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可怕的科学(大全集)
1385800000065

第65章 屡屡应验的诡异的咒语和预言(2)

1936年2月,西班牙成立了以左翼共产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政府。同年7月,一批反动军官在西班牙南部和北部的许多城市发动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武装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插手西班牙内战并对政府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战争局势一步步扩大,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预言诗描写的就是上述情节。第三行的“勒尼”在法国中东部,曾一度被德国占领。预言解释者们认为,最后一行中,写法国勒尼的群众击退占领军,以此引喻西班牙内战以及“二战”中联合军(“群众”)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诸世纪》中类似这样的预言和20世纪发生的许多大事都能联系在一起。如汽车的出现、全球乘飞机旅游热的兴起、全球性污染与温室效应等等,如此之高的命中率,不得不令人称奇!

“泰坦尼克”号沉没与木乃伊的咒语几十年来,有关“泰坦尼克”号遇难的真正原因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和研究的焦点,它真的是与冰山相撞而沉人大海的吗?谁也不敢下定论。

1912年3月,当时英国一家叫白星的海运公司投资建造了一艘世界最大最豪华的客船——“泰坦尼克”,号称“世界上最大的不沉之船”,该船泊位46328吨,排7量达66000吨,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超过4万吨的客轮。然而就是这样一艘超级豪华巨轮,却沉船了。

从莎山布顿港出航的第5天,也就是1912年4月14日夜,“泰坦尼克”以每小时23海里的高速航行。在大西洋上,深夜11时40分,“泰坦尼克”突然撞上游离的冰山,发出悲惨的撞击声。随后,船体大幅度地摇晃着,船内的器皿撒了满地,玻璃的破碎声夹杂着乘客们悲惨的叫声,“泰坦尼克”充满了恐怖与惊慌。走廊上、甲板上和楼梯口处,拥挤着逃生的乘客,刹那间船上一片混乱。

凌晨0点15分,“泰坦尼克”发出第一声SOS求救信号,0点45分,信号弹发出之后,救生艇开始放入水中。已接近半疯狂状态的乘客们,争先恐后地登上救生艇。然而僧多粥少,“泰坦尼克”上只有20只救生艇,于是男人们决定先把妇女和儿童送上救生艇,他们自己则留在船上,爱德华·史密斯船长也和其他男人们一道留在船上,与“泰坦尼克”同生死。

凌晨2点20分,自称为“不沉之船”的“泰坦尼克”,带着1513名乘客和船员一起葬身大西洋底。海面上先是涌起一个大大的旋涡,不久旋涡消失了,海面上又恢复了平静,好像未曾发生过任何事情,获救的695人,不到全部人数的1/3。

“泰坦尼克”沉没之后,全世界为之轰动,关于它沉没原因的各种猜测纷纷出笼,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木乃伊的诅咒”了。

1900年左右,考古学者在埃及古墓中发掘出一具石棺,石棺上刻着这样的咒语:“凡是碰到这具石棺的人,都会遭难。”不过,热心研究的考古学者并不在意咒语的内容,依旧打开了石棺,石棺中躺着一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木乃伊。

当时石棺被运到英国,展示在大英博物馆中供民众参观。可是不久后,当时一位参与考古的成员回到英国后突然莫名其妙地猝死了;后来参加发掘石棺的考古学家也接二连三不明不白地去世。于是博物馆决定将石棺移至民众看不到的地方去,以避开闻名而来的大批好奇的参观者。

10年之后,一位富有的美国实业家,得知这一消息后,要求博物馆将石棺和木乃伊卖给他。最后,这位实业家如愿以偿,终于购得石棺和木乃伊。当他想把它们运回美国的时候,刚好碰上了“泰坦尼克”处女航,因此他便将石棺和木乃伊托泰坦尼克运送。但是当时没有人注意到,石棺上咒语的最后一句是:“凡碰到这具石棺的人都会遭难,将被海水吞没。”

难道真的是因为木乃伊的咒语吗?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泰坦尼克”的沉没的原因有很多,每一个新的结论都让人触目惊心。然而随着谜底的不断揭晓,人们反而更加迷惑,越来越不清楚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了。

女占星师预言拿破仑神奇一生

玛利亚·亚德莱达·勒诺曼是历史上著名的女占卜师。她成功预言了拿破仑皇帝和约瑟芬皇后的邂逅和结识后的命运。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特雷莎和约瑟芬走进了占卜沙龙。其中特蕾莎想占卜她是否会嫁个有钱人。玛利亚告诉她将拥有公主的头衔,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可特蕾莎一听,觉得玛利亚只是在敷衍她。于是转向同伴约瑟芬抱怨说:“她只是看穿了我急切想嫁人的心情,然后信口开河。”约瑟芬一听觉得有道理,便放弃原先自己也想向玛利亚占卜的打算。

可正当她想转身离开时,突然听到玛利亚淡淡地说:“夫人,你最好先别走,听我说说。”玛利亚的话激起了约瑟芬的好奇心,于是她留下来了。接着,玛利亚幽幽地说:“在一段时间里,法国的命运掌握在你手里。”约瑟芬一听更为好奇,便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

玛利亚郑重其事的动用了一些占卜用的辅助器材,预言约瑟芬别看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而且还是寡妇,但是将来是个“天命之人”,不久将遇到会令她全身心去爱恋的男人,而且这个男人也绝不是一般小人物,会给她很大的名气,但最后还会抛弃她。

听着玛利亚的诉说,约瑟芬还是有点不相信。看到约瑟芬还不相信,玛利亚拿起约瑟芬的手臂,用一根金针戳破一个小指头,然后对她说:“你既然还不相信,我就给你看一些东西,这个我是从不给别人演示的,只有你才有这个福分,等你以后腾达了,可要保护我啊!”玛利亚从手指头上挤出一滴血,滴到一个装着不知名液体的碗里,这滴血在碗里也不扩散,只是不停地变化形状,最开始像紫罗兰和郁金香,然后变成丁香,最后凝结成王冠的形状。“看到了吗?你将成为皇后!”玛利亚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约瑟芬说。

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约瑟芬准备离开了。她还沉浸在玛利亚的“预言”中。

走到门口后,她神情恍惚地看见在起居室的阴暗角落里坐着一个打扮得像花花公子的男子,但她没怎么留意,她还在想着刚才的遭遇:“我不可能成为皇后,不过再没有比今天遇到的事更奇怪的了。”

“我的皇上,你来了!你将要成亲了,不久你将遇到你的新娘。你将成为皇帝,名震天下,过着奢华的生活。但这只是你40岁之前的事,40岁时,你将忘却天意安排给你的爱人,这将是你悲惨的后半生的开始。你将痛苦地死去,而且你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会声明从不认识你!”炮兵军官拿破仑·波拿巴在自言自语地说着,“我怎么会相信占卜师的鬼话,她对我怎么会有帮助呢!”但是,在拿破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倩影却是在沙龙门口邂逅的那位夫人。以后事态的发展,正如玛利亚所料,也正是历史上所发生的。

李淳风预言武则天称帝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也成为历代野史、小说所热衷于描写和评论的对象。明清的一些笔记小说时常把武则天作为一个描写的对象,如在《镜花缘传奇》中就有过记载,还有不少小说热衷于描写刻画武则天的种种风流艳史。其中关于武则天的代唐自立的一个预言也成为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的一个主题。

武则天在当时的那样一个男权社会中,不免引得后人的评说。关于武则天称帝,被当时的神通之士李淳风猜中了。据说早在唐太宗初期,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谶语:“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不仅仅如此,在贞观初年,当时研究天文的太史令观天象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太白金星不仅仅是在黄昏时分出现,而且经常在大白天出现。最后断定为“女主昌”。这一谶语很快就传到了唐太宗耳朵里。于是唐太宗便下令召见李淳风,即预言书《推背图》的作者。

李淳风说:“有女武代王。”这已经是上天注定的了,并告诉唐太宗:“此女在宫中,过四十年后当皇上,而后会把唐的子孙杀尽。”唐太宗一听,大惊。接着李淳风又告诫唐太宗不要将天下所有武姓之人全部消灭掉。因为这是上天的安排,天命不可违。此后,唐太宗虽没有对武姓大开杀戒,但还是多了几分警惕。有一次,唐代一个非常著名的将领李君羡就因此而遭受飞来横祸。只因当时他提到了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

然而,正像李淳风所说的天命不可违,唐太宗死后,预言就应验了。武则天的父亲武士蘸是开国功臣,武则天从小就志趣广博,展露出非常好的才智,14岁入官给李世民当了才人,竟然一做便是12年,直到最终被迫随着李世民的逝世而去感业寺出家。李世民不喜欢武则天的性格,认为她心狠手辣。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如果心慈手软难道能当的上皇帝吗?武则天早已经感觉到皇上不喜欢自己,于是在宫中慢慢培植自己的人。太子李治便是其中一个。最后武则天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上尊号“圣神皇帝”,自称大周皇帝。“女武代王”的预言最终也变成了现实。

《烧饼歌》《推背图》《梅花诗》预言朱棣夺权《烧饼歌》是明朝刘伯温所做,全文共计1912字,用40余首隐语写成的预言歌谣。在《烧饼歌》中,刘伯温成功地预测到明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靖难之役。

其中是这样说的:“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朱元璋又问道:“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刘基回答道:“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随后刘基又作了下面这首歌:“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刘伯温首先预言道:明代的都城定将迁移到北方。此外,他还提到了让皇上慎防以后子孙手足相残、诸侯割据。在诗的后面,还预见到了朱棣的年号永乐,而朱棣靖难之役后,登上了皇位,年号永乐。“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则提到了朱棣的一个重要的谋臣姚广孝,他曾经是一个和尚,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史上的靖康之役,除了《烧饼歌》中提到,《推背图》和《梅花诗》中也不同程度提到。《推背图》是唐朝贞观年间李淳风和袁天罡对唐朝及以后朝代重要事件的预测,被誉为中华预言书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全书共六十图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别命名,每幅图像之下均有谶语,并附有“颂曰”诗四句,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在其第28象中是这样写的“草头火脚,官阙灰飞,家中有鸟,郊外有尼”;颂日:“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这显然也是一个预测朱棣夺权的信号。

《梅花诗》相传是邵雍所作的。邵雍,字尧夫,生于北宋真宗四年(公元1011年),卒于神宗十年(公元1077年),谥号康节。《梅花诗》一共十首,采用了隐晦的语言,预言了他身后中国的大的历史演变。

在其第四首中日:“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英雄起布衣”系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却建立了一番千秋的功业;而“飞来燕子寻常事”中的燕子就是指“燕王”,这句话即指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废掉建文帝,篡夺政权后又迁都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无论是《烧饼歌》《推背图》还是《梅花诗》对于明朝靖康之役都有提到。但后世也证明历史的轨迹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