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146100000223

第223章

第三篇 第1章第8节压力会给心理带来哪些影响

压力不仅影响人的生理,更影响人的心理。一定程度的压力有益于我们的心理成长,增加生活情趣,激发我们奋进,有助于我们更敏捷地思考,更勤奋地工作,增强我们的自尊和自信,因为有了特定的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然而,如果压力超过最大限度,就会使我们心力衰竭,行为混乱。由于目标意义减少,并且毫无希望、难以实现,就会使我们感到自己是无用之人,毫无价值。如果反应持续太长,就会造成危害,使人垮掉。

在面临压力需要做出认知评价时,常常会出现一个停顿,一旦做出评价,便会有反抗(或应付)压力阶段,紧接着(如果拖延时间超出了个人的承受能力)就会是筋疲力尽阶段。处于反抗阶段时心理作用会加强,从反抗到衰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一旦衰竭,心理功能就彻底停止作用。

由于生理和心理作用密切相关,生理和心理能量不可分割,在生理上越感到衰竭,我们对压力的心理反应便越是衰竭,反之亦然。有些人只要一发现生理受损迹象,心理上也退却了;而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靠意志力坚持着,哪怕超出了生理衰竭程度。

压力的有害影响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将其影响分为对思考和理解的影响,对感情和性格的影响。

1.难以聚精会神,观察能力减弱,经常遗忘正在思考或谈论的事情,甚至刚进行到一半就卡壳了。

2.记忆范围缩小,对熟悉事物的记忆力和辨别能力下降,实际的反应速度减小等。上述因素所造成的后果便是在处理和认知事物时错误百出,做出的决策令人怀疑,没有能力准确地分析现存的条件并预料未来的后果。

3.对现实的判断缺少理智,客观公平的评判能力降低,思维模式变得混乱无章,使肌肉放松、感觉良好的能力以及抛却烦恼和焦虑的能力下降,幻想并加大压力所带来的病痛,健康快乐的感觉消失殆尽。

4.爱清洁、很仔细的人会变得邋里邋遢、马马虎虎,热心肠的人变得冷漠,已经存在的焦躁忧郁、神经过敏、自我防范、充满敌意的性格更加恶化,行为规范和对性冲动的控制力减弱(或变得非常暴躁),发怒的次数增加。

5.精神委靡不振,一种不能对外界事物或内心世界产生影响的感觉油然而生,无价值的感觉增强。

6.已经存在的说话结结巴巴、含含糊糊的现象加重,而且还可能出现在尚未有此症状的人身上,人生目标荡然无存,兴趣爱好成了过眼云烟。由于假想病的产生,自己制造出许多借口,于是迟到、旷工成为家常便饭,对酒精、咖啡因、尼古丁上瘾,非法吸毒现象更加明显。

7.重新划分界线,把本属于自己的责任划出界外,采取弥补或短期解决的办法,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在某些方面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举止古怪、出人意料,产生无性格特征的行为,有“一了百了”、“活着无用”的念头。

这些有害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在遭受最大限度的压力时,也很少有人表露全部症状。严重程度也是因人而异的,但这些症状的出现说明个人已经达到或正在达到综合适应的精疲力竭阶段。倘若你认识到自己身上有上述症状,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应及时做出积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