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1430400000004

第4章 最无益的心理——抱怨(3)

在挨了赵太爷的耳光之后,阿Q会愤愤地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赵太爷在精神上成了地位卑下的儿子,报复的快感在阿Q身上起作用了,于是渐渐得意起来,仿佛自己真的就是赵太爷的老子一样。在对待男女问题,阿Q的思想与行为也是非常古怪。“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对于这种情况,阿Q往往怒目而视,或者大声说几句诛心的话,或者在冷僻处,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但阿Q却拧了小尼姑的脸,并觉得自己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有点古怪,仿佛比平常滑腻些,之后又向吴妈求爱,得到的却是谩骂与挨打。

阿Q的精神自救策略除了受制于外部的势力外,更重要的在于他人格上深刻的矛盾冲突。阿Q对自我的高要求使得他不断地在精神层面上强化自我的力量,使“我”常常会无限制地膨胀,他甚至想做一个完人,想凌驾于那些欺负他压迫他的众人之上,但是他头皮上的癞子却不能使他完美。阿Q贬低强势群体的心理反映了他自我的依赖性、盲从性,他想要融入其中的一种强烈愿望。他实际上是认同强势群体的存在,只不过他无法用正常的手段获得这种地位,于是只能从精神上不断美化完善自己想要的完美形象,即典型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虽然这种方法能够让他快速地恢复失去的心理平衡,但却无法真正地救赎自己。“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阿Q死之前的领悟使他膨胀的自我被无力的自嘲取代了,他的精神胜利法最后还是宣告破产。但反过来想一想,这种被他人批过很多次的精神胜利法让阿Q得到了内心精神上的暂时满足,这种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又使阿Q获得了生活上的勇气。如果没有这种心理机制的保护,说不定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中,他早就自杀了。也就是说“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种心态良好的表现,有助于化解目前面临的困境。

虽然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但是透过这个虚构的人物,在这种镜鉴中我们还是可以深刻揭示出自我灵魂的暗影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挫折或困境的时候,来点阿Q精神有时对于问题的解决是很有帮助的。如竞选失败,不妨这么想:“先让他体验体验,就当是我上任前的一个实习好了”;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时,“这样更好,重点大学里面竞争压力那么大,还不如轻轻松松在一般的普通大学学呢”等等,这样想有助于减轻失败带来的痛苦,更能轻松面对自己即将体验的生活。“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阿Q如果总是为其受辱或遭遇不公寻找理由,并为其开脱的话,那么他就太可悲了。我们如果只是沉溺挫折之中,不懂得排解,那么心理压力总有一天会把我们击垮,粉碎。

但挫折、困难这颗酸葡萄,不会因为你吃不着就变味。压力让你产生的抱怨心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你面对挫折的痛苦,但绝对不会使痛苦消失。一味地以阿Q聊以自慰,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最后可能丧失继续积极向上的动力,反过来讲会造成消极的影响。面对挫折,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正确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是自身不够努力还是外在因素的影响?找到问题症结之所在,积极加以改变,正确看待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障碍,合理地认识自我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睁眼看外面的世界很容易,但静心看自己的世界却不是轻易就能够做到的”,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即是说此。看清楚自己不容易,正视自己不想认可的消极心态更是不易。面对发生的问题,不要去抱怨,不要去掩饰自己的弱势,不要自欺欺人。要正视自己,即使是错了也要学会面对,因为这是改正的前提条件。果断地放弃阿Q精神,是自我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

学会应对他人的抱怨

不久之前,小雪的朋友婷婷失恋了。一段只维系了不到两个月的恋情就这样以男孩的出轨而宣告夭折。婷婷说:“分手了,却没有痛哭的渴望,更多时候是想哭哭不出来的压抑……”婷婷释放情绪的方式是诉说,向周围的人抱怨,熟悉的,不熟悉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是接近她的人,都难逃被当成“垃圾桶”的命运。小雪静静地、用心地倾听婷婷的诉说,没有丝毫的怨言。“为什么要放弃我?我到底做错什么了?为了配合他,我可以不做我自己,为了配合他,我可以放弃我自己。这么短的时间,他了解我吗?为什么他就不能试着站在我的立场为我想想呢?……”婷婷没有哭,但却抑制不住地反复抱怨着对方的错。

作为婷婷的朋友,小雪无法漠视婷婷无休止的诉说与哀怨。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诉说自己的想法、困惑时,即使你对他的论点不加赞扬,也要克制心中的冲动,千万不能中途插嘴,打断对方的话。因为,此时此刻对方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你的想法如何,而是自己心中的困惑是否毫无保留地得以宣泄。这个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把说话、表现的机会让给对方!做一个完全的聆听者!

小雪明白聆听者的重要性,所以最初的时候,小雪总是无条件地倾听婷婷诸多的抱怨与悔恨。但当小雪听明白整个事情的真相之后,她发现婷婷抱怨的一切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一味地怨恨对方,一味地责怪对方,却不从自身寻找原因所在。经过多日的情绪发泄,小雪认为如此地放纵婷婷,实际上是给予她某种程度上的认可与支持,认可她错误的做法,支持她对对方的指责与批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婷婷将永远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婷婷是一个漂亮气质性女生,也正因为这样,她的个性要比一般人高傲许多,自我许多。小雪本着为朋友好的意图向婷婷说到:“没有一个人能够容忍他人来操纵自己的生活与思想。从一开始你渴望恋爱的心理就已经决定你的恋情要由你来操控,遇到了他,你处处表现主动。然而在过程中,你希望对方来引导你,但你一开始的表现就已经表明了你是船长,不是舵手,无论舵手驶向哪里,没有船长的口谕航线始终没有方向。男生天生有保护女生的责任、权威,当这种权威遇到了更强的权威时,他只会无力,想爱却又无力爱,所以最理智的方法就是分手。”

分手了,婷婷没有哭泣,只有抱怨。她的行为意图只是在向众人表明:这不是我的错,完全是他的错。一方面为自己的心理症结找充分的理由,另一方面又能重新获得甚至控制众人注视的目光,所以她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诉说着自己感情所发生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很值得注意的是,她不停地强调对方是如何如何地爱她,喜欢她。实际上是用掩饰的手段来补偿自己控制的失败,她只是在保护自己。

小雪认为,婷婷的童年期肯定经历过一些创伤性事件,这些创伤性的事件由于没有及时处理好,而造成她不安全感因素的滋生。面对这种困境,她适当地利用了心理防御机制——控制,使自己免受心理痛苦。但是,一个人如果习惯用心理防御机制的手段去处理问题,结果反而会加重自己的心理痛苦。

心理防御机制有一个本质特征,就是逃避真实,否定真实的心理感受,歪曲造成痛苦的客观事件。控制的欲望导致她感情的失败,习惯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让她不停地向外界诉说,把责任归之为对方的错。

在婷婷意识表层她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而控制欲望的来源,正是她幼年期的不安全感所导致的。她期望通过自己掌握主动,从而使自己心理免受伤害与痛苦。但是当她遇上一个同样具有操控欲望的对象时,这种寻求安全的方式就会失效,所以分手是必然的。

回想一下,你周围有没有这样一些习惯抱怨,习惯哀怨的朋友呢?你是他们最亲密、最知己的好友,面对好友琐碎、无趣的怨天尤人,你会怎么做?是把说话、表现的机会让给好友,自己甘愿做尽心尽情的聆听之人,还是及时制止好友,以防其陷入“抱怨轮回”的漩涡中呢?很多人面对朋友的困惑与苦恼,总急于解救好友于水深火热中,所以在朋友诉说完之后,立即滔滔不绝说个没完,丝毫不给朋友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本来朋友是想发泄心中压抑已久的哀怨情绪,现在看来谈话已经成为对方的舞台。也许,你讲的合情合理,分析的头头是道,但过多地介入朋友内心的伤痛,朋友抱怨的筹码就又多了一项。

所以,帮助朋友梳理心中的困惑,给朋友一个抱怨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利于朋友情绪的疏泄。

然而,当一个人抱怨的心理得到了你默默的支持,就像溺水之人抓到一根救命的稻草一般时,滔滔不绝的责怨会越来越严重。因为在抱怨的过程中,人们的眼睛往往会被愤怒的情绪给遮挡,看不到事情的真实面貌,只知道自己是世界上被抛弃的人,受伤严重的人,而忘记了受伤的根源在于自己错误的理念。发现花生有325种用途的美国化学家乔治·华盛顿·卡佛说:“99%的失败是由习惯找借口的人造成的。”这话有一定的合理性。

也许,有人会说,抱怨的人情绪发泄出去了,真理也就随之清晰可见了。对于明智的人来说,确实如此。但反过来,明智的人也不会滔滔不绝地抱怨,怨天、怨地、怨命运。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其合理性。

面对寻找精神支持不停抱怨的朋友,作为他的好友,你不能坐视不理。在他情绪宣泄以后,要及时帮助他理出挫折的本源是什么,要让朋友明白自己抱怨为哪般,能够心中开朗。

以身作则的力量

美国作家威尔·鲍温曾在《不抱怨的世界》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四个约克夏人》,这个短剧精彩又有力地讽刺了我们如何习惯成为一个抱怨的人。要学会从抱怨的竞技场中淡然退赛,那我们就先从《四个约克夏人》中开始吧。

四位严谨优雅的约克夏绅士坐在一起,品尝着昂贵的红酒,畅谈着生活的所见所闻。刚开始大家的谈话都是积极正面的,大家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露出优雅绅士的品位与感觉。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大家的谈话越来越没意思,也越来越没意义,从其中一位绅士抱怨之前的困苦生活开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随之附和,并开始极力回想自己过去的不幸,互不服输的心理驱使着这四位优雅的绅士,仿佛只有我的不幸超越了你的悲哀,那么现在我就是最幸福,最骄傲的。情况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