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话题中国文学史
1404900000084

第84章 清代小说:登上巅峰,逐渐衰落(1)

清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继明代之后又一个小说创作和传播的高峰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清代小说创作成就随着《红楼梦》的出现达到了中国小说史的巅峰,之后逐渐走向衰落。清代小说发展的特点,有下列两点:

第一是名著层出不穷,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就。先后出现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等著名作品,代表了清代小说的主要成就。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传奇的优良传统,达到了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儒林外史》的问世,意味着讽刺小说的形式和内容走向了成熟。世情小说《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成就登上了巅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我国小说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巨著。

第二是品类繁多,流派纷呈。不仅包容了传统的各种形式,而且又有大量的创新,出现了讽刺小说、杂家小说、狭邪小说、谴责小说等新的长篇小说形式,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

清代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中出现了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在它的直接影响下,一系列的文言短篇小说陆续出现,比较著名的有袁枚的《子不语》(一名《新齐谐》)、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沈起凤的《谐铎》、邦额的《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等,都有模拟的色彩,未能完全摆脱前代的窠臼,成就也未能超越《聊斋志异》。其中,袁枚的《子不语》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虽拟魏晋,但亦有创新。

白话短篇小说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深受“三言”、“二拍”的影响,出现了更多的专题集,有总集及自撰专集两类,杰出的作品有《连城璧》、《十二楼》、《豆棚闲话》、《五更风》、《闪电窗》等。

2.长篇小说

(1)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

在明代已经形成的繁荣的创作局面,到了清代,有了新的发展,而且有交融合流的特点。历史演义小说中以东周列国为题材的有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在当时完全取代了明代《列国志传》的几种不同的版本。以隋唐为题材的有清初褚人获的《隋唐演义》,其他还有《南史演义》、《北史演义》等。历史演义小说中,《飞龙全传》、《说呼全传》、《说唐演义全传》、《说唐后传》、《征西演义全传》等作品吸收了民间传说的成分,很多地方脱离了历史事实,写法上与英雄传奇小说相近,风格粗犷,自成一路。英雄传奇小说著名的有《水浒后传》、《说岳全传》、《女仙外史》,等等。

(2)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发展到清代已经衰落,不但数量少,而且很少有优秀的作品出现。主要有《后西游记》、《济公全传》、《醉菩提》等。从内容看,小说中增加了大量现实社会的内容,都直接描写了人情世态。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在这点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故事以明代嘉靖年间奸相严嵩专权为背景。以明代唐赛儿起义为题材的《女仙外史》则在分类上属历史演义、神怪兼而有之。

(3)讽刺小说

在《儒林外史》以前,明末清初的一些作品中,已经零散地出现了讽刺儒林丑态的内容,如《终须梦》、《女开科传》中的某些情节以及《聊斋志异》中的一些篇章,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讽刺小说,则始于乾隆年间问世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4)世情小说

清初的世情小说,处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低谷,较著名的有《续金瓶梅》等。《林兰香》是清前期世情小说的佼佼者。清中叶《红楼梦》的出现,创造了世情小说的最高艺术成就;《歧路灯》也是一部通过家庭生活反映社会面貌、人情世态的重要作品。此外,《蜃楼志》等也是清中叶出现的较好的世情小说。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是明代以来的人情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了明末清初的《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外,还有《吴江雪》、《赛红丝》、《铁花仙史》等。从清中期开始,才子佳人小说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普遍下降,这一门类已失去了发展前途,代表作有《驻春园小史》、《金石缘》、《水石缘》、《雪月梅》等。清代世情小说的末流终于不免嬗化为狭邪小说。

(5)侠义公案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由历史上的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而成。明代后期出现了公案小说专集如《包孝肃公百家公案传演义》、《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等。清中叶以后,作品较多,较著名的有:《施案奇闻》(《施公案》)、《于公案奇闻》、《绿牡丹》、《争春园》、《粉妆楼》等。清代后期,此类小说达到全盛,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创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著名的作品有《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以及《彭公案》等。

(6)才学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把《野叟曝言》、《蟫史》、《燕山外史》、《镜花缘》等归为一类,认为均属“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这类小说,内容繁复、庞杂,既有神魔怪异,又有世态人情,乃至才子佳人,而且论学说艺,数典谈经,有卖弄学识的一面,很难把它们归入任何一个单纯的小说门类。所以很多学者根据鲁迅先生的说法,称这四部小说为“四大才学小说”。

(7)狭邪小说

《品花宝鉴》用缠绵的笔调写优伶与狎客,开清代狭邪小说之先河,反映着才子佳人小说向狭邪小说转变的趋势。《花月痕》继之而起,妓女替代了优伶,正式成为主角。随后的狭邪小说还有《青楼梦》、《海上尘天影》、《海上花列传》以及《九尾龟》、《海上繁华梦》等。上述作品中,除《品花宝鉴》主人公为伶人外,其余女主角均为青楼妓女。

(8)谴责小说

清代末期谴责小说登场,给这个时期的小说增添了光彩。代表作为《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谴责小说进一步扩大了题材的范围,描写内容以官场为主,而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多具人情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以志怪和逸事小说盛行于魏晋六朝,到了唐宋时期,则以传奇而达到鼎盛。元明时期,呈现出衰微的趋势,到了明末,才又有发展。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集以往的文言小说之大成,代表了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小说史、文学史、文化史上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又号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蒲松龄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他在父亲指导下开始读书,十九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秀才,可谓风光一时。可是,造化弄人,以后三年一次的乡试,成了他一生都迈不过的坎,一直到七十二岁的时候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他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性深有体验。他一生很不得意,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都是在缙绅之家设帐授业(就是到有钱人家做私塾先生,也就是做家庭教师),七十一岁才归家养老。在过去文人做私塾先生是很不得已的一种生活选择,俗话说“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孩子王”就是私塾先生或者家庭教师了。蒲松龄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创作出了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三种,通俗俚曲十四种,今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四十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讲述了近五百个故事。这些故事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描写了大量的花妖狐魅、鬼怪神灵。这些在人们心目中一贯让人害怕的妖精鬼怪,已经不再是狰狞恐怖的形象特征,而是亲切可爱,具有人的性灵。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此前的志怪小说中,也有鬼狐化为美女的传说,但叙述极为简略,且鬼狐与人交往时多干恶事坏事,都是让人害怕的恶狐恶鬼。唐传奇沈既济所撰《任氏传》是最早的表现狐女善良有义的故事,但这仅仅是以往少见的一个个案,到了蒲松龄笔下,就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蒲松龄以生花妙笔赋予这些花妖狐魅以人的爱恨情感,使之在人的社会法则中演绎一个光怪陆离的因果传奇。这些神奇的故事如今还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心灵。

《聊斋志异》的内容题材极为丰富繁杂,我们仅简述以下几个方面:

1.歌颂至高无上的爱情与婚姻

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在《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有的是人和人的恋爱,有的是人和狐鬼精灵的恋爱。许多故事写得淋漓酣畅,动人心魄,构成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在这些爱情故事中,刻画了许多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温柔美丽,而且纯洁善良,多智果敢,惹人喜爱,颇具人情。特别是对她们的心上人,都能用心相助,不求回报。例如下面的狐鬼故事。

《红玉》中的狐女红玉只出现于故事的开头和尾部,主体部分是书生冯相如遭到豪绅的欺凌而家破人亡的惨剧。开头是红玉自邻家墙上窥视冯相如,于是相如请她过来,用梯子接她过墙,二人成秦晋之好。红玉夜夜往来,被冯父发现痛骂,红玉离去,并为相如谋聘佳偶卫氏。退职的宋御史大肆威虐,他看中冯相如的妻子,公然闯入冯家,抢劫而去,冯父被殴,吐血而亡,妻子自杀。相如无法申冤,反而被冤入狱,儿子被抛弃荒野,幸被红玉遇到。相如出狱后,红玉带着小孩来到冯家,抚育孩子,以主妇自任,重振家业,最后相如取得功名,考取了举人。

《凤仙》中的狐女凤仙的丈夫刘赤水又穷又不上进,凤仙不堪家中炎凉,自动隐去,留下一面神奇的镜子。丈夫如果很用功地读书,镜子里的凤仙就冲他笑;如果他没有认真读书,在外面游玩,回来之后,镜子里的妻子就背过身去流泪。凤仙在镜子里显现自己的喜忧,激励自己的爱人攻读上进。丈夫刻苦攻读,最终学有所成,取得了功名。

《辛十四娘》中的冯生偶遇娇美的狐女辛十四娘,拼命追求,把十四娘娶回了家。冯生为人轻薄放荡,十四娘劝诫他远离小人,冯生不听,和豺狼公子楚某往来,被诬陷入狱,十四娘费尽心力把冯生救出。本来轻佻纵酒、好色猎艳的冯生把对辛十四娘美色的迷恋转移到对爱情的忠诚上。十四娘施展法术让自己变得黑丑,像乡村老太婆,冯生仍然对她钟情不改。十四娘离去入仙籍前,为冯生置伴侣,存银钱,为了冯生可谓想得周到齐全。

其他如《张鸿渐》中的狐女舜华、《小翠》中的狐女小翠、《鸦头》中的鸦头等,都是人情化表现鲜明突出、令人难忘的狐女形象。她们温柔多情,明辨道理,懂得人情世故,在家事各方面都竭力帮助自己的爱人,周全有礼。她们都是一个个通体散发着人性光彩、让人备感温馨的狐仙形象。

《聊斋》中女鬼的形象一样光彩夺目。书中有十多篇人鬼相恋的故事,包括《聂小倩》、《小谢》、《连琐》、《水莽草》、《莲香》、《巧娘》、《林四娘》等。这些爱情中的痴情女鬼在追求爱情的同时都表现出高尚美好的心灵,积极向善,常常主动为对方的幸福着想。

《聂小倩》中的女鬼聂小倩被老妖牢牢控制,用色相和金钱去迷惑书生宁采臣时,发现他是一个有浩然正气的正人君子,就尽力去帮助他。在宁采臣将被老妖杀害时,聂小倩冒着被老妖所害的危险,给宁采臣通风报信,向他提供避祸的方法,帮他脱离了险境。她向宁采臣说明自己的不幸遭遇,坦白了自己被迫害人的手段,请求宁采臣移葬自己的骸骨,以摆脱老妖的控制。她的愿望实现后,为了报恩,她要求做宁采臣的妾,就是做婢女也心甘情愿。随宁采臣来到宁家后,宁母害怕她是鬼,不敢接纳。她不灰心,不埋怨,请求与宁采臣兄妹相称。在宁采臣家勤勤恳恳做家务,忙一整天,晚上回到坟墓里去,白天再来劳作,渐渐消去了鬼气,终于打动了宁母,得与宁采臣结为夫妻。后又与宁采臣一起消灭了老妖,彻底由鬼变成人,实现了回归人类的愿望。

《小谢》中的女鬼秋容和小谢在书生陶望三刚来到姜府废宅时,对他百般逗引、捉弄,使陶生彻夜不能安眠。后来在陶生的言传身教和真情劝导感化下,她们由淘气鬼变成了虔诚的鬼学生,每天刻苦诵读诗书,常常是通宵达旦,学业大有长进。小谢还把自己的鬼弟弟弄来一起读书。后来陶生为权势所陷,秋容和小谢费尽周折,吃尽苦头,奔走相救,最终解除了陶望三的冤狱。最后,二位女鬼借尸还魂,和陶生过起了一夫二妻的幸福生活。

这些情鬼在追求爱情的同时,能够想到自己身为鬼类,身上有阴气,与人相合会伤人元气,在与情人相恋时,主动克制情欲,避免移祸他人。如《连琐》中的女鬼连琐幽居地下,“孤寂如鹜”,在苦苦吟诗难以为继时,书生杨于畏为她将诗续成,使她找到了知音。她来到杨于畏身边,与他相爱。但是她并不同杨于畏肉体欢爱,而是同他谈诗论文,下棋弹琴,每夜“剪烛西窗”、“欢同鱼水”,却终不及乱。在杨于畏要与她欢爱时,她说:“夜台朽骨不比生人,如有幽欢,促人寿数,妾不忍祸君子也。”表现出最真挚的爱。最终得人之精气而复活,和杨生得以在阳间团圆。

蒲松龄通过人鬼之恋对爱情的力量进行了浪漫主义的夸张与渲染,它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不受生死荣辱的束缚,只要有这种痴情、这种至情,就能金石为开,冲破一切阻力而获得婚姻幸福。

除了鬼狐之外,《聊斋志异》中的其他“异类”女性形象也非常惹人喜爱,如《白秋练》中的鱼精,《绿衣女》中的绿蜂,《香玉》、《葛巾》中的牡丹花妖,《阿英》中的鹦鹉精,《阿纤》中的鼠精,等等。

在爱情主题作品中,蒲松龄塑造了许多“情痴”、“情种”形象,刻画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描写了他们以“知己之爱”为基础的爱情生活。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情痴”、“情种”形象有很多是男性,而且大部分是书生。这在封建的男权社会里,以及以往的文学作品里,是比较少见的。在以往的作品中,我们见到的更多的是“痴情女子”,更多的是唐传奇《莺莺传》中始乱终弃的张生,以及冯梦龙笔下那个中途遗弃杜十娘的李甲。男权社会下的痴心男子实在太可贵了!而在《聊斋志异》中却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