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爱让我们长大
14396600000004

第4章 第一任校长

浑河,沈阳的母亲河,自东北向西南从沈阳蜿蜒流过。具有2300年建城史的沈阳老城紧紧地依偎在她的北岸,白昼车水马龙,入夜灯火阑珊。浑河之南,一座新城也正在迅速崛起。我要介绍给大家的浑南新区第二小学就坐落在这座新城里。沈阳129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千余所中小学,其中不乏百年历史的老校,与之相比,浑南二校建校仅一年多,可以说是一所没有历史的学校,实在是名不见经传。但是,浑南新区为浑南二校聘请的第一任校长在沈阳教育界却是赫赫有名。

丛莲芳,浑南新区第二小学的第一任校长。

翻开丛莲芳校长厚厚的履历表,一连串的荣誉记录着这位从教三十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艰辛而又光荣的历程。

她是沈阳市教育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劳动模范。从事教育工作36年,历任沈阳市第一六四中学教导主任、团委书记,沈阳市沈河区大西四校党支部书记、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她是沈阳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科教文卫委员,辽宁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沈阳市东陵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顾问,沈阳市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发展咨询顾问,沈阳市教育局教育费附加专项经费管理使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她曾任辽宁省创造力开发专业委员会理事,沈阳市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现任沈阳市教育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少年新闻学院沈阳分院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她曾获得过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个人,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省、市“三八”红旗手,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沈阳市优秀专家暨沈阳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众多荣誉称号。还获得过全国“星星火炬奖章”、辽宁省“五一”奖章,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学校文化管理示范校长。主持、参与的教科研项目多次获国家省市优秀成果奖,20多篇论文被评为国家、省、市优秀论文。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价它的校长。一所学校精神的铸就、特色的形成、品质的提升,是校长办学理念和教育实践最好的诠释。

四年前,在沈阳市小学校长论坛网上,我曾在丛莲芳校长的文章后跟帖:“丛莲芳校长是全市小学中唯一在职的沈阳市教育专家。她在长期的小学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贯穿于教育实践的始终。更为可贵的是,她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用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炽热的真情带动了一个优秀的团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前辈,我不敢说这是评价。当年,我只是借助网上论坛那样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怀着深深的敬意,说出了自己在和丛莲芳校长接触的过程中,在我一次次走进她的学校时,她的一言一行,学校里的一草一木,学生和老师们的一张张笑脸,传递给我的一种最真实的感受,一份最深切的感动。

在谈到丛校长时,熟悉她的人们用得最多的词语是“敬业”、“投入”,很多人还要在前面加上“特别”两个字。有人说,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她根本可以不去做,即便做,也没有必要那样去做,但是她,非但要做,而且要尽全力去做。老领导对她的评价是“会带队伍”。专业人士说她最可贵的是“始终在状态”。丛校长自己则坦言:追求卓越,不服输是我性格的写照。

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她的办学。

最有说服力的,不是她昨天的辉煌,而是她今天的执著。

2006年8月,丛莲芳出任浑南新区第二小学第一任校长,开始了她一生中的又一次创业。这是一次真正的创业,真正的白手起家,真正的从头开始!

2006年9月1日,应丛校长的邀请,我参加了浑南二校的开学典礼。浑南二校距沈阳中心城区大约10公里,按照请柬上的指点,沿沈阳城区主要交通干道青年大街由北向南,穿越浑河后,拐入右侧的沈营路,不多时,便来到位于浑南新区夹河街1号的浑南二校。

学校围墙四周插满了各色彩旗,丛校长一身红色套裙站在校门口迎候来宾,老师们则都是白色上衣。校长从容自若,负责迎宾的老师们笑容可掬,孩子们的表情虽然略显羞涩,但也是彬彬有礼。

因为到得早,有足够的时间尽情参观。学校占地18000平方米,看起来方方正正,几乎和所有北方学校的教学楼一样,为了采光的需要,高四层的教学楼坐北朝南,摆出一个长长的“T”字形,西边校门的右侧是一个尚未完工的多功能报告厅,若干立柱和一个通透式的高大屋顶将报告厅和教学楼的西端连接在一起,看起来有一些现代和时尚的气息。

一进教学楼,最抢眼的是一只一人来高的硕大的金色地球仪,颇让人喜爱,红色的条幅告诉来访者,那是当地一个乡政府赠送的礼物。大厅里还有两个兄弟学校赠送的四只大瓷瓶。一架三角钢琴,则是来自施工单位的礼物。一楼、二楼安排了10个教学班和老师们的办公室,每间教室里只有电灯、黑板和桌椅,三楼、四楼,空荡荡的,雪白的墙壁静静地矗立着。除了这些,10200平方米的教学楼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后来,在和丛校长的长谈中才得知,典礼那天最值钱的三件家当,都是她向捐赠者索要的。地球仪在开学后立即派上了用场,丛校长要让地球仪开口说话,于是学校为孩子们开设了第一门校本课程“地球仪之最”;那四个瓶子,似乎应了“四平八稳”的说法,学校向着既定的目标稳健地走出一步又一步;被“勒索”钢琴的施工方掏了腰包还对丛校长啧啧称道:“还是城里人,真会要东西!”

八点三十分,开学典礼正式开始。

全体家长,市人大、市政协、市教育局、浑南新区管委会的领导,学校开发单位、物业公司和周围社区代表出席了典礼。

领导讲话自然少不了,之后是市教育局的一位副局长向第一任校长授校旗。在和丛校长第一次长谈时,她动情地告诉我,当时的情景让她永远不能忘怀。她说,当她从局长的手中接过那面叠得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的校旗的那一瞬间,突然非常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份责任太重了”!“局长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我也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握了很长时间不想撒开。”这之后,我也曾特意问过那位局长当时的情景,局长告诉我,丛校长的眼里含着泪水,他也非常感动。

浑南二校18000平方米的热土上,第一次奏响了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次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在国旗下,全体学生庄严宣誓:

我是一名光荣的浑南二校学生,我有决心做到:胸怀大志,发奋读书;有信心做到,学有所成,长大成才;我一定会做到,爱我们的学校浑南二校,爱我们的家乡浑南新区,我们一定会人人快乐,人人成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在国旗下,全体教师庄严宣誓:

我是一名光荣的浑南二校人民教师。我有决心做到:为人师表,师德为首;我有信心做到,教书育人,培育英才;我们一定会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学校。

在国旗下,丛莲芳校长庄严宣誓:

忠诚于我毕生热爱的教育事业,忠诚于我即将为之奋斗的浑南二校,忠诚于全体师生。把浑南二校建设成我们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整个典礼,流畅、简朴、隆重、神圣,无可挑剔。

记不清是听到哪一处,反正典礼上我流泪了。让人动情的是那种神圣感,而神圣,正是学校教育应有的感觉。在后来的日子里,丛校长一次又一次地把各种仪式和典礼作为塑造学校文化的载体,其间,对这种神圣感的追求,被丛校长和全体师生发挥到近乎完美和极致,让人赞叹,令人折服。

典礼结束后,我是较晚离开的一个。脚步落在方砖甬路上,能感觉到明显的松动,那整整齐齐的一块块彩色砖一定是铺了不长时间,说不定就是前一天的夜里,根本没有用水泥勾缝,显然是为了迎接开学赶工期突击的结果。一眼望去,有些地方已经明显地凹了下去。一年半之后,在和丛校长的交谈中证实了这一点。事实上,典礼结束后,砖就都被揭下来重新铺设,孩子们就在教学楼后面的一小块空地上临时将就着做操、上体育课。

人群散去,留给丛校长的不只是这些松动了的方砖,更有无边的寂静。从前是每逢招生旺季不得不东躲西藏,各方人士趋之若鹜,人满为患,如今是打着广告到处宣传,家长等待观望,教室闲置;从前是门庭若市,如今是鞍马稀落。

年初,在和丛校长第一次的长谈中,丛校长回忆起建校最初的那段时光,感慨万千。在她记忆的深处,最难以磨灭的就是那份寂静。

2006年8月24日,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丛校长把自己的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办公桌、书柜上的每一把钥匙整齐地插在钥匙孔里,但是,当继任校长站在她面前,当她要把门钥匙交到继任校长手中的时候,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那如潮水般翻滚的波澜。她说:“交这把钥匙的时候太难了!”一个她生活、工作、奋斗了23年的地方,那里有着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无法割舍、更不愿割舍的记忆。

钥匙交出去了,丛校长头也未回径直地离开了文艺二校,来到浑南新区第二小学。新学校、新环境,和过去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生源、师资、设备、人气都不能同日而语。最初的日子,很不适应,突然没有了各种会议,没有了各种通知,没有了各种检查,甚至没有了电话!一整天、一整天没有一个电话打进来,遇到棘手的问题也不知道打给谁,翻开电话本,原来的电话全都没用了!317个孩子,10个教学班,全都安排在一楼和二楼,整个三楼安静得让人无法形容,无法忍受。她的心被这种寂静包围着、纠缠着、撕扯着、吞噬着,坐立不安,无所适从,透不过气来,有时竟需要定下神来,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一天上午,丛校长突然向副校长发问:“今天上课没有?”副校长一怔,未等回过神儿来,丛校长又补了一句:“你在这儿吧,我回家了!”

这是一个在心理上真正认同、接受的下午。那天,丛校长独自一人在家里思索了半天,用她的话说,“心情复杂,想了很多,收获很大。”正是从这个下午开始,从教三十六年的老校长开始了新的创业。

作为一名老校长,丛校长深知在学校的发展中,校长的思路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出路,从而影响学校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更深知,用昨天使自己成功的思维方式,是不能实现一个新目标的。

过去的一切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割舍,又必须清空头脑中原来习惯的思维方式,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头做起。

丛校长常对老师们说,我们的学校就像一张白纸,我们要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作为学校的创始人,第一任校长,开始在她的心中为浑南二校描绘一幅美好的画卷。

她画得很慎重,很精心。她先拿铅笔轻轻地打出框架,手里还握着一只橡皮,随时征求专家、朋友、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擦去那些不理想之处,然后再和大家一起共同给这幅画着色。

在对校情、学情、师情、家情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她拿出了一张草图。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世纪新城,多数为回迁居民,也就是那些失地的农民。建校之初,学校有教师42人,其中,本科32人,占教师总人数76%;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31人,占74%;党员9人,占21%;英语四级12人,占29%;骨干教师6人,占14%;学科带头人1人,占2%;区优秀教师6人,占14%;除丛校长外,教师平均年龄25岁,已婚教师7人,占17%。317名学生中,独生子女率为65%;家庭配有电脑率为17%;课外补习率为43%。在300多名学生中,除了102名一年级的新生,其余200多名学生都是从其他学校转学过来的,或是慕名而来,或是离家近,接送方便。学生父亲有固定职业率为29%,母亲为21%,本市户口率为69%,在住房方面,租房率为28%,60平方米以下的占24%,60—100平方米的占43%,100平方米以上的占5%;经济方面,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占4%,500—1000元的占26%,1000—2000元的占48%,2000元以上的占15%。与浑北城区学校学生相比,获取信息的渠道少,课外知识补充少,家庭启蒙教育程度较低,家长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对学校的依赖性更强,对于学校的期望值在某种程度上比老城区的家长还要高。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尽最大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在丛校长的眼里,这是一所承载着当地居民热切期待的学校,承载着学生们长大成才愿望的学校,更是承载着年轻教师事业发展激情的学校。经过细致的思考,建校初期,丛校长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初步定为:回馈社区的期待,办出更好的学校;培养学生的兴趣,厉行高效的教育;关爱教师的发展,铸造和谐的团队。提出要树立“上下同心,只争朝夕,同伴互助,勤勉自强”的学校精神,实实在在创业。下定决心和全体教师一起做好五件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多干对学生有用的事;多干地区居民满意的事;多干为新区增光添彩的事。在工作策略上,对上认真贯彻执行政策,并且积极争取政策,为我所用;对内夯实基础,强校强师;对外广交朋友,同心办校。

随后,她满怀期待地设计了学校三年的发展目标,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亮点工程,主要有校园书城、科技长廊和信息化建设。二是团队建设的凝聚与提升工程,针对新任教师偏多,热情有余经验不足的特点,开展“爱在二校,我与二校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使年轻教师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青年教师制订三年成长计划,“一年合格,站稳讲台;二年升格,闪亮登场;三年破格,地域名师。”三是质量立校的“三一”工程,即托出三分之一的优等生,让他们成为特长加优秀的学子;扶持三分之一的中等生,让他们成为基础扎实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帮助三分之一的学困生,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丛校长认为学校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校长只有拥有这种质量意识才会在治校的过程中,认清短期功利与长远利益的区别,从而采取更加负责的、有预见的、加强质量评估和保障的管理模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成为丛校长执著追求的目标。四是特色建设的双星工程。在学生中开展摘取基础星和特长星活动。设立基础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以及行为养成等方面都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人人基础过得硬,都能采摘基础星。特长星设立的目的是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精心呵护每个孩子兴趣的萌芽,从兴趣入手,使孩子们的爱好成为特长,叫响二校的学生人人有特长,与此同时,“特色群”建设将成为学校最大的特色。五是学校建设的开放工程。现代化教育应该是开放式教育。丛校长要求浑南二校的办学要在理念上打开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围墙,让学校独享的教育资源成为学校与社区共享的资源,让社区的丰厚资源融入校园,实现学校与地区资源的整合,推动社区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融洽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营造良好和谐的人文氛围。

这的确是一张草图。但是,从这张草图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个教育专家的远见卓识。

更为可贵的是,丛校长没有急于让这些精神、理念和目标“上墙”以装点门面。口号装点得再精美、再突出,如果不能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也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深入了人心,才能在行动上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后来的日子里,这张草图不断地得到修正。经过多次论证,学校办学理念最后修改为:“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引领每个孩子的发展,分享每个孩子的成功。”办学目标锁定在:“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崇尚创意的校园,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家园,社区共享的学园。”在浑南二校,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确定,是全体教师达成共识的结果,从而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及时确立,为学校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组织的文化常常反映组织创始人的远见使命,因为创始人有着独创性的思想,所以他们对如何实施这些想法存在着倾向性,他们不为已有的习惯或意识所束缚。创始人通过描绘组织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方式来建立组织早期的文化。由于新组织的规模较小,从而使得创始人能够使他的远见深刻地影响组织的全体成员。所以,一个组织的文化是以下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1.创始人的倾向性和假设;2.第一批成员从自己的经验中领悟到的东西。”(【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

或许,对于一名教育专家来说,提出一种学校发展的假设并不难,一所新学校,就好比一粒种子,我们有理由期待它开出最美的花朵,也有理由期待它长成参天的大树。

但是,这粒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能不能开出最美的花朵,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绝对是对一名教育专家真功力的检验!

一年半过去了,在二校,这粒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和学校有关的每一个群体,学生、老师、家长,共同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领悟着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