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南洋国商(下)
1413500000076

第76章 巨变

尹安安走了,带着孩子远渡重洋,又一次离开尹正纲。尹正纲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生离的伤感,却让他很久都没能恢复过来。

六月十五日夜,东南亚各岛上发生离奇血案,十二家日本商行被血洗,二十三名来东南亚旅游的日本人被杀死各地旅馆的床上。血案在同一天夜里发生,显然是一起有组织的清洗行动,但这数十起血案,竟找不到一个目击证人,尽管很多人都说听见枪声像爆豆子一样响了很久。

因为东南亚各岛都是列强的势力范围,日本人除了暴跳如雷之余向各国发出外交照会要求缉拿凶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受到来自日本人的压力,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自然不敢怠慢,全心全意地展开调查,尤其是英国人,竟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宣布中国人嫌疑最大,这激起了华人世界一片抗议之声,于是,整个东南亚一片沸腾。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有人注意到,国民政府最大的特务组织CC,此刻也正在进行内部清洗,十几名打入CC的日本间谍,一夜之间全部被捕。

以雷霆手段清理完日本间谍之后,林涣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尹安安临走前说的那件“日本人正在策划的大事”上,很快他就查到,日本人打算在东北动手,这个动手,极可能就是军事进攻,可日本人将要动手的具体时间、地点,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没能查到,尽管如此,他还是把这件事通知了CC。

就在他开始心怀忐忑地继续调查时,那件大事终于发生。

民国二十年,西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晚,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事件为借口,出兵进攻东北军北大营。张学良下令不得抵抗,导致北大营一万多守军,竟被五百日军击溃。消息传出,全国一片愤然,“不抵抗将军”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九月十九日,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十八城陷落,次日,长春陷落,二十一日,熙洽投敌,吉林陷落。

噩耗接二连三,十月初,黑龙江、齐齐哈尔陷落,张学良退逃锦州,国民政府一片茫然。

九月十九日,事变第二天,陈嘉瑜、尹正纲以东南亚总商盟名义通电国内,呼吁国民政府抗击日本人的进攻;九月二十四日,在陈嘉瑜和尹正纲的组织下,东南亚各大城市数十万华人大游行,抗议日本人进攻东三省;十月十八日,总商盟在新加坡、槟城、诗巫再次举行规模浩大的抗日游行。

但他们做的一切并未引起国民政府的重视,更未能阻止蒋志清和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尽管十二月中旬蒋志清迫于压力宣布下野,张学良却仍然一心一意要把锦州送给日本人,于是,翌年一月三日,日本人笑纳锦州。

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上海事变,十九路军奋起反击,蒋光鼐、蔡廷锴指挥十九路军痛击日本军队。事变当天,尹正纲去电宋子文,要求税警总团参战,宋子文回电:税警团已划归十九路军麾下,必叫日寇有来无回。

二月十六日,第五军参战,但于战事无补,日军持续增兵,以优势兵力对中国军队两面包夹,上海抗战形势急转直下。三月三日,十九路军、第五军、税警总团被迫全面后撤,日军占领上海大部,宣布停战。

三月六日,蒋志清复出。

五月五日,中日签署《淞沪停战协定》,国民政府屈辱求和。

战事初起之时,尹正纲就不断收到林涣英从国内发来的电报,只是看到电报之后,他便处于一连串的错愕之中。最开始,他没想到的是号称东北王的张学良会如此昏庸无能,堂堂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敌人打上门来,居然再三下令军队“枪弹入库,库房上锁”,不准抵抗;之后他没想到的是,他全力资助的税警总团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面对号称亚洲第一陆军的日本军队竟毫不吃亏;最后他没想到的是,上海之战明明还有可为,蒋志清竟然不顾国民抗议,就跟日本人签订了停战协定。

好几次,他都产生了回国看看的想法,他甚至还想到上海前线去,带着银元去犒赏抗日将士,要不是胡香秋和萨雅拉着,他恐怕真的去了。

停战协定签订之后,他实在忍不住心头的怒气,给国民政府发了一封电报,电报核心内容就是两个字:抗日。可惜的是,他的电报一如既往地石沉大海。

日子在他的焦躁不安中又过了一年,但这一年的情形似乎更不乐观,宋子文因私调税警总团上热河、长城抗日前线,又拒绝给军队拨付内战军费,被蒋志清勒令辞职,不久,税警总团被蒋志清收编。

民国二十二年五月三十一日,《塘沽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失去长城以外所有土地。

日本人的胃口越来越大,非中国全境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民国二十四年,他们又开始索要河北统治权,对于日本人的要求,国民政府一概满足,其孝顺之心,足以感天动地。

“泱泱中华,就没有一个醒着的吗!”《何梅协定》签订的消息传出,尹正纲喝得酩酊大醉,跪在海边仰天大叫。

诺大的中华,怎么可能会没有清醒的人呢。

民国二十五年一月,尹正纲之前极少关注过的一支队伍,一支不属于国民革命军的队伍宣布:东征抗日。

六月,西南事变,陈济棠、李宗仁宣布北上抗日,两人的军队虽最终被蒋志清瓦解,但已唤起民众抗日之决心。

随后,西安一场惊变,彻底唤醒了整个中华,一直被称为“不抵抗将军”的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在十二月十二日这天,做出一件让世界震惊的壮举——囚禁蒋志清,“逼蒋抗日”。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十七日,蒋志清发表《抗战宣言》,言“……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八月中旬,淞沪会战,日本调集二十八万大军与中国七十万军队决战于上海,鏖战三月,击碎日本人快速灭亡中国的美梦。这是让尹正纲最紧张的一场战役,因为那支由他花钱装备德国武器的税警总团,也出现在这场战役中,可惜的是,除了孙立人所部,其余各部表现平平。

二十二日,中国西北一支百折不挠的军队进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开赴华北抗日,中国结束内战,枪口一致对外。

“自民国二十六年南侨总会成立至今,咱们开辟的两条物资运送通道运行都很顺畅,海上的秘密通道有二伯护航,不用担心会被日本人发现,陆上通道之前也没问题,但大哥打过电话给我,说既然日本人已经占了安南,下一步很可能就是侵入暹罗和缅甸,那时候咱们的陆上通道就会被截断。”

诗巫的新华集团办公楼会议室里,尹安正在向她的父亲汇报工作。

两年前她学成归国,之后一直担任尹正纲的秘书,帮着处理总商盟事务,实际上就是负责抗战爆发后东南亚华侨成立的南洋华侨抗战筹款援助委员会事务。与她同年毕业的尹旭,则进入美国陆军服役,翌年又被派驻菲律宾,眼下在美国远东军司令部任职。

对于长女的工作能力,尹正纲是很满意的,这个女儿像自己,无论多么复杂多么困难的问题,到她那里都不是问题,她往往能很快抓住事情的重点,也喜欢像他一样,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复杂的事情。

两条物资运送通道,是在陈嘉瑜的主导下,他亲手建立起来的,不仅担负着向国内输送抗战物资的任务,还兼带秘密情报联络的作用,所以两条通道上驻有大量林涣英手下的情报员,这同时也保证了物资运送通道的绝对安全。

不过,如果日军真的入侵暹罗和缅甸,滇缅公路肯定会被截断,那条陆上通道倒确实有些危险。

“你给大伯去个电报……算了,让他的情报站帮忙找他吧,也不知他现在在哪里,就说日本人下一步可能要进攻缅甸,咱们那条路线是不是换换,让他去想办法,也不能什么事都咱们做了。”尹正纲说到这里,不由抚着颌下花白的胡须笑起来。

主心骨都开起了玩笑,下面坐着的一干年轻人自然也没有再板着脸,于是会议室里洋溢开一片轻松的气氛。

“其他方面怎么样?”笑毕,尹正纲抬头看着女儿。

“这个月募集的资金又比上个月多,一千一百多万,按您的意思,一半换成物资,大伯来电说要弹药,所以物资全是从澳洲订购的子弹和炮弹,春田兵工厂堪培拉分厂又在叫苦,说咱们把他们的库房都掏空了。”尹安瘪瘪嘴,这个动作像极了她的母亲。

“不管他,去年给他们投了两百万美元,让他们扩大弹药生产,他们倒好,拿去买新式步枪生产线,现在枪是一大堆,可没子弹用。”

尹正纲最恨这帮唯利是图的美国佬,抗战初起,他便找到跟他一直有合作的斯潘塞和加特林,他出钱,让这两个老家伙把兵工厂开到中国去,可他们就是不肯,老拿什么中立法来说事。后来见战事愈演愈烈,有利可图了,便又找上门来,说愿意为反***事业做贡献。

狗屁做贡献,虽然尹正纲在春田兵工厂堪培拉分厂占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是绝对的老板,却也没见那两个老混蛋给他打个折什么的,还把去年他投入的弹药生产线扩张资金拿去生产步枪。

打心里,尹正纲很想给那俩混蛋一点教训,但想到现在正是物资紧缺时期,还要靠他们,只得作罢。

“还有呢,人员方面怎么样?”放下心头的不忿,尹正纲又问道。

“这个季度,我们又组织到一千七百人,汽车、火车司机七百多,受过训练的步兵五百多,还有五十多位军官,医护接近四百,三十八名飞行员,我给重庆打了电报,宋先生那里已经准备好接收。”

“医护少了点,重庆和成都那边,咱们搞的军医短训班情况如何?”尹正纲皱眉沉思一会,才问道。

“三个月一期,听那边说,咱们选派的西医很尽心,学员也很刻苦,只是……药品太缺了。”尹安有时候都不敢提起药品的问题,她担心父亲像一年前那样,为了药品急得一夜白头。

“药品,药品……”尹正纲脸色沉了下去。

“爹,这是没办法的事,大伯和大哥都说了,咱们的军队装备差,跟日本人打伤亡大,药品缺乏很正常,现在咱们的供应量已经很大了。”尹安不忍见父亲难过,忙安慰道。

尹正纲紧咬着牙,闭上眼靠在椅背上,半晌没有说话。

“全部买药,这个月募集到的捐款剩下的全部买药,另外通知制药厂,必须尽快扩大规模,两班制改三班制,人歇机器不歇。”良久,他突地睁开双眼,挥手道。

“尹叔叔!”尹正纲话音刚落,坐在尹安旁边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站起来,皱眉道:“咱们十五家西药厂现在已经是零利润经营了,要再扩大规模延长工作时间,就要亏本经营,制药厂是咱们的基础所在,要是亏本经营……”

“云松……”尹正纲看着这位胡修文的长子,有心想说点关于国家大义之类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因为他知道,胡云松说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如是真的全面亏本经营,以眼下新华集团左支右绌的局面来说,要不了一年就会陷入死局。

“要不……”胡云松对面那位戴眼镜的年轻人敲了敲桌面,深思着道:“先让迁去达尔文港那两家药厂试试?”

这倒是个好办法,尹正纲听在耳里,不自觉地点了点头,然后他便听见胡云松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显然是放下心中一块大石头。

“呵呵!”尹正纲不由失笑,指着两位年轻人道:“你们兄弟,每回都这样,一个放火一个救火。”

戴眼镜的年轻人叫胡云林,胡修武长子。

“对了,咱们的厂子动迁,安排得如何?”既然说到这头来了,尹正纲便提起胡家兄弟负责的事情来。

“按您说的,药厂已经开始大规模拆装,但时间太紧,暂时只迁过去两家,还有四家的设备已经拆卸完毕,就等装船。”胡云松答道。

“要快啊!”尹正纲听完,叹了口气,他站起身来,踱步走到窗前,望着愈见繁华的诗巫市。

“我有预感,日本人就要来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