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汤一介传(增订版)
14470700000001

第1章 增订版说明

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汤用彤是融汇中西、接通华梵的哲学家,曾出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副校长;

他学养深厚,令人景仰,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看望……为编纂规模大于《四库全书》的文化巨著《儒藏》,

他呕心沥血、倾心奉献,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谨以此书纪念哲学泰斗、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我对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的崇敬已久,早就筹划为他出版一本传记。终于在2009年的时候,通过汤一介先生的发小闻立雕(闻一多先生的次子)联系到汤一介先生。在征得了他本人的同意后,我请了李娟娟女士来执笔。

自从《汤一介传》2011年9月出版以来,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更受到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充分体现出国人对国学的重视程度和对国学大师汤一介的敬仰。本书出版不久后便进行了重印。

今年9月初我应邀到湖北黄梅参加9月10日上午的汤用彤纪念馆开馆仪式。汤先生的亲朋好友、众多学生齐聚一堂。但不幸的是汤一介先生于9月9日晚逝世,没有听到父亲纪念馆开馆的消息。与会众人非常惋惜和悲痛。随后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出版社计划把汤先生自本书出版以后至逝世期间的资料增补至书里,以对汤先生的一生作一个比较完整的记录。于是有了这本《汤一介传》增订版的诞生。在此次增补过程中,乐黛云、刘美珍、雷原、王文利、刘碧澄、杨浩、王婉莹、汤梦妮等都提供了有关汤先生的宝贵资料,在此特别感谢。

使各个方面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国学和了解国学大师汤一介,正是策划这本书的初衷。

本书策划人兼责任编辑 刘志宏

2015年元月于北京新华出版社

汤一介先生生平

汤一介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儒藏》编纂与研究”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儒藏》总编纂,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孔子文化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汤一介先生1927年2月16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湖北黄梅。1947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1951年到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工作。1956年调回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评为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汤一介先生的主要教学及研究领域为魏晋玄学、早期道教、佛学、儒学、中西文化关系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主要论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英文)《在非有非无之间》《非实非虚集》《昔不至今》《佛教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我的哲学之路》《儒学十论及外五篇》《瞩望新轴心时代》等,以上著作皆收入十卷本的《汤一介集》。

20世纪80年代,汤一介先生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引领了当时的文化热。2003年,他以古稀之年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目前有中、韩、日、越等国近五十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四百余位学者共同参与。《儒藏》的编纂为传统文化研究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1年,汤先生主编完成了九卷本《中国儒学史》,该书是迄今为止资料最翔实、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的中国儒学通史,荣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新闻出版总署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汤一介先生是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界开风气之先的代表性人物。他对中国哲学精神的把握、对魏晋玄学的研究、对道教和佛教的探索、对中国解释学的发掘、对古今文化问题的思考、对大型学术项目的设计和指导,都体现着先生究天人之际、探寻真善美的学术自觉,以及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汤先生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

汤一介先生千古!

(本文图片由新华社发 孙德利摄)

哲人远去,风范永存。

——王恩哥

未名湖畔鸟飞何疾,我虽迟慢誓将永随。

——乐黛云

惊闻吾友一介兄驾鹤仙游,五内戚惋,殊深感悼。

兄功在国、族,德厚道深;其复兴儒学,重构我族自尊、自信,允为中华文化之功臣。感佩之忱,莫可尽言。

尚祈未亡者节哀,保重身体,以竟一介兄未完之志自持。

专此致候。

——饶宗颐

改革开放以来,汤一介先生恢复了学术研究,与父亲、国学大师汤用彤注重佛教研究不同,汤先生开始关注玄学和道家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角度。后来更侧重儒学的研究,关注对儒学新的诠释,引进了西方诠释学这一套理论来研究儒学。之后,又重新关注一个新的思想时期的出现,关注轴心时代,特别是第二轴心时代。汤先生能够抓住西方学术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紧跟这个时代世界学术研究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担当《儒藏》的编辑任务,这个工作艰巨,很不容易做好。但是由他主持将近十年以来,作出了相当的成绩,《儒藏》出了相当一部分,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他的去世是学术界一个很大的损失。

——楼宇烈

国学泰斗汤一介教授常年致力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保护,一生秉承“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家训,创办中国文化书院,重启传统文化热潮,以八十高龄执掌《儒藏》整理工程,他毕生淡泊名利,热心文化教育,为这国家社会注入清流典范。

——星云大师

“哲人其萎”,愿“一介学长”千古。

——欧阳中石

汤一介先生是中国哲学界的巨擘,传统文化研究的泰斗,在哲学、佛学、历史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汤先生与少林寺因缘深厚。早在八十年代先生就关注研究少林文化,并多次到访少林寺,长期以来对少林寺的发展倍加关怀和支持。我与汤先生相识数十载,我们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很多共识,特别是在恢复传统文化方面,先生与我更是琴瑟相谐。汤先生于2009年,不顾八十二岁高龄,亲临少林寺参加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作了《论禅宗思想的内在性与超越性问题》的讲座,对佛门后学启发甚大……这为后人留下一段段因缘殊胜的佳话。

汤先生的逝世是学术界、佛教界的巨大损失。

——释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