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知识全知道
1398100000017

第17章 培养属于你的独特气质(2)

由此可以理解,气质类似本能,例如有人好发怒,有人则不。这种不同就是气质的不同。而论其事,都属于本能的冲动。

因此,气质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并且相对稳定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揭示了气质稳定性的一面,但这句话又过于夸大,因为气质也具有可塑性的一面,随着个人的成长,家庭、教育、职业训练、生活经验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气质的形成,那时的气质特征就比较复杂了。

有关气质形成的各种学说

气质,人各不相同,事实昭然可见,但追究其为何不同,气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则众说纷纭,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气质充满了好奇,孜孜不倦地探索气质形成的奥秘。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发展到今天,在有关气质形成的各种学说中,有四种学说影响最大。

1. 气质的体型说

人的体型有胖瘦、高矮、强壮与虚弱之分,但是这和气质又有什么关系呢?

提出气质体型学说的是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他认为人的体格与气质有一定关系。他根据临床观察提出了三种类型。

(1)矮胖型:身体短胖,脂肪丰富。这种人活泼、乐观,善交际,感情丰富,易患躁狂抑郁症。

(2)瘦长型:身躯高而瘦,皮肤干,肌肉不发达。这类人孤僻、沉静,不善交际,神经过敏,易患精神分裂症。

(3)强壮型:肌肉发达,体格健壮。好动、好斗、好胜、固执,情绪具爆发性、具有癫痢症特征。

美国医生谢尔顿和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深受克瑞奇米尔的影响,他们在1942年合著的《气质的差异》中,以健康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将人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种。

(1)内脏紧张型:好交际、情感丰富、随和、动作迟缓、肥胖。

(2)身体紧张型:精力充沛、好动、富于竞争、坦率、健壮、冲动、冒险。

(3)头脑紧张型:不善交际、敏感、多虑、体态呆板、睡眠差、易疲劳、喜独居。

气质的体型说或许会引起你的共鸣,因为你在自己的同事、朋友、亲人身上,或多或少地会看到如上表现。然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

现代心理学认为,尽管体型与气质类型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但这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事实上,一个人的体型是会变化的,而一个人的气质相对而言则是稳定的。当代科学还不能有说服力地揭示体型对气质的影响作用,所以体型说是欠科学的。

2. 气质的血型说

如今,你已经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血型,然而仅在一百多年前,人类对自己的血型还一无所知,对血型的认识是从一例输血手术开始的。

1818年,为了挽救了一名因分娩时大出血而生命垂危的产妇,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成功地做了人与人之间第一例输血手术。可是,在之后大量输血的临床实践中,事故却接连不断。有的病人接受输血后,可以完全没有反应;而有的病人在接受输血后,却发生致命的反应,他们出现发冷发热、头痛胸闷、呼吸紧迫和心脏衰竭等症状,甚至因此而死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输血虽被认为是一种挽救生命的良策,但却不敢贸然使用。直到1900年,奥地利医生病理学家卡尔·兰茨坦纳首先揭开了输血反应的谜底。

兰茨坦纳通过对自己及实验室里的5位同事彼此血液混合的实验,奇妙地发现了人类有三种血型(A型、B型和O型),而致命的输血反应秘密就在于这三种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和血清相混合而产生的凝集,他依此制成用来测定人类血型的标准血清。只要在输血前预先测定血型,选择与病人相同血型的输血者,就可以保证安全。

1902年,狄卡斯德罗医生对155个正常人重复了兰茨坦纳的实验,发现还存在第四种血型(AB型)。因为这一类血型的人较少(约占人群的1/10左右),而兰茨坦纳只做了6个人的实验,所以没有发现它的存在。

到了1907年,捷克医生扬斯基为四种血型命名,从此血型有了自己的名字:A型、B型、O型和AB型。其中,O型血被称为“万能输血者”,因为O型血无论输给哪一种血型的人,都不会发生凝集反应;相反,AB血型的人,除了同型血的人以外,不能输给任何别的血型的人,但他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而不致产生凝集反应,所以被称为“万能受血者”,甚至被笑称为“自私”的血型。

近几十年来,医学工作者在四种血型基础上发现了15个血型系统,90多种血型。同时发现不同血型的人具有相应的个性和气质类型。

关于气质是由不同的血型决定的学说开始流行,这一学说在日本尤为盛行。日本血型社会学家能见正比古在他的《血型与性格》一书中指出:“血型的真正含义指的是人体的体质和气质类型。”

日本心理学家古川竹二提出:

A型血的人消极保守、焦虑、多疑、冷静、缺乏果断性、富有感情;

B型血的人积极进取、好活动、善交际、灵活、寡信、多言、爱管闲事;

O型血的人胆大、好胜、意志坚强、自信、爱支配人、不吃亏;

AB型血的人外表为B型,内在为A型。

血型说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人们常常用它来推测自己及朋友的气质和性格。随着网络的普及,血型和星座一同成为年轻人所喜爱和关注的话题,在互联网上,有关血型说的点击率总是居高不下。

3. 气质的激素说

英国心理学家柏曼等人看到内分泌腺的活动与人的情绪及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于是提出了气质的激素理论。

甲状腺型者,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表现出感知灵敏、精神饱满、意志力强的特征。甲状腺分泌不足者表现为冷淡、迟缓、痴呆、被动。肾上腺发达者,表现为情绪易激动、精力旺盛、好动、好斗、有神经质的特征。胰腺发达者常常行动迟缓、喜怒无常。胸腺发达者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快、心情变化快。

内分泌腺活动对气质有较大影响,这一点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不过现代生理学研究证明,内分泌腺不是独立地起作用。激素的合成及分泌最终要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因此,片面地夸大内分泌腺的决定作用,也会走向偏颇。

4.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说

在人体的器官系统中,神经系统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通过以大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活动来实现的。

气质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气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进行的。

气质的高级神经学说用神经类型的特性来解释气质现象,这种观点目前被认为是最接近气质本质的一种认识。

19世纪末,人类对自己身体各部分的构造已基本清楚,但对内脏器官和大脑的工作机理却了解很少。因为内脏和大脑都隐藏在体内,它们工作的时候谁也看不见。怎样才能观察到它们的活动规律呢?解决这个难题的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伊凡·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他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他认为人一出生就带着各自的神经动力结构类型,适应着他所生存的环境,并为他的行为方式涂上独特的动力色彩,这就是气质。

他揭示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三种特性:①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均衡度;③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灵活性。从而将人的神经类型划分为四类。

(1)强而不平衡的兴奋型(不可抑制型):反应快、准确性差、对新事物敏感、好动、不易控制自己、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2)强、平衡而灵活的活泼型:反应快、准确、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富于创造性,具有强而稳定的工作能力。

(3)强、平衡而不灵活的安静型(惰性型):反应较慢、准确、沉着谨慎、踏实肯钻研、但灵活性差。

(4)弱型(抑制型):反应慢、注意力分散、粗心、工作能力较低。

巴甫洛夫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类型看做是同一种东西,他说:“这些类型在人身上就是我们称之为气质的东西。”他认为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弱型相当于抑郁质。然而心理学的发展告诉我们,气质与神经活动类型并不是一个东西。因为气质是心理现象,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现象,用神经活动类型解释气质,仅仅为气质的生理基础勾画出一个轮廓。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气质的起源,气质的定义,有关气质形成的种种学说。人们对自我气质的了解,以及对他人气质的认识,通常是先从气质类型的划分和气质特征的认识开始的,就好像面对一屋子散乱无章的图书,我们的整理往往从对图书的分门别类开始。

1. 气质类型的构成

目前最常用的气质分类方法还是源于传统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1)胆汁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因此,精力旺盛,不知疲劳,能以极高的热情去工作;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不易遏制;直爽热情,行为外向。

(2)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言语、情绪、动作反应速度等快而强烈,因此,活泼好动、灵活、善交际、容易适应条件的变化;机智敏锐,能迅速把握新事物;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来得快,消失得快;兴趣多变换,不太稳定;性情急躁,行为外向。

(3)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情绪兴奋性低,明显内向,能在各种条件下保持平衡;做事冷静有条理,踏实而平稳,但易循规蹈矩;动作反应慢而不够灵活,注意力稳定,沉默寡言,交际适度。

(4)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情绪感受性高,敏感,内心体验深,极为内向;胆怯、孤僻、寡欢、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易受挫折,防御性反应强;认真、细致、机智、多疑、多虑。

但是,每个人的气质并不单纯地属于某个类型,而是多种类型的混合,只是比较偏向于其中的某一类型。判断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应该考察其主要气质和其他气质之间的关系,简单说某个人是什么气质类型是武断的。

2. 气质类型的特征

我们已经了解气质与神经活动类型并不是一个东西。因为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现象,气质是心理现象,因此气质是由外在的行为反应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在心理学的教科书上归纳气质特征有如下六个方面。

(1)感受性。感受性指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表示对刺激的敏感度大小。

(2)耐受性。耐受性反映人对外界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感受性低者,耐受性高;而感受性高者,耐受性则低。

(3)反应的敏捷性。反应的敏捷性指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动作、言语、记忆、思维、注意转移等方面的速度,主要通过反应时的长短来衡量。它是灵活性的表现。

(4)情绪兴奋性。如有的人情绪兴奋性很高,而抑制力很弱,也有的人情绪兴奋性很低而抑制力很强,这不仅表现了神经过程的强度,也表现了神经过程的平衡性特点。此外,情绪兴奋性还显示内向、外向的特征,有强烈情绪兴奋性的人,往往也有强烈的外部表现。

(5)可塑性。可塑性指人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行为的可塑程度。

(6)指向性。指向性是指动作、言语、情绪等指向于外还是指向于内,即外向或内向。

我们可以发现,这六个方面实际是从儿童的九大方面气质特征发展而来。

3. 契诃夫:小说大师眼中的气质类型

契诃夫的小说《气质》里对各种气质类型的人有着精彩的描述,虽然小说是非学术性和非专业性的也不免暗含嘲讽,但依然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的不同特征。

〔多血质的人〕

一切现象总是容易而又迅速地对这类人发生作用,这一点,据古费兰德(德国医学家)说,就产生了轻率。……他在青年时代是婴儿和小调皮。他对教员态度粗暴,不理发,不刮胡子,戴着眼镜,在墙上乱涂一气。他读书很不用功,然而总能毕业。他不敬重父母。他有了钱就讲究穿戴,穷了就生活得像猪一样。他睡到中午十二点钟才起床,上床睡觉的时间却不固定。他一写东西就错误百出。大自然把他送到人间来是专为谈情说爱的,他也就专干谈情说爱的事。他老是喜欢喝得酩酊大醉。傍晚他不停地灌酒,醉得看见一群绿色小魔鬼,可是到早晨起来,却若无其事,只是脑袋微微发重,并不需要以毒攻毒。

他结婚出于偶然。他同丈母娘老是吵架。他跟亲戚不和。他毫无顾忌地说谎。他非常爱闹事和参加业余演出。在乐队里,他是首席小提琴手。他轻举妄动,信奉自由主义思想,要么根本什么书也不读,要么读得手不释卷。他喜欢报刊,甚至亲自动手给报刊写文章。幽默刊物的邮箱就是专为多血质的人发明的。在他身上固定不变的,就是他的变化不定。在机关里,他做特任文官或者诸如此类的官吏。在中学校里,他教语文。他做官很少升到四品,如果升到四品,就会变成黏液质的人,有时候变成胆汁质的人。

浪子、坏蛋都是多血质的人。我不建议你跟多血质的人同在一个房间里睡觉,他会通宵给你讲可笑的趣闻,如果没有这类趣闻可讲,就会痛骂亲友或者胡诌一通。多血质的人往往死于消化器官疾病或未老先衰。而多血质的女人,如果不愚蠢的话,倒往往是很不错的女人。

〔胆汁质的人〕

这种人容易动怒,脸色黄里发青,鼻子有点歪,眼珠不住地在眼眶里转来转去,好比关在小笼里的饿狼。

胆汁质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要是跳蚤叮他一口或者用别针扎他一下,他就恨不得把整个世界撕成碎片。他开口讲话,就唾沫四溅,露出深黄的或者很白的牙齿。他深深相信到冬天“鬼才知道怎么会那么冷”,在夏天“鬼才知道怎么会那么热”。他会每星期都更换家里雇用的厨娘。吃饭的时候,他总是心绪恶劣,认为所有的菜不是炒焦了就是太咸了。这种人大多数是单身汉,如果结了婚,就会把妻子锁在屋里。他的醋劲大得不得了。他不懂得玩笑,他什么都受不了。他看报只为把报刊工作者骂一顿。他还在娘胎里就已经相信所有的报纸都扯谎。

这种人做丈夫和朋友是糟透了,做部下几乎不可想象,做上司也叫人受不了,非常不得人心。不幸的是,他往往做教师,教算术和希腊语。我不会奉劝你们跟这种人同在一个房间里睡觉,他通宵咳嗽,啐唾沫,大声骂跳蚤。他夜里听见猫叫或者公鸡啼,就不住咳嗽,扯开破锣般的嗓子打发听差爬到房顶上去捉住“歌手”,无论如何要把它掐死。他往往死于肺结核。而胆汁质的女人是穿着裙子的魔鬼,是鳄鱼。

〔黏液质的人〕

这是可爱的人(我讲的,不消说,不是英国的而是俄国的黏液质的人)。他外貌极其平常,粗眉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