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真经
1380400000004

第4章 薪酬设计的方法

适当确定固定报酬和浮动报酬的比例

对于员工的薪酬而言,固定薪和浮动薪的比例问题一向很重要。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浮动薪一般都占到了50%以上,而对于一些持有大量公司股票期权的高层经理而言,这个比例可以达到80%甚至更高。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比例,具体数字应当结合企业和员工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从员工的种类来看,对于效益较为明显,且工作创造性要求较高的技术类和销售类员工而言,浮动薪的比例应更高,这有利于提高其积极性,化压力为动力。像许多企业就取消了技术人员的基本工资,而销售人员没有底薪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管理类员工则应当适当提高固定薪的比例,毕竟他们工作的绩效更不易衡量,而且贡献的延续性较强。

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在企业处于发展前期时,员工的固定薪应当更高。这是因为,这时员工的工作更具储蓄性。从整个企业组织结构和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到一项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研制,从销售网点的一个个建立到销售网络的逐步扩张,前期员工的努力是企业可持续性长远发展及日后获得高额利润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努力在开始时是很难在企业的利润表上反映出来的。而在企业处于成熟期后,业务的开拓和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员工开创性的工作,而不是坐享其成,适当的提高浮动薪的比例就可以引导员工向这个方向努力。

从企业的性质来看,高科技企业的员工薪水中浮动的部分应当更多,而成熟产业或者夕阳产业的员工薪水则应当以固定薪为主。

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

对内公平合理是薪酬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内部一致性问题。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员工,才会保持组织内积极向上的气氛。高薪并不一定能够留住人,企业中拿最高薪水的人离职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对不同的绩效支付的工资差别不够,从而使他们认为与其他人相比自己仍受到了不公的待遇;而对外具有竞争力,则是指公司本身的薪酬水平与市场竞争者的薪酬水平的比较。在目前人才市场情况来看,公司薪酬水平的高低仍是决定公司能否吸引并留住员工最重要因素之一。优秀员工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要得到就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表现在薪酬水平确定方面就是较市场平均水平要更具竞争性。

薪酬的发放形式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少发红包

薪酬的发放方式应当力求公开、透明,应当尽量减少直至不使用私下发红包的方式。公开的薪酬发放方式可以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看,达到这样的业绩就可以拿到这么多钱,”从而引导员工向公司设定的目标努力。但是许多企业的老板都习惯于给员工私下发放红包,以奖励其对企业作出的突出贡献。私下发红包容易引起员工之间的相互猜疑,破坏企业内部的和谐气氛,而且红包的多少由老板一个人说了算,本身就与现代企业制度所倡导的科学公开的绩效考核体系相背离。特别是很多员工本身就属于企业的高级领导,给他们发红包更容易在企业内部造成不良的影响。

但是公开发放薪酬要建立在拥有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基础之上。否则,完全公开有可能使员工争先钻制度的空子。在实践中,中小企业中很少有能够完全公开发放的。所以从短期看,这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长期企业制度的完善来看,则应当逐步废除。

2. 适当降低期望值

在给员工调薪时,如何既能控制人力成本的增长又不减少对员工的激励呢?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先降低员工对其薪酬目标的期望值,比如对员工预期的调薪幅度和调薪范围做低调处理。这样当员工发现其事实上的调薪幅度超过其预想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即使没有满足感,与这种方法实施前相比,他对企业的不满程度也会大大降低。

3. 适当缩短奖励间隔,保持激励及时性

根据心理学家的有关研究,频繁的小规模的奖励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所以,企业管理者可以把本应一次性发放的薪酬分为几次,从而减少了薪酬发放的时间间隔,保持了对员工激励的及时性。另外,还可以把一部分薪酬变为不定期发放,让员工有更多的惊喜,增加激励的作用。

虚拟股票计划

1999年7月,上海贝岭公司推出了虚拟股票期权计划。具体做法是借鉴股票期权的操作及计算方式,将奖金的给予延期支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认股权。其操作方式是由控股公司推荐、委派、提名并在公司领薪的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实施年收入法。年收入由基薪和加薪奖励两部分组成,基薪以年度为单位,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管理复杂程度以及其他参考因素确定的基本报酬,加薪属于风险收入,与经营者的经营成果,工作业绩及贡献挂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考核后视经营业绩增发1~5个月的基薪;另一种则是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可以获得和特别奖励等值的股票,但在一定时期内不得兑现,不得流通,但享有分红、转增股本的权利。当获奖者任职超过两年,期股累计超过5万元时,可兑现超过部分的20%。经营者在任期满,正常离职满一年后可以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兑现股票。

虚拟股票期权采用的是内部结算的办法进行操作,主要操作方法如下:

1. 确定用于虚拟股票期权的资金额度,资金来源于积存的奖励基金。

2. 分配期权时,充分考虑到对主要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激励作用,重点向这部分员工倾斜。在获得虚拟股票期权的人员中,占总数20%的科技人员获得了总额度的80%,其余人员则获得剩余的20%。

3. 期权授予时,通过一定的程序的考核,最终确定每一位有权获得虚拟股票期权的人员的具体数额。

4. 公司与每一位参与者签订合约,合约中约定虚拟股票期权的数量、兑现时间表、兑现条件等,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5. 虚拟股票期权以上海贝岭股票的股数计量,并以签约时的市场价格按一定的比例折扣作为基准价格;期权兑现时也以股数计量,并以兑现时的实际市场价格结算,差价部分为员工实际所得,公司代为缴纳所得税。

虚拟股票期权制度是在我国关于股票期权的规定尚不明确的条件下的一种有效尝试,这种方式为贝岭这个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凝聚了人才,留住了员工,并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

“金色降落伞”条款

“金色降落伞”是指按照控制权变动条款而对失去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补偿的一种附加条款,一般在与管理人员签订合同时一起签订。这个条款通常要求支付一大笔钱或在某一特定期间按一般补偿金比率的全部或部分进行支付。

“金色降落伞”在美国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幸福》杂志所列500家大公司的25%就已经在雇用合同中对最高管理者使用了这个条款。1985年,比阿特丽斯公司就依照这个条款为6位高层管理人员一共支付了2350万美元的补偿,其中一位只在公司工作了13个月的经理人拿到了270万美元;而同样在1985年,雷弗伦公司的董事长拿到了包括解雇费和优先认股权在内的3500万美元。这些例子在公众中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金色降落伞”曾经被认为是公司收购防御措施中的一种。对公司原高层管理人员支付的大额补偿金被认为是对收购活动的一种抵御,因为这样会加重收购者在现金流方面的负担。但是,包括上述两个极端例子在内,大多数情况下的金色降落伞的开支都不到全部收购费用的1%。这个比例对于资金实力雄厚或志在必得的收购者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记。所以它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收购防御策略。

尽管如此,“金色降落伞”在现实中的应用并没有减少。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兰伯特和拉克的实证研究,在雇用合同中采用“金色降落伞”条款的企业股价平均提高了3%左右。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金色降落伞”的效用更多的体现在对高层管理人员即管理类员工的延迟支付,从而使他们更专注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股东权益而不是短期效应。一般来说,即期的业绩并不能准确的估计出管理者对公司的真实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更多的公司长期赢利的信息,进而可以估算出他们的价值。所以,为了使管理者不偏离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其雇用合同中就应当包含延期补偿条款。“金色降落伞”的实施,就是防止虽然管理者付出了大量努力,并且公司长期业绩有很大增长潜力,但是由于公司被收购,管理者被解雇,所造成的延期支付无法实现的现象发生。“金色降落伞”把应当在管理者整个合同期内的延期支付提前化了,提前到了管理者被解雇的那一天。

这样,管理者对公司的专门性投资的积极性就能够得到保持。即使由于公司被接管而自己因此失业,也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补偿,管理者在工作时的顾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意料之外的控制权的变动,失去公司的可能性很高,管理者就不会愿意投资于公司专门技术和知识。

“金色降落伞”的另一重要优势就是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接受可以为股东带来收益的控制权变动,从而减少了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在没有实施“金色降落伞”的时候,管理人员在面对有利于公司发展和股东利益的并购要约时,出于保护自己地位和利益的目的(在收购后往往会更换整个高级管理层),往往会予以拒绝。“金色降落伞”就解决了由管理人员抵制而造成的交易费用过高的问题。但是,“金色降落伞”的问题也同样来源于此。如果这个合同的补偿金额过大,就有可能诱使管理者在面对收购者时以过低的价格将公司售出。所以,在与管理者订立合同时,“金色降落伞”的补偿金额应当慎重考虑。目前来看,在补偿金中加入适量的优先认股权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福利计划的实施技巧

上海贝尔有限公司总裁谢贝尔曾说:“深得人心的福利,比高薪更能有效地激励员工。”

而在调查一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时,很多学生愿意去一些欧美企业或是国有大型企业,除了大公司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外,良好的福利待遇是他们所看重的。不妨看看以下两组数字。数据一:跨国大公司在过去的50年里,平均工资增长了40倍,而福利增长了500倍;数据二: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员工的工资与福利已几近达到1∶1的比例。而这些福利大多投在住房福利、养老保险、医疗寿险等长期项目的福利中。可见,福利计划已经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而员工在满足了基本需要后,在福利方面的要求自然与普通员工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在福利计划设计与实施中如何发挥福利的最大作用,满足员工的特殊要求呢?你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几个技巧。

1. 自助餐式的福利计划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公司的高层领导为感谢广大员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特地准备了一项福利:为每一位员工准备一个公文包。公司高层本以为广大员工会喜欢这一份礼物,没想到却收到了很多抱怨意见,有的高层经理说:“我平时上班根本用不着公文包,发一个只好留在家里。”女性员工更是反对都用一样的公文包,“那样太没个性了”,有人甚至说,“如果能给我一个热水器就好了,我正需要。”

公司发放福利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士气,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然而福利发放不当,却起了相反的作用,伤害了员工的感情。福利只有针对员工需要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因此,如果公司能够让员工自由地选择他们所需要的物品,其效果将是显著的。

而在员工的需要方面,员工因为普遍的待遇较高,基本的需要已经满足,所以在更高的需求层次方面就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多样化。有人想去旅游,有人则可能主张更好地锻炼身体。如果忽视这些需要的不同,千篇一律地设计公司的福利计划,对员工积极性的打击是非常明显的。

在具体操作中,弹性福利制度容易把握不住成本,而且很难找到一个实行标准。在这方面,日本许多企业实施的自助型积分制很有特点。他们只将一年公司福利的30%运用到自助型福利当中,拿来记分,共分为七大类,包括团体分,个人积分等,根据考核后,如一年的分数达100分,能参加一次旅游,达到120分的,可以休假,其中旅游也分ABC三个团,不同等级可以到不同的地方。这种制度就是在统一的基础上加上了些弹性的色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员工的自助餐式福利计划不应对普通员工的福利造成影响。注意以公司的承受能力为基础,尽量控制员工的差异性,全部采用自助餐式也是很不实际的。所以,对于关系到广大员工安全、保障的“大件头”的福利,每个员工都应享受,如房屋津贴、养老、医疗等等;自助方面,即弹性福利,则应从康乐方面下手,并且要做好员工反馈工作,尽量做到老中青结合,普通员工和员工结合,做计划时应该尽量多姿多彩。

2. 让员工了解福利的全部内容

对企业而言,福利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但是,常常发现企业的员工在计算自己的年收入时,仅关注一年从工资卡上拿了多少现金,年底有多少奖金。如果你问他们:福利是不是收入?大多数人会坚持认为福利不是收入,是企业应该给员工的待遇。

福利的范围很广,几乎是没有界限的。大至房屋津贴,小至生日卡片都在这个范畴之内,企业设立托儿所、医院这也是福利的一种。目前,许多企业员工并不了解自己所享受的福利状况,依然肤浅地认为福利就等同于现金。不仅如此,众多企业也是仅仅对其总体的福利开支进行费用统计,但是对于员工个人福利却没有统计过。

对于员工,公司给予其的福利开支更多也更具隐蔽性。比如,脱岗的培训机会和带薪休假。去外面的大学和培训班培训的开支大小很好计算,但是在企业自己的培训基地里面的费用计算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而国际上一般大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员工很少再出去深造。但员工很少将这部分费用算到自己的收入中。至于带薪休假则是给予员工的一项特殊福利政策,一般员工可能也有,但假期的长度不能和员工相提并论。而带薪休假实际是等于单位工作时间报酬的增加,但许多员工意识不到这一点。

所以,企业应该加强与员工在福利计划设计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将福利方面的开支做个明细说明,让员工明白公司到底为他们付出了多少;如果你确信公司的福利计划具有竞争力,为了让员工信服,还可以把你在福利方面的调查结果公开,让员工感受到自己企业福利计划的竞争性。

3. 避免现金福利的最大化

在现在许多员工特别是IT业员工当中,流行这样一种观点:“福利一降再降,现金越来越吃香”,认为现金比非现金的福利更具吸引力。而对于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由于福利计划操作复杂,而且一旦提供便难以收回,容易降低企业运营的灵活性。

但是,员工与普通员工对福利的要求不同,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对于福利的要求也不同。年轻的普通员工面临成家立业的压力,往往会认为福利现金化是该时期最好的选择;对于员工,吃、穿、住房都不再是问题,所以长期的激励福利更受欢迎。

从稳定员工队伍的方面考虑,现金福利最大化也是不明智的选择。延期支付是公认的防止员工流失的有效措施,其中各种福利计划的设计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在美国企业中应用广泛的养老金计划中,员工享受养老金的数额和比例要视为企业服务的年限而定;还有,许多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贷款其还款的比例和利率也与在企业的服务年限有关。例如,上海贝尔公司为了解决员工的购房置业问题,就曾为公司的员工提供了无息购房贷款的福利项目。而且规定在员工工作满规定年限后,此项贷款可以减半偿还。

但是,如果企业将这部分福利都以现金的形式提前发放,挽留员工的效果可想而知。

企业从长远计划来说,应该创造企业文化环境,而福利现金化是比较短期化的,不能解决福利应起的作用。企业对员工的关怀,简单的现金发放是体现不出来的;而简单的发放现金更不能买来员工的忠诚。如果把每个员工的养老保险都变为现金,那么员工的安全感就没得到。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组织中,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无疑是空中楼阁。

4. 福利设计需渗透人性化

企业应当在亲情化、人性化方面讲求福利创新,不可直接沿用传统的福利方式,要从细微处下工夫。员工可能并不在乎福利项目所花费的金钱,但不会对公司的亲情置之不理。在员工生日时送上生日蛋糕,增设球场等公共设施等,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专门为员工的家属提供的特别福利,更容易使他们感受到公司的关怀。母亲节时的一张贺卡、家属一同参加的公司宴会、给员工妻子的一盒化妆品和孩子的一份礼物,常常可以使员工激动万分。

股票期权制度

美国企业管理层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广泛推行,给管理者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美国强生公司总裁拉夫·拉尔森1998年的总收入是6947万美元,其中期权收益为6684万美元,占其总收入的99%;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果杰尔·韦尔奇1998年的总收入超过2.7亿美元,其中期权收益占96%以上,工资和奖金两项合计所占的比例还不到4%。1998年,迪斯尼公司的总裁艾斯纳,其工资加奖金总计不过是576万美元,但是股票期权则为他带来了将近5.7亿美元的收入。美国最大的网上拍卖公司eBay的技术骨干韦布所获得的薪酬是:年薪45万美元+雇用签约奖金10万美元+保持网络畅通奖金30万美元+股票期权50万股。如果按当时eBay每股180美元的市场价格来计算,单股票期权一项就价值9000万美元。下面一起看一下,几个著名公司具体股票期权制度:

微软公司。微软员工的薪酬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工资,另一部分就是公司股票认购权,最后一部分是奖金。微软通常不付给员工很高的薪酬,但是有高达15%的一年两度的奖金、股票认购权以及工资购买股票时享受的折扣。每一名微软雇员工作满十八个月就可获得认股权中的25%的股票,此后每六个月可获得其中的12.5%。10年内的任何时候员工都可以兑现全部认购权。微软每两年还配发一次新的认股权,雇员可用不超过10%的工资八五折优惠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

在前几年互联网发展的高峰中,作为软件界巨头,就像其他成熟的技术公司一样,微软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也纷纷跳槽到互联网新创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微软公司为了留住顶尖人才,最近又悄悄推出一系列新的奖励制度,包括超过往常数量的员工股票期权和额外的休假等。在新的奖励制度中,股票期权计划分配给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的软件工程师,最多可达20万股。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最近提拔的30多名副总裁中,有些人就有资格享受该项奖励。

Intel公司。Intel公司从1984年开始面向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授予股票期权,主要用于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年度管理绩效的奖励。1999年Intel对经过管理部门的推荐或者公司补偿委员会的批准对高级管理人员授予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授予数量取决于以下几个公司内部因素如:前一次赠与的数量、过去几年中的工作贡献和工作范围等。一般而言,最初授予的股票期权在授予5年后才可以行权。Intel公司在1984年的股票期权计划中提出公司会在非经常情况下对主要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高级员工赠与额外的股票期权,以认可他们在未来领导公司前进中的潜力。这类股票期权的授予等待期一般要长于普通股票期权的授予等待期。公司在1999年的股票期权计划中开始实施不仅包括其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并且开始进行全体员工的股票期权计划。

摩托罗拉公司。1993年摩托罗拉提出了一个包括其CEO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最小股票持有指引方案,该指引方案规定,如果CEO所拥有的股票少于其基本工资的4倍,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所拥有的股票少于其基本工资的3倍,则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必须保留50%从1993年12月起开始行权所获得的股票。直到达到指引方案规定的最小持股标准。摩托罗拉的最小持股标准为:elected officers所持有的股票不能少于5000股,而appointed vice-presidents则不少于1000股。

戴尔公司。1999年8月,戴尔公司中国分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大约得到了200股美国戴尔公司的股票期权。在被授予的3个月后,该公司股票已经上涨了50美元,从而使每一位雇员获得了大约1万美元的账面收益。戴尔公司中国分公司的负责人相信,股票期权将会对员工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并将为公司引来更多的人才。

IBM公司。1994年4月,IBM公司股东大会批准通过了一个针对其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长期绩效奖励计划。这一绩效奖励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奖励以包括股票、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现金以及这些奖励形式的组合。此次奖励计划中赠与的股票期权数量共计291 05600股,占IBM优先普通股总股本的5%。这之前IBM曾进行过两次股票期权的授予,一次为1989年的长期绩效计划。另外一次为1986年的“元老股票期权计划”。在IBM的股票期权计划中,股票期权的行权价为授予日的市场平均价格,获受人用现金或股票来行权。在股票增值权的行权中,合格获受人不直接买相关的股票期权,而是直接接受现金或股票。该现金或股票的价值为行权当日股票的平均市场价格与股票期权的行权价的差价部分。

技术人员的“负债工作法”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无疑,市场开发首先要做的就是产品开发。如何让企业中的技术类员工保持高效率,创出好成果,成为问题的关键。效率从何而来,海尔集团在摸索中得出了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负债工作法。

开始的时候,海尔从研究所所长开始,全部采用了项目承包制,月薪被取消了,开发人员的收入只能与产品的销售挂钩,而平时的生活费只算提前支取。这最终是让开发人员按所开发的产品的市场效益拿钱。这办法操作起来是很细的——设计的时间目标:是不是按时完成,有没有拖期;设计的质量目标:一个是在开发过程中,生产中没有不良反馈,并符合标准化通用化;另一个则是市场上对产品质量的反馈。产品上市以后产生了效益,按一定的比例,给从事开发的技术人员提取报酬。

这个办法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海尔感到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设计之初没有销售额的目标,投产后卖多少算多少,收入只是多一点和少一点的区别,工作压力并不是太大。还得给他们加压。改革又往前进了一步,海尔对技术人员包括项目开发人员和项目组织人员,采用了负债开发——企业给你这么多资源,你要创造出相应的价值,你要按时开发出产品。开发出的产品还要有质量保证和销售额的保证。

比如,一个项目的负债额是10万元,项目成功后,按目标应该达到年产5万台的产量。达到这个目标后按规定应得到3万元。批量投产后,如果一年超过了5万台,就等于完成了负债额,然后在5万元的基础上递增,产量达到6万台时,开发人员就可以得到6万元的收入。假如没有达到5万台的产量、就要按比例倒扣,差2万台,就只能收入1万元了,而此人的负债额就有4万元(总负债额的3/5),这个人以后就必须用开发其他项目把这次的负债额补上。

这就最终把产品开发人员推上了市场。他们的收入只能由市场说了算。所以他们在开发产品时一定要想着市场需要,同时他们还要时刻关注着市场的销售情况。他们不再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市场上反馈了什么技术问题或难题,马上去帮助解决处理,因为他们非常怕销售受影响。

从开发人员都“负上债”以后,海尔新产品开发速度大大加快,开发周期平均比以前缩短了30天左右,而且新产品上市一个成功一个。从1998年海尔的负氧离子健康空调先于日本一年面世,从而带动了整个空调市场向绿色环保产品转型后,它的绿色产品不断升级,始终走在市场的前面。这正是技术人员“负债开发”带来的。

现在,海尔提出的负债经营的思想已深入到整个集团,认为每一个人的工作都要或多或少地占用企业的资源,因此可以把企业将你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资源提供给你作为你的负债,在外部市场效应内部化后,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追求达到最好的效益,所以你必须通过经营使资源增值。如果达不到,就等于浪费了企业给你的资源,当然就应该自己掏钱索赔。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负债是多少,外部提供了多少资源你就有多少负债;其次利用资源和信息共享形成外部创新的空间,让负债人通过创新进行资源再增值,他的收入是增值的一部分;最后用增值的资源作为完成更高的目标的基础,为自己不断地提供新的资源,激发自我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