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14032100000011

第11章 相见恨晚的大师

——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人只观察,不批评,那么我们一定会活得更快乐一些;如果我们尝试总是去欣賞美好的东西,而不去看丑恶的东西,那么我们一定会活得更快乐。

朋友推荐我读印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很有共鸣,对此人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例如:

“一个喜悦的、真正快乐的人,是不费力气生活的人。”

“我们的心有没有可能随时都自在,完全没有挣扎,不仅仅是偶尔感觉自在就算了?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能进人不再与人比高低的喜乐状态。(内心挣扎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嫉妒、贪婪、野心和竞争……当我们挣扎时,起因总是来自真实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间的冲突。”

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弓人竞争,总要与别人比高低,别人比自己强时,就难免嫉妒,这就使我们的内心不得安宁。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比我们更有才华,更有权力,更有名望,更富有,更美丽,如果不安下自己所拥有的,内心就永远没有快乐。除了和别人比,我们还同期望中的自己比,期望中的自己也总是比真实的自己更有才华,更有权力,更有名望,更富有,更美丽。而这样就必须不断地奋斗。而克里希那穆提说:“我想就是这种费力的态度毁了我们,使我们儿乎每分每秒都在奋斗中。”

我到底是要费力地生活,还是不费力地生活?我到底是要喜悦地化活,还是要痛苦地生活?应当作出选择。

盼望六十岁的生活

克里希那穆提说:

“弄清楚我们想做什么是世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不但在青少年时代如此,在我们的一生中,这个问题都存在。除非你亲自弄清楚什么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否则你会做一钱对你没有太大意义的事,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十分悲惨,正因为你过得很悲惨,你就必须去戏院、酗酒、阅读数不尽的书籍、做社会改革的工作以及其他事情来让自己分心。……你一旦发现真正爱做的事,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会有能力、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俏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爱做的是什么,你只好去做人人羡慕的律师、政客或这个那个,于是你就不会有快乐,因为那份职业会变成毁灭你自己及其他人的工具。”

说来真是惭愧,我现在的问题仍然是没有弄清楚我想做什么。幸亏他说:在我们的一生中这个问题都存在,要不然我真要无地自容了。因为我一直以为这个问题应当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解决了。有些幸运的人早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王小波属于比较早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人,所以他是快乐的、幸福的。

我现在的情况是:对社会学还比较喜欢,做起来有一残快乐;对文学无限向往,但是缺乏才能;也许最终发现,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观察四季轮回。我现在急不可耐地等待着2012年。那时我60岁,退休。我现在的感觉有点像我的一位80岁的调查对象(一位老年问性恋者),他对我说:我真正的生活从60岁才刚刚开始。

永远不批评别人

克里希那穆提说:

“大部分人都不快乐,他们不快乐,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爱。如果你与别人之间没有隔阂,对于相识的人你只观察而不批判;如果你只单纯看着帆船在河:驶过并欣赏它的美,爱就在你心中升起了。”

他在书中好几个地方提到不要对别人妄加评论,只是观察,什么也不说。这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可大不相同。记得我七小学的时候,常常得到的一个负面的评语就是“老好人”。直到工作了,还常常会被认为太“缺乏斗争性”。其实,大师的想法不无道理: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善意和爱对待周围所有的人呢?为什么一定要找出别人的缺点呢?为什么一定要跟周围的人“斗争”呢?如果我们对周围的同事、邻人甚至路人都充满善意,我们的心情一定总是好的。

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人只观察,不批评,那么我们一定会活得更快乐一些;如果我们尝试总是去欣赏美好的东西,而不去看丑恶的东西,那么我们一定会活得更快乐一些。

从人生的竞技场撤退

克里希那穆提说:

“必须有一种深刻的内心朴素,这种内心的朴素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此心已经不再争取、谋求,不再想要求取更多。”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被灌输竞争之心。随后的一生一直在与假想的竞争者比赛。记得当年考上了师大女附中,那是北京收分最高的中学,全班40多人有十几位是双百分(语文和算术、发校徽的时候,那种自豪和得意,那种心中的狂喜我至今都还记得。记得当时有一个非常清醒的意识:在人生的比赛场上,我已经是跑在前面的人了。中学上了一年,突然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当然这是全民族的灾难,但是对于我这个人来说,它倒是一个救赎把我从盲目的竞技场上拉了下来,要不然,也许我至今还在盲目地狂奔,一直到累死为止。

现在,壮壮面临上小学的选择。他虽然聪明,但是开窍晚,是千方白计去上精英小学,还是就近上普通小学?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就卜离家一分钟路的芳古园小学,听说附近稍微有点办法的人都不让孩子上这所小学,觉得不够精英。但是,为什么让孩子那么小就去受魔鬼训练?去人生的竞技场?如果跟别人竞争不过,还可能出心理问题,变成一个不快乐的孩子。我们还是决定为孩子选择快乐,不选择竞争。和郑渊洁讨论这个问题,他的意见也是这样,以他的两个孩子的经历为例,不主张让孩子去参加比赛。

我希望自己也能保持内心的朴素,爱自己已有的一切,从人生的竞技场上退下来,做一个朴素的享受者和旁观者。毕竟人生最重要的是快乐而不是其他。

我们为何求名

克里希那穆提说:

“我们想成为有名的作家、诗人、画家、政治家、歌唱家……为什么?因为我们实在不爱自己所做的事。假如你爱唱歌、画画、写诗,如果你真的爱做这些事,你不会在乎自己是否有名。”

有一次我看到一幅漫画:名望见到一个拼命追逐它的人就躲开了;而一个不追逐它的人却得到了它。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如果你的目的是出名,那么你永远不会得到名望,因为你对自己所做的事并没有真正的爱好,所以也就不会做好这件事。

这个道理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对某件事真正的爱好是做好它的前提,也是得到名望的前提;第二,对某件事有真正的爱好,才能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才能从中得到快乐。

如果生命不应当用来追求成就

克里希那穆提说:

“到底有没有成就这样东两?还是它只是人类追求的一个观念而已?因为你即使达到了「3标,永远都还有一个更远的目标在前面等待你去完成。只要你追求任何方面的成就,你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奋斗和冲突之中,不是吗?”

人生如果不去追求任何形式的成就是不是就没有动力了呢?这些世俗的所谓成就一方面是肤浅的,另一方面,它也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一个人此生的目的就是追求那些用各种各样的世俗标准来衡量的成就,臂如名望、金钱、地位,那他就永远不能停歇,永远没有时间享受此生的快乐。

如果我们的生命不应当用来追求成就,那么应当用来做什么呢?人怎样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呢?克里希那穆提为我们提供的人生方案是:并不与他人竞争;并不追求世俗的成就;只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拥有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