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玉山曲话
14049900000005

第5章 桑毓喜,为“传”字辈立传

今年8月,一百零三岁的“传”字辈艺人倪传钺老去世,好像有什么预感或预约似的,《昆剧“传”字辈评传》一书也在这个月再版。

2008年10月2日,第一次采访倪老的时候,就说到了桑毓喜先生的这本书,他说书“很好”,“把许多史迹收拢了”。也说道,有点地方不准确,已经和桑先生说了,有机会出修订本时会(改过来)。

果然,桑先生的这本书再版时,对原著做了许多修正和补充,细微之处,概不放过。比如为了写好“新乐府”创办人严惠宇、陶希泉的传记,分别去了镇江、常州查访,征集到许多新的资料。“新乐府”的散班日期,原著存疑,修订时则“重点复查”,确证无误了才定稿。如此等等,力求修订本“内容更准确、丰富、翔实,配置的图片也从原来的十四幅增加至五十余幅”。

这本书的重要就在于,当“传”字辈演员大多还健在的时候,就开始采集整理了。人在,什么事都可以说得清楚,不在了,所有的故事都成了传说,或多或少的走样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会因为“传”者的立场和角度,往往使史实走样甚至歪曲。桑先生这本书之所以珍贵,就在于他是第一手资料,是实证,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除苏州吕传洪外,其他“传”字辈人员已经全部作古。所以,只要你关注昆曲,只要你研究中国昆曲史,就必须要读这本书。这是一本所有研究昆曲历史的人都绕不开的书!

先生着手研究和整理书稿的时候,昆曲还处于艰难时期,没有人会想到,中国昆曲艺术节会在2000年召开,更没有人想到,昆曲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桑先生却在那里默默无闻地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将历史文明的碎片收集整理,倾尽一辈子的心血,写了《昆剧“传”字辈评传》一书!

初版至修订再版,经过了整整十年。其间,先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作品的进一步修订和增删,都为着这次修订本能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先生是一个弱者,他的辛苦劳动往往变成别人的“研究成果”,实是无奈。不过,我却以为先生是强者,因为他留住了历史,再说,作品有人“牵挂”,是好事,至少也是对昆曲的宣传啊。

至今没有见过桑先生,但我的《昆曲之路》曾经引用了先生书中的资料,不但注明了出处,还寄了本书给先生,以表谢意和尊重。先生读后,给我写信,指出拙著中一些差错。我深表感谢,同时承诺,重印时一定改正。

倪传钺老为拙著《昆曲之路》题写书名,出版后先生见到了,是时先生还清楚,很是喜悦;而同样是先生题写书名的《昆剧“传”字辈评传》出版时,先生却已作古!所以,如果不早动手写作,“传”字辈的资料也许就会被岁月的尘土埋没。那将是昆曲莫大的遗憾!然而昆曲有幸,桑先生做了这件功德事,昆曲幸矣!

谨以昆曲史专家陆萼庭先生在原著序言中的一句话作结:作品的价值“将随时间的推移而益增”!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