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名人演讲(大全集)
1432700000005

第5章 政治演讲——人类发展的里程碑(4)

中国共产党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而奋斗。在今后,它也一定要继续为这种大团结而奋斗。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定要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及其发展和巩固而进行不懈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一起,在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忠诚合作,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凡是中国共产党参加并一道通过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将坚决地执行并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最高威信而奋斗,不允许任何人来破坏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所要采取的态度。我们也希望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以至全国人民,对今天开幕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采取同样的态度。

在今天建立起来的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是有它的坚固的政治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即将由政协筹备会提交全体会议讨论和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我们认为这个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端重要的文献。它说到了我们的一般纲领,确定了我们国家的政权机构和军事制度,决定了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

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那些事是不应该做而且不允许做的。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的经验,而制订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这个共同纲领,经过政协全体会议的讨论和通过之后,中国共产党当完全遵守它的一切规定,并号召全国人民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在这样的政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及政治协商会议,在世界上将是无敌的。

中国人民革命大团结万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说明提示:

在建国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加强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这篇讲演。

▲努力,服从,协同(黄兴)

努力,服从,协同

——在武昌受任民军战时总司令时的演讲

黄兴

1911年11月

兄弟才识本不胜任,既承不弃,亦不能不尽力。现今各省响应,大功已将告成,然我同胞亦不可以此自满。兄弟今日有三层意思勖我同胞:第一须努力。现在黄河铁桥已毁,敌兵已无归路,誓不能不拼死命以与我对敌。我若稍存畏缩,敌即攻入我腹心矣。临战时倘不努力,后退者决意斩首示众。

第二须服从。军队纪律,非服从不可。倘不服从,长官命令皆不能行,此种兵士万不能以之临战。以后,军界同胞须服从长官命令,无论如何危险,皆不得规避。(众拍手)第三须协同。自来成大事定大业者,必自己能同心协力。若自己各存意见,互相枘凿,无论有何种势力,皆不能成事。

洪杨之败,其前车之鉴也。我同胞无论办事人及兵士,皆宜互相友爱,以期共达其目的。

此次革命,是光复汉族,建立共和政府。斯时清廷仍未觉悟,派兵来鄂与民军为敌,我辈宜先驱逐在汉口之清军,然后进攻,收复北京,以完成革命之志。今日既承黎都督与诸同志举兄弟为战时总司令,为国尽瘁,亦属义不容辞。但是军人打仗,第一要服从命令,第二要同心协力。自今而后,对于作战,倘有不服从命令及临阵怯敌者,即以军法从事。尚望大众努力前途为要!

◎说明提示: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革命时期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汉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与英相撒切尔夫人唇枪舌战香港问题(邓小平)

与英相撒切尔夫人唇枪舌战香港问题

邓小平

1982年9月24日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33年,再加上15年,就是48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15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台,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

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所以英国政府应该赞成中国的这个决策。中英两国应该合作,共同来处理好香港问题。

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我们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制定我们在15年中的方针政策以及15年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因为对他们也有好处。我们希望中英两国政府就此进行友好的磋商,我们将非常高兴地听取英国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这些都需要时间。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

现在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如果香港不能继续保持繁荣,就会影响中国的四化建设。我认为,影响不能说没有,但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建设,这个估计不正确。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么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人们还议论香港外资撤走的问题。只要我们的政策适当,走了还会回来的。所以,我们在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的同时,还要宣布1997年后香港所实行的制度和政策。

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1997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希望从夫人这次访问开始,两国政府官员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很好地磋商,讨论如何避免这种灾难。我相信我们会制定出收回香港后应该实行的、能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我不担心这一点。我担心的是今后15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制造混乱是很容易的。我们进行磋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两国政府,而且包括政府要约束厂商及各行各业,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不仅在这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不要发生大的波动,1997年中国接管以后还要管理得更好。

我们建议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15年怎样过渡得好以及15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

◎说明提示:

1982年,英国女首相访华,邓小平和“铁女人”在北京会晤,唇枪舌剑已在世人的预料之中。上面便是邓小平于9月24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就香港问题发表的著名讲话。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一场谈话不仅实质上决定了1997年香港将实实在在地回到祖国的怀抱,而且从公关谋略的角度来说,也是经典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是我国最有威望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机智的谋略家、风趣的交际家和雄辩的演说家。

▲用心·务实·为香港(曾荫权)

用心·务实·为香港

曾荫权

2005年6月2日

今日,特区政府收到中央政府的批文,正式准许我请辞政务司司长之职,6月1日生效。我现在可以正式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同时公布我的施政纲领,并在两个星期之内,向选举事务处呈交提名表格。

参选行政长官,是本人毕生最重大的一个决定,也是我个人事业上另一个转折点。我的家人和朋友对我坚定的支持和鼓励,我十分感激。但由于这个决定,也关系到香港人的福祉,上个星期,我曾经独处省思,为香港、也为了我自己的抉择而诚心祷告。

能够参与行政长官选举,我感到自豪。我来自香港一个寻常百姓家,与大多数香港的子弟一样,我曾经是香港的一个平凡的学生、为生活而奔波的推销员,后来又成为市民的公仆。如果不是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和香港人的鞭策和信任,我不可能在特区政府内担当核心的职位。

决定参与行政长官选举,我也无限感恩。我不会低估面临的挑战、艰辛,但我明白在市民和中央政府的继续支持下,我有信心会克服在未来一些日子种种可能的困难。无论有没有其他人士得到足够的提名参选,由明日开始,我将首先会见选举委员会,然后进行一连串竞选活动,面对全香港市民,宣布施政纲领,开诚布公,令全香港各阶层的人明白,一旦本人当选,我管治的政策方略。

香港是一个自由社会,我们珍视而认同的价值观,基本法已有所保障。行政长官严格按照基本法治理香港,我相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切实可行,也对“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充满信心。然而,要使香港的未来不断成功,捍卫我们香港人的价值观,需要全港市民的共同努力和决心。

在人生路上,在香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我踏上新的征途。在欧洲战役之中,一位领导盟国的卓越领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给我们工具,我们会完成任务。”(Giveusthetoolsandwewillfinishthejob)在我宣布参选的日子,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我需要克服困难、消除障碍,以善其事、利其器的精神,也需要战无不胜的工具,但这件工具并不是摧毁性的炮枪,而是七百万香港市民对我的勉励和支持,以及社会的宽容和理性。让我们忘却过去的怨愤,拨开七年多以来的惶恐和激昂,只要我们携手并肩,包容共济,一切分歧和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

答案在哪里?在于我们的地理,在中国的南大门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脉搏一起跳动。

答案在于我们的活力,我们的生活方式,享有自由的信息,健全的法制,国际的金融经贸地位,实干苦拼的企业精神。

我们要汲取经验,增加效率,巩固本元,改革弊端,鼓励宽容,建立一个行政主导的多元社会,加强向市民问责,继续改善行政和立法机构的关系,维持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廉洁和政治中立,从而达到“强政励治,缔造和谐,福为民开”。

我们要依据基本法以循序渐进方式发展民主政制,以其最终实现行政长官和立法机构的双普选。

我们要合力在社会重燃生机的火花,重建生命的自信和尊严,令我们这个社会,无论什么族裔、宗教、政治信仰、社会阶层,无论在香港出生成长,还是寓居暂住,都以生活在这个城市为荣,资金流动,人才勃兴,都会感到香港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机会之城,安乐之乡,都认同香港是一个难忘的都会,有我们共同见证过的欢慰与感触。

这就是我的香港之梦。

命运对我十分眷顾,我由推销行业转职到政府,由推销药品到弘扬一套管治理念,其中我与大多数香港人的成长经过一样,遇到过挫折,遭受过嘲讽和怀疑,但我坚持我的良知和原则,经历了四十年来香港的风雨。

四十年前,香港由渔村开始逐步演变为商港,当年我不过是一个孤单的推销员,但今天我希望有机会在另一个层面服务香港市民,我深信我以后不会再孤单,因为我是香港人的子弟,因为我服务的祖国,今天拥有强盛的实力和信守契约的诚意,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我得到你们的信任,将有千千万万人与我一起上路同行。我相信国家会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我也希望香港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中华民族的一分才智和心力,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时代,如果我得到大家支持,让我接受这项更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保证我会以一贯忠诚,服务香港,天地一心,此志不渝。

今天,我诚意邀请香港市民,我敬爱的父老、兄弟和姊妹,齐心协力,为香港再创生机。过去,我们荣辱与共,今天,我们风雨同舟,我诚恳地希望能与你们每一位人携手共创一个光明而丰盛的未来。

(选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