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情商课(大全集)
1381800000051

第51章 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2)

英国一家报纸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减轻载重。三个人中,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生命因环境污染而身陷死亡的噩运;一位是原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遭毁灭;另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够使不毛之地长出谷物,让数以亿计的人们脱离饥饿。

奖金丰厚,应答信件众说不一。巨额奖金的得主却是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答案是——把最胖的科学家丢出去。★

这个故事带给人们深刻的启示。有时,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眼睛。人们在考虑问题的同时,把自己生平所有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加了进去。殊不知,这不只是一个人的思维惯性,而且是人的包袱。

自然界里最后能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物种,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

人是惯性的动物,抗拒改变是自然反应,也是必然的过程。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立即全心全意地接受改变,接受新事物意味着放弃旧东西,意味着改变旧有生活模式。人类天生是拒绝改变的,所以抗拒改变出于人的本能。我们今天用惯了电话,没有电话已经无法工作和生活,要知道贝尔刚发明电话时,人们嘲笑人是不可能对着一个装满电线的匣子说话的。

如果你只想保持眼前舒适顺畅的生活而毫不思变,很可能是因为习惯了,或害怕失败,反对任何新的尝试。“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做这一行以来,从没听说过这种事……”一旦自我设限,只会墨守既有规则时,有趣的新组合以及打破规则的创新,就永无冒出头的机会。不管怎样,抗拒改变的心态会牵绊你前进的脚步。

我们都听说过关于青蛙的故事,如果将一只青蛙放到80度的热水中,它会马上跳起来直到逃出热水来拯救自己,但是如果将这只青蛙放到一锅冷水中,青蛙是不会跳跃的,因为这是它喜欢的环境。但是,当我们慢慢给锅加热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只青蛙很可能最终被烫死在锅里。因为水温变化太慢,青蛙感觉不到,等到它感觉到必须离开的时候,它已经丧失了生理的机能。

当青蛙被放到80度的热水中的时候,它很快就发现了变化,它知道继续呆在这种水里是危险的,是在做错误的事情,必须逃出去才能存活。但当锅里的水温慢慢升高的时候,它没有很快感觉到变化,继续呆在那里,即便感觉到了一些微小的变化,它仍然侥幸地认为自己是可以承受着小变化的,于是继续停在锅里,这无疑是做了错误的事情,直到生存的机会完全丧失。

再看看我们人在这方面的反应吧。

时代的进步,开车的人越来越多,耳闻目睹的交通事故的也越来越多了。据报载,某市对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开车出事故的人中约40%是老板亲自开车惹的祸。为什么老板开车容易出问题呢?进行一番分析。一是老板应酬多,自然就会有推不掉的应酬,喝了酒,酒精是不受老板控制的,觉得没事,结果出事了;二是老板财大气粗,往往效率为先,遇上红灯,遇上单行,就想违章不就是几个钱的事吗?于是毫无束缚,宝马成了野马。三是老板无论在企业,还是在社会上往往都能呼风唤雨,在办公区域,行人自然主动退让,任其先行,而一旦开车,就忘记此时自己是司机角色,还以为别人开车也会让,于是抢行,占道。

还有,如果是一个经常由别人开车而自己常坐的领导,假如有一天独立外出办事,就会有走错门的现象:见了车,不是去驾驶座,而直奔领导的座位。甚至发生过奇怪的一幕:有人为一把手颁奖,一把手站在了等待颁奖的位置,而那个人却直奔上了领奖台,领奖者和颁奖者都有了一丝短暂的尴尬。在这种换位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出错,这是惯性思维惹的祸。

管理界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不久,到下属的部队检查炮兵操练的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操练单位中,总有一位士兵始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一动不动。军官实在想不通怎么回事,就上前问了,得到的回答是:操练条例是这样要求的。军官觉得奇怪,回去查阅条例,终于搞清楚了。

在非机械化时代,是用马车运载大炮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面位置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缩短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已经机械化和自动化了,不再需要拉马缰绳了,操练条例却没有及时调整,因此出现了不拉马缰绳的士兵。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始终坚持着原来那个时代的规则。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不拉马缰绳的士兵”到处都是,惯性思维真的是前进途中的一个羁绊。

(第五节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必须变化地去看事物。抱着旧观念、旧框框去看待新情况,必然是行不通的。事情发生了总会有解决的方法的——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通常就会使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我们通常都会犯同一个错误——在同一面墙上撞来撞去,直到撞得头破血流。从相反的角度去观照你所要解决的问题,你也许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在取舍、肯否之间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势。唯一可行的解除定势的办法,就是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既有的思维方式,时刻警惕陷入“经验”中去。

有个教徒在祈祷时,烟瘾来了,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可以抽烟,神父回答“不行”。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他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以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当然可以。”

同样是抽烟加祈祷,要求祈祷时抽烟,那似乎意味着对耶酥的不尊重;而要求抽烟时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着神的恩典,神父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我们通常都会犯同一个错误——在同一面墙上撞来撞去,直到撞得头破血流。从相反的角度去观照你所要解决的问题,你也许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开门何必用钥匙

两个儿子大了,富翁老了。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百思不得其解。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富翁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

马跑得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

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了,他顺利进去了。

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

★农场VS响尾蛇

住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农夫买下一片农场。买下以后,他觉得非常颓丧。那块地坏得使农夫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养猪,能生长的只有白杨树及响尾蛇。然而,农夫却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要把他所拥有的变做一种资产——他要利用那些响尾蛇。

农夫的做法使每一个人都很吃惊,因为他开始做响尾蛇肉罐头。每年来参观他的响尾蛇农场的游客差不多有两万人。他的生意做得非常大。由他养的响尾蛇中所取出来的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做蛇毒的血清;响尾蛇皮以很高的价钱卖出去做女人的鞋子和皮包;装着响尾蛇肉的罐头送到全世界各地的顾客手里。

为了纪念这位先生把“有毒的柠檬”做成了“甜美的柠檬水”,这个村子现在已改名为佛罗里达州响尾蛇村。★

事情发生了总会有解决的方法的——情商高的人会懂得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

(第六节 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

★艰难的选择

公司招聘职员,有一道试题是这样的:

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三个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你的汽车只能容得下一位乘客,你选择谁?

每个人的回答都有他的理由:选择老妇,是因为她很快就会死去,我们应该挽救她的生命;选择医生,是因为他曾经救过你的命,现在是你报答他的最好机会;选择梦中情人,是因为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也许就永远找不回她(他)了。

在200个候选人中,最后获聘的一位答案是什么呢?“我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候公交车的到来。”★

我们常常会被“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所限,自己“从车上下来”,抛开思维的固有模式,我们可以获得更多。

★私人林园VS毒蛇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林园。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林园摘花,拾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营野餐,弄得林园一片狼藉,肮脏不堪。

管家曾让人在林园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林园禁止入内”的木牌,但均无济于事,林园依然不断遭践踏、破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

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让管家做一些大牌子立在各个路口,上面醒目地写明:

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

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林园。★

“私人林园禁止入内”和“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有什么不同?——有时成败只在于一个观念的转变。

★小说中的女主角

作家毛姆成名之前,生活清苦。为求文章有价,有一次写完一部小说后,毛姆就在报纸刊登了这样一份征婚启事:

“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女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

几天之后,毛姆的小说被抢购一空。★

应当说,毛姆开了现代畅销书炒作的先河。只不过,今天的这些文人炒作手法比毛姆要差远了。

你穿过牛仔裤吧,可你知道牛仔裤的来历吗?

★牛仔裤的由来

在美国西部,一个乡下青年要去参加斗牛赛,可他穷得除了一条破裤子,再也没得换了。事先,他曾想借一条裤子,可朋友们说,他要去参加斗牛赛,回来时,好裤子可能又成了破裤子。于是,谁都不肯借给他。

青年只好穿着露了膝盖的破裤子到了赛场。没想到,他竟奇迹般地得了第一。他上台领奖时,破裤子使他很难为情。台下十几名摄影记者却不管不顾地为他拍照,他简直无地自容。

谁想,他的相片被登在报上后,他的破牛仔裤,竟然成了当时许多年轻人效仿的款式。几天之后,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穿着破裤子的青年。这一景象一直流传到今天。★

在这个性缺失、模仿成风的年代,所有的人都能弄一条破裤子穿在身上,可英雄的胆略,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情商,不是一两天就能学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