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146100000275

第275章

第三篇 第9章第3节中学生为何有恋师情结

日本曾对大学生恋爱做过一次深入调查,通过调查,人们发现,在所调查的大学生当中,将近70%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对异性老师产生过超出一般师生关系的恋慕心理,而在这70%的学生当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女生。女生容易对老师产生爱慕之情,可能是由于青春期的女孩对情感的要求比较深刻和细腻,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渴望被人理解和保护有关。

学生倾慕老师,常被人们称作有“恋师情结”。这与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当中性意识的逐步形成有密切关系。研究者从发展的角度,把青少年性意识的形成分成4个阶段,分别是:疏远异性的反感期、牛犊恋时期、接近异性的狂热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期。心理学家将进入性萌发期的青少年,对某一特定年长异性倾心和爱慕的情感,形象地称为“牛犊恋”。中学生的恋师情结就是典型的“牛犊恋”的表现形式。

恋师情结是人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虽然是正常现象,但是在体现积极因素的同时,恋师情结也对青少年成长有着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中学生迷恋的异性教师,往往是那些仪表、风度、智慧和人格出类拔萃,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爱,深受学生尊敬的人。这类教师在让中学生产生爱慕之情的同时,也会流露出“英雄崇拜”情结,这种情结会让这类中学生产生自我完善的迫切意向,表现出较强的进取心和行动的积极化。比如有的学生希望将来报考师范学院,像自己爱慕的老师一样从事教育事业。从这一点来说,恋师情结具有积极的动力作用。

但另一方面,恋师情结也会使心理不成熟的中学生产生自我封闭的倾向。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年龄、能力、社会地位悬殊的恋情,常常采取不接纳的态度,这种无形的压力迫使许多中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深藏心底,或是通过日记独自倾诉和品味,表现出严重的自我封闭。这种现象常常搅得他们焦虑不安,对中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那么,家长、老师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有恋师情结时,应当怎样处理呢?

首先要尊重学生情感。作为父母和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这种正常情感形式,以个别辅导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同时,要把正面教育与暗示性引导巧妙结合,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和理智处理自己的情感。其次,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青少年往往看重他人对自身的评价,而忽略自己的感受,结果导致认知偏差和错觉。教师要多鼓励那些识别能力差、社会阅历浅的青少年给予自身更多关注,防止他们由于误把某些品德不良的年长异性当做“英雄”崇拜迷恋,甚至上当受骗,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