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南洋国商(下)
1413500000071

第71章 收网

“安安真是CC的特务?”尹正纲坐在沙发上,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妻子。

“这是陈祖焘亲口承认的,他还不敢骗我,不止是你,陈瑾之、子玉、阿晋、我哥哥那里都有他们的人,他们得到日本人要暗杀你们的情报,就派了人来保护你们,说这是蒋志清的意思,姓蒋的说,你们几个是家国之栋梁,民族之魂魄,他蒋志清话倒说得好听,日本人在济南搞屠杀,死了那么多人,也没见他出来放个屁,现在倒充好人来了。”胡香秋愤愤地骂道。

“还不是盼着咱们活着能给他多捐一点。”尹正纲倒看得明白,也看得开。

“你还笑,去年你们决定进日本金融市场的时候我就说过,日本人不好惹,他们闹金融危机正焦头烂额的时候,你们偏偏还去打落水狗,怎么会不把你们恨得入骨,现在好了吧,日本人做事从不讲规矩,这回还只是收买些小混混,下回要是派来黑龙会的杀手,我看你怎么办。”胡香秋说着,见尹正纲犹自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儿,气不打一处来,踢了他一脚。

“放心好了,我估摸着日本人没那闲工夫理我这种小角色,对了,那安安呢,又是怎么回事,不会这么巧陈祖焘就把她派来保护我吧?”

“当然不会这么巧了,来保护你是安安自己要求的,这丫头在调查科里面的地位不低,这种任务还用不着她出手,是她在档案上看见你的名字,主动要求来的。”胡香秋说到这里,自己也不自觉地笑起来:“这丫头真有心计,我估计她就是想来质问你当年为什么丢下她不管。”

“那个陈祖焘,知不知道安安和我的关系?”尹正纲问道。

“他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知道。”胡香秋对这点倒是很自信,虽然那陈祖焘对安安过去十二年的经历讳莫如深,但从他的话里,她能推断得出,安安没有把什么都告诉自己的组织。

“那就好。”尹正纲松了口气,坐在沙发上想了一会,又道:“我想让安安退出那个什么调查科。”

“我知道你的性子,最是讨厌政党政治。”胡香秋道:“我已经给大哥说了,让他出面去办吧,无论成不成,总之咱们这边不放安安走就是了。”

“实在不行,我就去找蒋志清。”尹正纲咬了咬牙,道:“去年给北大和清华捐了几百万,才捞到个召见,这回他要不卖这个人情,就别想再从我这拿到一分钱。”

“你倒真不肯吃亏。”胡香秋见丈夫说得认真,不由失笑。

尹正纲遇刺在整个东南亚引起极大轰动,华人世界愤怒了,英国人这回学了个乖,还没等总商盟闹上门来,赶紧宣布要严查此事。

当天下午,近水楼台的新加坡各大报纸便加印特刊,把消息刊载出来,尹正纲出院的时候,他们又从医院追到海边庄园,第二天又在头版头条登出尹正纲安然出院的消息。

到第三天头上,英国人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案子告破,警察局已经逮捕若干涉案人员。明白事情原委的人一看报纸新闻,便明白那些所谓的涉案人员不过是新加坡市井里的三教九流,于是总商盟立刻发表声明,表示不接受警察总署的调查结果。

英国人当然不可能由着总商盟闹下去,总督府出面,又是调解又是弹压,想要把华人的声音压下去,奈何总商盟这回似乎是铁了心的要给英国人难堪,见天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抗议英国人包庇真凶,最让英国人气恼的是,十几家理事还轮着来,礼拜天都不给人休息。

就在总督大人跺着脚沮丧地嚷嚷“还有什么会比这更糟吗”的时候,更糟的事情如期而至——刺杀案之后第八天,东南亚十四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同时刊出一则新闻:刺杀行动乃日本人幕后策划,附在这则新闻后面的,是一份由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英二签署的名为“银计划”的文件照片。

照片上的文字很清晰,只要懂日语的人一看就能明白上面写的是什么,不幸的是,在东南亚,懂日语的华人还真不少。

铁证如山面前,英国人集体失声,明智地选择了保持中立;各地华人自发组织起来游行,抗议日本人的无耻行径;沙捞越拉者威尔逊在新华集团下属的无线广播电台发表声明,呼吁“伟大的英帝国在此次事件中应当站在正确的一边”,一时间,日本人成了过街老鼠。

“这真是我们的黑色十月。”当日本人发出这样的哀叹时,美国人的黑色十月已经来临,美国股市雪崩,无数人倾家荡产,日本人相信,他们眼下在东南亚的遭遇,和那些美国人一样倒霉。

事实上,他们错了,因为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他们将会更倒霉。

从十一月开始,日本人就发觉事情有些不对劲,原本已经被彻底挤出市场的东南亚本地橡胶死灰复燃,渐渐地出现在市面上,而他们用高价原胶生产出来的橡胶产品,销量急剧下滑,无论他们怎么降价,都无法达到两个月前的水平,因为,卷土重来的本地橡胶,比他们更便宜。

“几乎是日本胶在过去九个月里的最低价。”报纸的报导颇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

事情最开始还只是局部现象,日本人其实并没有过多注意,他们以为这不过是某些不甘心失败的橡胶厂主的回光返照,只要日本橡胶坚持一个月,这些“支那商人”就会难以为继,但是,他们又想错了。

进入十二月,市面上的本地橡胶产品有增无减,并在中旬之后突然暴增,迅速从日本人手里夺回四成多的市场占有率,拥有了足够和日本人一决雌雄的实力。

十二月底,日本橡胶滞销。

一月,低价的本地橡胶热度不减,日本人不得不再度执行降价策略,因为有政府补贴,他们索性一次性把价格降到与本地橡胶一致的水平,终于在月底的时候,占据了微弱优势。

二月,大年刚过,新华集团就向日本人送出新年大礼:几名远赴中国山东的记者用录音机带回来的采访新闻。在有线、无线两大广播电台的播音间,他们把在济南采录到的、济南惨案幸存者讲述两年前日本人在济南进行屠杀的录音向全东南亚播放。

收音机里带着浓重济南口音的讲述和讲述者们哀痛的哭泣再次把华人激怒,在总商盟组织下,第二天,东南亚绝大部分华文报纸都在头版用超大号字体登出“抵制日货”四个字。

日本人发出绝望的哀叹。

四月,日本橡胶在东南亚已经寸步难行,日本人不得不开始考虑以更低的价格抛售积压货物。有好处,尹正纲当然不会落于人后,在尹正纲的指示下,几家和日本人一向“合作良好”的贸易公司开始和他们接触。不过,日本人似乎还残存着一线希望,他们在价格上和龙五反复纠缠,就是不肯让步。

“他们还以为政府会继续给他们补贴呢。”尹正纲听了龙五回报,浑不在意地笑道:“没关系,那就跟他们拖吧。”

四月中旬,日本政府宣布取消橡胶产品补贴法案。

其实在这之前尹正纲就已猜到,以现在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根本经不起持续补贴,自从去年底他们宣布官吏减薪法案之后,他就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果不其然,不到五月,日本人便扛不住了。

补贴法案被取消之后,日本人才真正慌了神,他们频频邀请化名龙翔的龙五重开谈判,并主动在价格上作出比龙五之前要求的更多的让步。龙五在拿够了姿态之后,于下旬跟日本人签订了包销协议,以接近出厂成本的价格从日本人手里接过所有积压货物。

“唉!可惜了我的杀手锏,还没使呢,日本人就焉了。”完事之后,龙五得了便宜又卖乖地道。

“别得意,你手里现在可攥着咱们的命。”黄兰告诫自己的丈夫道:“新民银行被掏了个空,咱们所有能流动的不能流动的现金都给了你,包括美国拿回来的四千万,要是有个什么闪失,你就是千古罪人。”

听得妻子这么说,龙五当即吓得手发抖,任是他见惯风浪,也曾刀光剑影过,一想到那些日本货压住了这么大一笔钱,也不由得害怕起来。

还好尹正纲把每一步都考虑了进去,他相信只要自己按部就班地执行,就出不了什么乱子。

从五月开始,新加坡、沙捞越、马来亚总共八家隶属新华集团和南洋橡胶的橡胶厂陆陆续续接到龙五的订单,订单内容很奇怪,让他们给一批日本货改头换面,去掉日本牌子,打上自己的牌子。

改头换面的日本货大部在本地销售,其他的都被运回国内。

陈嘉瑜带着橡胶产业联盟打入国内已不是一天两天,这几个月里,他们暗渡陈仓,放弃和日本人争夺东南亚市场,转而全副精力经营国内,近一年的努力,终于在这时候见到成效。

“现在才知道你给日本人来了个偷梁换柱。”电话里,梁晋乐得跟个孩子似的。

“从六月开始,五哥的贸易公司每进一批货,都只发出去六成,其余四成全部积压在仓库里,其他本地商户进购的大宗日本胶也被咱们高价买进,这样,到十一月,咱们就有了足够销售三个月的日本便宜货,把这些便宜货换个牌子,在关键时候这么一抛,日本人再结实也经不住折腾。”资金开始迅速回流之后,尹正纲才自揭谜底。

“最厉害的还是利用期货市场炒高原胶价格,日本人拿回高价原胶,成本自然就比原来高,再回来肯定干不过他们自己的低价胶,正纲这一手,啧啧!”胡修文也连连感叹。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日本人就算知道这是阴谋,也避无可避,死定了,哈哈!”一向稳重的蒋子玉,也开心得哈哈大笑。

“这不是阴谋。”林涛生说:“这是阳谋。”

“闹了这么大一场,一分钱没赚,还要倒贴工钱!”黄兰事后结算,给几个兴奋的大男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