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三论宗浅说
14210400000002

第2章 绪言

三论宗以文殊师为印度始祖,龙树菩萨时开始兴盛。它以龙树造的《中论》《十二门论》和龙树弟子提婆造的《百论》为依据,所以得名为“三论宗”。它以般若经为本,所以又称为般若宗;它又是主要讲缘起性空的,对后来出现的相宗而言,又称为性宗或空宗。龙树和提婆之后,弘扬龙树思想的是清辩和佛护。到了印度大乘佛教后期,弘扬龙树学说的是月称和寂天,后来又有寂护和师子贤等大家来继承和发扬龙树思想。

龙树思想传入中国,是从鸠摩罗什开始的。鸠摩罗什是西域人,后在中土长安翻译经论,主要就是介绍三论学。他的高足有八人,其中僧肇最为著名。这一时期的三论学称为“关河三论”。三论在罗什传承之后有过一段时间中断了,后来高丽僧朗中原弘扬三论学,梁武帝很钦服,就派了十多个人跟他学习,其中只有僧诠学成。僧诠后来又把三论学传给了法朗,法朗又传给了吉藏,到吉藏则三论宗创立。三论宗在吉藏鼎盛一时后,就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各宗代替了,如天台、华严、唯识,但它们都吸收了三论宗的缘起性空和般若思想,把三论学的内容融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因为大乘佛学是从龙树开始建立起来的,后来的大乘各宗都纷纷把龙树视为自己的祖宗,因而龙树有“八宗之祖”之称。而作为龙树主要的思想——中观般若的地位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它可以说是大乘佛学的源头和根基。在大乘佛教向东传播中,在中国和日本首先建立起来的就是三论宗,然而三论宗在唐代吉藏后,由于它晦涩难懂,又无人传扬,渐渐也就不为人所知了。后来人们就只知道有三论宗这个名称,至于它的传承、内容和意义都难以了解了。大乘佛教发展经过了般若三论时期,隋唐各宗兴盛时期,到后来禅宗和净土宗同时兴盛时期,到现在东南亚提倡的人间佛教时期,大乘佛教走得越来越远,影响越来越大(传入西方)。这时,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大乘佛教的源头及它的思想在后来发展中的演变和影响,对于更好地认识大乘佛教的历史,对于大乘佛教的发展都是有着借鉴意义的。

在探索三论的历史和思想时,先理清一下它的源头,即龙树大乘中观思想及其在印度的演变和影响,在探索大乘思想之前,又先理清大乘佛教兴起的原因,介绍小乘部派佛教,并把原始佛教也简介一下。如此可以对三论的背景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也探索一下三论思想与人间佛教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论在西藏的发展和影响,在日本等国外的发展,顺带还了解一下三论宗的祖庭南京栖霞寺的情况。如此则能对三论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