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遇见成功的自己 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
1429500000010

第10章 以退为进

一个人会做事,不如会做人。当然最好是又懂做事,又会做人。会做人就要有城府,就要懂得以退为进。

有一首诗形容农夫插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有的人为了功名利禄,总是不顾一切地向前争取。有的时候前面是险坑,跌下去会粉身碎骨;有的时候前面是一道墙,撞上去会鼻青脸肿。如果这时候懂得以退为进,转个弯、绕个路,世界还是一样会有其他更宽广的空间,这正是有人所云:退步即进步”的根本。

因此,一个人在世界上做人处事,必须要能谦恭礼让;一个人要想成功立业,必须要懂得以退为进。引擎利用后退的力量,反而引发更大的动能;空气越经压缩,越更具爆破的威力;军人作战,有时候要迂回绕道,曲折前进,才能胜利。很多时候,我们要想成就一件事情,必须低头匍匐前进,才能成功。

有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用他,思前想后,他决定收起所有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来求职。

不久,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自己的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匹配的专业。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于是老板又提升了他。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又对他“质询”这时他才拿出博士证,老板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

常言道:回头是岸。就是以退为进的意义。古来的先贤圣杰,从官场利禄之中退居后方,是为了再待机缘;有些能人异士隐居山林,是为了等待圣明仁君。有的人非常重视“韬光养晦”有的人等待“应世机缘”凡饱学之士都懂得“进步没有退步高”的道理。

春秋时期,楚王的三子季札,因为贤能,父王要传位于他,而他谦让地说,上有长兄,应该由长兄继位。长兄去世以后,因其贤能,国中大臣又再举荐他为王,他说还有次兄;次兄去世以后,全国人民又一致推举,希望他能出来领导全国。他说“父死子继”应该由故世的先王之子继任王位,故而仍然退而不就,所以后来在历史上留下贤能之名。可见,退让不是没有未来,退让之后往往在另一方面更有所得。

三国时代,刘玄德知道太子刘禅无能,要诸葛孔明取而代之,但因诸葛亮谦让,使其在历史上留下忠臣之名。周公辅佐成王,虽是长辈,一直以臣下自居,所以能成周公的圣名美誉。此皆证明,退让不是牺牲,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时以退为进,更能获得成功。

以退为进,是做人的最高哲理。人生追求的是成功,如果人生只知前进而不懂后退,那么他的世界就只有一半。而懂得“以退为进”的哲理,可以将我们的人生提升到拥有全面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