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探源
14203600000004

第4章 导言

伊斯兰教约于公元610年发祥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约于632年在阿拉伯半岛取得统治地位。一百年后,阿拉伯人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世界性帝国,伊斯兰教作为统治者的宗教,具备了世界品格。“2001年的‘9·11’把伊斯兰世界推到国际政治前沿,成为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6]

伊斯兰教是从贝杜因部落原始宗教中诞生出来的,源于闪米特人以先知“信仰虔诚(祈祷)”为特点的宗教,与犹太教、基督教同属第一大宗教河系。它是由先知穆罕默德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创传的宗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信仰、经典、功修、礼仪、义务、善行和禁忌(禁戒)等诸多要素。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Islam”一词的音译,本意是“顺服、服从、归顺、纯净、和平”。从宗教意义上说,伊斯兰一词的含义是归顺独一的安拉的旨意,服从安拉的戒律。一个人只有通过对安拉旨意的归顺和对安拉戒律的服从,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并能享受永久的纯洁。那些归顺安拉的人,称为穆斯林。“穆斯林”是由“伊斯兰”一词派生出来的,本意是“顺从者”。

禁忌和戒律是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既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和要求。每个地区、民族和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禁忌和戒律,但这些禁忌和戒律在表现自己独特性的同时,也因人类共同的特征而具有了一般的共性。如,中国民间有孕妇禁吃兔子肉的禁忌,犯忌者生出来的孩子会得兔唇,而“这种禁忌具有世界性,在西方,不仅孕妇不能吃兔子肉,连野兔子也绝不能见到”[7]。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禁忌和戒律经常被当作负面的因素来对待。但是据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察,禁忌和戒律在人类社会中,实际上发挥着一种集聚个人能量为社会能量,将人类从“自然状态”推向“文明状态”的关键作用。它也是哲学家们关注的“人的自律与人的自由”的核心因素。禁忌和戒律所形成的社会约束和人的自律,遏制了人生命本能欲望的自由活动,并将在约束和自律中集聚的能量转化为文化和文明的创造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通过禁忌这种自律和约束,汇集了整体能量,在发掘自身潜能、改造自然方面获得了无限的自由空间和巨大的创造能力。

“伊斯兰教的产生并非一夜之间的奇迹,而是阿拉伯半岛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宗教观念的升华,而后通过穆罕默德23年的创教努力,才逐渐得以完善,伊斯兰教的一神思想才真正代替了阿拉伯半岛多神崇拜及受外来宗教影响而产生的混乱的宗教意识。”[8]伊斯兰教教义的形成过程,既是反对外来的犹太教、基督教和土生的多神教、偶像崇拜的斗争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扬弃它们观念和影响的过程。其中,探讨其禁忌和戒律的形成及其背景,既是研究伊斯兰教很好的途径和切入点,也有助于揭开历史蒙在伊斯兰教身上的神秘面纱,有助于人们了解伊斯兰教本源的基本面貌。

“宗教虽有相对的特异性和独立性,但仍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并对其产生重要作用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9]因此,总体看,伊斯兰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穆斯林作为具有巨大社会能量的群体,与其相伴而生的禁忌和戒律,理所当然地会发挥其一般和特殊意义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