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146200000060

第60章

第三篇 烦恼禅第二章放下第七节不计功德乃是至高道德

有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与他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

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你,请你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经做过的坏事肯定比你做的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只要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也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去想那些我以前做过的没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便用一种鄙夷的眼神看了禅师一眼,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呢!”

于是他起身,一脸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离去以后,他满脸疑惑地向禅师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了解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过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对你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道:“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让他弃恶从善更好的呢?”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美德了!”

禅师并未对这个强盗做任何道德上的规劝,只是润物无声般地让强盗卸下了重担,并且丝毫不曾计较自己的得失。他正是圣严法师所褒扬的不计功德之人。

世人放不下的除了财富、地位、欲望,还有对功德名誉的在乎。世上并不乏行善积德之人,但是他们也往往会被功德的大网束缚了腿脚。圣严法师曾经对《华严经》中的偈子“善分别众生,而无众生想;善解一切语,而无言语想”做过注解:菩萨善于了解一切众生的各有所需,但在菩萨心中,并没有“我度众生”的想法;菩萨明了一切言语的语意所指,但在菩萨心中并没有“我有话说”的想法。

在圣严法师眼里,一个人倘若有服务众生的想法已经非常难得,倘若功成名就之后能“不居功不念功”,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像前面故事中的禅师一样遇事不置身事外,并且勇敢地入世行慈悲事宜,度一切众生,这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善,是佛的境界,也是生命的最高道德。

无论是传奇故事里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高僧或高尼,从来不会自称“高僧”或“高尼”,这并不单纯因为他们为人的谦逊,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心底里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正是这种不在乎功德的人,恰恰更容易得到他人发自内心的认可。

圣严法师有一位随行秘书,每天跟随他四处行走。

一天,圣严法师对他说:“你应该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不要总是跟着我,否则你很容易失望啊!”

秘书不解,问:“怎么会呢?”

“我并非人们所说的‘高僧’,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当你远离我时,可能还会觉得圣严老和尚有一些名堂。但现在你天天跟随我左右,你看我,也要吃饭、睡觉、也会打瞌睡、会偷懒,有时候也会唠叨,不过是一个老人家而已。这样难道不会让你觉得失望吗?”

秘书说:“师父有所不知,正因为我看到了这样的师父,所以对您更加景仰。”

“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圣严法师问他。

他说:“虽然您自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老和尚,但是我每天随您出行,却看到师父您在任何时候,跟任何人讲话,都不是在故意表现自己,也不是要人家来接受自己,而是随时都在关心着他人,关心对方、尊重对方。师父作为法鼓山的一山之主,帮助、度化了那么多人,却从来不自夸,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有那么多人因为您而消除了烦恼,获得了幸福。这些,都是我从您身上学到的。”

生活中正是如此,对那些有所奉献而从不居功的人,人们会毫不吝啬地给予由衷地赞美。所以,没有必要把自己所行的每一件善事,所做的每一件功德时刻挂在嘴边,纵使你沉默不语,依然会有人发现你闪光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