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一起重生:三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中国灾害社会心理工作丛书)
14218200000005

第5章 推荐序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的时候,我仍在美国居住,虽然天南海北,但那地动山摇、颓垣败瓦、生离死别的画面震撼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也牵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我从那时起知道有一个映秀镇,有一个映秀小学,刹那间,很多老师和孩子长眠地下,很多家庭从此不一样。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家长,此情此景,似远还近,内心有说不出的无奈和难过。

2013年5月,汶川大地震5年之后,我来到了映秀镇,我怀着哀悼和纪念的心情而来,但目之所及令我惊叹不已,曾遭无情天灾彻底破坏的映秀镇重建得如此整齐亮丽,一切已井然有序地重新开始,当中处处流露出映秀镇居民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的坚忍、顽强的精神。

香港理工大学积极参与了四川“5·12”地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灾难当前,能够用得着我们的专业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既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其中的灾后重建学校社会工作项目(现更名为香港理工大学四川灾害社会心理工作项目)已经在映秀镇、汉旺镇、兴隆镇、清平乡四个重建地区进行多年,专门服务于灾后致残人士、老师、家长及学生,为重建提供心理支持及家庭综合服务等,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那次到访映秀镇,我认识了董雪峰、刘忠能、苏成刚三位老师,他们开朗健谈,向我详细介绍映秀小学当下的情况以及今后的愿景,聚餐时更是引吭高歌,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我深信,映秀小学在他们几位充满正能量的老师的带领和感染下,一定可以精彩地重生,而且能更胜从前。

直至我翻阅《一起重生》这本书时,才知道他们在“5·12”地震中经历了生命中难以承受的悲痛,挚爱的妻子和儿子都在那天崩地裂的一瞬间离他们而去。字里行间,当年映秀镇在天灾蹂躏之下的彷徨、恐惧、悲哀、绝望仿佛重现眼前,让人心痛之余,亦令人对董雪峰、刘忠能、苏成刚三位老师由衷敬佩,他们痛失至亲,仍可以抖擞精神,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继续担负起拯救学生的神圣任务。

风光如画的映秀镇被彻底破坏,幸福的生活画上句号,他们没有选择继续悲伤,没有选择放弃,他们互相搀扶,坚毅刚强地站起来,重新出发,在一片废墟上将映秀小学重新建立起来,带领学生走出阴霾,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们重新组建幸福家庭,挥别伤痕累累的过去,创造更美好的将来。

如果现在你再去映秀镇,你会看到崭新的建筑物,整洁的街道,你也会见到安居乐业的居民,朝气勃勃的孩子。映秀镇“重生”全因为大家坚强的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董雪峰、刘忠能、苏成刚三位老师就是最好的见证。

感谢三位老师重述和分享他们的生命故事,我祝愿他们日后生活愉快,也祝愿映秀镇的居民幸福快乐。

唐伟章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