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素书(大全集)
1380300000019

第19章 求人之志章第三 安身立命的修养(6)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冲撞、过节和恩怨,但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如果你作为老板与下属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那么,你不是在给下属难堪,而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你打击了你的下属,最终受伤害的还不是公司?一个企业领导,能做到像齐桓公这般不计个人恩怨,是企业发展的良好契机。

10. 任用人才要知人善任

原文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译文

任命有特殊才能的人,使用多才多艺的人,这是成就事业的要领。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应变之谓材,可用之谓能。材者,任之而不可使;能者,使之而不可任,此用人之术也。

【王氏注】量才用人,事无不办;委使贤能,功无不成。若能任用才能之人,可以济时利务。如:汉高祖用张良陈平之计,韩信英布之能,成立大汉天下。

■ 解读 ■

德才兼备的人,本来就有通权达变的本领,遇事能应变处理,应该只给他们委任职责,不可随意支使。如果随意支使,就会使他们失去自己的主体作用。人的能力各有所长,应该因材而用。张注对“材”和“能”的确切含义给予了界定。明白了有的人才适合于策划创意,有的人才却适合于处理事务性的工作,方可做到人尽其才,各安其位。

■ 管理活用 ■

美国学者库克曾提出一种称做“人才创造周期”的理论。他认为,人才的创造力在某一工作岗位上呈现出一个由低到高、到达巅峰后又逐渐衰落的过程,其创造力高峰期可维持3~5年。人才创造周期可分为摸索期、发展期、滞留期和下滑期四个阶段。库克认为,在衰退期到来之前适时变换工作岗位,便能发挥人才的最佳效益。用人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和必备能力,管理者不仅要知人善任,而且要知人善免,只有把善任与善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企业充满生机,成为最终的大赢家。

亚科卡的免职

美国著名企业家、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前总裁亚科卡就曾两次被免职。第一次是在福特汽车公司,他已经升至总经理的位置,正春风得意,却被赶下了台。当时他伤心至极,期望继续连任,但公司的决策者认为,亚科卡在总经理的位置干得太久了,继续干下去弊多利少。第二次是在克莱斯勒公司。亚科卡1978年就职于克莱斯勒公司,仅用3年时间就把公司从破产边缘挽救出来,创造了光彩照人的业绩,从此名声大振。但到了1989年,即在相隔7年之后,公司再度出现亏损,进而陷入困境,亚科卡从福特公司带到克莱斯勒公司的几员干将也相继离去,员工对公司的管理产生不满,纷纷“跳槽”到其他企业,亚科卡回天无力,最终被赶下台。

客观地说,亚科卡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些美国大企业,尤其是汽车龙头企业都出现过巨额亏损,但人们从他跌落的轨迹中不难发现,任期过长、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实际工作中,知人善免却不那么容易,有许多阻力和障碍需要加以清理和克服。有的管理者认为,只要不背离原则,不违法乱纪,即使下属能力差一些,总要给个位子,以便平衡各种矛盾。另外一些管理者受个人感情的羁绊,对一些资历深、任职久、感情深的下属、老乡和同学迁就照顾,宽容放纵,即使责任心退化、使命感弱化、进取心淡化,也拉不下脸来予以免职。

在人才使用上,有的管理者热衷于论资排辈,一些有胆识、有魄力、有作为的年轻人才,由于棱角分明,敢说敢干,往往被视为自高自大不予使用;而那些能力平平、善拉关系的人却受到重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使一些企业停滞不前或濒临破产。要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只上不下、只进不出的封闭僵化的用人机制,着手建立一个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开放式流动体系。只有在这样的体系中,员工才会努力进取,企业才会充满活力。

11. 谗言止于智者

原文

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译文

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谗言恶行,乱之根也。

【王氏注】奸邪当道,逞凶恶而强为;谗佞居官,仗势力以专权,逞凶恶而强为;不用忠良,其邦昏乱;仗势力专权,轻灭贤士,家国危亡。若能俦绝邪恶之徒,远去奸谗小辈,自然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 解读 ■

谗言自古是祸乱的根由。谗言,或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或是捕风捉影,渲染夸张;或是利用矛盾,挑拨离间……进谗使诈的人不论采取什么诡计,目的只有一个:打倒政敌,害人利己。“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语道破了谗言可畏之处。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要慎待谗言。谗言概括起来特征有三:一曰添油加醋原则,即抓住陷害对象的一点缺点,无限放大;二曰颠倒黑白原则,即用哈哈镜来照照陷害对象,混淆是非;三曰联想发挥原则,即充分展示想象才能,借题发挥。误信谗言小则可能会使我们失去友谊,大则有可能丧身辱国。

吴王信谗

吴王夫差灭越之后,越国的人心还没有平服,夫差因此忧心忡忡。一次,他在姑苏山楼台东建造了一座楼台,以使参与朝政的大臣听取百姓疾苦,查看各地的军情。到了夏历十一月,夫差派伍子胥去视察工程,还没建到三四层台阶,伍子胥就奏报说:“大王的臣民挨饿了,大王的兵士疲惫了,大王的国家危险了。”夫差听了很不高兴,就让太宰嚭替换伍子胥。九层都筑完了,太宰嚭并没有奏报实情,而且声言:“四方的国家都畏惧大王,百姓歌颂大王。”伍子胥说:“他只是想自己极力往上爬,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明察秋毫,也不为百姓打算,这是在欺骗大王啊!”然而吴王执迷不悟,后来竟然命伍子胥自尽,而让太宰嚭掌管朝政。第二年,越国的军队就攻入了吴国。

夫差因为听信谗言,终至亡国。而在我们周围存在许多爱进谗言之徒。有时,他们看到你直上青云时会逢迎拍马专拣好听的话讲;有时,他们看到你工作做得好,深得领导赏识,陷你于不利之地。欺骗、谎言、圈套从他们头脑中酝酿成形强加在你身上,此刻,他们看到你堕入困境则幸灾乐祸趁机打劫。所有的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要慎待谗言。

陈轸妙语破谗言

战国时候,张仪和陈轸投靠到秦惠文王门下,都受到重用。

不久,张仪发现陈轸很有才干,担心日子一长,秦王会冷落自己,偏爱陈轸,便找机会在秦王面前说陈轸坏话。

一天,他对秦惠文王说:“大王经常让陈轸往来于秦国和楚国之间,现在,楚国对秦国并不比以前友好,对陈轸却特别好。可见陈轸所作所为全是为他自己,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我们秦国做事。听说,陈轸还常将秦国机密泄露给楚国。作为大王的臣子,他怎么能这样做呢?我不愿和这种人在一起做事。最近,我又听说,他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要是这样,大王还不如先杀掉他。”

秦惠文王很生气,马上召见陈轸。一见面,他就对陈轸说:“听说你想离开我这儿,准备上哪儿去呢?告诉我吧,我好为你准备车马呀。”

陈轸莫名其妙,两眼直盯着秦惠文王。但他很快明白,这里面有问题,于是镇定地回答:“我准备到楚国去。”

果然如此,秦惠文王对张仪的话更加深信不疑,便强压住怒火说:“那张仪的话是真的?”

原来是张仪在捣鬼,陈轸顿时明白了。他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这事不单张仪知道,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我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王又怎么会要我做他的臣子呢?”

“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将秦国机密泄露给楚国呢?”

陈轸坦然一笑,对秦王说:“大王,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顺从张仪的计谋,用来证明我不是楚国的同党呀。”

秦惠文王一听,糊涂了。

陈轸接着说:“楚国有个人有两个妾。有人勾引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妾,遭一顿大骂。他又去勾引那个年纪轻一点的妾,得一时欢畅。这个楚国人死了,有人就问那个偷情者:‘如果你要娶她们做妻子的话,是愿意娶那个年纪大的呢,还是娶那个年纪轻的呢?’他回答说:‘娶那个年纪大些的。’人们又问他:‘年纪大的骂你,年纪轻的喜欢你,你为什么要娶那个年纪大的呢?’他说:‘处在她那时的地位,我当然希望她答应我。她骂我,说明她对丈夫很忠诚。要娶她为妻,我当然也希望她对我忠贞不贰,对那些勾引她的人破口大骂。’大王,您想想看,我身为秦国的臣子,如果我不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楚国会信任我、重用我吗?楚国会收留我吗?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大王您该明白了吧?”

秦惠文王听陈轸这么一说,消除了疑虑,更加信任陈轸,给他提供更优厚的待遇。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流言,学会处理它们是取得成功的必然。现代社会中的各类组织,人与事越来越变得错综复杂,微妙神秘,要想完全脱身,置身于一切流言之外是不可能的,几乎很少有人能一生都不曾被人造谣中伤过,但我们必须相信,别人的嘴巴是长在别人的脸上,不可能管得了,但自己的耳朵却是长在我们自己身上,完全有可能让它去少听少传,更重要的是,手脚是在自己身上的,自己勤快些做事,以行动成果来对抗流言飞语是最有效的。

■ 职场活用 ■

无论是职场还是官场,领导身边,总有进谗之人。常见的情况是:一个新领导到新单位就职后,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总是会先行到新领导面前汇报工作,同时极尽亲近之能事,以表示亲热和忠诚,而且还要千方百计地去诋毁平常与自己工作有矛盾的人,特别是会在新领导面前搬弄原领导的不是。无数的事实证明,这种最先靠拢新领导的所谓与你亲近表示忠诚的人,往往都是最不可靠的人。因为这种人都是极端自私自利的小人,一旦新领导比较明智,不能满足他的愿望,那就有可能即刻翻脸不认人了,他马上又恢复了原来与旧领导或者同事不能好好相处的丑恶嘴脸。

猫的谗言

一棵高大的橡树上住着三种动物:老鹰住在树梢上筑巢,养育幼雏;猫住在树干中间,生下几只小猫;野猪一家,则藏身大树根处的洞里。

原本它们互不侵犯、和谐相处,可是猫渐渐地想独占整棵大树,便想了一个坏主意。

首先,它爬到老鹰那里说:“下面的野猪天天向上拱,迟早会把我们的大树拱倒,那时我们就成了它的盘中餐。”老鹰听了,就开始不安了起来。

接着,猫又下树告诉野猪:“你要小心,老鹰正盯着你的孩子,你一旦出门,它就会动手。”野猪也被吓住了。

从此,猫白天装做害怕呆在家里,夜里偷偷出去觅食;而老鹰和野猪却因为听信了猫的谗言,整日守在家中不敢外出觅食。结果,断了食物来源,老鹰和野猪两家坐吃山空,一个一个都饿死了。

猫的阴谋终于得逞。

其实管理者身边像寓言中的“猫”一样的人很多,作为管理者要注意识别。古人早就总结过谗言的危害:“谗言不可听,听了祸殃结。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灭,夫妇听了离,兄弟听了别,朋友听了疏,亲戚听了绝。”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当你正在气头上因为某个事情对过去总是与你友好相处的朋友,或者总是努力工作的某个人表示不满时,这时有人会趁机在你的面前尽力诉说这个人的坏话,而且极尽谗言之能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特别注意这样的谗言了。否则,轻则你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朋友,重则对你的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都会产生极大的负作用,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2. 凡事三思而后行

原文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译文

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促事变。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因古人之迹,推古人之心,以验方今之事,岂有惑哉?执一尺之度,而天下之长短尽在是矣。仓卒事物之来,而应之无穷者,揆度有数也。

【王氏注】始皇暴虐行无道而丧国,高祖宽洪,施仁德以兴邦。古时圣君贤相,宜正心修身,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时君臣,若学古人,肯正心修身,也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若将眼前公事,比并古时之理,推求成败之由,必无惑乱。料事于未行之先,应机于仓卒之际,先能料量眼前时务,后有定度所行事体。凡百事务,要先算计,料量已定,然后却行,临时必无差错。

■ 解读 ■

社会的生活方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客观规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推古人之变迹,可验当今之存废。世事幽暗,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就必须懂得揆情度理,首先应揣测事物的深浅、轻重,然后度量事物的长短、远近,揆其得失,度其可否,以此作为准则。也就是说,一要通达人情世故,二要明白事理常规,这样才会减少盲目性,掌握主动权,从而度时审势,胜券在握。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需要慎重,凡事应三思而行。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遭遇眼前的忧患。事不三思,终会后悔。说话必须考虑后果,做事必须考察不利的因素。讲话不宜求多,但必须考虑说话的主旨是什么;做事也不宜求多,但必须弄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明是非之因;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人必须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谨慎地为人处世,才能够使自己的一生不出现大的失误。

鲍曼太太的母亲

家住新奥尔良市的鲍曼太太有一位年老多病的母亲住在布鲁克林,由两名妇人负责照料她的起居。鲍曼太太后来发觉很难维持这样的开销,而一位时常在财务上资助她的叔父,也在这时打电话向她表示是否可以减少开支,如减少那两名看护妇人的费用,或缩减房屋的维修费等等。鲍曼太太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便请求让她好好想一下,等做了决定之后再回电话给他。鲍曼太太十分感激这位叔父长期的资助,也觉得应该想办法减轻这位叔父的负担。

“我取来一些纸张,然后开始分析。”鲍曼太太描述道,“我先把母亲的收入列出来,如有价证券、叔父给她的补助等,然后再列出所有开支。没多久,我便发现母亲在衣、食方面的花费极少,但那栋拥有十一间房的住所,却得花一大笔钱来维持——光是每月的瓦斯费就得二三十块钱,再加上各种杂项开支和税金,还有保险费等,为数十分可观。当我看到这些白纸黑字的证据,便知道事情该如何处理了——那房子必须解决掉。”“从另一方面来看,母亲的身体愈来愈坏,我担心再让她长途跋涉可能不太妥当。她一直希望能在那栋房子度过余生,我也愿意尽可能满足她的愿望。于是,我去拜访一位医师朋友,请他给我一些意见。这位医师认识一名经营私人疗养院的妇人,地点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3分钟路程。这位妇人不但心地善良,人又能干,所收的费用也极合理,因此我决定把母亲送到她家去,让她来照顾。”

这件事处理的结果,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理想。鲍曼太太的母亲受到极好的照顾,一直还以为她住在家里。鲍曼太太现在每天都能抽空去探望她,而不是每星期一次。她叔父的负担减轻了,她们的财务问题也获得解决。此次经验告诉鲍曼太太,假如把问题写下来,便能完整、清楚地看到所有的事实,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