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优点
14150400000003

第3章 克服忧虑,你该知道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改变人生的一句话

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蒙特瑞综合医学院的一名医科学生,为生活充满了各种忧虑:能否通过期末考试?找份什么样的工作?毕业后去哪里?怎样才能开业?如何谋生?……这时,他在一本书中读到了一句话,这一句话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是这一句话,使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后来成为他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医学家。他创建了闻名全球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客座教授——这是大英帝国医学界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王封为爵士。在他死后,记述他一生经历的两大卷书达一千四百六十六页之多。

他就是威廉·奥斯勒爵士。

1871年春天,他所看到的帮助他一生从忧虑中解脱出来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看虚无缥缈的远方,而是去做眼前清晰可见的小事。”这句哲理是汤姆斯·卡莱里写的。

四十二年之后的一个温暖春夜,在开满郁金香的校园中,威廉·奥斯勒爵士向耶鲁大学的学生发表了讲演。他对耶鲁大学的莘莘学子说,像他这样一个人,虽然曾经在四所大学里当过教授,还写过一本畅销书,似乎应该有着“特殊的头脑”,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说,他身边最亲密的好朋友都清楚,他的智力其实是最平庸无奇的。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认为是因为他每天都活在当下,生活在每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他所说的“完全独立的今天”是什么意思呢?在去耶鲁演讲的几个月以前,他曾乘坐一艘巨大的海轮横渡大西洋。他看见船长站在驾驶舱里按了一个按钮,在一阵机器叮当作响的运转声后,巨轮的几个部分立刻彼此隔绝开来——隔成几个独立的防水隔舱。接着,奥斯勒爵士对那些耶鲁的学生说:

你们每一个人的机制都要比那条大海轮精美得多、精巧得多,而且要走的道路也要遥远得多。我想奉劝大家的是:你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一切,只有生活在每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中,才能在你们人生的航程中确保安全。你至少要到驾驶舱中,去认真检查防水隔板是否安全可靠。按下一个按钮,注意观察你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关上铁门,隔断过去——隔断那些已经逝去的昨天;按下另一个按钮,关上铁门,把未来也隔断——隔断那些尚未到来的明天。这样,你获得了真正的安全——你拥有了平静无扰的今天……隔断过去,埋葬已经逝去的昨天,切断那些会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天的重担加上昨天的重担,必将成为今天的最大障碍。因此,也要把未来像过去一样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于今天……没有今天就没有明天,人类得到拯救的日子就在今天。一个为未来担忧的人,只能是浪费精力、精神苦闷、神经紧张。那么,把前后的船舱都隔断吧,准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

奥斯勒爵士这番话,是不是主张人们不必下功夫为明天做任何准备呢?不,绝对不是。在那次讲演中,他接着说到,要集中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情,把今天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才是一个人迎接未来的最好方法。

奥斯勒爵士激励耶鲁大学的学生们在每天开始的时候,吟诵下面这句祷告词:“今天我们所需要的面包,请在今天赐给我们吧!”

请记住,这句祷告词中仅仅要求今天的面包,并没有抱怨昨天我们吃的酸面包。也没有说:“噢,天哪,麦田里最近很干枯,我们可能又要遇到一次旱灾。我们明年秋天还能吃上面包吗?”或者:“万一我失业了——那时我怎样弄到面包吃呢?”

这句祷告词告诉我们:一个人只可要求今天的面包,而且我们可能吃到的面包也只有今天的面包。

很久以前,有一个身无分文的哲学家流落到一处贫瘠的乡村,那里的人们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一天,在山顶上,他对聚集在他周围的人说出了一段也许是有史以来被引用得最多的名言。这段名言字不多,却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被引用,并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受就足够了。”

对耶稣这句箴言“不要为明天忧虑”,很多人都听不进去。他们把它当作一种多余的忠告,视为类似东方的神秘主义,始终不肯相信。他们说:“我必须得为明天早做打算才能无后顾之忧,我得确保我的家庭安然无虞,我得为晚年存一笔钱,我必须得为将来提前做好计划和准备。”

没错,一个人应该未雨绸缪。但实际上,耶稣的那句话是300多年前翻译的,现在“忧虑”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和当年詹姆斯王朝时所代表的意义相去甚远。300多年前,忧虑一词通常还有“焦躁不安”的意思。现代版《圣经》把耶稣的这句箴言译得更加精准:“不要为明天的事情过度焦虑。”

是的,我们需要千方百计地为明天打算,谨慎细心地考虑、计划和准备,可是不能忧虑不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的军事领袖都必须为将来制定计划,可是他们绝不能有丝毫的焦虑。指挥美国海军的海军上将厄耐斯特·金恩说:“我把最好的装备提供给最优秀的人员,再交给他们一些看起来精心谋划的任务。我所能做的仅此而已。”

他又说:“如果一条船沉了,我无法把它捞起来;如果船一直下沉,我也无法挡住它。我把时间花在解决明天的问题上,要比为昨天的问题后悔好得多。况且,如果我老是为这些事操心,我将支撑不了多久,我的生命将消耗殆尽。”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好的想法和坏的想法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好的想法能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而能制定出合乎逻辑、具有建设性的计划;而坏的想法则会导致精神的紧张和崩溃。

最近,我很荣幸地拜访了亚瑟·苏兹伯格,世界上最著名的出版商之一,《纽约时报》的发行人。苏兹伯格先生告诉我,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欧洲时,他感到非常恐慌。他对未来的忧虑如此之深,以致彻夜难眠。他常常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拿起画布和颜料,照着镜子,想画一幅自画像。他本来对绘画一无所知,但为了驱散自己的忧虑,他还是信手涂鸦地画下去以求平静。苏兹伯格先生告诉我,是一首赞美诗消除了他的烦忧,后来这首诗成了他的座右铭,使他最终得到了平静。这首诗中写道:

仁慈的灯光啊,请你指引我,

常驻我的身旁。

我并不想看那遥远的风景,

只要能看清一步之遥,

那就足够了。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当兵的年轻人——在欧洲的某个地方——也同样地领悟了这个道理。他叫泰德·本杰明,住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纽霍姆路5716号——他曾经忧虑得几乎完全丧失了斗志。泰德·本杰明后来回忆道:

1945年4月,我因为忧虑患了一种被称为“结肠痉挛”的疾病,这种病使人极其痛苦。我想,假如战争不在那时结束的话,我整个人都会崩溃、垮掉。

当时我已经彻底筋疲力尽。在第94步兵师担任士官职务时,我的工作是做一份战争中伤亡、失踪和住院情况的记录,还要帮助挖掘那些在激战中阵亡后被草草埋葬的联盟以及敌方士兵。我收集好他们的遗物,然后要准确无误地送还给他们的家人或亲友,那些视遗物为珍宝的人。我一直担心自己会出事,怀疑自己能否熬过这段时间,怀疑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抱抱我那尚未谋面的16个月的儿子。我是如此忧虑,又如此疲惫不堪,以致瘦了三十多斤。我实在是心慌意乱,甚至差点儿精神失常。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双手,它们简直瘦到皮包骨头。一想到自己可能以一副残废的病体回乡,我就害怕。我感到崩溃,常常像孩子似的哭个不停。每当我一个人的时候,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哭得浑身发抖。有一段时间,也就是德军最后大反攻开始不久,我常常哭泣,严重到使我丧失了还能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

最后,我住进了医院,一位军医给了我一些忠告,整个改变了我的生活。在我做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之后,他告诉我,我的问题纯粹是精神上的。他说:“泰德,我希望你把生活想象成一个沙子漏斗。在漏斗的上半部,有成千上万颗沙粒,它们要缓慢、均匀地通过中间那条细缝。除非破坏漏斗,你我都无法让两颗以上的沙粒同时通过那条窄缝。你,我,以及其他任何人都像这样的漏斗,当一天开始的时候,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干,而且都要尽快在一天内完成。但我们只能一件一件地做,让工作像沙粒均匀、缓慢地逐一通过窄缝一样做完,否则我们就一定会损害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

那真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自从军医把这段话告诉我之后,我就一直奉行这种哲学:“一次只能通过一颗沙粒,一次只能做一件事。”这个忠告在战争年代拯救了我的身心,而对我目前的职业生涯也有莫大的帮助。我是巴尔的摩商业信贷公司的股票风险控制员。我发现商场如战场,每天有好多事情需要处理,但时间却总不够用。我们的股票行情很低,每天都有新的材料要补充,有新的报表要制定,有新的股票要管理,有地址在变动,有分公司开张或关闭,如此等等。但我不再慌乱不安,而是不断反复默念军医的忠告:“一次只能通过一颗沙粒,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工作反而比以前更有效率,再没有那种在战场上几乎使我崩溃的困扰无助、混乱不堪的感觉。

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最让人尴尬的现实就是:医院里半数以上的床位都留给了精神或神经上有问题的人。他们既有对昨天的懊悔,又充满了对未来的焦虑不安,这积累于心头的双重重担压垮了他们。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只要能牢记耶稣的话“不要为明天忧虑”,或牢记奥斯勒爵士的话“生活在每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就能无忧无虑地走在街头,过上快乐而有益的生活了。

在相逢的一刹那,我们都站在两个永恒的交叉点上,即已经消逝的漫无边际的过去和永无尽头的未来。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任一永恒之中,哪怕是一秒也不行。即使企图这样做,都会摧残我们的身心。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满足于生活在当下的这一刻吧。罗勃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说:“不论担子有多重,每个人都能支持到夜晚的来临;不论工作有多苦,每个人都能完成一天的任务。能很甜美地、有耐心地、很可爱地、很纯洁地活到太阳下山,这就是每一个生命的真谛。”

是的,生活对我们所要求的也就是这些。可是,住在密歇根州沙支那城法院街815号的杰尔德太太,在学到“只需生活到上床为止”这一点之前,却感到极度的绝望,甚至于想自杀。她向我讲述了她过去的生活:

1937年我丈夫去世了,我觉得非常颓丧——而且几乎身无分文。没办法,我写信给我从前的老板里奥罗西先生,他是堪萨斯城罗浮公司的老板,我请求他让我回去做我过去的老工作。我从前是靠向学校推销世界百科全书过活的。两年前我丈夫生病时,我把汽车卖了。后来为了重新工作,我勉强凑了点儿钱,分期付款买了一部旧车,又开始出去卖书。

我原以为,重新工作或许可以帮助我从颓丧中解脱出来。可是,这种总是一个人开车、一个人吃饭的日子,几乎使我无法承受。加上有些地方根本就推销不出去书,我发现即使分期付款的数目不大,也很难付清。

1938年春,我在密苏里州维沙里市推销图书。那里的学校很穷,路又很不好走。我一个人又孤独、又沮丧,以致有一次我甚至想自杀。我感到成功没有什么希望,生活没有什么乐趣。每天早上我都很怕起床去面对生活。我什么都怕:怕拿不出分期付款的车钱,怕交不起房租,怕没钱吃饭,怕生病没有钱看病。唯一使我没有自杀的原因是,我担心我的姐姐会因此而悲伤,况且她又没有充裕的钱来付我的丧葬费用。

后来,我读到一篇文章,它使我从消沉中振作起来,鼓足勇气继续生活。我今生今世永远感激文章中那句令人振奋的话:“对于聪明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我用打字机把这句话打下来,贴在汽车的挡风玻璃窗上,使我开车的每时每刻都能看见它。我发现每次只活一天并不困难,我学会了忘记过去,不考虑未来。每天清晨我都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一个新的生命。”

我成功地克服了自己对孤寂的恐惧,对贫困的担忧。现在,我整个人都非常快活,事业也还算成功,也燃起了对生命的热诚和爱。我现在知道,不论在生活中会遇上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再忧心忡忡了;我现在知道,每个人都不必惧怕将来;我现在知道,我每一次只要活一天。因为,“对于聪明人来说,每一天就是一个新的生命”。

猜猜下面几句诗是谁写的: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感到生命的快乐:

他能把每一个今天,过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他能够时时感到生活的坦然,因为他知道:

无论明天多么糟糕,我能安然享受今天。

这几句诗是不是很具有现代意味?但它们却创作于公元前,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基督降生的30年前写下的。

我认为,人类最可悲的天性就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积极投入当前的生活,总是向往着天边有一座无比奇妙的玫瑰花园,却从不注意欣赏今天就盛开在我们窗外的玫瑰。

我们怎么会变成这种傻瓜——这种可怜的傻瓜呢?

史蒂芬·里高克曾写道:“我们生命的小小历程,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诡异呀!小时候,孩子们常说:‘等我长成个大孩子的时候……’可是又怎么样呢?大孩子常说:‘等我长大成人以后……’等他长大成人以后,他又说,‘等我结婚以后……’可是结了婚又能怎么样呢,他们的想法又变成了‘等我退休以后……’然而,退休之后,他回过头看着他所经历的一切,似乎有一阵冷风吹过。不知为什么,他把所有的都错过了,而一切又都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总是不能及早领悟:生命就在你的生活里,就在每一天和每时每刻中。”

底特律城已故的爱德华·伊文斯先生,在懂得“生命就在你的生活里,就在每一天和每时每刻中”之前,几乎忧郁得自杀。爱德华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最初靠卖报为生,后来在杂货店做店员。因为家中七口人要靠他吃饭,他只得找新的工作,做了助理图书管理员。尽管工资微薄,他也不敢辞职。八年之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开创自己的事业,竟然时来运转,用借来的五十五元作为启动资金,发展到一年收入两万美元。可惜好景不长,厄运降临到他头上。他为朋友担保了一大笔钱,但朋友破产了;祸不单行,他自己存钱的那家银行也倒闭了。他不但损失了全部财产,还负债一万六千美元。他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他说:

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开始生起奇怪的病来。病因除了过度忧虑之外,别无其他。有一天我走路时昏倒在路边,从此不能走路,只能卧床休息,结果浑身溃疡,最后连躺着都痛苦不堪,身体日益衰弱。这时医生告诉我,我大约只能活两个星期了。我大为震惊,只得写好遗嘱躺下等死。这样一来,任何忧虑、挣扎也就多余了。我放松下来,闭目休养了好几个星期。虽然以前每天不能连续睡眠两小时,但现在抛开所有的不快,却能睡得很安稳,那些让我身心疲惫的忧虑渐渐消失了,胃口渐渐好起来,体重也开始增加。

又过了几星期,我能拄拐走路了。六星期后我又能回去工作了。过去我的年薪曾达两万元,现在能找到每周三十元的工作就很高兴了。我的工作是推销一种运输汽车时放在轮子下面的挡板。我不再后悔过去,也不再害怕将来,而是将全部时间、精力、热诚都放在推销工作上。

爱德华·伊文斯的事业突飞猛进。没几年,他成为伊文斯工业公司的董事长。从那以后,他公司的股票长期雄霸纽约股票交易所前列。爱德华·伊文斯于1945年去世,他生前是美国最富于进取心的商人之一。如果你去格陵兰,很可能会降落在伊文斯机场,这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关于爱德华·伊文斯的故事的要点在于:如果他没有学会“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那他绝不会有这样的成就,达到事业的顶峰。

在耶稣诞生五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告诉他的学生:“生活的变化来源于观念的改变,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虽然人们可以两次走进同一条河,但河水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生活正如流水,一刻也不停。只有今天是唯一确定的。何必让今天的快乐美好,被担忧未来不可预知的变幻不定、瞬息万变所摧毁?

古罗马有一句格言就说到了这个道理。事实上,罗马人有两句话:“享受当下”和“抓住今天”。是的,抓住今天,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它。

最近,我在罗威尔·托马斯的农场度过了一个周末。我注意到他从《旧约》第八章赞美诗中摘出一条座右铭并且把它装裱在电台工作室的墙上,以便于他随时看到:“今天乃是耶和华所创,我们都要尽情地分享。”

约翰·罗杰斯在他的桌子上放了一块石头,上面镌刻着“今天”。我的书桌上没有石头,不过我的镜子上贴了一首诗,每天早上刮胡子时我都能看见。就是奥斯勒爵士常常放在他桌上的那首诗,作者是一个很有名的印度戏剧家卡里达沙:

向黎明致敬

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因为它就是生命,

是生命的源泉。

它转瞬即逝,

但生活的所有成果包蕴其中。

成长的欣喜,

奋斗的荣光,

事业的璀璨,

只有在今天呈现。

昨天无非旧梦,

明天尚是幻影。

好好珍惜今天,

体味往昔美好的梦境,

和每一个明天的憧憬。

拥抱今天吧,

向这样的黎明致敬。

因此,关于忧虑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奥斯勒爵士所说的那样:用铁门把过去和未来隔断,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

现在请你问一问自己以下的问题,并找出答案:

1.我是否忘记了生活在今天而只担心未来?我是不是在向往所谓的“遥远美妙的玫瑰园”?

2.我是否常为往事追悔莫及,让今天过得更难受?

3.我早晨起来的时候,是否下过决心“抓住今天”,最大限度地利用这24小时?

4.如果我“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能否使我从生命中收获更多?

5.我应该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做?下星期,明天,还是今天?

第二节 清除忧虑的“万能公式”

在进一步读这本书之前,你是否想得到一套迅速而有效的清除忧虑的方法,而且能立竿见影,马上付诸实践?

如果你回答“是的”,那么请允许我介绍威廉·卡瑞尔发明的这个办法。卡瑞尔是个聪明的工程师,他开创了空调制造行业,现在是这家闻名世界的卡瑞尔公司的负责人。我们在纽约的工程师俱乐部共进午餐时,他亲口告诉了我这个办法。这是我听过的解决忧虑的最有效办法。卡瑞尔先生告诉我:

年轻的时候,我在纽约州布法罗城的钢铁公司做事。有一次我奉命去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一个实力雄厚的下属工厂安装瓦斯净化器。安装目的是清除瓦斯中的杂质,以使能量产生最大效用。这是一种新型机器,之前只试用过一次,并且是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试用的。我们经过一番精心调试,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机器总算可以运行了,但性能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指标。

我对自己的失败深感惊诧,仿佛挨了当头一棒,竟然开始肚子疼,好长时间没法睡觉。后来,常识提醒我忧虑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便琢磨出一个办法,结果非常有效。这个对抗忧虑的办法我一用就是三十多年,其实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其中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我坦然地分析事件的全部情况,分析我面对的最坏结局。没人会把我关起来或枪毙掉。这是肯定的。当然,有这种可能——我将为失败丢掉工作,我们老板会撤走机器设备并因此损失两万美元投资。

第二步,在分析出所面临的最坏结果后,我鼓励自己,如果万不得已,接受这个最坏结局。我告诫自己,我的履历上会出现一个污点,情况可能会更糟一些,我可能会丢掉饭碗,但我还可能找到新的工作。至于我的老板,他们可能会想,现在是在开发一种新的净化瓦斯的方法,这只是一个实验,两万美元还付得起,权作交了实验费。在分析了可能最坏的结果并鼓励自己后,我立即放松了,体会到这些天来从没有过的平静。

第三步,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改善最坏结果的努力中去。我尽量思考各种补救办法,以减少可能面临的经济损失。经过几次试验,我发现如果再用五千美元买些辅助设备,问题就可以解决。果然,这样做了以后,公司不但没损失那两万美元,反而赚了一万五千美元。

而如果我当时一直处于焦虑状态,恐怕再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了。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会毁掉一个人聚精会神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忧虑使人思维不定,头脑混乱,失去决策的能力。但是,当我们强迫自己从心理上勇敢地接受最坏的结局时,我们就能分析出现的所有情况,反而能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这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一件事,由于这种解决忧虑的万能公式十分有效,我多年来一直使用它。结果,我的生活里几乎很难再有烦恼了。

为什么卡瑞尔的万能公式这么有实用价值呢?从心理学上讲,它能够把我们从那个灰色云层中拉下来,扫尽挡在我们心头的迷雾,使我们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地面,认清自己的位置。假如我们在忧虑中迷失自己,又怎能把事情做好呢?

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已经去世38年了,假如他还活着,今天听说了这个公式也一定会深为赞赏的。因为他曾说过:“要乐于接受可能出现的不幸。因为,只有乐于接受既成事实,才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林语堂在他那本深受欢迎的《生活的艺术》里也说过同样的话。这位中国哲学家说:“心灵的平静能顶住最坏的境遇,能让你焕发新的活力。”

这话太对了。从心理学上说,这意味着能量的释放。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结果后,我们就不会再担心损失什么了。这就意味着失去的一切都有希望回来了。卡瑞尔指出:“在心理上接受最糟糕的情况后,人会立即感到轻松,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这时,才能重新开始思考。”

这不是合情合理吗?可是生活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愤怒而毁了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境况,不肯从灾难中尽可能地救出点儿东西。他们不但不重新构筑自己的人生,反而成了忧郁症的牺牲者。

你是否愿意看看其他人是如何通过卡瑞尔的万能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忧虑呢?下面这个例子来自于我班上的一名学生,一位纽约的石油商。

我被敲诈了!我不相信竟然有这种事。简直是电影里才有的镜头!事情是这样的:那时处于战争时期,物价条例十分严格,我们提供给顾客的油品都有配额限制。在我主管的石油公司里,有几个运油车的司机把应该给老主顾的定量油偷偷克扣下来,卖给自己的顾客。我对此起先一无所知。

一天,一个自称是政府调查员的人来找我,向我要红包。他说他掌握了我们运货员舞弊的证据。他威胁说,如果我不答应的话,他就把证据转交给地方检察官。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公司存在这种非法的买卖。

当然,我知道这至少与我个人没有什么关系,但我知道法律有规定,公司必须为自己职工的行为负责。而且,万一官司打到法院,被报纸曝光,这种坏名声就会毁了我的生意。此前,我一直为自己的生意骄傲——那是父亲在二十四年前打下的基业。

当时我急得生了病,整整三天三夜吃不下也睡不着。我的心情一直被这件事所纠缠,无法自拔。我是该付那笔钱——五千美元——还是该对那个人说,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不管哪种办法,我都一直下不了决心,每天都做噩梦。

星期天晚上,我随手拿起一本《怎样不再忧虑》,这是我在卡耐基公开讲演课上拿到的。我读到威廉·卡瑞尔的故事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勇于面对最坏的结果。”于是我向自己提问:“如果我不给钱,那些勒索者把证据交给地方检察院的话,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呢?”

答案是:“毁了我的生意——仅此而已。我不会被抓起来去坐监狱,仅仅是我的名誉被这件事毁了。”

于是,我对自己说:“好吧,生意即使毁了,但我在心理上可以承受这一点,接下去又能怎么样呢?”

嗯,生意毁掉之后,也许我得另谋出路。这也不难,我对石油行业很熟悉——有几家大型石油公司也许会雇用我……我开始感觉心情好多了。折磨了我三天三夜的忧虑也开始逐渐消散,我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令人惊讶的是,我也能开始冷静地思考了。

现在,我清醒地看到了下一步——改善不利的处境。就在我思考解决办法的时候,一个全新的策略展现在我的面前。如果我把整个情况告诉我的律师,他也许能找到一条我没有想到的新思路。此前我一直没有想到这一点,完全是因为我只是一味沉溺于焦灼而没有好好地思考。我立即打定主意——第二天一早就去见我的律师——接着我上了床,睡得踏踏实实。

接下来情况如何呢?第二天早上,我的律师让我去见地方检察官,把整个情况全部告诉了他。我照他的话做了,当我说出原委后,出乎意料地听到地方检察官说,这种勒索已经持续几个月了。那个自称是“政府官员”的人,其实是个警方通缉的诈骗犯。在为无法决定是否该把五千美元交给那个职业惯犯而担心了三天三夜之后,听到他这番话,我真是长出了一口气。这次经历给我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现在,每当我面临会使我忧虑不解的难题时,威廉·卡瑞尔的老办法——“万能公式”就会派上用场。

就在威廉·卡瑞尔在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工厂为净化器的安装而焦虑不安时,另一个人,住在罗肯鲍的艾尔·汉里,正在经历一场严重危机。汉里得了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三个医生,包括一个著名的胃病专家,都认为汉里的病不可救药了。医生不让他吃这,不让他吃那,也不允许他忧虑、懊恼以保持他情绪的稳定。医生们甚至还告诉他应该拟定遗嘱。

因为这个病,汉里之前已经被迫放弃了一个既体面又收入颇丰的职位。但是现在既然没事可做,除了奄奄一息即将面临死亡,也没其他什么可追求的东西,于是汉里做了一项出人意料又让人震惊的决定:周游世界。他想:“既然我活在这世上的时日不多了,我何不尽可能多地享受一次生命呢?在我有生之年,我一直想周游世界。既然我有此打算,那么现在就要实现它。”于是他买了票。

医生们听说他的决定后,无不目瞪口呆:“我们必须警告您,如果您一定要这样做,很可能葬身大海。”“不,不会的,”汉里说,“我已经答应过我的亲友,我死后要葬在雷斯卡州我们老家的墓园里,所以我打算随身带着棺材。”

汉里买了一具棺材,把它运上船,然后和轮船公司商定,万一他死了,就把他的尸体放在冷冻仓中,直到回到他的老家。他踏上了旅程,心里默念着日本禅宗大师的那首诗:

啊,在我们化为泥土之前,

岂能辜负这一生的娱欢?

零落成泥,长睡于黄泉,

没有美酒,没有歌弦;

没有艺伎,也没有明天。

然而,他的环球旅程中并不是没有酒。在旅途中他常常喝几杯老酒,抽长长的黑雪茄烟,吃各种各样的食物——甚至包括许多奇特的当地食品和调味品,有些是别人说吃了一定会死人的东西。汉里在给我的信中告诉我:

几个星期过去了,多年来我从未这样享受过。我们在印度洋上遇到季风,在太平洋上遇到几乎把人吓得要死的台风,可我却从这些冒险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我在船上玩游戏、唱歌、交新朋友,晚上聊到半夜才入睡。

到了中国和印度之后,我发觉自己回去后要料理生活杂事的烦恼,与在东方看到的贫困和饥饿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我抛开了所有忧虑,感到非常惬意。回到美国后,我的体重增加了90磅,几乎完全忘记我曾患过十二指肠溃疡。一生中我从未感到这么舒服、健康。我立即把棺材退给了送葬人,返回到了工作中。从此以后,我还没有生过一天病。

在那个时候,艾尔·汉里还未曾听说过威廉·卡瑞尔克服忧虑的万能公式,但最近他告诉我,他发觉自己在潜意识中运用了威廉·卡瑞尔克服忧虑的办法:

首先,我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答案是:死亡。

其次,我让自己准备好迎接死亡,此外最大限度地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我不得不这样,因为我别无选择,几个医生都说我没有希望治愈疾病了。

最后,我想方设法改善这种状况。办法是:“尽量享受剩下的这一点点时间”……如果我上船后继续无休无止地忧虑下去,毫无疑问,我会躺在棺材里结束这次旅行。可是,我完全放松,忘掉所有的烦恼,而这种内心的平静,让我获得了新的活力,从而拯救了我的生命。

(艾尔·汉里现在住在马萨诸塞州温彻斯特五十二大道。)

因此,如果威廉·卡瑞尔能用万能公式挽救两万美元的合同,如果一个纽约商人能用万能公式解决掉敲诈勒索带来的忧虑,如果艾尔·汉里能用万能公式挽救自己垂危的生命,那么它是不是可以作为你解决忧虑的金钥匙?它是不是也能解决你曾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那些困扰?

所以,第二个原则就是:如果你有忧虑,就应该用威廉·卡瑞尔的万能公式做下面三件事:

一、问你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二、如果你不得不如此,你就做好准备迎接它。

三、镇定地想方设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第三节 忧虑损害健康

不知道如何克服忧虑的商人,难得长寿。——亚里西斯·柯瑞尔

很久以前的一个晚上,一个邻居来按我的门铃,督促我和我的家人去种牛痘,预防天花。他是整个纽约市中几千名去按门铃通知种疫苗的志愿者之一。许多被吓坏了的人,排好几个小时的队伍种牛痘。防疫站不仅设在所有的医院,还设在消防队、派出所和大型工厂里。大约有两千名医生和护士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为大家种牛痘。怎么会这么热闹呢?原来纽约市有八个人得了天花——其中两个人死了——八百万的人口里死了两个人。

我在纽约已经住了37年了,可是至今还没有一个人来按我的门铃,警告我要预防精神上的忧郁症——这种病,在过去37年里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比天花至少要大一万倍。

从来没有人按门铃告诫我,目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每十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将精神崩溃,主要原因就是忧虑和感情冲突。所以我现在写这一章,就等于来按你的门铃警告你。

得过诺贝尔医学奖的亚里西斯·柯瑞尔博士说:“不知道如何克服忧虑的商人,难得长寿。”其实,何止是商人,家庭主妇、兽医和泥瓦匠也都是如此。

几年前,我度假时,和圣塔菲铁路的医务处长郭伯尔博士谈到了忧虑对人的影响。他说:

找医生看病的患者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只要能够消除他们的恐惧和忧虑,病自然就会好起来。不要误会他们是自以为生了病,实际上,他们的病都像你有一颗蛀牙一样确实存在,有时甚至还要严重一百倍。我所说的这些疾病,比如神经性消化不良、某些胃溃疡、心脏不舒服、失眠症、某些头痛症,以及某些麻痹症等,都是实实在在的病。我说这些话是有根据的,因为我自己就得过十二年的胃溃疡。恐惧使人忧虑,忧虑使人紧张,从而影响到人的胃部神经,使胃液由正常变为不正常,因而产生胃溃疡。

曾写过《神经性胃病》一书的约瑟夫·孟坦博士也说过类似的话。他指出:“胃溃疡的产生,不在于你吃了什么,而在于使你崩溃的精神抑郁。”

梅育诊所的法瑞苏博士认为:“胃溃疡通常根据人情绪紧张的程度而发作或消失。”这一看法,在研究了梅育诊所一万五千名胃病患者的病历之后得到了证实。有五分之四的病人得胃病并非由生理因素引起,而是由恐惧、忧虑、憎恨、极端的自私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法适应引起的。根据《生活》杂志的报导,胃溃疡现居死亡原因名单的第十位。

梅育诊所的哈罗·海彬博士在全美工业界医师协会的年会上宣读过一篇论文,说他研究了176位平均年龄在44.3岁的工商业负责人。他们中大约有超过1/3的人由于生活过度紧张而引起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或高血压。想想看,在我们工商业的负责人中有1/3的人都患有心脏病、溃疡和高血压,而他们还不到45岁,成功的代价是多么高呀!就算他能赢得全世界,却损失了自己的健康,对他个人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即使他拥有全世界,每次也只能睡在一张床上,每天也只能吃三顿饭。就是一个挖水沟的人,也能做到这一点,而且还可能比一个有权力的公司负责人睡得更安稳,吃得更香。我情愿做一个在阿拉巴马州租田耕种的农夫,也不愿意在不到45岁时,就为了要管理一个铁路公司,或是一家香烟公司,而毁掉自己的健康。说到香烟,一位世界知名的香烟制造商,最近在加拿大森林中想轻松一下的时候,突然心脏病发作死了。他拥有几百万元的财产,却61岁时就死了。他也许是牺牲了好几年的生命,换取所谓“事业上的成功”。

在我看来,他的成功还不及我父亲的一半。我爸爸是密苏里州的农夫,一文不名,却活到了89岁。

抑郁可以引发精神性疾病。著名的梅育兄弟宣布,他们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患有神经性疾病。可是,在高倍显微镜下,以最现代的方法检查他们的神经时,却发现他们大部分都是非常健康的。他们“神经上的毛病”不是因为神经本身有什么反常,而是因为情绪上的悲观、烦躁、焦急、忧虑、恐惧、挫败感、颓丧等等。柏拉图说过:“医生所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只治疗身体,不医治精神。但精神和肉体是一体的,不可分开处置。”

医学界花了两千三百年的时间才认识到这个事实,于是一门崭新的医学“身心医学科”应运而生,对精神和肉体同时治疗。现在医学已经消除了可怕的、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天花、霍乱等种种曾把数以百万计的人埋进坟墓的传染病。可是医学界还不能治疗精神、生理、心理上那些不是由细菌引起,而是由情绪上的忧虑、恐惧、憎恨、烦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病症。这种情绪性疾病所引起的灾难正日益加重,日渐广泛,而且速度又快得惊人。

医生估计:现在生活在美国的人,每二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某一时段得过精神类疾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应召入伍的美国年轻人,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因为精神疾病而不能服役。

是什么原因导致精神疾病呢?没有人知道全部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恐惧和忧虑造成的。焦虑和烦躁的人多半不能适应于残酷的现实,从而跟周围的环境断绝所有的关系,退缩到他自己的幻想世界,借此解决他所有的忧虑。

爱德华·波多尔斯基博士《克服忧虑,重建健康》一书中有以下几个章节题目:

忧虑对心脏的影响

忧虑造成高血压

忧虑可能导致风湿症

为了你的胃减少忧虑

忧虑会使你感冒

忧虑和甲状腺

忧虑的糖尿病患者

另外一本探讨忧虑的好书,是卡尔·明梅尔博士的《人类的自我伤害》。在这本书中,明梅尔博士并没有提出避免忧虑行之有效的法则,却告诉了读者一些触目惊心的事例,让你看清楚人们是怎样用忧虑、烦躁、憎恨、懊悔等负面情绪来伤害身心健康的。如果你不想被不良情绪伤害,建议你读读这本书,并把它送给你的朋友。这本书只有四美元,但它却是你生活中最有投资价值的物品之一。

忧虑甚至会使最坚强的人生病。在美国南北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格兰特将军切身感受到了这一点。

事情是这样的:格兰特将军的部队围攻里士满长达九个月时间。南部李将军手下那支衣衫不整、饥肠辘辘的部队马上就要被打败了,军心涣散。有一次,好几个兵团的人都开了小差,其余的人在他们的帐篷里祈祷——又哭又叫,看到了种种幻象。眼看战争就要结束了,李将军手下的人,放火烧了里士满的棉花和烟草仓库,放火烧了兵工厂,然后,在烈焰升腾的黑夜里弃城而逃。格兰特乘胜追击,从左右两侧和后方夹击南部联军,同时命令谢里登将军率领骑兵从正面截击敌人,炸毁铁路,截获运送补给的火车。

格兰特将军当时由于头疼欲裂、视物模糊而未能跟着队伍前进,就临时停在一户农民家里。“我在那里的整个夜晚,”后来,格兰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都把自己的双脚泡在加了芥末的热水里,还把芥末药膏贴在我的两个手腕和后颈上,希望第二天早上能恢复健康。”

第二天早上,他的确康复了。可是,使他康复的,不是芥末膏药,而是有人快马加鞭带回了李将军的投降书信。

“当那个军官(带着那封投降信)到我面前时,”格兰特写道,“我的头还疼得很厉害,可是我看了那封信的内容后,头疼立刻就好了。”

显然,格兰特是因为焦虑、紧张和情绪上的不安才头疼的。一旦恢复自信、在情绪上放松下来,想到胜利的喜悦,他的病马上就好了。

七十年后,在罗斯福内阁中担任财政部长的亨利·莫根索经历了类似的情况,他头昏脑胀,简直要晕倒了。在他的日记中,亨利·莫根索写到,罗斯福总统为了提高小麦价格,一天之内让人购买了四百四十万蒲式耳的小麦,这使他非常担心。他在日记中记载:“事情发生后,我就觉得头昏眼花、晕头转向。回到家里,吃过午饭后,我躺在床上睡了两小时。”

假如我想看看忧虑会对人有什么影响,那我不必到图书馆找文字资料,或者找一个医生咨询,而只需坐在我平常写作这本书的家里,在那里望望窗外,就会发现一个街区之外,一座楼房里有个人已经因为忧虑患了糖尿病——只要股市一下跌,他的血糖就上升;另一间房子里,有个人因为抑郁,精神已经到崩溃的边缘。

著名法国哲学家蒙田在被推选为家乡的市长时,曾对市民这样说:“我愿意用我的双手来为大家效劳,但我不想让工作妨碍了我的健康。”

然而,我的一个邻居却因为股市行情影响了他的血糖含量,甚至差点儿为此丧命。

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罗素·西基尔博士是世界著名的关节炎治疗权威,他列举了四种最容易得关节炎的情况:

一、婚姻破裂。

二、财务上遇到难关。

三、寂寞和忧虑。

四、长期的愤怒。

当然,这些不是关节炎的唯一成因,关节炎有各种各样的成因,但它们是最常见的成因。我的一个朋友在经济大萧条时遭到厄运:煤气公司停止向他供应煤气,银行没收了他抵押的房产。他的夫人突然间患了严重的关节炎,猝然发病,多方治疗毫不见效。等到他的经济状况一好转,她的病则不治而愈。

忧虑甚至会使人患龋齿。威廉·麦克高陵格博士在全美牙医协会的一次演讲中说:“由于焦虑、恐惧等产生的不快情绪,可能影响到人的钙质平衡,使牙齿容易受蛀。”麦克高陵格博士谈到,他有一位病人,本来有一口漂亮的牙齿,后来他的妻子得了急病,使他开始担心起来。就在他妻子住院的那三个星期中,他突然有了九颗蛀牙——都是由于焦虑引起的。

你见到过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吗?甲状腺本来是使身体机能保持规律化的,一旦功能反常后,人心跳就会加快,整个身体就会亢奋得像一个打开所有炉门的火炉,若不动手术或不加以治疗的话,病人就很可能死掉,很可能“把他自己烧干”。

前不久,我陪一位得了甲亢的朋友到费城找主治这种病三十八年的著名专家治病。你猜挂在他候诊室墙上、他给众多等待的患者们的建议是什么?他在候诊室墙上,用一块大大的木牌子写着他给病人的几句忠告,每位患者一下子就能看到。我把它们抄录在了一个信封的背面:

放松心情,懂得享受生活

让一个人身心愉悦、轻松和平的最好方法是:

健康的信仰、充足的睡眠、优美的音乐、乐观的心态。

要相信上帝,

要学着能睡得踏实安稳。

欣赏优美的音乐,

看到生活中欢乐的一面,

健康和欢乐就会属于你。

这位医学专家向我的朋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否有什么不好的情绪使你产生这种状况?”他警告我的朋友,如果继续忧虑下去,就可能染上其他的并发症或心脏病、胃溃疡,或者糖尿病。这位杰出的医生说:“所有这些疾病,都互相有连带关系,甚至是近亲——它们都是因忧虑而产生的。”

我曾经采访女明星曼儿·奥白朗,她告诉我她绝对不会忧虑,因为忧虑会摧毁她成为电影明星的主要资本——美貌。她告诉我说:

我刚开始打进影坛时,既担心又害怕。我刚从印度回来,在伦敦没有一个熟人。我见过几个制片人,但他们没有一个肯起用我。我仅有的一点儿钱渐渐用光了,整整两个星期,我只靠一点饼干和水充饥。我对自己说:“也许你是个傻子,也许你永远也不可能闯进电影界。毕竟,你没有经验,根本就没演过戏。除了一张漂亮的脸蛋,你还有些什么呢?”

有一天,我照了照镜子,在镜子中突然发觉忧虑已经损伤了我的容貌。我看到忧虑在我脸上造成的细小皱纹,看见了自己焦虑的表情。我对自己说:“你必须立即停止忧虑。你所拥有的不过是容貌而已,而忧虑会毁掉它的。”

没有什么比忧虑会让女人老得更快,并进而摧毁她的容貌的了。忧虑会使我们的表情僵硬,会使我们咬紧牙关,会使我们脸上生出皱纹,会使我们看上去总是显得愁眉苦脸,会使我们头发灰白,甚至脱落;忧虑会使你皮肤暗淡,脸上出现暗斑、粉刺。

心脏病是当今美国第一号健康杀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约有三十几万人死在战场上;可在同一时期内,心脏病却杀死了200万平民——其中100万人的心脏病是因忧虑和生活过度紧张引起的。是的,心脏病是头号健康杀手,正如亚里西斯·柯瑞尔博士所说,不知道如何排解忧虑的生意人最容易早逝。

生活在南部的黑人奴隶和一些中国人很少罹患心脏病,因为他们能平和地看待生活。而死于心脏病的医生是农民的20倍,因为医生过的是紧张的生活,并因此付出高昂代价。

著名应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上帝可能原谅我们所犯的错,可我们自己的神经系统却不会原谅。”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而且难以置信的事实: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比死于五大常见传染病的还要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通常都是:“因为忧虑。”

古时候,一些残忍的将军折磨俘虏时,常常把俘虏的手脚绑起来,放在一个不住地往下滴水的袋子下面,让不断落下的水滴落在俘虏的头上。水夜以继日滴着,滴着,一刻不停。最后,这些不停地滴落在头上的水,变成似乎是槌子在敲击的声音,使那些俘虏精神失常。这种折磨人的办法,也曾应用于西班牙宗教法庭和希特勒治下的纳粹德国集中营。

忧虑就像不停地往下滴的水,而那一刻不停地往下滴的忧虑之水,通常会使人精神失常以至自杀。

我小时候生活在密苏里州乡下,听牧师形容地狱的烈火曾吓得半死,可是他却从来没有提到,我们此时此地由忧虑带来的生理痛苦的地狱烈火。比如说,如果你长期忧虑下去的话,你总有一天会得到最痛苦不堪的心绞痛。这种病一旦发作起来,会使你痛得尖叫。与你的尖叫比起来,但丁的《地狱篇》听起来简直是“儿童玩具园”了。到那时,你就会自言自语:“噢,上帝啊,我的上帝呀,要是我能好起来的话,我永远也不会再为任何事忧虑了——永远也不会了。”

你热爱生命吗?你想健康长寿吗?下面就是你能做到的方法。我引用亚里西斯·柯瑞尔博士的一句话:“在现代城市的喧嚣混乱中,只有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才不会受内心疾病的困扰。”

你能否在现代城市的喧嚣混乱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呢?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答案应该是:“可以的。”“绝对可以。”我们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比我们所认识的更坚强。我们有许多从来没有发现的内在力量,正如梭罗在他的不朽名著《瓦尔登湖》中所描述的那样:

我不知道有什么会比一个人能通过顽强的意志提高他的生活能力更令人振奋的了……如果一个人能充满信心地朝他梦想的方向去努力,下定决心过他想过的生活,他就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我相信,《瓦尔登湖》的很多读者都会有那种顽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内心力量,都能像爱达华州的欧尔嘉·佳薇小姐一样有惊人的表现。欧尔嘉·佳薇在最悲惨的情况下发现自己还能够克服忧虑,只要能运用本书中前面提到的一些法则,我坚信我们也照样能做到。欧尔嘉·佳薇小姐在写给我的信中,讲述了她的经历:

八年半前,医生宣告我将不久于人世,我会很慢、很痛苦地被癌症折磨致死。当时国内最有名的医生梅育兄弟证实了这个诊断。我面前是死路一条,死亡就要扑向我。但我还年轻,我不想死。满怀绝望地,我给我在卡洛格的医生打电话,向他哭诉我内心的悲痛,他有些不耐烦地反问我说:“欧尔嘉,你怎么了,难道你一点儿斗志也没有了吗?你要是一直这样哭下去的话,毫无疑问,你一定会死的。不错,你确实是碰上了最坏的情况。但要面对现实,抛开忧虑,然后再想应对的办法!”就在那一刹那,我发了一个誓,我态度如此坚定以至于我的指甲都深深地掐进了肉里,而且背上一阵发冷:“我不会再忧虑了,我不会再哭泣了。如果还有什么需要我常常想起的,那就是我一定要赢,我一定要活下去!”

当时不能采用镭放射治疗,最先进的疗法是每天用X光照射十分半钟,连续放射治疗三十天。但医生每天为我放射治疗十四分半钟,连续治疗了四十九天。虽然我的骨头在我瘦削的身体上犹如荒山边上的岩石,虽然我的两脚沉重得像铅块,我却毫不忧虑,也没哭过一次。我面带微笑,是的,我的确是强迫自己微笑的。

我不会傻到以为只要微笑就能治疗癌症。可经过这次治疗,我确信,乐观的精神状态将有助于抵抗身体的疾病。总之,我经历了一次治愈癌症的奇迹。现在,我比以前活得更健康、更快乐,这都多亏了那句激励我去挑战的话:“面对现实,抛开忧虑,然后再想应对的办法。”

在这一章结束的时候,我想再次引用亚里西斯·柯瑞尔博士的那句话:“不知道怎样克服忧虑的商人,难得长寿。”

先知穆罕默德的狂热追随者经常在他们胸前纹上古兰经经文,我希望这本书的每一个读者能把亚里西斯·柯瑞尔博士的话铭记在心中。

柯瑞尔博士是否在说你呢?很可能是的。

小结

克服忧虑,你应该知道的几项法则:

法则一:如果你想避免忧虑,就照威廉·奥斯勒爵士说的话,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不要为未来担忧,只要好好过今天这一天。

法则二:下次你再碰上麻烦,感觉陷入绝境——就像被逼在一个角落里无法挣扎的时候试试威廉·卡瑞尔的万能公式:

(1)问你自己:“如果我不能解决我的困难,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2)必要的话,做好接受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

(3)镇定下来,改善可能最坏的情况,也就是你已经在精神上可以接受的那种最坏结局。

法则三:常常提醒自己,忧虑会使你付出高昂的健康代价,记住“不知道怎样克服忧虑的人,都会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