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学生写的作文,题目是《想念》。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今天是星期一,又是奶奶接我上学和放学。我看着别的同学都有爸爸妈妈来接,我好想问问我的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妈妈去哪了。”杨老师看了下写这篇作文的学生姓名,随后悄悄地关注起这名学生来。
据了解,这名学生是四年级的王小智,他在班上不仅不是优秀生,而且还是他们班数学老师经常提名的一个,是班级里出了名的捣蛋鬼。
可是在杨老师的心里王小智应该是个懂事的孩子才对,因为从他写的那篇作文里可以看出他不该是这样的。
于是杨老师悄悄地进行了一次家访……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天,杨老师在村委的帮助下找到了王小智同学的家,初到家门口,映入眼帘的是掉漆的褐色木门和一堵风一吹就会左右摇摆的土院墙。
杨老师进去后喊了几声,无人应答,正准备走的时候,从客厅里走出一位年迈的老大爷,“想必这就是王小智的爷爷吧。”杨老师心想。
杨老师走上前去,问候道:“老大爷,你是王小智的爷爷吗?”
老大爷:“你说的啥,小智?小智做啥子了嘛!”
杨老师把音量提高了些许:“老大爷,你是王小智的爷爷吗?”
“是滴呀!你是他滴啥呀?俺孙子这是又做啥子事啦嘛!等他回来,俺一定好好教训,好好教训!俺年纪大咧,你别嫌弃俺耳朵不咋滴好使。”老大爷这次听到了。
杨老师会意一般,和老大爷说话的音量比平时提高了不少。
杨老师由衷的说:“老大爷,我没有嫌弃您的意思,那个我是王小智的老师,这次是来家访的。”
“啥子?家访?俺孩子又做错啥子事了嘛,他可乖嘞!平时帮俺携水啥的。吃饭滴点,还会帮俺家老婆子洗洗菜。”老大爷说。
杨老师:“大爷,你家孙子挺好的,也没做错什么事,我就是想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
杨老师:“大爷,平时就你和王小智在家吗?”
大爷:“还有俺家老婆子嘞。俺老婆子上河边洗衣服去了。”
杨老师:“那王小智的父母呢?”
大爷:“你说俺儿子呀!俺儿子和俺儿媳去外省打工去了,一年到头都见不着影,也就过年才来趟家,待巴上几天。”
杨老师:“奥,这样啊!那平时谁送王小智上学放学呀!”
老大爷:“俺家老婆子!俺腿脚不大方便,就俺老婆子忙里忙外的了。”
杨老师:“这样啊!那大爷你先忙,我还有事,先走了,打扰了。”
老大爷:“没事!没打扰,麻烦老师,平时帮俺照顾着俺孙子点,他挺懂事滴。”
杨老师:“好嘞!好嘞!大爷,你放心,王小智是我的学生,我会多关照关照的。”
杨老师经过这次家访,已经大致了解了王小智的情况,他想“自己是不是该找个时间找王小智同学聊聊天呢!”
于是杨老师便留下了王小智同学的作文本,其他的作业本已经吩咐课代表发下去,并让课代表告知没有作文本的,去办公室找老师去拿。
在班里的王小智看到课代表把作文本一一发下去,可是还没有自己的作文本,心想:“我的作文本不会扣下了吧!转而一想,哪有那么巧的事,还有一点作文本没发呢!”
当最后那一点作文本都发下去了,自己还没有作文本,心想坏事了,这下要去办公室了。
王小智便在一个课间硬着头皮去了办公室。
王小智先是扣了扣办公室的门,喊了声“报告!”
里面的老师喊到:“请进。”
王小智来到杨老师的办公桌前,对老师说:“老师,我来领我的作文本。”
“是王小智同学呀!你的作文本先留留。”
“我问你,为什么作文要写那么少,而且还有点埋怨父母的意味。”
王小智:“我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别人上学都有爸爸或妈妈接送,而我自从上学以来,我的爸爸妈妈却从没有接送过我,只有奶奶接送我上学。”王小智说着说着眼圈开始红了起来,可是硬是没有眼泪掉下来。
杨老师想“这个同学性子还挺要强的。”于是也便省去了姓这一称呼,他觉得叫“小智“更能拉近他们之间的感情。
杨老师:“小智,你爸爸妈妈并不是不来接送你,而是他们都在为了小智以后生活得更美好而在外面努力奋斗呢!”
小智:“那我什么时候能等到我的爸爸妈妈啊!我真的好羡慕那些有爸爸妈妈接送的同学。”
杨老师用手摸了摸小智的头,说:“等小智不调皮了,学习好了,爸爸妈妈就会回来了,还会给小智带礼物。”
小智:“真的吗?老师我们拉钩钩,要是我不调皮了,学习好了,爸爸妈妈就会接我。”
“好!我和小智拉钩钩。”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杨老师和王小智像是约定一般拉了勾。
小智:“杨老师,其实我想我的爸爸妈妈了,我好久才能见他们一面,和他们一起生活几天。”
杨老师:“我知道!小智是最乖的孩子了。呐,给你作文本,拿回去吧。还有几分钟就上课了,快去准备准备吧。”
王小智拿着自己的作文本对杨老师说:“谢谢老师!我回去上课了,要是我不调皮了,学习好了,爸爸妈妈就会回来了。”
杨老师目送小智走出了办公室,心想“这样会不会害了那个孩子呢!也是为他好吧!至少在那孩子念小学的时候我能看着他一步步成长。”
从那之后杨老师便悄悄地帮着王小智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