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书改变命运(大全集)
1382500000019

第19章 要事第一: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1)

要事第一,别让琐务牵着鼻子走

若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物的牵绊,此时需要有说“不”的勇气。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假设你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三个同样大小的水盆,其中一个盆里装着多半盆沙子,第二个水盆里是一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看上去体积也超过了水盆容量的一半,第三个盆是空的。现在你必须把所有的沙子和石块全部放到空盆中,要求是沙子和石块都要在水盆上端平面之下。

你会怎样做呢?是先把石块放入盆里,还是会先把沙子放进去?

这是时间管理的经典游戏。在以往的实验中,观察者发现接受挑战的人大多都会先把沙子倒进盆里,然后费尽气力也无法把所有的石头塞进盆里并不违法游戏规则。只有在这个方法行不通之时,他们才会变换思路,先把石头放进空盆中,然后再倒入细沙,端起盆子摇一摇之后,任务就轻松地完成了。

从时间管理的角度进行解释,空盆代表了每个人拥有的有限的时间,石块代表了人生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而沙子则代表了那些似乎永远处理不完的琐碎小事。游戏者采用的不同方法也象征了人们在处理问题时采取的方法:前者是先忙琐事,结果却事与愿违,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后者是先忙要事,然后游刃有余地处理琐事,顺利完成了任务。

这个游戏蕴含的就是“要事第一”的原则,也是几乎所有高效能人士都在运用的工作方法。生活里,很多人每天都在忙着应付各种各样的琐事,甚至被这些无关痛痒的麻烦牵着鼻子走。置身于琐事之中的人就像在冲浪一样,一阵浪头袭来,人被打到水里,刚刚爬起来,就又来了新的浪头。

所谓“要事”,并非单纯指急迫的事情。很多人常将急迫之事作为首要解决的对象,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急迫之事虽然都不宜推脱,但并不一定都存在利害关系,比如几乎没有交集的不速之客、非开不可的会议、电话那端侃侃而谈却无实际内容的闲聊者,如果你不好意思拒绝慕名拜访的客人,没有勇气推掉毫无价值的会议,不忍心打断对方天花乱坠的闲谈,那么你永远都会这些急迫但不重要的小事牵绊,消磨了精力和时间,又无法提高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真正重要的事情不一定很紧急,但它们与目标有关,对实现个人目标有利,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被安置在议程表的首要位置。而那些琐碎且没有价值的小事,就应该适当减少在上面耗费的时间。

高效能人士最可贵的本领之一就是能够妥善处理好要事与琐事的关系,比如他们往往与人接洽时往往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率,在这方面,“金融大王”摩根堪称楷模。

摩根每天上午9点30分准时进入办公室,下午5点回家。有人对摩根的资本进行计算后认为他每分钟的收入是20美元,但摩根却说远不止这些。

为了实现高效的工作,除了与生意上有特别关系的人商谈外,摩根与人的谈话一般都不会超过5分钟。

通常,摩根不会像很多大公司的老板一样独自一人在装饰豪华的办公室里办公,而是会与很多员工一起工作。他会随时指挥他手下的员工,按照他的计划行事。他欢迎员工们主动与自己交流,但如果你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或者不能做出简短有力的陈述,他是不会欢迎你的。

摩根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来接洽的到底是什么事。与他对话时,一切转弯抹角的方法都会失去效力,他能够立刻判断出对方的真实意图。这种卓越的判断力与果断干练的工作方式使摩根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从而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若想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像摩根一样,除了要有掌握重点的能力,还要有足够的控制力和决断力,必须坚持要事第一的原则,同时排除琐碎事情的干扰,将自己从琐事中解放出来。

没有焦点,人生将是一盘散沙

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统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是几点,拥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表,如果手表的分秒存在差异,一个人就很难确定准确的时间。两只手表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判断,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曾经涉足多个行业,或者对未来有诸多幻想,最后却一事无成。他们不缺少梦想,也不缺乏能力,但却不够专注,不能将所有的精力集中于一个方向。其实,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过程就是滚雪球的过程,如果你专注的滚一个雪球,随着人生轨迹的推移,这个雪球将越滚越大;但如果想同时滚几个雪球,很可能等到雪都融化了还没取得什么进展。

在这方面,蚂蚁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蚂蚁虽然体小力微,但只要遇到食物,即使比它自己大上好几倍,它也会拖着食物前进,一路上不论遭遇多少困难,要翻多少跟头,它也会专注地把这颗食物拖到洞口。

确定目标就等于明确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始终以这个重点为奋斗的方向,把个人的所有能量汇聚于如何将其实现上,才可能得到好的结果。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年少时,他的过人才华常常引起他人的嫉妒。一天,高斯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群人的拦截。为首的少年挑衅说:“听说你是个天才,现在我有个问题要考考你。如果答不对,今天你就不要去学校了。”他说完,旁边的人拿出一个玻璃瓶放在了地上,瓶里有一枚被棉线悬挂着的银币。

为首的少年说:“请你把这棉线弄断,让银币落到瓶底,但绝不能打开瓶塞。”

高斯知道对方有意刁难,但没有办法,如果今天想顺利去学校,并且彻底摆脱这群人的纠缠,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心服口服。于是他面对着玻璃瓶,认认思考起来。

10分钟过去了,高斯还是皱着眉,毫无办法。那群出题的人得意起来,他们把路边的人叫了过来,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位神童出洋相的样子。

很多,道路两旁围了很多人。太阳也渐渐升了起来,在炙热的阳光下,高斯的额头不断沁出汗珠来。一位好心的老人举着自己的布伞,为高斯遮挡阳光。高斯抬头向他致谢的时候,看到了老人戴着的老花镜,突然就有了主意。

他向这位老人借来了眼睛,蹲在玻璃瓶旁边,举起老花镜摆好了一个角度,然后又调整了花镜与瓶子之间的距离。阳光通过老花眼镜落在玻璃瓶上,透过玻璃又照在瓶中的棉线上。围在四周的人突然安静下来,都盯着那闪闪发亮的玻璃瓶。

不一会儿,只见玻璃瓶里突然冒出一缕轻烟,接着“叮”一声响,那枚用棉线系着的银币,没人碰,没人剪,就落到了瓶底。

在周围人发出的欢呼声中,那群找麻烦的人灰溜溜地离开了。

高斯利用的是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汇聚于焦点的原理。人们应该在这个故事里得到启示: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就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

世界上无数失败者的经历证明:大多数人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才干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们的精力在这里浪费一点、在那里消耗一些。专注于一个正确的目标比拥有十种心思更有价值,如果把心中的那些杂念一一剪掉,使生命中的所有养料都集中到一个方面,一定会获得令自己感到惊讶的成果。

独立意志是有效管理的首要条件

要事第一是通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重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内在价值观的信徒,具有让感情、冲动和情绪服从于价值观的意志和品德。生命应当自主,一个人若永远受制于人,处于人或物的“奴役”下,就很难享受到甘甜的成功果实。

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独立的意志,这是实现个人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人的任何一项发现和创造,都需要一种坦然的、平静的、自由自在的心理状态,形成于这种状态下的独立意志是成功的催化剂,促使人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但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只是做他人的跟随者,缺乏独立意志和判断能力,就可能一直在原地打转,没有任何突破。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人们称之为“毛毛虫实验”。

毛毛虫常常成队出现,它们往往会在树上排成长长的队伍前进,由一条带头,其余的依次排在后面。一旦带头的毛毛虫找到食物停下来,其余的毛毛虫也会停下开始享受美味。

法伯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他把若干条毛毛虫放在了一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原来带头的毛毛虫也在队伍中。毛毛虫们开始移动,这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既没有头,也没有尾。在离花盆不远的地方,法伯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如果它们想吃到食物,就必须停下来并从花盆上爬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那只带头的毛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