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知识全知道
1398100000008

第8章 社交中的心理效应(5)

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可能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对他人产生偏见或偏爱,但是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全面观察对方,决不能看见美女帅哥就晕了头,须知在人的外表下,还有更深奥的东西。

一个演艺明星,他(她)的可爱之处在于他(她)戏演得好或歌唱得好,以及他的某些个人品质的魅力和帅气、靓丽的长相。

而他们的粉丝却把他们当成是无所不能、没有缺点的完人来崇拜,在演唱会上尖声叫喊,如痴如醉,为得一个签名排几个小时的队。如果说这个可以理解,甚至可以支持,因为这体现了年轻人的激情,他们喜欢什么、爱什么,就可以大胆去做。但是把偶像的某些优点,推及其他一切,认为偶像方方面面都是完美的,就有失偏颇。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有些人看起来慈眉善目,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待人和善。我们常常会喜欢这样的人,认为这样的人必定善良、友好、有涵养、有层次、有水平,是一个值得结交的好朋友,一个优秀的合作伙伴。然而事实未必如此,一些伪君子、骗子、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小人常常最具伪装性和迷惑性。我们往往会因为他们的一些表面的、突出的“优点”而忽略或者看不到他们的真实缺点,导致上当受骗,最终捶胸顿足,大发感慨:“我怎么会相信这个混蛋!”

为克服晕轮效应,我们应该养成客观、全面看待他人的习惯。

要知道事物没有完美无缺的,有优点并不意味着就是完人,有缺点也不意味着一无是处。可爱的优点和讨厌的缺点很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并存。不要被光环所迷惑,它笼罩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从微小处识别他的心思

——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12月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的。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蝴蝶效应。

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我们可以通过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进行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的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会影响一个帝国的存亡。

这就是蝴蝶效应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

古埃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听说有人说他的坏话,就愤愤不平地去找人打架,路上走得口渴了,便向路边小屋的主人要一杯水喝。主人热情好客,看他满头大汗,除了送水以外又递过来一条毛巾。他谢过主人走出屋外,主人又追出来送给他一把伞让他遮阳。这个小伙子出门以后,心胸豁然开朗,只走了几步就转头回家了。为什么?因为他对小屋主人充满了感激,原来那充斥在他心中愤愤不平的想法被冲淡了,他不想为区区小事去拼命了。

可能连小屋的主人都没想到,小小的一把遮阳伞——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居然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打斗。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表面上看来非常微小的细节可能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也就像我们日常所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对一些小细节的准确把握会对交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很多时候,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都能对他人有重大影响,要么是让他打开心扉,要么是从此关闭。

当对方经历了痛苦的事情,失落、沮丧、痛苦不堪时,我们并不需要多说什么,一个无言的拥抱,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很难受吧”,都能引起他的共鸣,让他对你敞开心扉。

有一位中学生在她的QQ空间里写道:

一天晚上,一个朋友拉我出去,我们并排坐在草坪上。十几分钟过去了,她一句话都没有说。从她的面部表情中,我看得出她遇到什么伤心的事情了。然后我轻轻抚着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关切地说:“你不会是拉我出来看月亮的吧。”瞬间她就破涕为笑,笑过之后大颗大颗的眼泪滴落下来。我只是静静地抱着她,任她在我怀里哭泣,我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说教、追问,而是一颗体味她的心。此刻,她的心向我敞开,而我也抓住了这颗心。自从那晚之后,我们的关系从朋友上升成了知己。

注重细节,把握细节,运用细节。蝴蝶效应使我们有可能“慎之毫厘,得之千里”,以小的代价换得未来的巨大“福果”。

建立双方感情

——移情效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会流泪吗?鸟会惊心吗?

这是作者杜甫目睹了百姓因为安史之乱而流离失所的处境和长安失陷后整个国家的荒凉景象后,产生的一种忧虑、悲哀的心境。

他怀着这种心境来看花,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了花上,“花溅泪”实际上是他的心在滴泪;这时鸟儿的鸣叫也会让他心惊,于是有了“恨别鸟惊心”的感情转移。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切描写景物的语言都是作者感情的转化表述。

云能飞,泉能跃吗?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能鸣,谷能应吗?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

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或者称为移情效应。

移情效应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

柳絮有时轻狂,晚风有时清苦。

李清照在失去丈夫后,独自一人流落江南,过着悲苦、无助的生活。她独自守着窗儿,百无聊赖,愁绪万千,偏偏又是秋雨绵绵,一点一滴落在梧桐叶上,使她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悲惨、凄凉的心境。于是,有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词句。

在人与人之间,移情效应是什么呢?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去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以别人的心境来思考问题。

每当与他人相处时,我们何不问自己一声:“假如我是他,我现在的心境怎样?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现实中,由于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态度也会有所不同。有则小故事是这样说的。

在一个农场大仓库里,住着一只小猪、一头奶牛和一只小羊。

一天,小猪被主人抓住,大叫起来,猛烈挣扎。奶牛和小羊听着这撕心裂肺的叫声,非常讨厌地说:“主人常常抓我们,也没见我们大呼小叫,瞧你喊的,犯得着吗?”

小猪涨红了脸,气急败坏地说:“他抓你们,是要你们的奶和毛,但是抓我,就是要命呀!”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总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外在的问题。即使是关系十分亲密的夫妻,也常常会出现不能运用移情效应换位思考的现象。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不停地唠叨:“慢点,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出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点,哎呀,锅歪了……”

“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你当然懂得,太太,”丈夫凝重地看着她说,“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那么,真正的移情效应是什么呢?是一位智者说的四句话。

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在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你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因为你爱别人,所以你要爱自己。

真正按照这四句话去做,体会别人的感受,明白别人的需求,并恰当地给予帮助,尊重别人,让他感受到你的关心、你的真诚、你的心意,双方才能建立真正的感情。

有时我们以为别人遇到了痛苦的事,我们就该安慰他,抚平别人的创伤。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

很多时候,人们需要的不是说教和指导,而是轻轻的拥抱、默默的支持、深情的眼神。需要心的体会,而不是嘴上的感叹。

我们人类是感情的动物,天生具有七情六欲,具有理解他人、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真正的移情是从内心深处站到他人的立场上去,要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