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1430400000068

第68章 自卑心理——最重要的其实是真我(2)

在这场婚姻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造成这个局面的就是进入了传统的门当户对和郎才女貌的误区,即将是否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作为决定婚姻的关键因素。诚然,祖辈们在长久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得出门当户对的结论是有其合理性的。

首先,门当户对能够极大地避免双方由于经济收入的不平衡而带来的矛盾。其次双方组成家庭后,每天都在一起,要面对各种生活琐事,双方需要进一步的磨合。磨合中的矛盾很难避免。而双方由于各自的生活和家庭背景,决定了各自的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越大,双方越难长期和睦相处;差异越小,越能使双方尽可能快和顺利地走过磨合期。而门当户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双方的差异不会太大,从而快速地度过磨合期。如果两个人的生活背景相差很大,那么这个磨合期就很可能是漫长甚至痛苦的,以至于一方或双方对此难以忍受而影响感情,乃至于婚姻走向破裂。所以说,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些因素,无疑会给我们的婚姻带来影响。因此,在今天,这种门当户对的观点依然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择偶与婚姻。在许可的婚姻中,他的妻子在这方面显然符合门当户对的要求,双方在生活中的确没有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发生矛盾,她也的确帮助许可在事业上更快地取得了突破。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婚姻中,更重要的是双方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致。许可与他的女友,双方的价值取向一致,都是希望建立一个温暖的家庭,而非事业上如何辉煌。他的妻子刚好相反,他的妻子更看重的是他事业的成功程度,而不是致力于家庭的建设。这样观念的差距极大并很难协调。许可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的生活却变得混乱痛苦。这样的结果不是他和他的父母想要的。

再来说说郎才女貌的观点。在这段婚姻中,许可父母选择儿媳的一个标准是女方是否够漂亮。诚然,每一个人都追求美。《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母就为她最疼爱的宝玉想好了未来妻子的标准:“不管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的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贾母也喜欢美人,所以强调对方的模样要好,正所谓男才女貌。但是她也同样看重性格好——“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而许可的父母在为他选择婚姻对象的时候,显然忽略了性格问题。他们选择的儿媳漂亮,但性格骄横、争强好胜,缺乏包容心。这样的人放在什么环境中也很难和别人相处好。容貌对于许可与妻子的婚姻没有任何帮助,反倒成为了她骄傲的本钱之一,不断加大着双方的矛盾。这时候漂亮就成了摆设——别人看着舒心,只有自己才知道有多么的闹心。

许可是可怜的,也是可恨的。他没有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屈从父母的意志,在婚姻大事上竟然放弃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作为一个有着健全、成熟思想的人,却把人生交由别人来支配,这是一种不负责任,既伤害了女友,最终也伤害了自己,可谓咎由自取。

完美主义者的顾虑:

一切都优秀的人是不存在的

完美主义等于瘫痪。

——丘吉尔

张凌波已经35岁了,可是还没有女朋友,家里人和朋友们都开始为他着急了,多次为他介绍女朋友,可是都不成。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帮他报名参加了一个相亲节目。希望相亲节目能够帮他找到喜欢的女孩。

相亲特派员问张凌波:“你的要求是什么?”张凌波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走在街上过得去就行。”于是相亲特派员为他安排了一个女孩子。到了相亲地点,还没有见到女孩子,只是看到她的背影,张凌波就不愿意过去了。相亲特派员感到很奇怪,问他,他支支吾吾地说:“从后面看起来她的身材不怎么样?太胖了,还是短发。”特派员好说歹说才劝服张凌波去见一面。两人见面后,张凌波一直不主动说话,沉默着,交换电话号码的时候,张凌波以自己手机停机为由拒绝了。后来相亲特派员又安排了2个女孩与他相亲,张凌波要不嫌别人不漂亮,要不嫌别人没有气质,或者嫌别人不会打扮,甚至嫌别人是单眼皮都不同意。相亲特派员下来委婉地向张凌波表示他的要求太高,过于苛刻了,太追求完美了,这样是不对的,应该给彼此一个相处的机会,应该注重内在美。可是张凌波却表示自己的要求并不高,自己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甚至举例说自己的裤子3尺2寸长,长一分或者短一分都不行。

后来,在相亲特派员的努力下,张凌波终于找到一个漂亮时尚、长头发的,不高不矮的双眼皮女孩,见面后他很满意,主动留下电话号码。下来,相亲特派员询问女方的意思的时候,女方却反映感觉张凌波是个注重外表,不注重内在的肤浅的人。最后女方留下一句话:“我不喜欢过于追求完美的人。”这次的相亲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就这样,张凌波一直相亲下去,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女孩。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Hewitt曾经将完美主义性格分为三类:①“自我要求型”。他给自己设下高标准,一直不懈地追求完美,是严于律己者。②“要求他人型”。他替别人设下高标准,不允许出错,是严以待人者。③“被人要求型”。他追求完美的动力是为要满足其他人的期望,获得其他人的羡慕与赞赏。故事中的张凌波就属于第二类人。他一开始就在心里设定了一个模型,每见一个人就用模型去套,所以总能发现前来与他相亲的人或多或少的缺点,也就总是不满意。因为过度地追求完美,爱情当然也就不会降临,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这么苛刻的人生活在一起。

那么完美主义者有哪些特征呢?心理学家巴斯克认为完美主义者具备以下特征:

(1)过分注意细节,力求十全十美。完美主义者在处理事情时,会纠缠细节、吹毛求疵。因此,当处境困难或遇到挫折时,完美主义者就有可能被诱发出强迫症。

(2)要求规矩、缺乏弹性。完美主义者往往很固执,他们总是事先构思自己的计划以及实现计划的方法,并且在过程中严格执行,以做到万无一失。当其他人或者环境因素不允许他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构思和完成计划的时候,他们心中就会万分沮丧,有时甚至发出愤怒,诱发狂暴症。

(3)注重外在的表现。完美主义者很在意外界给予他(她)的评价。这类人迫切需要从外界的好评中取得对自己的肯定,可是往往他们的方式会引发别人的反感,完美主义者对此很敏感,所以会更加地迫使自己完美。

(4)不允许犯错误。“失败者”三个字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字眼,他(她)绝不允许自己被冠以这样的称呼,于是他们一遍遍地强迫自己去准备,去思考,去实现,所以完美主义者实际上都有点轻微的强迫症。

(5)自信心低落。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原因在于想获得别人的肯定,想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不难看出完美主义者的内心是缺乏自信的,他们的自信都来源于外界,永不满足,永不放弃,不停追逐。

(6)追求秩序与整洁。所有东西保持一定的秩序和整洁意味着一切都在完美主义者的掌控之中,所以完美主义者都是计划性很强的人。

(7)自我怀疑。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只能作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艺术上实现。所以生活往往达不到完美主义者的要求,目标达不到,完美主义者会在根本上认为是自己不够完美,最后会对自我产生怀疑。

(8)无法信任他人。完美主义者连自我都会怀疑,当然无法相信别人。他们坚信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为可靠的,所以完美主义者都有很强的控制欲,他们将精力投注到那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面,努力去改善它们,尽量使其完美,乐此不疲。

在对待爱情上,他们对配偶要求同样颇高,虽然他们对待爱情是忠实的,而且是全心全意地付出的,可是配偶们却往往因为他们的过于要求完美而时刻紧张,担心自己万一不再是他们眼中的完美会被毫不留情地抛弃,或者觉得自己时刻保持着完美很累而放弃这段爱情。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某个男子执意寻找一个将小龙女般冰清玉洁、黄蓉般聪慧睿智、王语嫣般贤惠忠贞等优点集于一身的女子,并与这个梦中情人演绎一场浪漫动人、美满和谐的感情历程,无疑是不可能的,所以完美主义者很容易在爱情的旅程中受到挫折和伤害。如果想克服完美主义带来的伤害,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想追求到自己的爱情,应该重新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的估计,既不要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过高,更不必过于自卑;②在与人交往中“降低”自己的要求,学会满足,学会包容;③学会解放自己,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④学会放下,要知道再完美的东西也有老化、毁坏、消失的一天,享受努力的过程就好。

被拒绝的挫折:爱情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张爱玲《半生缘》

杨洋刚进入公司,和张超成了同事。张超比她早两年进公司,算是一个前辈,平时也对她有所照顾。慢慢地,在接触中他发现她性格温柔娴静,行事稳重大方,善解人意,自己开始喜欢上她了。经过平时有意无意的闲聊,张超知道了她目前还没有男朋友,心中暗喜不已,展开了自己的追求。他在公司里更加关心她,经常主动帮她完成一些工作。有时加班晚了,还会给她买消夜。渐渐地,同事们都知道了这件事,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开始起哄,好几次弄得杨洋脸都红了。就这么两个月后,张超在她生日的时候向她表白,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的女朋友。出乎他意料的是,杨洋居然迟疑不决,沉默了半晌才挤出一句:“你让我好好想想。”张超先是懵了,然后急了:“我对你这么好,大家都知道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杨洋还是那句话“你让我好好想想”。这次对话自然是不欢而散。回家后,张超想了想,觉得自己刚才的表现太过心急,话说得重了些,赶紧给杨洋发了条短信道歉,同时再次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谁知等来的却是这么一条回复:“你的人很好,很照顾我,谢谢你。我想我们可以成为好朋友的。”张超彻底傻了,工作了两年,这是他第一次对一个女孩动心,也是第一次主动追求对方,没想到竟然是这种结果。自己的条件也不差啊,她为什么这么拒绝我?我不够优秀?她看不起我的什么地方?他想了一个晚上,越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第二天上班,他开始躲着杨洋,他总觉得杨洋看他的目光中有一种轻视和讽刺的意味,只有把自己紧紧裹起来,冷漠相对,才让他觉得找回了一些面子。杨洋认为他是因为自己的拒绝而不满,也不好说什么。两个人就这么淡了下去。半年后,张超调到了另一个部门,两人就这样彻底失去联系。3年后,他听说了杨洋结婚的消息,对方现在正和他同一个部门。在一次本部门的小聚会上,大家起哄让新郎李磊讲讲是如何抱得美人归的。李磊讲了两人之间的很多事,张超这才知道,原来杨洋家庭不幸,父母感情失和,导致她对婚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对恋情也是心存疑虑。李磊也是在和她的工作接触中喜欢上她的,一开始也像张超那样被拒绝。但他没有气馁,坚持润物细无声地呵护她,终于打动了她,也消解了她的恐惧,两人最终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张超默默听着,没有说什么,一直埋头喝酒。同事们都说这个人平时都不怎么沾酒,今儿个看来兴致不浅啊。

当然,我们很容易就看出来,张超是真的伤心了。一个很好的女孩就在他的面前,他不是全无机会。两人之前的接触一直比较愉快,这就使得在对杨洋的追求中,他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表白后,杨洋的拒绝让张超彻底失望,只顾着伤心,却没有想过她在拒绝他之前为什么会迟疑。其实这种迟疑表示她没有完全否定他。应该说,张超的机会比别人大得多,最后却错失了一段美好姻缘。不怪别人,只能怪他自己。

贺梅在面对刘宇的追求时,简直不知所措了。这个平时一直嘻嘻哈哈的人居然一本正经地让她当他的女朋友。她下意识地拒绝了。刘宇觉得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虽说贺梅条件很好,可自己也不差啊,喜欢自己的女孩可不少。从来只有他拒绝别人,现在好了,让一个小姑娘打破了纪录。加上知情的朋友很快拿这个事开玩笑,更让他觉得一种深深的挫败,他甚至猜测说不定贺梅正躲在哪个角落里看他的笑话。这么一想,脸上更烫了,他暗暗发誓:“这辈子我都不会再多看你一眼!”他在生气的时候,贺梅也在矛盾中。其实,刘宇向自己表白,她也有一些开心,但是心中又有一些惶恐。她是一个乖乖女,虽说身边不乏追求者,但她一直没有谈过恋爱。她对刘宇有好感,但觉得自己对他的了解不够,就这么贸然答应他了,她怕自己有一天会后悔。想想今天他一脸的失落,她觉得有些愧疚,第二天见面了,她主动和他打招呼,却只看到他冷漠的表情。刘宇以为她是在嘲笑自己,贺梅以为他之前的表白其实是逗着自己玩,使自己自作多情了,伤心之余却也无可奈何。两个人就此疏远。

幸福离这两个人本来很近,结果因为一次被拒,刘宇就紧紧关上了心房,使得一切都戛然而止。他忘了一点,自己有选择另一半的权利,那么在他表白的时候,贺梅也有选择另一半的权利。为什么自己可以选择,贺梅就不可以呢?她自有她的想法甚至顾虑,她有权说“可以”,也有权说“不”。这两个例子中的女孩不愿意匆忙答应,正表明了她们对感情的认真,而她们拒绝对方的原因也是情理之中的。所以,不要那么迅速轻易地将这种拒绝与自尊受损画上等号,多了解一下对方拒绝的理由,看看这一切能不能改变。过度的自尊心只会使我们远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