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办事心经(大全集)
1380500000080

第80章 办事要因时制宜

老狐狸说

在办事诸多因素中,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说是成功的灵魂,这就犹如我们平常发表对某件事情或对某件事做一个决策的看法一样,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与运作过程中,即使你是一个地位显赫、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使是你的意见很富有科学理性、意见绝对正确、决策十分果断准确,如果你想让你的意见或决策起到更大更有力的作用或影响,你也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因时而为。否则,说早了没用,说迟了徒然自误;说的场合不佳,效果不大,甚至带来负面影响。这就是“时”的作用。

办事要把握时间

老狐狸说,时不我待,办事时,如果你能在时间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那么,幸运之神就降临了。

成功道路上的幸运与倒霉往往与能否把握时间有关,有些人在错过时间后才顿足捶胸,那么他便注定只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了;而有些人明白时间稍纵即逝,因而能及时抓住并把握机会,所以,他的一生都仿佛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20世纪50年代,法国白兰地酒为了打入美国市场,利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67岁寿辰之时机,通过不同媒介向美国人民宣布一则消息:“法国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国总统的友好感情,特选赠两桶极为名贵的,酿造已达67年之久的白兰地酒为贺礼;贺礼将由专机送抵美国,白兰地公司为此支付巨额的保险费用;总统寿辰之日,将举行隆重的赠酒仪式,穿着宫廷侍卫服饰的法国人将把名酒抬入白宫,献给总统。”装白兰地的酒桶是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的精心杰作。美国各大报刊、电台连篇累牍地报道,抓住了千百万人的心,这两桶白兰地酒的传说,立即成了华盛顿市民的热门话题。名酒运抵华盛顿当天,机场至白宫的沿途街道,挤满了数以十万计的观众,盛况空前,国内所有报刊对赠酒仪式的报道几乎覆盖了头版的版面。就这样,法国白兰地酒在轰动的气氛中,挤掉所有竞争对手,大摇大摆,昂首阔步地走上了美国的国宴及市民的餐桌上。此乃把握时间的杰作。

办事要面对现实

在1993年美国大选中,克林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而布什总统却说:“我有丰富的经验!”也许布什落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输在“往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很多人总是在遭遇很大危机的时候,才想到要改变,但走到这一步想挽回已经太晚了。所以,应该未雨绸缪,在最好的时候,发展最快、最得意的时候,就要考虑改变。

一般人最可怕的心态是习惯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认为:“我过去做得很好啊!为什么要改变?”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其实,失败就从现在开始。

我们应该相信,当愈多的人说“不”的时候,就是必须改变的时候。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预见未来,他们只相信现在看到的,认为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而过去的成就只是留下脚印,而不是让你感到自满。如果你想改变,却遇到阻力,别人不相信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给他看!

(1)不满足于现状

一个民族最危险的是墨守陈规,不敢变革;一个人最糟糕的是知足常乐,不求进取。要打造成功的资本,就必须破除知足常乐的旧观念。所谓“知足常乐”,就是满足自己的眼前所得,保持自己的安乐。这种处世态度,并不只是指日常生活不奢求,而是一种保守的生存哲学。

知足者的知足,不论是夜郎自大还是甘居中游,它不仅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且也不符合人自身进步的内在要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生也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总是看到不足,以成绩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积极进取,就会不断达到新的成就,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得到安乐和幸福、生活的经验证明,“乐”不在于“知足”,而在于“不知足”;知足者常忧,不知足者常乐,这才是生存的逻辑。其次,“知足常乐”这种处世哲学的背后,它所追求的快乐,是个人“知足”之乐,这样的知足一旦得不到,就会产生对生活的不满、妒忌,甚至对人生失望。因为这种追求和满足的只是一个“自我”,如果这个“自我”不能满足,那么仅有的一点得意和快乐就会转化为痛苦。

当然,指出“知足常乐”的生存哲学的狭隘和片面,并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讲知足。知足还是不知足,要看具体情况。一方面,“知足”也可以使我们今昔对比,更加珍惜今天的进步和幸福,防止因物质享乐欲望的不知足而贪婪和堕落。但是,决不能离开自强、进步谈知足。对于“不知足”也要做具体分析,并不是任何“不知足”都是可取的。那种好高骛远、贪得无厌的不知足,同消极的自私的“知足”一样,也会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

(2)不好高骛远

在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有些人胸怀大志,但又有点好高骛远,总爱想入非非,不愿老老实实学习,踏踏实实行动。这样长此以往,便会成为一个空想家,最后啥事儿也干不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不经千锤百炼,怎么可能锐不可挡;梅花“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腊梅扑鼻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司马迁受宫刑而忍辱负重,终于穷20年之功,写成了“史家绝唱”《史记》;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以悲悯的心情关注社会,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两字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才有“诗史”、“诗圣”的美誉。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牛奶的时间挤出来工作的。”只怀抱空想、不付诸行动的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的人,注定他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这种人没有坚实的基础,获得的只有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成功的陷阱。

(3)打破传统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创造性思考的根本,而传统的观念,比如“知足常乐”则是创造性成功计划的头号敌人。传统的观念会阻碍你的进步,干扰你进一步发展真正需要的创造性的能力。以下是对抗传统观念的方法:

①乐于接受各种创意。要抛弃“不行”、“办不到”、“没有用”等消极思想。

②要有实验精神。废除固定的例行事务,去尝试新的书籍、新的网站以及新的朋友,或是采取和从前不同的上班路线,或过一个与往年不同的假期等等。

③主动前进。对每件事都要研究如何改善,对每件事都要订出更高的标准。

办事要比别人先行一步

总是步别人后尘的人是办不了大事的。如此一来,成功永远属于别人,自己得到的只是残羹冷炙。聪明的人不随大流,目光独到,在别人还没“睡醒”之前就已经行动了。

在某一领域的“领袖”,几乎都是起步比较早的人,他们不一定比别人做得好,但是,因为起步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调整错误。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卓越的成功者办每一件事时都要比别人早一步,都要比别人更迅速地掌握未来的动态、资讯和走向。“奥迪风波”也许可做这一观点的注脚。

1986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决定向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提出合作意向,该公司没有做任何背景调查,便武断地认为中方的合作对象非它莫属,于是在谈判中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和高昂的要价,致使谈判不得不中断。此时西德大众汽车公司董事长哈恩博士正在中国访问,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坦诚地表示愿与中国一汽合作。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李?亚科卡听到了这个消息后,赶忙向中方表示只要一汽与他们合作,他们只象征性地收取一些技术转让费,可惜为时已晚,一汽已与德国大众签订合约,开始生产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奥迪”汽车了。试想,假如当初亚科卡对形势估计得当,并当机立断,那么现在在中国大街上跑的就是克莱斯勒轿车而非“奥迪”了。

成功者都非常积极活跃,在他们心目中也许并没有很多明确的目标,但是他们感觉敏锐,变动得非常快,以行动作为自己的方向,尝试新的途径,接受新的信息,能先于别人下手,所以,经过一番奔波忙碌之后,必然能取得某些有价值的成就。

鬼谷子说:“作战的方法贵在控制别人,而不是被人控制。”控制别人就把握了成功,被人控制就抛弃了成功。控制别人,贵在抢占先机。抢先一步容易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容易被人控制。项羽也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要想创大业建大功,就要处心积虑抢占先机而不落于众人之后;就要使人追随我而不是我去追随人。

揭子《兵经百篇?先》中说:“用兵作战要使自己先发制人,必须掌握作战的先声、先手、先机、先天。先声,即在声势上首先压倒敌人;先手,就是交战时抢先下手;先机,即把握作战的先行良机;先天,不用争夺而制止了争夺,不用争战而制止了战争,胸中早有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韬略。先发制人最重要,而在先发制人的各种手段中,又以先天最为重要。”什么事都能先人一手、先人一着就能取胜,等他人追赶的时候,你大步向前,又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因而你会永远处于领先的位置。要想永远领先,就要处处争先,永远争先。先人一手,先人一着,而不停留在这一手,这一着上,即使他人奋起直追,而你又大步向前,始终保持着原来的距离,你将永远领先。

办事心经

鬼谷子说:“作战的方法贵在控制别人,而不是被人控制。”控制别人就把握了成功,被人控制就抛弃了成功。控制别人,贵在抢占先机。抢先一步容易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容易被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