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1380900000067

第67章 识谎·防骗篇(8)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这些都是违背整形外科学这门医学科学的规律的,因为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应用现代麻醉技术是可以做到无痛的,但是无痕是绝对做不到的,任何美容手术,不管是动刀、动针或者注射式手术,都有创伤,都会留下痕迹,都有风险和并发症,只是技术高的整形外科医生可以把损伤限制到最小,把手术的切口隐蔽得非常好。

例如把它们设计在不明显的位置,比如说留在眼睑内鼻腔内、口腔内、、发际线内、腋窝内以及皮肤褶皱等不明显的地方。

814. 给自己冠以大“头衔”或者“帽子”

“录入世界名医大辞典”、“欧美美容协会会员”、“某某国际美容大赛几项冠军”等等,整形美容机构的医生给自己安上各种子虚乌有的头衔和名号,看到这些广告不得不感叹,整形美容高手都汇聚在中国了。

有的专家学者披露说,经常有人主动给他们打电话,声称只要交纳几千元钱就可以把他的名字录入某某世界名医大辞典等等,只是这些头衔是不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的。

消费者一定要清楚,像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之类的奖项是可信的,是国家统一颁发的,杂七杂八的奖项根本就是华而不实的。所以,消费者不要被某些大大的“头衔”或者“帽子”唬住。

815. 声称材料进口,手术中进行掉包

整容手术选用的材料并不是进口材料就好、越贵越好,很多整容机构的医生在材料上面做文章,做一个下巴要收费一万多元,光是材料费就要收近一万块钱。

其实说是进口材料,用的就是很普通的硅胶材料,说进口的材料只是为了唬人,让你多掏钱。

医学整容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材料好呢?第一要安全;第二容易放进去,容易取出来。

近年来整容热,开发了很多新材料,有些材料还是非法使用的,因为国家药监局规定,一种新材料真正应用于临床,必须先经过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然后才能到人体使用,但是一些比较大胆的美容机构会拿那些爱美的女性进行试验,而且这些爱美的女性还要掏昂贵的材料费。

816. 医生和形象设计师混为一谈

到国外比较正规的医学美容机构去做整容手术,惯常的做法是,整容机构接待后,先会安排“求美者”进行心理咨询,如果没有心理问题,才能安排会见医生,预约时间进行手术。

现在国内有些整容机构,设置了很多类似中介角色的所谓形象设计师,在见到整形医生之前,这些形象设计师先会对前来整容的人指手画脚,告诉整容者脸应该整成什么样,眼睛应该设计成什么形状,鼻子要垫多高等等,形象设计师设计完了之后才会安排整容者去见整形医生。

实际上,整容手术不是设计一个产品,必须遵循医学科学规律,医生和形象设计师不能混为一谈,形象设计师仅仅限于生活美容,医学美容中并不存在形象设计师。形象设计师设计得美轮美奂,由于医疗技术的限制,整形医生可能根本就做不出那种效果。

整容者不能找形象设计师设计自己的脸,应该找真正要给自己做手术的医生,这样就能避免很多的失败手术的发生。

817. 广告上宣传的只是为了引诱你

无论是翻开报刊还是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美容广告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各式各样的广告用语和承诺。看看以下这些夸大和带欺骗性的广告词,你会发现,追求美丽的过程并不是商家所说的那样轻松。下面这些美容广告千万不要轻信:

◇ 吸脂减肥的广告:“不手术,不开刀,立竿见影,半小时恢复曼妙身姿。”

◇ 激光脱毛的广告:“美国进口光学仪器,无痛苦,无瘢痕,一次脱毛,永不再生。”

◇ 去除眼袋的广告:“高科技无痕去眼袋,没有切口,不留疤痕,适合所有年龄段人的眼袋。”

◇ 除皱术的广告:“细胞修复活力,轻轻一喷,30分钟抹去皱纹。”

◇ 治疗面部色斑的广告:“三天彻底祛斑,签约服务,无效退款。”

◇ 做双眼皮的广告:“高分子材料做双眼皮,不开刀,不出血,无痛苦,恢复快。”

818. 想看产品实物,那可不太容易

在一家美容护肤中心,当一位顾客要求看一下产品和中文说明时,工作人员表示不能提供。顾客咨询时,顾问小姐称有中法合资和日本原装进口两种产品提供。但顾客只看到陈列在玻璃柜里的产品全外文包装盒。问有没有中文介绍时,工作人员答“没有”。顾客要求查看实物,顾问小姐解释:在店内美容时,给每个客人用的产品是根据需求不同而调配的。

有些爱美人士在美容院专业“说客”的花言巧语下,一冲动开下数千元的年卡,可无论开卡前还是开卡后,都很难知道自己所使用的美容产品来自何方,内为何物,脑子里只有美容师宣称的特效、美白祛斑、国外进口、专门针对美容院销售这样的概念。而美容院的“霸王”条款规定:年卡只能转让不让退。一些开了卡的消费者即便后悔,也只能往美容床上一躺,任人“宰割”。

819. 千方百计让你购买年卡

一家美容院7周年店庆推出278元=1000元的特别活动,也就是说顾客支付278元就可以做原先总价值700元的任何项目,外加300元现金券。像脸部护理,单次收费136元,办一张870元的卡可做10次,再配合使用300元现金券,也就是说只充570元就可以享受同等服务。很多消费者表示,很难抵挡这样的诱惑。

美容院为什么这样做?美容院门槛低、投入少,大家都是把钱先收上来再进行周转。客人第一次来,美容院都会以超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尝试服务,然后再以“平均单次费用便宜”、“有赠品”等为由劝说客人买年卡。

如有客人提出做一次美容结一次钱,美容院就会报出很高的价格,让人觉得非常不划算。很多爱美人士在这样的攻略下就乖乖掏腰包买年卡了。

820. 无证化妆品摇身变成“国际名牌”

一些美容院通过自己贴牌、分装产品等方式出售护肤产品,无证化妆品或劣质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名牌”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号称“国际名牌”的产品大多来自广州或深圳的化妆品批发市场,有的甚至来自无牌无证的小加工厂。

曾在专门为高档美容院、SPA会所生产美容产品公司工作过的王女士爆料:诸如进口料理油、调理油和精油之类的东西,其实就来自一些小加工厂里浸满了药材的玻璃缸。他曾经的工作就是把里面的液体分装到各式各样的小玻璃瓶里。同一样东西,装进什么瓶子,贴上什么标签,那就是什么。

王女士说的这种现象在业内十分普遍。美容院老板大多会向包装加工厂定做外包装和标签,然后再从批发市场或直接从小加工厂购买产品,自己进行分装和贴标,这样就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产品。这也是美容行业的一条潜规则。那些号称没有副作用的纯植物化妆品,其实就是一些没什么作用的膏体混合而成。

821. 几十元货一包装立刻身价暴涨

张小姐是美容院常客,半个月前在某美容院花500多元买了一套面膜套装。几天后,她在网上发现同样的产品售价只要50多元。她顿时觉得自己被“宰”了。

对于这样的现象,你不必过于惊奇,美容院卖的一些6件套,实际上是在一个成本不足10元的盒子内放入6种膏体,包括去死皮素、精华素、收缩水等。原料加上包装,成本不超过50元,却卖五六百元,除去人工、房租、纳税等,一盒能有三四百元的利润,绝对是暴利。

美容业存在巨大的“利润链”,一些厂商、代理商和美容院勾结在一起,层层加价,导致成本仅十几元的产品卖出数百元高价。

822. 潜规则:不同的美容院使用不同的产品

佟小姐生完孩子后脸上出现黄褐斑,一年多来她尝试到不同的美容院祛斑,试了数十种产品,斑不仅没像美容院承诺的那样“三天去除”,反倒颜色越来越深。而且,佟小姐发现她脸部的血丝越来越多,毛孔也越来越大,非常愤怒。

后来佟小姐以消费者身份暗访了数十家美容后,发现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除一些品牌连锁美容院用同一产品外,一些中小型美容院使用的几乎是不同的产品。

这种现象正是美容行业的“潜规则”,为了使消费者更容易“中招”,美容院之间形成了一条行规:不同的美容院使用不同的产品,以避免同行之间打价格战。

部分美容院尤其是一些中小美容院使用的化妆品品牌较多,渠道也杂。“三天美白”、“七天祛斑”这样的宣传字样在大小美容院随处可见,因为只有追求快速见效,才能吸引顾客。

823. 非法传销为何具有超强“魔力”

农民赵某误入传销“陷阱”之后,人像着了魔似的,脾气暴躁,行为失常,不理家事,不问亲情,不尽义务。最终,妻子不堪忍受精神折磨,遂向法院提出与丈夫离婚。

非法传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其参与人数之多,波及范围之广,更是让国人大为震惊。非法传销究竟有何“魔力”?使人沉醉其中?

□ “感情”魔力

非法传销采用“家庭”管理制度,即由一个“家长”(传销头目)带领几个“家庭成员”(传销分子)共同努力,迈向成功。传销分子在这里既能感受到家庭温暖,又能体会到团队创业精神,这是非法传销的“魔力”之一。

□ “事业”魔力

他们开展“事业”的方式是:购买产品入会(产品只是幌子,按他们所说,产品要么是没发下来,要么是由上面代为保管),然后通过发展下线收取提成。进入传销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人员,他们对前途充满无限幻想,认为自己不远的将来就会成功。真正吸引他们的是:非法传销为他们假设了一个诱惑至极的虚拟“事业”空间。

□ “环境”魔力

外界一直对传销人员艰苦生活的行为感到不解,孟子那段流传千古的励志词,“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这传销环境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 “暴富”魔力

传销组织主要反复灌输致富观念,描绘“美好”的前景,说其从事的“事业”是一个投资小、回报大的“光辉事业”。灌输其要想致富必须抓住这个机遇,是给人“翻身的机会”。

非法传销就是用这种标榜着“爱”“互助”、“感情”、“事业”“暴富”等温馨的飘渺的理念,将参与者牢牢的凝聚在一起。

824. 列名单,揣摩不同人的心理

非法传销组织通过长期的欺骗实践,总结出了列名单的技法,这些技法通常是传销教材第一部分的内容。

进入传销组织之后,首先就要列名单,也就是盘算一下,哪些人是可以骗来的对象。在这里面包括这样几类对象,亲戚类:兄弟姐妹;朋友类:五同——同学、同事、同乡、同宗、同好;邻居类:前后左右邻居;其他认识的人,如师徒、战友等等。

总之,那些急于改变现状的人,是传销组织网罗的主要人选。当然,传销组织对这些人的心理作了充分的分析。

比如,对农民来说:在于脱贫致富,指望种粮发家不现实,养殖渠道又不畅通,做生意缺乏本钱,他们渴望找到一条门路,能够发家致富,在左邻右舍中扬眉吐气,风风光光;对退伍军人来说:受军人的熏陶,观念有很大改变,回到家乡后,大多不安于现状,想干一番大事业或者想急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对下岗干部来说:昔日春风得意、众人瞩目,一旦下岗门庭冷落,有一种严重的失落感;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打工不容易,赚钱太慢,容易急于求成的心里。对网罗对象心理的揣度,反映出传销组织者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阴暗心理和罪恶本质。

825. 巧言邀约,给出一个甜蜜的诱惑

列好名单后就进行第二步——邀约。通过写信或打电话等方式,邀请别人加入。并规定了打电话时的“三不谈”,即不谈公司、不谈理念、不谈制度。总之,不谈传销的真相。只是根据对方的心态、特长、背景等特点,给出一个甜蜜的诱惑。为了提高骗人的成功率,连打电话时的语气都规定好了。比如谈话的时候兴奋度要高,语调要高,比平常要高八度。语速要快,但语言要清晰,语气肯定不含糊,给对方以信任的感觉。说出的话具有一种神秘感,让对方无据可查。不正面回答对方的提问,不具体解释自己的话题等。

在骗人加入时,他们会变换很多时髦的说法,比如,加盟连锁、人际网络、网络销售、框架营销、连锁销售、“电子商务”等等。

826. 具有较强诱惑力和煽动性的言辞

为了鼓动别人加入,传销组织中往往充斥着许多逻辑怪异、但具有较强诱惑力和煽动性的言辞,从某种角度讲,无异于一本“魔鬼辞典”。

比如,以暴利相诱惑时说:传销可以缩短你成功的历程,可以使你一两年内,挣到你几十年挣不到的钱。你说你没钱,怎么回答你呢?因为你没钱,所以才让你想办法赚;你说你没时间,正是因为你没有时间,所以才让你在很短时间里面赚到钱,然后浓缩你的生命,拥有更多的时间。

对于欺骗亲友的血汗钱这种罪恶行径刚进入的人也许有所迟疑,传销组织会用这样的怪论来开脱:这些钱毕竟是自己的亲友掏出来的,那么这个钱该不该赚呢?我看是该赚。因为钱本来就是叫人赚的,具体谁赚本是无多大区别。如果钱印出来都埋入地下,不让人赚,岂不都成了废纸。再说你赚了他的钱,让他加入了这个行业,你也是为他好,给他指了一条发财的路,将来他一定会感激你的;你说这不是说谎吗?他们会这样告诉你,谎言并不一定就是坏的,有时候我们甚至应该说:这个世界因为谎言而美丽。

827. 软硬兼施,逼人就范

不管前面说得如何天花乱坠,美丽的谎言总要被揭穿,传销组织把这叫“摊牌”。

有些传销组织把摊牌的时间规定为听课前的5分钟。这时候,对方已无法脱身。摊牌后,就有两种情况了,如果对方去听了课,迷迷糊糊,将信将疑时,传销组织就进入了第3个阶段——跟进。跟进的具体方式是把你关在屋子里,一大帮人围着你讲他们怎么发了财。

住在一块的时候,他们不讲别的,没有电视没有报纸,而且跟外界可以说是隔绝的,所以他们讲来讲去,就是说我们每个月要发展多少人,发展到上线后可以有多少奖金,时间长了思想会像入了魔似的。

如果给对方进行了听课、跟进这种传销组织主要的洗脑工作后,对方头脑仍然清楚,看穿骗局,那么传销组织就会变了一副面孔:进行威胁或跟踪。

对方如果不愿加入,传销组织就一直跟着他,上厕所跟着,上街也跟着,而且威胁说,不交钱的话,那么可能出不了这个房子。所以这种手段是很卑鄙的。在这种情况下,受骗上当的人走投无路,就投入传销再欺骗,这样,下一个恶性循环就又开始了。

828. 变相传销:披着电子商务外衣

一些电子信箱里,经常收到主题为“招聘网络兼职人员”的邮件,邮件正文的大意是:招聘网络兼职人员!报酬:底薪每月1000元,最高可达到每月几十万。工作安排:每天工作半小时以上。年龄、所在地区、性别、学历均不限制。更详细的信息则给了一个网站的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