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办事心经(大全集)
1380500000063

第63章 引起他人的重视(2)

一日,南风和北风在途中巧遇。两位老友相见,格外高兴,彼此攀谈起来,相互吹嘘自己有多厉害,越说越起劲,谁都不服谁。恰好这时,有一个穿着大衣的行人路过此地,于是,他们决定来场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强壮的北风怒吼一声,对南风老弟说:“看我的厉害,你就瞧好吧”。只见北风猛吸几口气,双拳紧握,目眦尽裂,原本结实的胸膛顿时鼓囊囊地膨胀起来。张口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狂风冲击之势,沙石飞扬,树木像是要被连根拔起。但看行人低着头,艰难地一步一步往前走,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北风见此情形,甚是着急,更加卖力地拼命刮,真是寒风凛冽,刺骨三分。然而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了个严严实实,越裹越紧。气得北风吹胡子瞪眼睛,却也无计可施。

现在轮到南风上场了。只见他做起了深呼吸,凝神静气,双目自然垂视鼻尖,面容柔和,气守丹田,调息中吐故纳新。暖人的南风徐徐吹来,顿时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心旷神怡。行人感到非常舒适,如沐春风,慢慢地暖意就袭上身来,有些许微热,于是很自然地宽衣解带,脱掉了大衣。此时,南风得意地露出了睿智的笑容。

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温暖胜于严寒。

通常情况下,用温和的方式去启发他人进行自我思考或者反省,往往比强硬的手段更有效。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不是一个毫无防御能力的固定靶,并不是只要我们瞄准他,“砰”一声枪响,他就会应声而倒。

在人际交往的链环中,任何人都不是被动的枪靶,而是沟通的主体。你要向他开枪射击,他难道就不可以躲避一下,或者操起心灵上的盾牌,给你挡回去?甚至拿起枪对你扣动扳机?

一天,学生小A被英语老师赶出了课堂。小A在走廊里站一会儿后,气冲冲到来到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刘老师清楚此时此景,如果对小A进行严厉批评,甚至“体罚”一下,小A肯定听不进去,甚至也会和自己发生冲撞。于是,刘老师站了起来,摸了摸他的头:“呦,火气还不小嘛!来,在我的椅子上坐会儿,消消气。”待他的情绪稳定下来,刘老师又用关切的眼神凝视着他,轻柔的语言飘荡在他的耳边,向他了解事情的经过。

面对刘老师的平静“温柔”,小A的怒气渐渐平息,客观公正地陈述了事情的经过,言语中也有他的自责。课后,小A主动向英语老师道歉。

对待这件事情,如果刘老师采取不分青红皂白,辱骂体罚的方式,以维护“师道尊严”,自然不能产生这样好的教育效果。

通常,很多老师都在为脱掉学生身上“某件大衣”而狠吹“北风”,但是,刺骨寒冷的“北风”只会激起孩子们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北风固然凶猛,可结果却事与愿违;南风虽然徐徐,却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某中学的校园广播操比赛中,因为准备不充分加上现场发挥不佳等原因,本来被大家一致看好的三(7)班,结果却得到了倒数第二。宣布成绩那天,“可怜”的孩子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班主任吴老师的“暴风雨”。望着吓得连头也不敢抬的学生,吴老师清清嗓子,饱含深情地唱了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唱着唱着,吴老师流泪了;听着听着,学生们抬起头来,眼里也噙满了泪水……情到深处自感人,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吴老师的真情打动了学生。从那以后,学生的自信心更强,干劲更足。期末学校先进班级评比,三(7)班名列其中。

为人师者,要时时领会“南风效应”,多给学生一点徐徐南风,少吹一点凛冽北风。

正如魏书生先生所言:当学生犯错误时,应先避开问题的实质,把学生从犯错误的阴影中带出来,走到温暖的“阳光”下,给学生一个愉悦的心境,和风习习吹掉他们自我保护的大衣,然后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教育,何愁学生不向你敞开心扉呢?

有些人与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很凶、很霸气、很要强,一次、两次可能因为你厉害,占了上风,但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失去了朋友。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如果各不相让,到最后只会弄得两败俱伤。我们何不学学南风呢,遇到问题,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谈?

用事实说话

狐狸与鳄鱼争论他们谁的家族显贵。鳄鱼详尽地述说了他祖先的许许多多伟大事迹之后,又说他的祖辈还做体育场长官。狐狸却说:“即使你不说,我也能从你的皮肤上看得出,你是经过多年锻炼的。”

法国哲学家亚兰说过这样的话:“不管在任何场合,抽象的文体都是不讨好的,文章里面如果能以一些较具体的石头、金属、桌椅、动物和男女等等实际的东西来做比喻,是最恰当不过的。”

以实际的石头、金属、动物……等等东西来作为说明,比较能让人产生活生生的鲜明印象。美国的可口可乐瓶子就有一段有趣的插曲。那是在1920年左右,一个名叫丁?罗特的年轻人,看到他女朋友的圆裙时得到了灵感,创造了可口可乐的瓶子,这种瓶子至今仍广为其他汽水制造者使用。罗特对于自己所设计的瓶子非常有信心,他画了瓶子的素描到可口可乐公司去毛遂自荐。在可口可乐公司里,他向对方说:“我所设计的这个瓶子,外观非常漂亮,握住的地方也很稳,绝对不会滑落下来。”但是可口可乐公司的负责人,却以一种不屑的眼光看他。

数天之后,罗特拿着做好的实体瓶子和一个杯子,又来到可口可乐公司。出来传话的职员依然以不屑一顾的神情望着他,但罗特不慌不忙地问众人:“各位,你们知道这个瓶子和杯子的容量哪一个大吗?”大家不约而同地答道:“当然是瓶子的容量多些。”等他们说完,罗特就将杯里的水倒入瓶子里,结果杯里的水却无法全部装入瓶里,水从瓶口溢了出来。由此可以显示罗特所设计的瓶子的优点,它满足了一般厂商希望容量越少越好的要求。于是针对罗特所设计的瓶子,可口可乐公司立刻召开了董事会,讨论是否要用这种罗特瓶子来装可口可乐。结果是没过多久就订了合同,罗特所设计的瓶子一直被延用至今。

罗特能够在力排众议的情况下,赚取了一笔可观的设计费,完全是以事实来影响对方的感觉所取得的结果。

“事实胜于雄辩”。对那些错误的观点荒谬的学说,要揭露和驳斥它们,就要以真的、实的东西做武器。详细陈述必要的事实,用事实说话,虚的、假的东西就会不攻自破。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下令全国驱逐外来游士,李斯也在其列。为挽回即将失去的一切,李斯决定说服秦王改变主意,于是写了一份情深辞切的《谏逐客书》。书中写道:“泰山不推辞泥土,所以能成为那么高;河海不挑剔细流,所以能成深渊;帝王不拒绝百姓,所以能宣扬他的德化。从前穆公征求贤士,西边取得戎地的由余,东边取得宛地的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请到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而穆公任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余小国,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的变法,改了风俗,人民殷富,国家强盛;惠王用张仪的计策,拆散六国纵约;昭王得了范睢,远交近攻吞并各国。这四位国君,都是因为别国人士的功劳,才能有如此成就。这样看来,别国人士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呢?假使当时这四位国君都拒绝别国人而不容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秦国就不会富强,自然也就不会有大的名声了。”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叙述的这一件件历史事实,使秦王马上醒悟过来,他下令废除逐客令,找回被驱逐的宾客。

在说服中以一件件、一条条事实为依据,具有压倒一切、锐不可挡的气势。在选取事实例子时,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选择的事实要有典型性。任何一个观点都可以举出几个事例作为证明,但只有典型事例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有证明意义。

二是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如果捏造事实,结果被对方识破,所有的事实都将成为怀疑的对象,失去征服力量。

办事心经

在办事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权威效应来影响他人,制造一些权威的表象。给自己冠上一些权威的头衔,或者象征某种权威的身份标识,都能让人刮目相看,给他人以心的震撼,让人敬仰、信服,接受你,赞同你,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屈从于你的暗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