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1380900000051

第51章 社交·应酬篇(7)

我们当然不必屈从自己接受与自己同地位或同年龄的人的批评。可以试着向批评你的人建议,要求他每次只对某一件事提出异议,而不要一下子就把你过去做错的事统统列出来大加抨击。因为我们较会接受他人针对某一个行为的批评,对于一大串毫无希望改变的错误行为,往往谁说了都起不了作用。

面对上司的批评我们该怎么办呢?比如你的上司偏偏要在办公室里反复指责你搞坏了他的计划,对于这种事你又能怎么样呢?只好自我解嘲说他并不是有意在攻击你,只是发泄他的闷气罢了!他那么做,即使第一次是对的,但做了三次那就是他的错了。他经常这样对你的话,你就该考虑是不是要换个新工作了。

600. 面对冲突:多说好话

容易与人争吵者往往有三个毛病:一是说话含混,不坦白,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二是措辞激烈,口气生硬,没有回旋的余地;三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所以,我们在和同事的交往中,要好话好说,而不能个性太强,应表现出温和的态度。

◇ 心胸开阔,能体谅对方在过激情绪下的言辞,不刺激或抓住对方不放。一些生性敏感的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火就不打一处来,而你再寸步不让,势必形成冲突的态势。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原谅对方的过失才能成为朋友。只要能互谅互让,有些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 听取对方的意见要耐心,不要自以为是地进行反驳。你要留心对方意见中合理的部分,及时地给予称赞,使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遇到对方持不合作的态度时,自己要冷静,要为合作创造条件。

◇ 对于同事间的不同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气指出来。商量的口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容易被对方采纳;在语气上是平和的,对方听了舒服;在人格上是尊重对方的,对方感到有面子。

601. 面对冲突:壮起你的胆子

面对冲突,你首先要有胆量,用自己的胆量灭掉对方的威风,让他对你从心里产生怯意,这样,你就已经胜了三分。下面是一些壮胆的具体方法:

◇ 先在心里打倒对手。感到对方对自己形成威胁时,不妨想想他的弱点。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寻找他的毛病,用以消除你的紧张和胆怯。

◇ 用你的眼睛盯视对方,给对方施加压力。“此时无声胜有声”,用这种方法可以给对方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这样做,不但不会受到对方的威胁,而且还会使对方不得不注意被你盯视的部位,使他心理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以此达到对你有利的效果。

◇ 提高声音,用高声武装自己,制造压倒对方的气势。宏大响亮的声音,能够使自己产生坚强的信心,同时给对手施加压力。“嗓音增强信心”,产生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声音是天生的武器,发挥得好,会使你勇气十足、信心百倍。

◇ 参与竞争时,摆好身体架势,震慑对方。在进入竞争状态时,人的形体动作也可作为增强自信心的武器。比如在体育竞赛中,有的运动员有意识地昂头挺胸,摆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架势,以增强自己战胜对手的信心。

当然,壮起胆子,实际上只是为自己打气,尽量不要发生武力冲突。

602. 面对冲突:请先做个深呼吸

脾气暴躁的人,通常对任何事都是只听得前段而顾不得后段,因此常会发生错怪别人的事。

要想避免这种蠢事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养成确认整个事情原委的习惯。当察觉自己的性子快要暴躁起来时,不妨先做一个深呼吸,这样就可使自己平静下来,恢复理智。

例如,你看到属下的报告杂乱无章时,不妨先深呼吸一下,再问:“文章好像没有头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至少在发怒之前,能先了解部属有无合理理由。

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在质问别人时,语气也会逐渐变得缓和。例如:你作为一名领导即使听到属下不礼貌的电话对答,说不定只会笑着问:“你不觉得自己的语气好像太强硬了一些吗?”

这种和颜悦色的质问,下属不但不会反感,反而还会觉得不好意思,并把理由说出来。例如:“啊,对不起!其实我也不想这样说,可是甲公司那边的负责人实在太不像话了。”

603. 面对尴尬:自我解嘲,消除尴尬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些交往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因为失误、别人的指责或其他突如其来的事情,给自己带来一些尴尬。如何摆脱这种令人不快的局面呢?

里根总统对加拿大进行访问发表演讲时,反美示威人群不断打断里根的讲话,两国领导人都感到很尴尬,里根对加拿大总理说:“这种情况在美国时有发生。这些人一定是从美国特意赶来的,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此语一出,笑声顿时化解了尴尬场面。

当你遭遇失误、挫折或尴尬局面时,不妨也效法一下这位总统,对自己所处困境主动地嘲弄、调侃,不但可以摆脱窘境,而且能够展现出你的虚怀若谷和博大胸襟。此法可以通过故作糊涂、大智若愚来体现,亦可以借助于对缺点、失误进行夸张、渲染来体现。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造成尴尬的原因进行曲解,来制造幽默、缓和气氛,或是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把因失误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或将错就错,借题发挥。

604. 面对尴尬:因势利导,引导方向

现代人更注重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心灵的自由,因而在言谈举止上更趋向于一种自然随和的交际方式。认识到时尚潮流的趋向,可以让你的行为更加有的放矢。开个小玩笑、搞个小小的恶作剧,不但不使人反感,在通常情况下还能起到缓和紧张、尴尬气氛的特殊功效。适当情况下的合适的小玩笑能够促进人际交往,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黏合剂,但生活交往中总有人把握不好分寸,有意或无意开过分的玩笑。如何才能避免或是消除类似的状况,使自己从紧张、尴尬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呢?

几个人在议论机关办公室抽屉里的钱被偷的事,小张看着相邻科室的小陈说:“小偷肯定是经常到我们办公室来的人。”大家一齐把目光转向小陈,小陈一怔,然后不慌不乱地答道:“你这一说我倒想起一个人,小张,你那个老乡这几天不是经常在你们办公室里待着吗?你去问问他吧。”

这样将开玩笑的一方弄到一种进退维谷的困境,这样既反驳了无理的玩笑,也处理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605. 面对质问:明确目的,巧妙应对

质问是一种追根究底的表现,而且发问者还必须具备相当的勇气。被质问的一方,如果能合宜地对答有一套巧妙应对的方法,能很好地化解这样僵局。

在会议席上,经常看到有些人碰到棘手问题时,以“今后会善加处理”、“将来会检讨、改进”之类的话来搪塞。有的人甚至把问题敷衍过去,转移话题。这些处置方法,都是对付难题的妙招。这里再介绍一些:

□ 试着反过来问

有的人在会议席上碰到别人质问时,心慌意乱不知如何对答。当大家的视线全集中在其身上时,更不知所措了。其实这时候,你可以反问对方:“那么,您认为怎么样?”其中有的人是明知故问,所以反问对方是扭转情势的好方法。

□ 抓住对方的意图

公司领导或资格老的同事有时会问你一些对同事、后进的人的看法如何等问题。如果是在用餐或酒席上,倒不必太花脑筋去应付。倘若是在公司里,正式地被问及时,可不要毫无思考地信口开河。

要先抓住对方的意图,然后再慎重地回答。

□ 也有不能回答的问题

纵然自己知道答案,但面对不可回答的问题时,就应拒绝对方的质问。事关人事方面的情报,涉及职责而不能泄露的问题,当然应该保持缄默,千万不要被对方套出口风。

□ 暂停一会儿

对于无法立即回答的问题,不要着急,先以言辞拖延一下,趁机努力想出恰当的对答。

606. 面对拒绝:顺水推舟,转入正题

一个杂志的编辑,是约稿的高手。他并不属于能说会道的人,他对“我太忙了,无法写稿……”的作家,只说一句:“我知道你很忙,正因为你很忙,我才邀你写稿,太闲散的人是不会有好作品的。”他这种邀请忙人写稿的做法,从未失败过。

一般来说,有强烈理由的拒绝者,要他答应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种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请你帮忙……”之类的恳求语,会使他感到厌烦。对付这类人,要依前例,先将对方的理由夸奖一番,再提要求,方会有效。

应用此法最得心应手的是化妆品推销员。他们第一次与用户见面时,主妇大都不会买。这时,推销员会说:“我知道,看你又细又嫩的皮肤,就不需要化妆品。”听到此话不动心的女性是很少的,然后推销员再加一句:“可是,夏天的骄阳会不会把你的皮肤……”这样一说,主妇就会高高兴兴地买化妆品了。

607. 面对拒绝:借题发挥,努力争取

在商务人员进行建议和努力说明之后,客户有时会说一句:“知道了,我考虑考虑。”或者是:“我考虑好了再跟你联系,请你等我消息吧!”这是什么意思?其实,这都是一种委婉拒绝的表示,意思几乎就相当于“我并不想购买”。

但是,商务洽谈往往就是从被拒绝开始的。作为一名商务人员,当然不能在这种拒绝面前退却下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迎着这种拒绝顽强地坚持下去,抓住“让我考虑一下”这句话,并好好地加以利用,充分发挥自己的韧劲,努力取得商谈的成功。比如说:

◇ “我很高兴能听到您说要考虑一下,要是您对我们的商品根本没有兴趣,您怎么会肯去花时间考虑呢?我说得对吧?”

◇ “您是说想找个人商量,对吧?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想购买的,但另一方面,您又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愿意被别人认为是失败的、错误的。其实,若是您并不想购买的话,您就根本不会去花时间考虑这些问题的。”

◇ “可能是由于我说得不够清楚,以至于您现在尚不能决定购买而还需要考虑。那么请让我把这一点说得更详细一些以供你参考……”

这样,紧紧咬住对方的“让我考虑一下”的口实不放,不去理会他的拒绝,只管借题发挥,努力争取,尽最大的可能去实现目标。

608. 面对冷遇:不能灰心、气馁

与人交往,遭人冷面相对的事几乎是人人都会碰到的。在这种情形下,有的人会拂袖而去,有的人还会心存怨恨。这样的反应虽在情理之中,受人同情,但却不利于办事。有时还会因小失大,耽误办事的进程。因此,遇到了冷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对策。

在求人办事,备受冷遇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气馁,而是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委,再决定对策。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下列四种策略:

□ 设身处地

如属无意性冷遇,则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在应酬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多类、多层次人员同席时,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未被照顾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相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体谅。

对于无意性的冷遇,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以维持和发展。

□ 进行策略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