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
14219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赵笑蕾撰写的《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综观全书,深感此书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佳作,对在新世纪、新阶段研究并发展科学发展观理论做出了值得充分肯定的贡献,在此表示祝贺。

此书的出版正值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我们的共和国历经风雨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历了由跨越式发展阶段向科学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经受住了一次次考验,将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总结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崭新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发展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命题,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发表了多篇文章探讨这些问题,罗马俱乐部还提出了“增长的极限”之说。他们以非常尖锐的语气把发展问题提到了世人面前。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过若干个阶段才能建成社会主义。在这个发展阶段里,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是什么呢?首先,从理论上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各种社会制度都在试图解决这两大问题,但历史与现实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不仅解决不了这两大矛盾,而且还在加剧这两大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是能够解决这两大问题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其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就在于表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有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坚定决心和能力。其次,从实践角度来讲,要真正解决这两大问题,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制度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制度创新和变革,它改变了以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二是具体制度即体制的创新。在现有制度范围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体制,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因此,研究、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成为十分紧迫的理论和实践命题。

该书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出发,全面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该书在进一步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组成要素的前提下,分章节重点探讨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的丰富和发展,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面升华。

第二,该书在对科学发展观做出总体概述的基础上,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每一章都对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行了深入探析,这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只有掌握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才能正确地反思和总结过去,冷静地观察和改造现实,科学地预见和创造未来。

第三,纠正一些学者对科学发展观的误读,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概念,许多学者未能全面加以把握。以人为本是指以人民根本利益和诉求为本,是对我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发扬,它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以贯之,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

第四,该书分为七章,分别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丰富和发展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属性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在我看来,《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一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高屋建瓴,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作者在对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从方法到内容、结构都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处于学科前沿。我作为她的导师,希望她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学术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的优秀人才。

靳辉明

2016年3月28日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