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南洋国商(下)
1413500000067

第67章 阳谋(1)

关治国发回来的电报很快被尹正纲交给陈嘉瑜,作为由马来商会与总商会合并而成的东南亚华商总联盟主席,他有权利知道这一针对整个南洋橡胶业的阴谋。陈嘉瑜得到电报,立刻通知各地联盟理事和总联盟下属橡胶联盟所有成员,让他们马上赶来新加坡,协商应对事宜。

“来得及么?”

虽然日本橡胶产品在东南亚的倾销与自身关系不大,但因为同气连枝的缘故,新华集团几大股东还是很关心局势的发展。

“来不及。”尹正纲的语气很肯定。

“除非出阴招。”黄兰一言说中尹正纲心里的想法。

“阴招,怕是不容易,咱们斗不过日本人,他们有政府支持。”蒋子玉向来不悲观,但局势如此,让他再也乐观不起来。

“阴谋斗不过,就斗阳谋吧。”尹正纲一笑。

“阳谋?”众人看着他,觉得他肯定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其实他们不知道,尹正纲根本一点把握、一点主意都没有,面对日本人的来势汹汹,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个礼拜之后,总商盟会商的结果出来,橡胶产业联盟所有成员一致通过决议:降价。

“饮鸩止渴啊!”尹正纲听闻这个消息,一声长叹。

此后事态的发展一如他所料,日本人再次降低商品价格,东南亚本地橡胶业立刻处于崩溃边缘,从陈嘉瑜开始,四十多家橡胶园和制胶厂动手裁员。

陈嘉瑜曾问计尹正纲,尹正纲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只有让他以总商盟的名义向英国人提出产业保护要求,看能不能让英国人提高橡胶产品进口关税,以此钳制日本人的倾销潮。

陈嘉瑜果然联合总商盟九家理事呈文总督府,要求英国人保护本地产业,岂料英国人这头答应得好好的,转身就把总商盟给卖了。

三月中旬,日本代理橡胶制品的株式会社登报宣布,日本橡胶再度降价半成,一时间,各地承销商纷纷改换门庭,东南亚橡胶业急剧下滑。

四月,运送橡胶产品的日本商船骤然增加,日本橡胶充斥东南亚市场,众多中小型制胶厂相继宣布倒闭。

“正纲啊,再不想办法南洋的橡胶业就完啦!”陈嘉瑜找到尹正纲,非要他拿个办法出来。

其实尹正纲不是没有办法,只是他估计这个办法拿出来,陈嘉瑜不见得会接受。

“办法不是没有,只是……”尹正纲话没说完,便被陈嘉瑜打断。

“有办法就说,唉!你不知道这些日子我急得。”

“以新华集团目前的实力,我们只帮得到你一家,至于其他的厂子……”尹正纲话说一半,便看着陈嘉瑜,不再说下去。

果然,陈嘉瑜听了这话,沉默了。

“你先说说你的办法。”良久,他才沉声道。

“您厂子里的货只有一小部分走欧洲和澳洲,其余都是在本地销售,所以您这次才会被日本人捆住手脚,其实如果把那些在本地销售的货也卖去欧洲,应该可以避开和日本人硬抗。”

“话是这么说,可欧洲那边吃不下更多的货,就算降价都卖不出去。”陈嘉瑜听了尹正纲的话,摇头叹息。

“别忘了我还有美洲的路子呢。”尹正纲笑道:“我们现在是供不应求,美洲那边还有很大的缺口,如果瑾之先生愿意,我们可以以授权的方式,委托你帮着生产一部分。”

陈嘉瑜听得这话,眼睛一亮,不过只是一瞬,又黯淡下去。

“我是总商盟主席,不能只顾自己,别人会说闲话的。”他连连摇头。

尹正纲暗叹一声,陈嘉瑜的性格,确实太无私了一点。

“那就只有走国内了。”他看着陈嘉瑜,道。

“国内?”陈嘉瑜以为自己听错了:“日本货早就把国内市场霸占了。”

尹正纲只是笑笑,并不解释,转身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张地图来,摊开摆在陈嘉瑜面前。

“日本货霸占的地方,不外乎是东三省、华北和东南,别忘了,这里还有一大块地方。”尹正纲说着,指头点在中国的腹心处。

“中原。”陈嘉瑜的眼睛亮了。

“还有这里,没有港口没有洋人,却是中国第三富裕之地。”

“四川!”陈嘉瑜一愣,随即面露喜色。

“可这需要长期经营啊,瑾之先生,没有一两年,市场建立不起来,日本人眼下已拿出咄咄之势,您能挤得出时间来开发中原和四川吗?”

陈嘉瑜被这盆凉水浇了个透,当时就愣住了。

“只有我刚才提出的办法才是上策,我知道您过意不去,可要是连您都倒了,谁还能再带着大家扛下去?别的不说,想想您在厦门的那所大学,现在还在不断建设,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尹正纲说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冲着陈嘉瑜的命门而去。

陈嘉瑜沉默着,半天都没有说话,显然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唉!”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沉重地叹息一声。

陈嘉瑜走的时候,尹正纲开了一张五十万美元的支票给他。

“您现在千万不要动自己的资金,厦门大学那边今后的费用,新华基金出吧。”拿支票给他的时候,尹正纲如是说。

陈嘉瑜没有拒绝,其实这是之前两人早就谈好的,以新华基金的名义给厦门大学投资,只不过时间是从民国十九年开始,但他现在确实已经捉襟见肘,两人又是多年好友,是故并没跟尹正纲客气。

“你说的那事,我回去再想想。”陈嘉瑜心事重重地离开尹正纲的海边木楼。

陈嘉瑜的性格,尹正纲再清楚不过,说回去想想,结果多半是不答应,所以他也不干等着,立刻打电话给黄兰,让她通知各位董事,再次召开董事会。

南洋各岛和邻近的香港、澳门,甚至国内南方各省都已通上越洋电话,现在要和这些个地方联络,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需要水线电报,甚至有时候还不得不靠昂贵的无线电报。正因为如此,尹正纲作出决定不过十来分钟,新华集团几位董事便都得到消息。

听说是商量对付日本人,上海的林涛生、福建的胡修文和香港的梁晋当天就分别坐飞机赶回新加坡,新华集团几大股东连夜召开会议。

虽然日本人在东南亚的倾销对新华集团没什么影响,但集团几个大股东都不是什么善茬,日本人惹上头来,要他们不闻不问装睁眼瞎,是绝对办不到的。

“要搞就搞一回大的,弄跨日本人,就当为济南惨死的百姓们报仇!”会议上,梁晋一直是叫嚣得最凶的。

“反正咱们跟日本人的梁子早就结下了,从当年的自行车,到去年他们的金融危机,咱们赚了他们那么多钱,日本人早就恨咱们入骨,索性,这次就把恩怨了了。”林涛生尽管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但说话仍是很有气魄。

“是啊,正纲有什么章程,尽管说,咱们舍了身家不要,也得把日本人弄痛了,让他们知道咱们不好欺负。”

连胡修文都这么说,尹正纲自然没什么好顾忌的,便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计划其实很简单,却是笨办法,尹正纲强调的第一条,便是保密,除了在座的几位董事会成员,绝不能再让其他任何人知晓。

首先,让陈嘉瑜成立一个具有良好声誉和绝对权威的橡胶制品质量委员会;其次,成立多个贸易公司,和日本人接洽;再次,联络各地橡胶园主,商谈进购原胶事宜;最后,收拢能动用的所有资金,备用。

这确实是笨办法,众人一听尹正纲说完,便连连摇头,就连梁晋都表示反对。

他们都知道尹正纲的意思,成立贸易公司买断日本人手里的货物,然后转手倾销它地,减轻马来亚和新加坡制胶业的压力;再者,日本人制胶的原料都是来自于东南亚,买断原料来源,就能让日本人断顿,这两个办法听着好,但过于理想,别的不说,钱从哪里来?

那可是一个国家的橡胶产品,凑多少钱也拿不下来啊,更别说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原胶。

“正纲是不是有什么后招?”林涛生知道儿子的这位义弟绝不是如此志大才疏之辈,这几个办法看起来确实荒唐,但他不相信尹正纲就这么两手。

“还是林伯伯了解我。”见众人炸锅,尹正纲不由失笑。

“橡胶制品质量委员会一定要高调成立,让咱们所有报纸连着报导一个月。”他眨着眼睛笑道。

“成立橡胶制品质量委员会是个什么意思,费解得很啊!”蒋子玉想破脑袋,也没明白尹正纲安排这么一手目的何在。

“这个高调成立,似乎也有深意?”梁晋陷入沉思。

尹正纲并没有向几位董事会成员过多解释他的计划,只说为了保密需要,暂时还不能透露后续手段,不过这么多年下来,众人都对他很有信心,同意让他放手去做。

之后没几天,总商盟主席陈嘉瑜便宣布,为了规范行业技术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由荷印、缅甸、安南、马来亚、新加坡和沙捞越十六家制胶业代表成立橡胶制品质量委员会,委员会里,华人占多数,但仍有不少荷兰人、英国人,甚至东南亚土著贵族。

紧接着,委员会极尽鼓吹之能事,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介绍世界制胶业现状及橡胶制品的优劣长短,这些看似不着调、不可能会有读者的文章很快显示出它的威力来——五月,日本人宣布胶制品价格再次下调。

六月中旬,当尹正纲送走去美国读书的尹旭和尹安,关治国也从日本归来,而这个时候,日本人在东南亚倾销的橡胶制品价格,已经降到本地胶的七成不到。

“日本那边如何?”在海边的木楼里,尹正纲问关治国。

“大多数厂子的积压都差不多了,一些大厂已经开始到南洋活动,准备采购新的原料。”

“嘿!”尹正纲笑道:“是五哥出手的时候了。”

五哥,就是龙五,这么多年,龙五一直担任新华集团护卫部经理,生意场上的事,从没有让他出过面,即便有,那也是去捣乱。

事实上,尹正纲这次把新成立的几家贸易公司交给龙五打理,就是让他去捣乱的。

七月,日本人总办国产橡胶东南亚事务的株式会社宣布,东南亚数家贸易公司与他们签署合约,局部代理日本橡胶。日本人趁机大肆宣传,以瓦解橡胶产业联盟残存的斗志,未几,陆陆续续有十一家种植园宣布脱离产业联盟,七家制胶厂倒闭,把厂子卖给了日本人。

八月,质量委员会组织各地会员,在东南亚所有数得上的城市举办本地橡胶产品展示会,这些展示会与别不同,委员会称之为“比较展示会”,所谓比较展示会,就是拿别人的货,跟东南亚本地橡胶产品做比较,这个别人的货,自然就是日本橡胶。

比较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本地橡胶产品的质量竟远远超出以工业发达著称的日本橡胶产品,尤其是汽车轮胎。质量委员会搞的耐磨实验让东南亚各岛民众大开眼界,飞速转动的大砂轮下,日本轮胎没有坚持到三个小时便严重磨损,而本地轮胎在同样条件下足足支持了一天,才开始轻微磨损。

“现在我才知道,你们的货真是不错。”展示会结束后,陈嘉瑜给尹正纲打来电话,兴奋地说。

他现在有些后悔,当年不该为了筹集开办大学的资金,把自己在新华橡胶的两成股份让给尹正纲。

实验用的轮胎自然是新华橡胶提供的,只不过打上了陈嘉瑜“南洋橡胶”的牌子。

“不是我的货不错,是日本货太差。”电话里,尹正纲谦虚道。

日本人用的原胶,全是从东南亚进口,经过长途运输到达日本,制成产品后又长途运输到东南亚来卖,无论怎么说,成本都该比本地胶高才对,可他们偏偏就是比本地胶便宜,为什么,就因为他们的生产成本比本地胶低很多。生产成本低,质量就差,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橡胶一件都卖不到欧美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