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幸福开门的声音
13945900000002

第2章

天还没大亮,李朝阳就躺不住了。他怕惊醒了老伴王淑芬,轻轻地掀开被子欠起身子。这一晚上,老伴总是要起来几次拿药端水。老式的暖壶坏了不保温,头天晚上睡下前灌的热水,半夜的时候就温吞吞的不热了。老伴不想将就,总是去灶间烧了开水端来。外面很黑,风像饿了几天几夜的猪仔一样,扯着院子里的枣树杈子哼哼唧唧地叫。看着老伴起早贪黑地伺候自己,李朝阳心里不忍。

这个病闹腾有一阵子了,也不是啥大毛病,就是腰酸疼,酸唧唧地疼,滋啦啦地疼。开始以为是凉着了,老伴就买了热水袋,晚上灌上热水给放在腰部暖上。没啥起色,还是间歇地难受。老得起夜,出去还挤不出多少尿来。王淑芬就劝李朝阳在屋里解手,还特别为他准备了尿盆。别看身子骨不怎么金贵,李朝阳却是一个讲究人。年轻的时候做过十八年的生产队长,大小也是乡村干部,挺知道自重自爱的。孩子们小的时候,李朝阳晚上也从来不在屋子里解手,几十年了,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老伴怪他逞强,李朝阳不理会,逼急眼了,就说在屋子里尿不出来。

李朝阳慢慢下地,老伴的一双手在被窝里摸出了李朝阳的鞋子。李朝阳这才知道,其实老伴一直没睡,一直都在关注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老来伴老来伴,这话一点不假。李朝阳叹口气,说,这病咋这么黏糊呢,还不下身了。

王淑芬坐起来,披件棉袄,劝慰老伴:得病容易去病难,老胳膊老腿的,好得哪有那么快。这回啊,我就做回主,进城,到大医院瞧瞧,顺便看看孩子们,正好粘豆包也蒸了,孩子们都得意这口。

李朝阳叹口气,知道这次是不能拗着老伴的意思了。这症状带带拉拉地也持续一阵子了,不是以往的伤风感冒。李朝阳心里有数,身体出现的不适越来越叫他感慨岁月不饶人。老了,身上的零件都不好使唤了,李朝阳想得开,知道人早晚都得有那一天。自己这辈子知足,方圆几十里,上沟下梁,十里八村你拿几两棉花去访(纺)一下,年轻的时候不托人不送礼完全靠的是为人处世的品性做了十八年的生产队长,想不当都不行。前几年,李朝阳真不想干了,孩子们都在城里安家立业了,把出风头的事情让给年轻人,这是明智之举。可是乡里不干,老百姓也不同意。选举就僵在那了,乡里的刘书记都着急了,亲自来家里搬李朝阳出山。李朝阳有言在先,说好了再干两年,这才使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每次想起这事,李朝阳脸上都掠过一丝满足的微笑。这是老李头一生的风光,比起村子里的其他人,李朝阳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从小光着屁股长大的娃娃,数李朝阳混得风光体面。刘树清的老小子疙瘩要长相要口才都不在李朝阳之下,脑瓜子也好使,当初一起争老伴王淑芬。王淑芬也动摇过,被疙瘩亲过一次脸蛋。想起这事来李朝阳就庆幸自己的命好。凭王淑芬的烈性脾气,被疙瘩亲过脸蛋以后就执拗地认为啥都是疙瘩的了。疙瘩学成了木匠活后,每年过年回来都穿得浑身上下溜光水滑。眼瞅着跟王淑芬水到渠成的事情,谁成想一场意外节外生枝。疙瘩干木匠活从房上掉了下来,脑袋摔到脖子腔里去了。

王淑芬坚持了挺长时间才嫁给了李朝阳。李朝阳那时候就是村官了,他以德服人,志在必得。事实证明了李朝阳是好样的,得到了村子里最好的女人,过上了叫村里人羡慕的好日子。

鸡窝在院子枣树下,那只芦花大公鸡平时很守时,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喔喔”地叫起来。王淑芬看李朝阳不想再睡了,也穿衣起来下地。进城要准备的东西不少,城里人稀罕咱乡下的特产,豆包啊小米啊都必不可少。城市里不是没有这些玩意,只要有钱啥都能买得到。现在的买卖人,都成精了,没有琢磨不到的事。春天的榆树钱儿、刺槐花、杨树叶都能拿到街上卖钱。可是再成精也没有自己家出产的实惠,再说了,孩子们得意这口,也不是为钱,为的是家的味儿。这话跟村子里的乡亲讲不明白,只有远离家乡的人才知道那味儿是啥样的滋味。

李朝阳的腰痛缓和了一下,因为想到了年轻时候的恋爱,心里就溢出了无限的温暖来,有时候这股温暖会冲淡病痛的滋扰。新婚的那几个月,李朝阳一直不去亲王淑芬的脸蛋,这叫王淑芬耿耿于怀,觉得李朝阳是小心眼,不去亲疙瘩亲过的地方。男人啊,都是一样的心思,李朝阳也不例外。李朝阳是负责的男人,对王淑芬好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两口子生了两个儿子志文志武,都是念书的好料,相继在城里娶了媳妇安了家。本来不打算叫老闺女雅美念书考学,一个姑娘家念书也没啥用处。可是,这丫头从小就受俩哥哥的影响,读书用功,门门功课考第一。考师范的头一年,赶上雅美闹毛病,差三分没考上。村里有媒人给雅美介绍对象,李朝阳不是糊涂的爹,知道尊重女儿的意见。李朝阳就跟雅美说了,咱家的情况摆在这了,你要是想念书,爹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你。你不用哭天抹泪的,爹不是糊涂人。雅美也很干脆,咬牙说爹那就砸锅吧,赶明我有工作了挣钱还爹一口好锅。

转年雅美就考了全市第一。这丫头命好,正赶上市里缺优秀的老师,毕业直接就分配到四中做老师了,现在都做到了副校长的位置,当正校长是早晚的事情。各方面的素质都在那摆着呢,李朝阳对雅美的前途一百个放心。

盛豆包的大缸在房后,背阴的地方放的豆包不坏。老闺女雅美想给老两口买台冰箱,李朝阳和王淑芬死活不同意,都说,乡下买冰箱根本用不上。夏天把怕坏的食物吊到井里,十天八天不会变质。冬天有大缸,往房后没有太阳的地方一放,啥东西也不坏。冰箱派不上用场,还费电,一天平均一个电字。走一个电字就是五毛来钱。不是省不省的事情,关键是钱得花在刀刃上才对。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老话讲的理不差。

王淑芬早晨煮了小米粥,转身到柜子的竹筐里摸了几个鸡蛋。鸡蛋是家里的笨鸡下的,营养价值高。早饭是必须吃的,要坐一上午的车进城,还要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没有力气不行,不吃点顶饿的也不行。

家里的事情,王淑芬都谋略好了。托娘家的侄子和媳妇看家,米啊面啊的可着人家吃。这一走,最多也就十天八天的。老两口算计了,下午就能看上病。看完病抓药,大夫要是打针的话,那就开药回来打。在医院住着一天一宿钱也不少,不能浪费。先去雅美家住两天,再去志文家住两天,最后到志武家,来回一个星期足够了。

李朝阳心里还有一件事没说,说了怕老伴怪自己小心眼。李朝阳不心疼粮食被妻侄子一家吃,李朝阳心疼柴禾垛里的柴禾。那些柴禾都是李朝阳亲手从山上打回来的,高的是荆条柴禾,好烧,但不能总烧。平时,要掺上庄稼秸秆、碎柴禾、树叶子,炕不冷就不用那样没有节制。不是小气舍不得,柴禾在乡下是啥?是老爷们对女人的爱。你说,自己家的女人烧火做饭一天三遍不容易,细算起来,一年就是一千零八十多次摸灶火坑。一辈子的数目就更惊人,活六十岁的话,那就意味着在灶火坑里蹲十几万次,你看哪家的娘们造反不给老爷们做吃做喝的了,都是任劳任怨的。柴禾给准备妥当点,叫她们干活顺手舒坦点,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