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爱的教育
14470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而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在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

幼儿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幼儿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对人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关键的塑造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在五岁前奠定的。你们对五岁前儿童所做的一切,就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而以后是继续教育人、造就人的过程。”现在许多国家都把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以促进幼儿教育的更好发展。而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对幼儿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影响其终生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幼儿教师要继续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而且还要担当起培育幼儿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重任。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顺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为人师表”的整体素质,才能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乌申斯基这样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幼儿教育是用心灵浇灌心灵的工作,需要幼儿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倾心耕耘,才能给孩子光明的未来。

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幼教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的良好保证。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让自身远离各种心理问题的侵扰,有效地指导幼儿的认知和行为,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而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增强教师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更加坚定教师的职业选择,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断奋进。同时,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幼儿教师会给幼儿潜移默化地传达正向的、积极的思想,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品德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为了满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的现实需要,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殷切期望,我们编写了这本《爱的教育——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指导》。

本书深入研究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教师的相关要求,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相结合,针对幼儿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解析,不仅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还加入了比较贴合幼儿教师实际的心理保健方法。全书共六章内容,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以“幼儿教师与心理健康”开篇,阐明全书主旨;在分述中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详细论述,让读者对整个过程了然于胸;最后以“做身心健康的好老师”收尾,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四有”好老师的重要理念有效结合,进行主旨的升华,将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的子课题“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专业知识标准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用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教学和在职幼儿园教师培训的现实需要。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等相关文献资料,充分考虑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在职幼儿教师的认知特点及规律,更具实际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同时,本书的编写还借鉴和参考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同行和同学们的批评指正,提出宝贵建议,便于本书的完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