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办事心经(大全集)
1380500000072

第72章 办事要因人制宜(1)

老狐狸说

我们在办事时应注意因人而异、视人而变,切不可不分场合,不顾人物性格,没有分寸地为所欲为;也不可在任何情况下总以同一方式“以不变应万变”。用固定招数对待每一个人,这样吃亏的是你,失败的是你,不得人心的还是你。

面对不同的人怎么办事

我们在办事时会遇到不同类型的人,这时候就要看人办事了。

1.面对过分拘谨的人

这类人的特征是,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很热情地与他交谈,他有时也会表现得很冷漠,不在乎你,不理会你。在交谈时,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什么,有时甚至根本没听你在说。碰到这种人只要你花些时间,去仔细研究观察一下他的一举一动,兴趣爱好,注意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情出来,你就会得心应手。开始时,你可以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做出简单的回答或细微的反应,接下来就好办多了。你可以在他感兴趣的问题上,引导他充分地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使他逐渐投入到与你交谈中,他便会打开话匣子,你的负担便会大大减轻,至于以后的事情那就不用多说了。你必须始终注意把握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他感兴趣或予以关心的事情,只要你稍加留意,然后有意触及,他便会“滔滔不绝”地和你说话。因此你要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类人的性格心理,成功地与这类人交往。

2.面对爱好表现的人

有这样一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喜欢表现自己,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不管自己行还是不行,对还是错。如果他露了脸,他便会到处张扬,要是砸了锅,也不要紧,还有成千上万条理由可以拿来搪塞。总之,他忘不了表现自己。对待这种人,最好的办法是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因为有时你明知他会出纰漏,好心提醒他,他不但不领情,反而会认为你嫉妒他,甚至记恨你,等他真的出了问题更会怪罪你,说是你使了坏。这类人很少冷静,他们总是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做事不假思索、草率决断,甚至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而招致意料不到的损失。所以,当你遇到这种人时,一定记住不要阻止他的自我表现,偶尔做一次配角似乎并不算什么,但为了避免由于这类人的草率和“果断”而造成的麻烦,你最好在适当的时候牵制一下对方,或在必要的时候提醒一下他冷静从事。

3.面对城府较深的人

这些人不肯轻易让别人了解其心思和想法,故而圆滑,不愿被他人操纵或总想使人不知不觉中落入其精心编织的圈套。他们最大的特征是说话不着边际,一旦涉及正题便“环顾左右而言他”,使你产生摸不着头脑和不知如何应对的感觉。事实上,在他的不着边际和“环顾左右而言他”之间,他能迅速了解和掌握你的想法和动机,然后争取主动,使你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被他牵着鼻子走。也有些人纯粹就是为了逃避矛盾,保全自己,使自己永远立于旁观者的地位,这样你只会感到无从下手,对待这种人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彼此之间保持一种平等而互不干涉的局面。而当你必须要与这类人合作时,你就有必要先花一番心思考去探察对方的真实想法,然后运用诱导的方式使其露出“庐山真面目”,或者你干脆省力坦率直言,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请其也实话实说。如此也可减去由揣测、诱导手段带来的情报不准确等麻烦。

4.面对傲慢无礼的人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总以一种傲视一切、举止无礼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如果你身边有了这种人,一定经常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而且周围的人都对这类人持排斥的心态,很显然这样的人是典型的最不受欢迎的人。但既然现在我们必须面对这种人,也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对付他们。不卑不亢,是对待这种人的第一个办法。不论这种人怎样盛气凌人,我们绝不自认卑微,或同样地虚张声势,这样的话,你不但会白费神力,甚至会两败俱伤,带来不良后果。所以,不卑不亢是条良策。第二个办法就是少跟他罗嗦!在这种人面前,你说话应干净利落,少跟他罗嗦,免得给他增添气势,无形中为他增加无礼的机会。如此他就不得不有所收敛。

5.面对志大才疏的人

志大才疏的人,在任何场合下都伪装出一副胸怀大志的样子,对任何事物都会发表他自己的看法。他们言过其实,虽然看起来一副有才干的样子,但实际上不能胜任任何工作。他之所以会自鸣得意,是因为一直处在一种极顺的状况下,使他不曾尝过失败的苦头。

志大才疏的人不太喜欢接受别人的意见,如果别人够识趣的话,也不用和他辩驳。要知道一个长久不曾失败过的人,是因为他的智慧,而不是他的运气。

如果你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要想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赢得别人的信任,就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你的话必须一诺千金。要确保说话一诺千金,必须要牢记几点:不要承诺自己办不到的事;不要做出自己无法执行的决定;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诚实真挚为本;说话办事要力求准确。

对于志大才疏的人,如果他是你的老板,最好别在他面前乱出点子。尽量照着他的意思去办,他会把他的意思讲得很清楚。因为他怕你笨,所以他会多讲一遍。最后,再问你一次,懂了吗?等你回答懂了,他才放心。有时,他会礼貌性地问你一下,对他的做法,有没有意见?此时你应立即肯定他的做法。此时你若稍有犹豫或再多问两句,都会被他嗤之以鼻。

和志大才疏者同事,你也不能太顺着他,只有让他尝到一些失败的苦果,才能真正地改变并帮助他。

如果你有这种部下,你不妨让他做一些难度较高的工作。做成功了,也不赞许;做失败了,交给比他更能干的人去做。让别人做成功,他自然会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不用训练他和告诉他办事的方法,因为他认为自己很能干,多花一些精力在别人的身上,对他绝对是有益的。

6.面对少言寡语的人

对于不与众人交往,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人,别人会有所提防:这些人到底心里有什么鬼?其实这些少言寡语者也许只是在大众场合中显得有些害羞少言和胆小而已,然而他们给周围的人传递的信息却可能是:“少嗦,你能耐是吧?再烦我我就要恼了。”人们拿这类少言寡语的人无可奈何,也就不愿花费心思逗他们开口,而是选择简单的方法避而远之。然而这些闷葫芦却从不在乎自己的表现,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表现对别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少言寡语的人令人敬畏令人发疯。

在单位里,与孤僻离群或少言寡语的人交流思想或共事是一件很难的事。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是:担心与他们共事不知会发生什么事。孤僻离群的人在其内心往往也存在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想与人交往,一方面又害怕与别人交往。与此同时,他们的同事却对他们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成见。

害羞寡言的人到底需要些什么?大多数人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行事——缓慢地,没有催促他们,然而也有机会做出有益的贡献。你完全可以借着召集部门全体人员会议,利用布置任务的方式,帮助沉默寡言的属下向别人敞开自己的思想。

许多离群索居的人对于自己孤僻的性格的确有着某种幽默感。你如果有机会让他主持几次会议,或轮流主持工作时,他那副执拗的样子好像说:“我不会办那种事。”他们更愿意坐在一群人中间做一名听客,而不愿意去吸引众人的目光。循循善诱,有工作经验的领导者有责任帮助那些胆小怕事的人跳出他的情感的圈子。这种做法往往是行得通的,原因很简单:在一个集体中,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迟早会建立起信任;大家能为他人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感到高兴;集体乃是每一位成员的坚强后盾;集体能产生一种自身特有的新力量,胆小的人吸取这种力量后就能更加开朗地和别人交往。

7.面对孤芳自赏的人

孤芳自赏者和弄虚作假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相似,如两者都具有强烈的迷惑性,或有试图控制别人的行为。尽管真正的弄虚作假者具有孤芳自赏的某些特点,但他们不会沉迷于自鸣得意之中。过分的自信会使他们忘记自己的真正意图:捞取利益,以假乱真。

换句话来说,真正的弄虚作假者知道如何适可而止,而孤芳自赏者则不然。

只要孤芳自赏者的自恋能够掌握分寸,那么他们还是可以干出一些具体的事情的。孤芳自赏者以自我为中心,在谨小慎微者不敢逾越的地方往往有他们活动的空间。

在战场上,他们可能是无所畏惧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在运动场上,他们也会碰碰自己的运气而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对胜利充满了自信。而在办公室里,他们潜在的天赋一旦找到了用武之地,就可以用来干出了不起的事业。他们的表现同样会受到人们的注意和羡慕。然而,这不再是因为他们显示出来的自私,而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

“怎么,你竟然瞧不起我,我会让你知道后果的。”那些自命不凡的人都会这样想。实际上他们才是这个世上的天才演员、运动员,或企业领袖、下属、同事。

比如说,你是某个部门的经理,在你下属中有一位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女秘书,她在单位里几乎受到每个成员的青睐,现在更成了公司这个大家庭里的宠物。你开始后悔当初不该轻易起用她,同时你也不得不承认,像她这样的人确有一种魅力,她成了人人都感到亲切和喜爱的人。不过她的工作做得还算过得去,只要她愿意,学起来也很快。最糟糕的是,她与你的上司中的好几个人交上了朋友!你弄不清她到底会跟他们说些什么?整个单位就像按照她的规则进行的一场游戏,想要改变她是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大家都已经习惯顺从她的心意说话行事。但你不想让她毁了你这个在公司里一向以管理规范、作风严谨而著称的部门,也不想让她毁了你自己的名誉。

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对大家的影响已经在办公室里不知不觉地扩散开来,甚至开始影响到日常的工作安排。她已从一个受人喜欢、为人友善的同事,变成一个被宠坏的尤物,要这要那,占用别人的工作时间,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孤芳自赏的人用他那人见人爱的性格使我们对他产生了好感,尤其在枯燥乏味的办公室里,这一点更加突出。对此你也只好听之任之,以至于现在泛滥开来,难以收拾。

8.面对元老级人物

在历史较久的公司,往往有元老级人物。元老的资格,是不容易得到的,既须服务的年限长,又须所当的职务高,更须实际年纪比一般同事大。服务年限不长,职务不高,虽年逾四五旬,仍算不得元老。在历史悠久的公司中,老年人也多,服务久的也多,而堪称为元老的却寥寥可数,“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安民莫如德”。元老至少要爵尊齿尊,当然少数的元老还有德尊的资格呢!其中所谓爵尊,有的是过去担当过几回大任,现在虽退居次要,但仍不失为尊。元老担当重任的虽有但不多,然而元老现在不担当重任,他的主张却为主事者所重视也是常有的事。即使不为主事者所重视,然而大部分的人心也都倾向于他,这是必然的。遇到紧要的关头,元老出来说几句话,对于公司的前途往往影响很大。不论他在社会上声望如何、地位如何,他在这个公司当中,始终是重心所寄托的人物。就算你的社会声望如何好,或者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高,在这个公司中,无论如何总是比不上他。元老自有其优越的基础,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元老的经验比其他人丰富,在这个公司中,他更是一部活的历史。一切过程,他知之最详,往事历历,他可如数家珍;某事如何成,某事如何败,此中曲折无不明白。而一种事业的演变,及如何演变成功以致有现在的局面,自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以后的形势如此,不难于演变中得其梗概。

元老不但是一部活的历史,也是今后工作的指南针。有时你想到某种地方,可以对某种事有所改进,谁知你所提出的方法,从前曾经施行过了。至于行不通的理由何在,也惟有元老能够根据经验,做条分缕析的解说了。虽然因为他的事太多,可能主张比较和缓,但这不是他怕事,而是他稳健。真正的老成持重,惟元老才能当之无愧。

9.面对老派人物

老派人物不同于元老级人物,他们的典型特征是已经头脑陈旧,学识思想距离现代太远。同时,他们的头脑已失去了吸收新智能的作用,新知识与他们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在他们面前办事,第一点最忌高谈新学识,把外国的学说、外国的办法,一股脑地向他们宣传;第二点最忌以新人自居,对现实表现一百个不满意;虽然现在是科学方法的时代,然而他们的头脑,根本是不科学的。要想他们容得了科学方法,只有挑最浅易、最合适的几个方法,撕去舶来品的包装,用渐进的步骤,逐一试办。等收到了相当的效果,取得了老派人物的信任后,再一点一滴地改变,画成相当的平面。将整个革新计划,藏在你的胸中,而所提供于老派人物面前的,只是些很平凡的片段。如能获得他们的同情,大家愿意共同合作,向着你的方向走,那么一切不必要的挫折自然就减少了。王安石的新法是对的,宋朝政治应该向这条路走。但是当时在朝的人物,如司马光,如苏氏父子等,都是老派人物。王安石不懂得拉拢老派人物的方法,毅然提出整个改革计划,把这些老派人物吓得直跳起来,认为与“则古昔,称先生”的古训相反。而王安石却又贸然地挺进了一步,毅然与老派人物分家,结果是因此而弄得一塌糊涂。这件历史教训,值得借鉴。

10.面对精英

所谓精英,耶稣基督对他的门徒说过:“你们是这世上的盐。”这有两层含义:一,为人类这碗高汤提味;二,清洗人类社会腐烂的伤口,让他感觉到痛,但是消毒。精英,作为一个知识群体,一种思潮,一个努力方向,而让人仰止崇拜。

有些人之所以能被人称为精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又有更高的追求;他们有目标、有毅力、致中庸、尚礼义、追求进步、实践创新,勇于向失败挑战并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能为人所不能为,为人所不敢为;身心平衡,头脑机敏;克制自己,关心他人;勇于认错,勤于进取,能屈能伸,不贪不侈。此类型人物前途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