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146100000283

第283章

第三篇 第11章心理治疗

第11章第1节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心理治疗与精神刺激是相对立的,精神刺激是用语言、表情、动作给人造成精神上的打击、精神上的创伤和不良的情绪反应;心理治疗则相反,是用语言、表情、动作和行为在心理上向对方施加影响,解决心理上的矛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从广义上讲,心理治疗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心理痛苦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理解、同情、支持等心理反应就是生活中最值得提倡的心理医生。

由此可见,广义的心理治疗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行为的方式和方法。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亲朋好友间的解释、说明、指导等真挚的交往与沟通,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影响和心理治疗作用。而狭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施治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华佗时代,某地有一太守,因忧思郁结患病,久治无效,后请名医华佗诊治。华伦闻得太守的病情后,开了一个奇妙的治疗“处方”:他故意收取了太守的许多珍宝后不辞而别,仅留下一封讽刺讥诮太守的信札。太守闻讯勃然大怒,命人追杀华佗,但华佗早已远去。于是,太守愈加愤怒,气得吐出许多黑血。不料,黑血一吐,多年的顽疾竟随之痊愈。

华佗运用心理治疗,以“怒胜忧思”之术,治好了太守的“心病”与“身病”。可见,心理治疗在中国古代就已得到了绝妙的应用。

我们知道,心理治疗的方法是多样的,但目的都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与心理障碍,减少、减轻其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包括对人、事的看法,从而促进其人格成熟,使被施治者能以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以适应生活。因为心理治疗的过程主要是依靠心理学的方法来进行的,是与主要针对生理治疗的药物治疗或其他物理疗法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称之为心理治疗。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归纳了心理治疗的几个主要特征:

1.心理治疗是一种两人或多人之间的持续的人际关系。

2.参与心理治疗的其中一方具有特殊经验并接受过专业训练。

3.心理治疗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参与者,是因为对自己的情绪或人际适应感觉不满意而加入这种关系的。

4.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应用的主要方法遵循心理学原理,包括沟通、暗示以及说明等机制。

5.心理治疗的程序是根据心理障碍的一般理论和求治者的障碍的特殊起因建立起来的。

6.心理治疗过程的目的就是改善求治者的心理困难,而求治者是因为自己存在心理困难才来寻求施治者予以帮助的。

心理治疗已经被人们普遍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医治疾病的方法。心理治疗通过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矫正一些异常行为,比如精神失常、犯罪行为、不守纪律、不肯学习,甚至说谎、口吃、遗尿、吮指等怪癖恶习。所以,心理治疗在各国盛行起来,被广泛加以应用,并且逐渐摸索出了多种多样的心理治疗的具体形式,比如音乐治疗、催眠暗示、生物反馈、行为矫正,等等。

当我们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时,应该注意的是,“心理”并不是单一式的、对症下药式的“对症治疗”,而是各种因素、方面配合起来的综合治疗。因为心理治疗的总目标,是改变一个人造成病态心理的人格。

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是由于从幼年起,在人格发展上有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由此引起各种精神上的症状和反常行为,而这些症状和行为又都不是生理上的病变,而是人格缺陷所造成的。心理治疗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弥补他们的人格缺陷,使他们的人格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

当然,心理治疗绝不是“万能”的。心理治疗一度被人们误解为唯心的,甚至被歪曲为“挂着科学招牌的迷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心理治疗的作用、疗效说得过了头,弄得神乎其神、不切实际。

在运用心理治疗进行自我治疗时,应当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要对心理治疗充满信心。你可以先不去考虑它们的疗效究竟如何,但要确信试试看总是有益无害,这样的自我暗示作用本身就是心理治疗。

2.要持之以恒,不要因为很快就收到疗效而停止,也不要因为还看不出成效就中断。坚持可以磨炼你的意志,它本身也是心理治疗。

3.如果某一方法收效不大,或看不出什么显著的效果,不妨改用另一种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交替作用,或者同时使用。

如果你扮演“医生”的角色,对你的朋友、伙伴、亲人进行心理治疗时,你就要让对方对你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和安全感。你首先应该设法使他们增强治愈的信心和决心,对他们多加体贴和鼓励,进行思想沟通交流。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对于心理疾病患者,除了适当用药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用自己的意志和理智去战胜疾病。无论是谈话,还是帮助他们采用一些具体的心理治疗,从语言到表情,都要避免种种不良的暗示。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厌烦、灰心丧气,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