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南洋国商(下)
1413500000052

第52章 水电

尹正纲一句“男女不限”,二十名卡车司机很快就招聘到位,可见到这二十名卡车司机,他却哭笑不得——二十人里面,居然只有六个不到十八岁的男子,其他全都是女人。

管他的,先就这么着吧,尹正纲也懒得理会是男是女,只要不是小脚,踩得住油门刹车就行,不过话说回来,贫苦人家出来的女人,确实没几个裹脚的。

三月初,荷印解来尹正纲去年一年的利润分红,按尹正纲的意思,这笔钱先期去菲律宾过了一趟,已经全部兑换成美元,总共两百多万,这笔钱一到,尹正纲的资金压力顿时消失。

中旬,在美国机器设备到港前两天,蒋元第的新民银行在诗巫开业,在尹正纲的建议下,新民银行开通了美元汇兑业务,使得新民银行在英镑不景气的环境中,迸发出极好的发展势头,大有一跃成为南洋一流银行的意思。

新民银行开张第一笔生意,便是尹正纲的两百万美金存款,有了诗巫这位头号财主带头,各商家立刻蜂拥而至,存款、贷款、汇兑,争先恐后。生意好到这种地步,也让远在新加坡的蒋元第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当即打电报给尹正纲,说要马上到诗巫来看看。

尹正纲当然欢迎蒋元第过来,他还准备了一大堆计划,打算跟这位老狐狸好好商谈商谈呢,不过眼下,他却没多少时间去想蒋元第的事,光是接收两个厂子的设备,已经让他忙得顾不上早晚了。

所有机器设备都由一艘美国货轮“俄亥俄号”负责运输,这艘船排水六千六百吨,航速二十五节,是最新型的汽轮,在这么大的船上安装汽轮机,放眼全世界怕也只有美国人敢这么做。尹正纲记得在斯潘塞不定期给他捎来的画报上有这么一句话:美国是所有新技术的试验田,由此可见,这话确实有道理。

“俄亥俄号”到港的那天,陈树声举行了一场不小的欢迎仪式,华人和土著载歌载舞,就像过节似的,这也让几个月来一直为水厂和电厂奔波忙碌的人们大感欣慰。

这次到港的,有两套自来水净化设备和九套两万五千千瓦的涡轮发电机,除此以外,二十辆卡车也在这艘船上,除去一些配件和维修设备,这差不多是尹正纲订购设备的全部,有了这些设备,民生两厂完全可以马上开工。

年轻的斯潘塞经过几个月的奔波,显得比以前成熟很多,平心而论,尽管他和加特林经验稍嫌不足,但他们俩的敬业精神,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给尹正纲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除了设备,我还为您请来两位专业工程师,他们将在这里呆上半年,负责调试机器和培训您的雇员,当然,这笔钱将会由我们来支付。”斯潘塞说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半年不见,这人倒是成熟了不少。

“所有的管线都铺设完成,居民们家里甚至都安好了水龙头和电灯,我希望设备可以尽快安装到位。”陈树声急切的心情一览无余地表现在他的话里。

“放心吧,拿督阁下,最多十天,您的城市将会灯火辉煌。”加特林笑道。

“出于对两位的感谢,斯普林洋行还有一份礼物要送给两位。”斯潘塞说着,从手提箱里掏出两个样式精美的盒子,递给尹正纲和陈树声。

“汽车?”尹正纲打开一看,里面是一辆小汽车模型,跟一般敞篷车不同的是,这汽车是全封闭的箱式,四门。

“这是模型,真车在船上。”斯潘塞指了指远处正在卸货的“俄亥俄号”。

“这……”陈树声有点惊讶:“是送我们的?”

“这只是一份礼物,还请拿督阁下不要拒绝。”加特林见陈树声犹豫,立刻想起这位拿督从不接受贿赂的传闻,赶紧解释。

“老师,我看您就收下吧,以后去古晋办事也方便些。”尹正纲知道这位老师素来廉洁,但人家千里迢迢把东西送过来,拒绝的话,就太不给面子了。

“这是道奇公司最新的样车,全钢车身,四轮制动,比福特T型车安全得多,自动启动器,高耐磨加宽轮胎,驾驶系统也有改进,车身设计采用最新的流线型法则,是全美国最好的汽车。”说起汽车来,似乎每一个美国人都能如数家珍。

“高耐磨轮胎。”尹正纲问道:“怎么个耐磨法?”

“三年前的研究成果,在橡胶中加入炭黑,可以增加轮胎的耐磨性。”斯潘塞道。

“炭黑。”尹正纲轻皱双眉,沉思起来。

三月二十五号上午,民生自来水厂向全市送水,诗巫居民早早便守候在自家水龙头旁,静待着那一刻到来。十点,净化池旁的尹正纲下达开闸送水的指令,二十分钟后,不远处的诗巫城传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

好事成双,晚上七点半点,当天色暗下来时,民生电厂并网发电,诺大的诗巫城顿时灯火通明。

“成了!”一向沉稳有加的尹正纲见到城里一片辉煌,舞着拳头激动地叫道。

自来水和电,是任何一个新兴城市最必不可少的东西,有了这两样,再加上水线电报,沙捞越中部的商业中心便非诗巫莫属。

送水送电完成并不意味着民生两厂已经步入正轨,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也更复杂。因为技术人员缺乏,尹正纲不得不跟斯普林洋行又签了一份维护保修合同,但他并没打算永远依靠美国佬,在这份合同后面,还有一份附加协议,协议要求一年之内,斯普林洋行必须为他培训出至少五十名合格的技术人员。

这个条件对于所有在亚洲地区贩卖机器的西方人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个道理,凡是在亚洲呆过一段时间的洋人都知道,可斯普林洋行却想都没想便跟尹正纲把合约签了,究其原因,还是斯潘塞帮了他的忙。

斯潘塞临回美国时,尹正纲曾托他带一封信给鲁德曼,原本以为带不带得到只能碰运气,谁知他还真找到了鲁德曼,不仅把尹正纲的信带给了他,还给尹正纲带回来鲁德曼的回信。

鲁德曼现在管理着他的家族企业——一家轮船制造公司,看起来他只是个普通商人,但从与他见过一面的斯潘塞言谈之中,尹正纲能听出来,鲁德曼在美国的后台,比他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否则斯普林洋行绝不会如此容易就答应帮尹正纲培训技术员。

鲁德曼的信中说斯普林洋行大班加里森是他的朋友,无论尹正纲有任何困难或要求,都可以对他们提出。有了这样的保证,尹正纲当然不会客气,他立马让陈树声手下负责电报局的官员做出一份并线计划,托斯潘塞帮他转交给那位加里森大班。

科尔特?W?鲁德曼的名字果然好使,不到半个月,菲律宾回信,马尼拉总督同意诗巫直接在菲律宾并入美国的太平洋海底电缆,除了每年的租借费,其他费用一概免除。

天上掉下大馅饼,尹正纲却无法独吞,尽管他吞得下,却也知道这里面涉及拉者政府,限制太多。他请陈树声出面,帮他邀来古晋电报公司的股东,拿出一成股份来分给他们。

诗巫电报公司是政府和私人合资的企业,最开始的时候尹正纲占八成股份,拉者政府占两成,年前分给胡修文两成,现在又分给古晋电报公司一成,算起来现在他手上还有五成股份,可就这五成股份,他也不打算全吃下去,他在等蒋元第。

蒋元第来到诗巫,是在四月初,这时候天气转热,蒋芩不放心他一个人,便陪着他一起。

“怎么不把孩子带过来?”见到蒋芩,尹正纲自然想起那个人见人爱的小子。

“坐海船呢,小娃娃那里受得住。”蒋元第笑道:“你要喜欢啊,早点生一个。”

“就是。”蒋芩说着,故意碰了碰萨雅的胳膊。

这又戳到了尹正纲的痛处——说起来也两个多月了,萨雅那边还是没什么动静啊。

一行人热热闹闹地走出港口,蒋元第和蒋芩坐上尹正纲的道奇,他们的随员则雇了辆马车跟在后面。

“这车不错,我好像没看到木头啊,是全钢的?”蒋元第坐在车上,发现这车跟他家里那辆凯迪拉克大不相同。

“这是道奇公司今年的样车,别人送的,那人说这车要量产,起码得等大半年。”尹正纲笑着解释。

“有你的啊,这种便宜是都能摊上。”蒋芩笑道。

“他还不喜欢呢,说宁愿骑自行车。”副驾驶座上的萨雅瘪嘴道。

“呵!跟陈嘉瑜一个德性,不会享福。”蒋元第抚髯微笑,末了又道:“就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