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理人必备商务社交与礼仪知识
1380200000069

第69章 涉外商务礼仪(3)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与其交往时,仪容态度尤须注意。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拜会或洽谈生意,访前必须预先约会,准时很重要,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他们相处之道是严守时间,遵守诺言。英国人做生意,首先从建立信用着手,然后考虑到要“有助”于人。所以当交涉中某些事项未能遂愿时,千万不能强人所难,强人所难在英国的商界是行不通的。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得另想办法,或等待下一次机会,诉之于感情的做法是万万行不通的。此外,与英国人做生意,凡事都有一定的程序,不能操之过急。英国的商人在开始时会保持一段距离,然后才慢慢接近,这种人际关系的建立并非处于慎重,而是因为怕羞。但是,在遇到决策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遇到有纠纷时,也不会轻易地道歉,他们自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完美的。英国人的作风是很注重逻辑,凡是自己所想的事,总是想办法作出逻辑性很强的说明。在另一方面,英国人会考虑到对方的立场之后才开始行动,以免给别人造成不舒服的感觉。换言之,英国人是很规矩的,经常会考虑到别人的意识和行动。

体谅别人是英国人的特点,就这点来说,可以认为英国人善于应变,惯于社交。

英国商人也有一些弱点,比如他们出口的几乎所有产品都经常延迟交货。进口英国商品的商人对这一点一致抱有不满的态度。英国人对这个问题已有很多论述,并且也作了很大努力去改变这一点。但是,依然没有什么改进,也没有采取什么有力措施,那种拖延意识依然牢固地存在于现代出口贸易中,要使这种局面改观,得需要好多年。

此外,要使世界各国的客商消除对英国的这一印象,即使用不了几代人的时间,至少也需要很多年。很多在英国建厂的美国和日本公司已经设法使他们的出口产品的交货日期符合国际标准,但即便是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也不能彻底根除这一问题。

商务交往中,英国人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质,不掂斤播两,一副大家的作风。对商务谈判,他们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备,细节之处不加注意,显得有些松松垮垮。另外,不少英国商人在谈判时还有一个弱点,即除了说英语以外不会讲其他语言。

跟英国人谈生意态度须保守、谨慎。初次见面或在特殊场合,只有在表示赞同与祝贺时,才相互握手。在英国,不流行邀对方早餐谈生意。一般说来,他们的午餐比较简单,对晚餐比较重视,视为正餐。因此,重大的宴请活动,大家都放在晚餐时进行。

去英国人家里做客,最好带点价值较低的礼品,因为花费不多就不会有行贿之嫌。盆栽植物一般是宴会后派人送去。若你被邀请到人家里做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种社交场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礼貌的。因为女主人要为你做准备,你去早了,她还没有准备好,会使她难堪。最好是晚到10分钟。在接受礼品方面,英国人和中国的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常常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无论礼品价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会给以热情的赞扬并表示谢意。

英国商人一般不喜欢邀请人到家中饮宴,聚会大都在酒店、饭店进行。英国人的饮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以俭朴为主。他们讨厌浪费的人。比如说,要泡茶请客,如果来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烧三份的水。英国人对饮茶十分讲究,各阶层的人都喜欢饮茶,尤其是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还有饮下午茶的习惯,即在下午15—16点钟的时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红茶,有时也吃块点心,休息一刻钟,称为“茶休”。如果主人邀请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推却。在正式的宴会上,一般不准吸烟。进餐吸烟,被视为失礼。

英国人的约会一旦确定,就会排除万难赴约。所以和英国人的约会若定的时间在很久以后,则被约的英国人就会支吾其词地回答,因此和英国人交往时要把握住约会的适当时机。

受到款待之后,一定要写信表示谢意,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要约会的人如果是过去未曾见过面的,那么一定要写信告诉面谈的目的,然后再约时间。总之,凡事都要规规矩矩,不懂礼貌或不守约束的话,办事是难以顺利进行的。

英国商人衣着讲究,好讲派头。出席宴会或晚会时,习惯穿黑色礼服,衣裤须烫得笔挺。在和英国人交谈时,应注意不要涉及过多政治话题,如北爱尔兰的前途、共和制优于君主制的理由等等。安全的话题包括天气等。注意不要说“英格兰的女王”,尤其在威尔士和苏格兰更不能这么说。要说“女王”。跟英国人打交道应注意他们的一些忌讳:忌谈个人私事、家事、婚丧、年龄、职业、收入、宗教问题。

由于宗教的原因,他们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这是个不吉祥的数字。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13”这个数字,用餐时,不准13人同桌。如果13日又逢是星期五的话,则认为这是双倍的不吉利。

上街走路,千万注意交通安全,所有车辆都靠左行驶。

商务活动在2~6月、9月中旬至11月最适宜。在夏季(即从学校放假开始的7月初到8月底)贸易活动不太多,从圣诞节到元旦这段时期也是如此。英格兰从1月2日开始恢复商业活动,但在苏格兰,一般要到1月4日以后。去英国做生意时,可以打几次高尔夫球,很多合同就是在打高尔夫球期间签订的。

(第13节法国商务礼仪

法国人爽朗、热情,幽默、诙谐,喜欢高谈阔论且爱打手势,善于雄辩。法国人的“幸福观”是享受生活,追求生活的乐趣,特别爱好音乐、舞蹈,他们即使明天要奔赴战场,今天还要参加跳舞晚会,大家欢乐一番。法国人喜欢轻松友好的交际气氛,与法国人约会,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

法国烹饪誉满全球,法国人非常讲究吃,就餐是法国人的一大快事,一般喜欢晚宴,不喜欢午餐会谈。到了招待的时候,主人的用心是无微不至的。比如,晚餐的时候,应该招待夫妇两人,这是常识。若应邀到对方家里进晚餐,应先叫花店送些花去。

进餐时法国人对味道很敏感,所以,每当有客人夸奖菜肴很好吃的时候,就会很高兴。

因而,当客人把所夸奖的菜肴吃完的时候,一定会再端一盘新的上来。有这么一种说法,即法国人“夸奖着厨师的技艺吃”,英国人“注意着礼节吃”,德国人“考虑着营养吃”,而意大利人则“痛痛快快地吃”。的确,这句话把法国人的性格表露得淋漓尽致。

法国有句谚语:“酒已取出就得喝。”

法国人喜爱花,生活中离不开花,特别是探亲访友,应约赴会时,总要带上一束美丽的鲜花,人们在拜访或参加晚宴的前夕,总是送鲜花给主人。切记不要送黄色的花,它象征夫妻间的不忠贞。另外也忌摆菊花、牡丹花及纸花。法国是个盛产花卉的国家,法国人民将鸢尾科的鸢尾花作为自己民族的国花(欧洲人把鸢尾花叫作“百合花”)。法国人喜欢玫瑰,栽培有7000多种,玫瑰花表示爱情。

在法国,男人向女士赠送香水,有过分亲热和“不轨企图之嫌”。也别送刀、剑、刀叉、餐具之类,若送了,意味着双方会割断关系。送花通常要逢单数,但别逢不吉利的“13”。香槟酒、白兰地、香水、糖果等,也是好礼品。在法国,一些有艺术性和美感的礼品如唱片、画或一些书籍,如传记、历史、评论及名人回忆录等会很受欢迎。法国人除非关系比较融洽,一般不互相送礼。

如果到法国人家中做客,主人不仅拿出各种各样的葡萄酒来招待客人,而且还会端出各种各样的奶酪让客人品尝。法国人的衣着一般都十分讲究,尤其是巴黎人以服饰的优美和华丽精致而享誉世界。法国人素来爱饮酒,他们爱喝葡萄酒、苹果酒、白兰地、威士忌、杜松子酒等。除非餐桌上有烟灰缸,否则别抽烟。法国人不仅在用餐时,而且在平时也有喜爱喝咖啡的习惯。他们通常爱用大杯喝香浓的咖啡。

在法国从事商务活动宜穿保守式西装,访问公私单位,绝对要预约。在法国,礼节上要求你把自己的身份列在名片上,客人在拜访并参加晚宴的前夕,总是喜欢送花给主人。

法国商人保守而正式,尤其是在较小城市如里昂或波尔多,你得表现得格外正式,处处勿忘握手,多握几次更好,别问对方家事。法国人对“商业机密”也很敏感。另外。商谈时作出决定的速度较慢。法国人在贸易谈判中被认为有如下一些特点:立场极为坚定;坚持在谈判中使用法语;明显地偏爱横向式谈判。

这也就是说,他们喜欢先为协议勾画出一个轮廓,然后再达成原则协议,最后确定协议上的各个方面。他们都具有戴高乐式的依靠坚定的“不”字以谋取利益的高超本领。商务活动应该严守时间,学几句法语会话,才能行动自如。

商务活动在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两周不宜进行。7月15日至9月15日为当地人度假期。法国人忌讳“13”,他们不住13号房间,不在13日这天外出旅行,不坐13号座位,更不准13个人共进晚餐。

(第14节加拿大商务礼仪

加拿大人大多为欧洲移民后裔,性格比较开朗,重实利,自由观念较强,行动比较随便。他们随和、友善,讲礼貌而不拘繁礼。在公共场所,注意文明礼貌,遵守规则。

加拿大人十分爱好文化体育活动。参与各种文体活动是他们业余时间耗时最多的活动。读书、看报、看电视、看电影、看演出、游泳、滑冰、滑雪等,占了他们大量的时间。

加拿大人很好客,常在家中宴请客人。商务交往上英裔商人较保守,谈判较艰难,而法裔商人则热情开朗,容易接近,但谈判时态度叫人难以捉摸,也较费时。

加拿大的商业习惯与美国或英国相类似。但是,国外厂商向加拿大出口或在加拿大从事经销活动,还必须注意加拿大人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商业习惯和禁忌。

政府干预企业经营。加拿大由于其土地幅员辽阔、人口稀少且居住分散,政府介入公路、铁路、电力及其他发展项目的程度相当高。政府对公司、企业及其经营规模等的影响比美国要大得多,加拿大公司的决策也更多地受到政府调控的影响,而加拿大公司和企业的经营者也比美国同行更乐于向政府求助。因此,在加拿大做生意要注意搞好与加拿大各级政府的关系。

工潮活动频繁。加拿大的工人大多数参加了工会,他们一般比美国工人要富有斗志。在劳资双方发生矛盾时,一旦资方态度强硬或不愿妥协,他们便起来罢工。因此,在加拿大企业或公司老板常常为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工潮而苦不堪言。中国人若要想在加拿大办厂或经商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与下属尤其是加拿大人的关系。

消费观念美国化。加拿大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距美国边界250千米范围的地方,深受美国的宣传媒介、书刊、电视等的直接影响,无论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对问题的态度,还是他们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观念都深深打上了美国文化的烙印。

加拿大商人注重商业信用,经营企业时都努力维护自己的信誉,对产品质量要求甚高。

例如,加拿大零售商总是千方百计发展独有的商品,创造一种独家经销的局面。

为此,他们往往在商品上使用自己的专有标志。在考虑货源的价格和质量问题时,他们宁肯在价格上让利而不愿在质量要求方面作丝毫妥协。大型百货公司每年不惜花费数百万元来树立自己牌号的质量形象,具体做法包括允许顾客在购买商品时若发现其有缺陷可来店掉换或退钱。因此,中国出口到加拿大的商品其质量自然应该是上乘的,否则,其产品即使到了加拿大也会无人问津。

为了解消费者手中产品的质量,使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也为使双方都能从稳定的交易中获得利润,并从根本上长期占领市场,加拿大零售商更愿意与外国生产厂或出口商建立长期而不是短期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关系。由于加拿大大型百货公司的业务联系遍布世界各地,因此任何一地的生产商或出口商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从而提高与之建立长期密切合作关系的自觉性。

(第15节与韩国人打交道的商务礼仪韩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他们注重礼节,讲究尊卑,在社会上和家庭中,无不对长辈表示尊重,不敢稍有怠慢。在人际交往上注重礼节,讲究谦让,这一点,与韩国文化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韩国人对自己国家悠久的文化、现代社会成就都有一种自豪感,有时甚至表现出一种自傲。

韩国人重视对交易对象的印象。能否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直接关系到交易的成败。如遵守他们的生活方式、注重仪表和礼节等都很重要。

韩国人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自尊心很强。同样,尽管存在历史上的关联,韩国语言中有丰富的汉语词汇,却与中文没有语言学上的关系,它是多音节、无声调的。

如果在韩国散发介绍材料,建议有韩文内容。许多高层管理者不能流畅阅读中文,如果出口商在这方面下些工夫,韩国人就会认为出口商重视韩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