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戴尔·卡耐基经典全集
1402300000097

第97章 探险家(1)

1. 探险之王哥伦布

他为了寻求真理决定去探险,但他的探险计划被人视为疯狂愚蠢之举,为此他整整努力了17年。

每年的10月12日,我们都会庆祝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哥伦布发现美洲。然而,这件事说起来却有点可笑——哥伦布发现美洲其实并不是在10月12日。他真正发现美洲的时间是10月23日。我们现在所用的历法是教皇格雷哥里创制的。哥伦布在当时根本就不曾听说过这种历法。事实上,这种历法在他死后100年才产生。美洲殖民地于1752年采用了这种历法。

当我们采用这种历法时,我们恰恰在时间上提前了11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的历法比太阳历要迟11天,因此,根据现在的历法,哥伦布发现美洲并不是在10月12日,而是在10月23日。

哥伦布在年轻的时候曾当过海盗,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值得惊奇的事,因为当时一些比较有条件的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海盗船上去工作,这样可以使孩子多增长一点见闻,经历各种事情,而且还可以多赚一点钱。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只要不被官方捉住,也就无所谓羞耻卑贱;如果真的不幸被逮的话,那就只好自叹时运不济了。

哥伦布还在上学时,偶然读到过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把这一点牢记在脑海里。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的是圆的,他很快就可以到达印度。

但是,大学里那些资深的教授和哲学家们都嘲笑他这种愚蠢的想法。他们想:难道这个疯狂的蠢人竟然想向西直行,前往东方的印度不成?如果确有此事的话,这个人一定是个疯子。他们对哥伦布说,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他们还警告他,说他的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自杀:他的船会走到世界的边缘,不小心就会跌落到无底的深渊里去。

哥伦布努力了17年,希望能够有一个人对他的这种冒险事业进行资助。他努力了17年,也失败了17年。最后,他在失望中准备放弃他的理想,他退隐到西班牙的一所修道院里准备安度晚年。那时他还未满50岁,但是,他遭遇到了太多的艰难困苦,有着太多的伤心往事,以致他的红头发都变得雪白了。

此时的哥伦布灰心丧气,只想进西班牙的修道院,在那里了却他的后半生。

正在这时候,罗马教皇拜见了西班牙女皇伊莎贝露,劝说她对哥伦布予以资助。教皇先送了65个银币给哥伦布,作为他的路费。但哥伦布感觉自己的衣服过于破旧,就先用这些钱买了一套新装和一头驴子,然后启程去见伊莎贝露女皇,沿途穷得只得以乞讨度日。

女皇给了他所需要的船只。可是,他发现要找到足够的船员非常困难,几乎没有人敢去冒这个险。于是,他走到海边,野蛮地抓了几个水手,强迫他们和自己一同前去。他对别人软硬兼施,贿赂加威胁,他甚至把囚犯已从监狱里提出来,只要他们肯参加这次冒险,就给他们以自由。

最后,一切准备就绪了。1492年8月3日,星期五,日出前半个小时,哥伦布带着他的三条船和88个人,开始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划时代的航程。

哥伦布的探险获得了成功。可是在新大陆建立起来的殖民地,却令他非常失望和痛苦。因为殖民地的人全部被印第安人所杀。另外,殖民地的主管嫉妒他的功劳,故意控告他贪财失职,用铁链将他锁起来并将他送回了西班牙。虽然哥伦布一到西班牙马上就恢复了自由,但是他所遭遇的失望和痛苦,却令他伤心和感叹不已。

哥伦布在60岁时离开了人世——那时已没有人再注意他,没有人纪念他,也没有人为他歌唱。他是在一间破旧的、空气流通不畅的房子里去世的,墙上还挂着他被囚禁时所戴的那副镣铐。他一直把它悬挂在那儿,作为人世空虚和天地不仁的一种残忍的标记。这位探险新大陆的一代英雄,竟沦落潦倒一生!

哥伦布完成了历史上最惊人、最勇敢的功业,然而他因此得到了些什么呢?他曾经想因此发一笔财,但直到他死时还是穷困潦倒。他曾经被授予“海军上将和印度总督”的头衔,然而那只不过是虚有其名而已,根本没有什么实权。甚至连他所发现的大陆都没有以他的名字命名。那块大陆是因一个地图制造商亚美利哥·韦斯普奇而得名的。实际上,他发现这个新世界唯一所得到的东西只有伤心和耻辱!

假如哥伦布知道自己发现的是新大陆,至少他的精神上也可以得到快慰,只可惜他临死都不知道这一点。他还以为自己只不过发现了一条到达印度的新航线而已,所以他把居住在美洲的红皮肤的土人也称为“印度人”——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已经发现了新大陆!

然而,哥伦布还是得到了某种“荣誉”——大家都相信他是发现美洲的第一人。而事实并非如此,早在哥伦布诞生前1000年,一名中国佛教徒海信就发现了美洲,后来,在哥伦布诞生前500年的时候,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一个名叫雷弗·艾利克逊的人再度发现了美洲。历史学家们认为,雷弗·艾利克逊在马塞诸塞州查理河河岸上所修建的房屋的遗迹,至今仍然可以找到。事实上,那些遗迹就在哈佛大学附近。

我们姑且不论哥伦布是不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可是他那种勇敢无畏、百折不挠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作为楷模来学习。当水手们因畏惧而退缩时,只有他还在勇往直前;当水手们恼羞成怒地警告他如果再不折回的话,便要叛变杀了他时,他的回答是:“前进!前进!前进!向前进!”

2. “北极熊”史蒂文森

当他提议前往北极探险时,很多人警告他可能会饿死在路上,结果他不但没有饿死,反而发明了许多探险食谱,包括牛皮靴。

我曾和一位在北极圈内居住了11年,其中6年完全靠肉和水两种东西生存的人交谈过。他是中世纪一个海盗的后裔——有着银灰色头发的帅气的挪威人,他名叫史蒂文森。他是第一个敢于从没有粮食和燃料的北冰洋前往北极探险的人。

当他第一次提议前往北极探险时,许多人都以为他精神上出了问题。并且警告他,要是他真打算这么做,他将很可能在途中饿死。究竟会不会饿死呢?连他自己也不敢妄下断语。不过,他是一个科学家,无论别人说什么都要经过事实的证明后才肯相信。所以,他终于偕同两位勇敢的助手,带着枪弹火药之类,向北极出发了。

他告诉我说,他们在北冰洋时就在漂动的浮冰上过了好几个月。这些浮冰有的只有足球般大小,有的却像海岛一样巨大,有的厚度只有一两英寸,有的却厚达100多英尺。这些冰块都在大约深达1英里至3英里的北冰洋内漂荡。他们在冰上的最初40天,还可以吃自己带的食物;但是到后来,他们的食物吃光了,只好射杀海豹和北极熊来充饥;冷了就用鲸鱼脂取火,渴了融化冰块来喝。

他告诉了我他探险经历中最惊人的一段:他们跟随浮冰在北冰洋中漂流了七百多里,不但没有像一般人所担心的那样在半途饿死,反而在97天当中体重都增加了数磅。他说要是专吃瘦肉,或许他们真会被饿死,但北冰洋中有的是肥美的海豹和北极熊,生吃尚且可口,有时用熊毛作燃料烤熟了吃更是鲜美无比,所以他们的身体依然很好。

史蒂文森非常喜欢抽纸烟。这里有他的一段探险趣话,有一次他的烟瘾大发,但他带来的纸烟全被助手抽完了,他竟急得咀嚼装纸烟的布袋,并将布袋翻转过来找寻里面的纸烟碎屑。

他们的探险食品,除了海豹和北极熊外,还有各种动物,如野鸭、野鹅、鹧鸪、枭鸟等等,据说其中味道最美的是枭鸟。此外,史蒂文森有一次在饿得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还吃过皮鞋上的生牛皮。他说,一块煮熟的牛皮滋味真是非常的棒,和猪蹄一样好吃!

史蒂文森幽默地说:“因此,在寒带,皮制的衣服比毛织品更有用些,饿极了的时候,不妨将牛皮煮熟饱餐一顿。”就因为这样,在这里要讲一句笑话,当你们家里清理杂物时,发现了一双破旧的皮鞋,请你们千万不要抛弃,因为,也许有那么一天你们还需要用到它呢!

史蒂文森回到纽约后,向人们宣称他们有6年多时间只靠肉和水来维持生存,立刻就有许多人对他们加以斥责,说他们信口开河,荒谬透顶,认为他们是最卑鄙无耻的说谎者。因为根据科学和卫生经验,他们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史蒂文森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便决定和一位助手除了吃肉类和水以解饥渴外,再继续肉食一年,同时他们仍旧照常工作,想让这些人看看事实是否真如他所言。

这项有趣的试验是在比利维医院的赞助和监视下进行的。在整整一年内,史蒂文森和他的助手时时接受医生严格的检查。他们的血液每天要分析一次,每星期需要记录一次血压,甚至从肺里排出的气体也要检验。结果是检查不出任何问题。尽管他们天天吃肉类,他们一切都很正常,和平常人一样。

在这项试验进行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异常,史蒂文森的助手血压起初很高,并且开始脱发,又患上了伤寒病。当许多人正要为这个试验将要失败而庆幸时,不料这位助手的血压在90天之后又恢复了正常,不但不再脱发,连伤寒病也痊愈了。

试验自然是史蒂文森和他的助手获得了胜利,并且,在这一年内,他俩都没患过龋齿病。史蒂文森附带着说明:从前,爱斯基摩村一带的居民因为所吃的99%是肉类,所以几乎没有一个患龋齿病的人,但是自从他们学到我们的食谱后,在那里流行起了龋齿病。

3. 南极探险家斯科特

他对南极充满了好奇,直身前往那里,但却再也没有回来。

我想,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第二个到达南极的斯科特上校的故事更为英勇、动人和悲惨的了。时至今日,斯科特上校和他的两个同伴在南极罗斯冰川惨死的经历仍令人痛惜。

斯科特上校的死讯传到英国时是1913年2月一个晴朗的下午,皇家花园中怒放着番红花。消息传来,整个英国为之震惊。此前只有在特拉法加海战中阵亡的纳尔逊海军大将的死讯传来时,英国人曾如此震惊过。

22年后,英国为斯科特上校建立了一个极地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这也是全世界第一家极地博物馆。在那个博物馆开幕之际,全世界的极地探险家都不远万里赶来参加。在那所建筑的顶端,有用拉丁文写成的献给罗伯特·斯科特的题词:“他去寻求南极的秘密,却找到了上帝的奥秘。”

斯科特上校去南极探险时,乘坐的是“特拉诺瓦”号船。自从那只船进了南极圈的冰洋之后,厄运就接连不断。船身被无数的巨浪击打着。船上的货物被怒吼的浪花席卷一空,海水涌进了船舱,锅炉的火被浇熄了,抽水机也转不动了,在咆哮的大海中,这只无畏的船无助地走了许多天。

然而,这对于斯科特来说,他的厄运才刚刚开始。

他曾带了几匹能在西伯利亚寒地赛跑的强壮小马,但这几匹小马到了极地却受了大罪。它们在大雪中无力地挣扎着,它们的腿踏进了看不见的冰孔中而折断,无奈之余只有用枪将它们打死。他从爱斯基摩人那里带来的能拖雪橇的狗,也在冰地的裂缝里跑没了。于是,斯科特和他的四位同伴只得把它们都丢下,拖着一辆约1000磅重的雪橇继续向南极进发。

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拉着雪车在坚硬的冰地上挣扎着前行,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冻得喉头闭塞,因为他们是在海拔9000尺的稀薄、严寒的空气里。

然而,他们没有任何抱怨,因为他们相信在最艰苦的行程尽头,南极的秘密在等着他们,自从上帝开创世纪后,那里就没有人去打搅过。

那里没有一个生物或会呼吸的东西,连一只海鸥都没有,到处是死一般的静寂。

到了第14天,他们到达了南极——但是他们收获的却只是震惊和心碎。在不远处的冰天雪地里立着一根木棒,上边有一块碎布片在凛冽的寒风中迎风飘摇——是国旗!挪威的国旗!原来挪威的探险家阿蒙森已比他们先到了此地——他们没想到,自己多年的精心准备,数月的困苦挣扎,历经千辛万苦,却仅因五个星期之差被阿蒙森捷足先登了。

经受了失望的重击,他们怀着颓丧、失落的心情踏上了归途。

他们返回文明世界的悲惨奋斗,才真正是经历了奥德赛式的巨大痛苦。凛冽刺骨的寒风将他们浑身都裹上了一层冰,就连胡须上也结了冰。他们几人跌跌撞撞地迈向了死亡的边缘。一行人中,首先是强壮的军官埃文思不小心脚下一滑,头部撞在冰块上严重受伤而亡。

接着,队长奥茨也病了,他的脚被冻僵,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难。他明白这会连累他的同伴们,因此在一个夜晚,他爬到遮天蔽地的风雪里把自己冻死了,以此来保全其他同伴的性命。当时他没有说英雄式的夸大诗句,没有表演出动人的戏剧,他只是安静地说:“我想到外边去走一走,过一会儿就回来。”他却永远地走了。

人们始终没有找到他那冻僵的尸体。但现在,在他失踪的地方,竖起了一个纪念碑,上边写着:“一位英勇的绅士死在附近。”

斯科特和余下的两个同伴仍继续挣扎着往回走。他们被冻得几乎到了他们的鼻子、手指、脚一触即碎的程度。到2月19日(1912年),他们离开南极后的第20天,他们最后一次支起了休息的帐篷,他们只剩下刚够煮两杯茶的燃料、只够吃两天的粮食。但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距来时埋藏食粮和其他东西的地方只有11英里了,因此他们想自己这次一定有救了。只要再奋力一搏,他们就可以到达那个地方了。

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悲剧却在这时发生了。

天边突然刮起了刺骨的雪风,猛烈得竟将冰块也吹碎了。恐怕地球上没有什么动物能够抵挡这次飓风的袭击。斯科特和他的同伴在帐篷中被困了11天,而狂风仍不停地怒吼着。他们已经没有任何赖以生存的东西了,他们明白自己的末日来到了。

他们有一条路可走,一条很容易的路。他们出发时带了很多鸦片,就是为了用在这种紧急关头。只需多吃一点,就可以安然入梦,永不再醒来。但是,他们不想用这些东西,他们决心以英国人的尚武精神来迎接死神的到来。

斯科特在他临死前,给著名作家巴里爵士写了一封信把他们临终的情形叙述了下来。他们的食物已经都吃光了。死亡就要在他们头上降临了,然而,斯科特在这时却这样写道:“假如你能听到我们在帐篷里唱着愉快的歌声时,你的心中或许会好受一些。”

8个月后的一天,温暖的太阳又重新普照着南极大地,一支搜寻队找到了他们冻僵了的尸体。队员们将他们的尸体就地埋葬在那里,并用两根滑雪木板做了一个十字架。在他们的墓碑上,写着英国著名诗人丁尼生的长诗《尤利西斯》中的名句:

几颗英勇的气质相同的心,

虽经受了时间、命运的摧残,

但意志坚定不移。

奋斗、前进、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