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鸿爪雪泥:袁志鸿修道文集
14208600000005

第5章 序四 未读正文,已深深吸引我

东航道人[4]

当我收到袁志鸿道长发来的电子书稿,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书名——“鸿爪雪泥”立刻吸引了我。“鸿爪雪泥”,为一成语,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其源于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据清人查慎行《苏诗补注》记载,苏轼这个比喻乃是化用《景德传灯录》中天衣义怀禅师之语:“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作者之所以用“鸿爪雪泥”作为书名,其个中缘由亦有说明。因为作者的称呼名号中有个“鸿”字,恰与书名相暗合。“鸿”是天际远行飞翔的雁,执著于蓝天白云之间,比人生的过程更为艰辛!她坚韧勤奋,无怨无悔,白茫茫的雪地里雁行走留下的足迹,虽然展示的是她苦旅孤寂的前行印记,但这就是她的文字,有其自己独立自然的足迹爪印。由此可见,《鸿爪雪泥》这个书名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作者袁志鸿道长,过去已出版过好几部专著,如《道教神仙故事》《当代道教人物》《凝眸云水》等,可谓丰产的教内作家。此次即将出版的《鸿爪雪泥》,系专著之外所写“一些轻松、感性、记叙的文字内容”(作者语)。浏览该书《目录》,共有81篇。其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足见作者写作功底之扎实。从该书目录中,我们可知作者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远行东南亚……为弘扬和传播道教文化,推动道教事业健康发展而不辞辛劳、尽心竭力。

浏览该书目录后,接下来我花了好几个小时认真地阅读了引言。其引言计万余字,约占全书百分之五。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人生起步涉世的年代;二、高中所在地大卓镇考;三、人生路的前行与面对。作者出生于1955年,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诞生的一代人。作者感慨道:“我们这一代人确实经历了很多,‘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等;尤其从十年‘文革’那个懵懂岁月中走来的同辈人,都会有一份深深的记忆。那年月、那时光、那些经历过的不一般的事,有些真的让人记一辈子也忘不了!到了今天这个年龄,则常常无端地忆上心来,浮现脑际,又不由得无奈地哑然失笑。”当我们同龄人阅读这部分文字时,仿佛回到了昨天;当1980后特别是1990后的人阅读这部分文字时,则犹如阅读历史。

从引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作者的人生成长经历。作者从小喜欢读书,热爱劳动,善于思考。作者当年走出校门跨入社会的经历,对于当今的学子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作者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走出校门跨入社会,表示今后的路要自己独立前行。”人生的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走去!”

从引言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其父母的敬仰之情。对其母爱,作者十分深情地感慨道:“母爱的伟大,温暖和耐心,没有任何高尚的情怀可以与之比拟!母爱没有任何的索求和虚假,永远的慈真、关怀和奉献,每位母亲的爱也许都是一样,但是我当年真正体会和认识到这种内涵!这是我至今不移的感悟和认识。”对其父亲,作者赞叹不已,他说:“我的父亲,是这个世上我最敬佩的男人!他……坦诚直率,感恩怀旧;不记前仇,爱憎分明;拿得起来,放得下去;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公私分明,维护集体;工作不惜力,责任能担当,遇事敢碰硬!我真的很赞颂他身上这些美好的素养和闪光点。父亲虽然是个标准的农民,但懂得爱,他爱家里所有的人!奶奶、母亲、姐姐、弟弟、妹妹和我,他爱我们全家的人。”

这样的父亲、母亲,这样的男人、女人,他们勤劳、勇敢、质朴、善良,这不正是炎黄子孙所具有的品格吗?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难道不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这样的父亲和母亲,这样的男人和女人吗?!当人们读完这些文字后,毫无疑问是会受到感染的!

在中华民族传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孝居首。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百善孝为先”。本书作者,就是一位孝敬父母的人。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正文中,有专门赞颂父母的篇章。有孝心的人,自然也是有爱心的人。这样的人,对自己师长和同仁必然富有感情。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正文中,有若干篇缅怀和纪念自己师长和同仁的篇章。由“孝”而可“忠”。在我的心目中,作者就是一位忠于国家、忠于事业的人。在引言的最后一节,得到了佐证。作者说:“我入道至今已经三十年有余了,寻觅探求,疏理思索,像鸿雁在雪地上前行,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希望不虚度此生光阴,而有益于自己热爱的事业。”相信大家阅读本书后,能够感受到作者便是这样的人。

未读正文,便已深深地吸引了我!至于正文部分,我会接着读下去的……

壬辰冬月于北京白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