。策划公司一进行包装,摇身一变,旧貌便换了新颜。尤其是那些位于商业地段的项目,许多都被改造成了公寓,因为正好迎合市场中人们对小户型的需求,于是便成了地产策划界的经典之作。

为了促销,发展商常常会吹嘘自己的楼盘环境如何小桥流水,如何天人合一,如何配套齐备,加上销售人员伶牙俐齿,为了让客户安心地定房,往往有意无意地欺骗客户。

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会将部分尾盘粉刷一新,以掩盖房子的质量瑕疵。本来空置几年的房子内墙应当是有些褪色的,有的楼层,如顶楼还有些渗水的痕迹,但一经粉刷就很难再看出来。

有的楼盘还做出“空中花园”的虚假宣传。声称地上3层以内是商场,4楼以上就是住宅,楼与楼之间会造花园,铺上半米的黄泥种树。刚开始一听,会让你异常兴奋:舒坦啊,商住楼也能看到绿意盎然,日子过得还真是滋润。可交房时,你会发现除了有点草皮外,别的什么也没有。高楼也种树,树上也开花。最终被忽悠的却是你。

这就是为什么到交楼时,买主常常会不由地感慨世事之无常,承诺之缥缈。遗憾的是,由于这些口头承诺并不写在合同里面,因此不具法律效力。

因此,眼见为实,对于小区周边的规划,购房者应该事先到规划部门去查询核实,切莫冲动掏钱,上了开发商的当。

以上提到的这些,就是开发商为了销售而采取各种“树上开花”的方式。在他们口中,本来空无虚有的楼盘变成了富有生命价值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楼盘的附加值。然而,这些附加值有时只是开发商前期的虚假宣传,因此购房者应当注意,切忌一味听取开发商的口头承诺。

万国制针创奇迹

“树上开花”计谋,是一个“借”力之计。商战中,有时并非完全靠自己的实力取胜,而主要是凭借自己的智慧。

日本的制针法是300年前从中国传过去的,当时叫做“南针”。此后,制针成了日本广岛的传统工业。

1950年初,广岛的手缝针最高年产量曾一度达到60亿根。但后来由于需求量的减少,不少针厂惨遭淘汰。幸存下来的针厂不断推行自动化,积极开辟国外市场,业务反倒进一步扩大起来。万国制针公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家。

万国制针公司创立于1918年,专门生产手缝针。他们是如何适应形势变化的呢?该公司总经理颇有见地地说:“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手缝针的需求量无疑会相对地减少。但对于某一家企业来说,手缝针的销售量却不一定减少。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准是高低不一的,发展中国家对手缝针的需求量仍然很大。除此之外,虽然家庭妇女自己缝制衣服的机会减少了,但是,将缝制装饰品、手提包、自己喜爱的服装作为业余爱好,却在女性中日益流行起来,这种情况导致了对手缝针新的需求。因此,我们增加了各种式样、规格的针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当然,由于各国习俗不同,对手缝针的样式、规格要求也不同,对包装的喜爱亦各有千秋。于是,我们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规格、式样和包装的改进上。总之,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关键是看你如何见缝插‘针’,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

因此,万国制针公司生产的手缝针型号多达二十多种,每种型号按照针的长短又分为七八种甚至十多种规格。此外,为了外观别致,并且穿针方便,针鼻部分还都被镀成了金黄色。有的针甚至有两个穿线孔,或者一样大,或者一大一小,分别用以穿粗线和细线。

在包装上,万国制针一改传统的外用黑纸、内用铝箔包针的旧模式,创造了新颖美观的折叠贺年卡样式。形状有圆的、长方的,有的外观像花篮,有的像妇女用的小提包。打开包装一看,彩色的铝箔上插着一组组不同型号、规格的针,针与针之间还留有一定的距离。既美观又方便取用。此外,为了使用更便捷,每包针里还附有一个用薄铁片和细铁丝做的穿线器。

这样一来,不但顾客方便了,万国制针公司的销售量也提高了,即便适当地提高价格,消费者也都能欣然接受。由于外观丰富了,也漂亮了,有的家庭妇女或青年女学生们还将其作为了互相馈赠的礼品。

不难看出,此例中的手缝针虽然是一种体积极小、价格极低的产品,万国制针公司却能借助型号、规格、包装,布成庞大而丰富的销售阵势,在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同时,也提高了其竞争能力。在手缝针萧条的不利形势下,仍能不断成长、发展,这就是“树上开花”之计的妙用。

■ 处世活用 ■

南斯拉夫借局布势

运用“树上开花”之计,需要思考运筹妥当,关键在能成功地借助外力。因此,在设谋之时,就要考虑好要让第三方能借力,或通过所设之计能够迫使第三方不得不对你借力。

1948年,南斯拉夫与前苏联发生了严重冲突。前苏联废除了苏南友好条约,对南斯拉夫实行全面封锁。随后,前苏联宣布“南斯拉夫已落入人民公敌和间谍手中”,“南斯拉夫已蜕化成为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最终,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断绝了与南斯拉夫的外交关系,并把南斯拉夫外交官驱逐出境。

此时,南斯拉夫陷入了极其孤立的困境。加上面临前苏联集团的军事威胁,南斯拉夫不得不继续维持极高的军费开支,这让原本就脆弱的国民经济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审时度势,认为只有有效改善与西方的关系,才能保持南斯拉夫在领土上的独立和完整,帮助南斯拉夫渡过难关。

此后,西方国家基于自身的利益,纷纷向南斯拉夫伸出援助之手。美国向南斯拉夫提供了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英法两国分别向南斯拉夫提供了0.8亿美元的援助。这让南斯拉夫的经济困难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1951年,南斯拉夫同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和“军事援助协定”。1954年,南斯拉夫同希腊、土耳其签订了“布莱德联盟条约”,协定在遇到外来侵略时要互相救助。1955年,南斯拉夫与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面对前苏联集团的强大军事压力时,南斯拉夫凭借西方国家的支持和援助,不仅战胜了经济困难,而且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稳定,这就是在自己力量弱小时借局布势的“树上开花”之计。

由此看见,政局上陷入被动,切忌坐以待毙,只有联络比自己强大的势力来对抗对己不利的局面,才是良策。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树上开花”之策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改变了被动的局面,也有力改变了当时的国际形势。

假皇帝拉旗行骗

“树上开花”一计中,作为“花”的依傍,对“树”的选择是否精当,关系到此计谋能否被成功运用。所以,在选择“树”时要小心审慎,一旦被对方看穿,以假示真的目的就很容易泡汤。

唐懿宗经常微服私访,尤其愿意到寺院游览。于是,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便决定利用这点假装皇帝实施行骗。

一天,这伙人听说当地的官员在大安国寺内寄存了上千匹苏州产的绫绸,便聚在一起筹划如何下手。最后,他们选出一个相貌酷似皇帝的人,让他穿上皇帝私访时常穿的衣服,带着几个仆人,大摇大摆地便来到了大安国寺。

当时,恰巧寺内有两个穷困潦倒的乞丐,假皇帝很慷慨地给他俩一些钱,便打发他们走了。

很快,其他乞丐们便接二连三地上前向假皇帝讨要钱物。假皇帝身上带的钱施舍完了,便对寺院里的和尚说:“寺院里有什么东西,可否借我一用?”和尚看到眼前的人是私访的皇帝,大吃一惊,随后毕恭毕敬地说:“寺里有别人寄存的一千匹绫绸,任由万岁处置。”

接着,和尚打开柜门,把绫绸全都拿了出来。假皇帝一挥手,几个仆人立刻便将绫绸搬走了。临行前,一个仆人还对和尚说:“明天早晨到朝门来找我,我带你入宫,皇上是不会亏待你的。”

和尚第二天一大早便去朝门查访,结果根本没人接待他,他这才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

骗子拉大旗,作虎皮,冒充皇帝骗走寺院里的绫绸,是典型的“树上开花”之计。此例中,皇帝是骗子所凭借的“树”,骗走绫绸的行为便可视为“开花”的结果。

■ 职场活用 ■

面试宝典借力打力

“树上开花”一计主张,在常人眼里铁树是开不了花的,但在高人手里,偏偏不可能的事就会变得可能起来。这其中的诀窍就在于知难而上,借势布局。借力打力才能四两拨千斤,在不可能的地方创造奇迹,“树上开花”妙在此。

在就业压力增大的今天,很多人找工作很吃力,首先就要艰难地过各种各样的面试关。其实,无论面试是什么形式,都是有章可循的。面试的问题很实际,主考官也将拿出具体的案例(题目)来要求你作答。

一些应聘者会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自己将这个案例(题目)很好地完成,主考官就会非常满意。但是,企业并不这么认为,他们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而不是那些只会捧着书本“念经”的员工。

很多时候,企业并不要求应聘者一定要将案例(题目)完成好,而是借此来观察应聘者的创新意识、应变能力以及思维观念和其他方面的突出能力。实际上,企业出的很多面试考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该如何来回答企业主考官所提出的问题。

做过市场的人都熟知“借势打势”的计谋。大意就是有力借用市场中的热点话题,或者是其他企业的市场炒作,从而低成本运作自己的市场。这就相当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来为自己办事。同样,在面试中,“借势打势”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技巧。

“借势打势”在面试中的运用,其实就是用话来套出主考官出题目的真实意图。这里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在主考官提问之初,甚至是主考官提问之前,可以提前主动请求主考官向自己简单介绍一下企业概况。这至少可以反映两件事:一,你是个谦虚的人,不懂的会问,企业都喜欢那些好学的员工;二,你关心这个企业,热爱这个企业,所以你才会想多了解一些这个企业的情况。甚至,聪明的主考官还会感受到你的“聪明”和“韬光养晦”。主考官也是人,也希望有人向他们请教,聆听他们的教诲。

其次,当主考官介绍完企业概况后,可以立即再向主考官请教,企业这次招聘人才是哪些岗位,以及这些岗位需要相应的员工具备怎样的素质。如果应聘人员能提出这个问题,他将有90%的可能性被录用,因为能提出这个问题的应聘者,其综合素质已经毋庸置疑。一些应聘者可能会觉得企业招聘广告中都有要求,自己再提出来肯定会受到企业讥笑。但事实是,广告中的岗位要求与实际工作中的岗位要求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总之,应聘者多问,绝对不是坏事。

第三,在对企业概况以及岗位要求有一定认识的前提条件之下,应聘者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并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结合自己所应聘岗位的具体要求,给主考官一个比较圆满的答复。基本上,应聘者只需要做到自圆其说就足够了,主考官对此其实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