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总是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做着适应及克服的努力。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加以调节,让不良情绪长期左右自己,就会有损于健康,甚至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因此,每个人都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培养自己愉快的心情,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心理调节的过程是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人生在世,要战胜自己很不简单,一般人得意时得意忘形,失意时自暴自弃;人家看得起时觉得自己很成功,落魄时觉得没有人比他更倒霉。惟有不受成败得失的左右,不被无形的障碍所困扰,纵然身体受到束缚,却能心灵自由,才算战胜自己。凡是能够肯定自己、征服自己、控制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的人,就具备了足够的力量战胜事业和生活中的一切艰难、一切挫折、一切不幸。
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每个人必须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如果抱着旧观念、旧框框去看待新变化,必然是行不通的。在取舍、肯否之间人们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势,而惟一可行的解除定势的办法,就是极大地开阔自身的视野,改变既有的思维方式,以及摆正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一张一弛:通畅心路,打开心结。
人生就像条弦,太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曲;太紧了,容易断,只有松紧合适,才能奏出舒缓优雅的乐章。人的精神和心灵也同样如此。平衡内心,就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过于封闭,犹如勒在脖子上的绳索,会令人窒息;过于放纵,又会滋生懒惰、空虚的情绪。只有开放和收敛协调运用,一张一弛有效结合,才会让心灵舒畅又不无所依附,让精神集中又不殚精竭虑。
作茧自缚令人压抑,敞开心扉心旷神怡。
封闭是一种束缚,开放是一种心态。身体被束缚也许只是有点皮肉之苦,而心灵若是被禁锢,则很难在精神上表现出愉悦和满足。因此,封闭心门不如主动放开,这样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互动和情感沟通。
封闭自己等于给心灵上锁。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一切都与社会不合拍,人际关系方面也格格不入,那么是时候检查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了。看看吧:你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对一切社交活动都不感兴趣;你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即使有人约你出门也总找各种借口推脱;你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心里话从不对别人说,即使是家人和朋友也绝对守口如瓶……以上这些因素就是你的症结所在。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一旦拥有封闭心态,往往就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其实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害怕说出的话不对味,倒了大家的胃口;担心因为哪壶不开提哪壶,而遭到斥责;害怕自己的口误刺中了对方的痛处,而导致唇枪舌剑……种种的担心和害怕,使到嘴边的话又溜了回去,使本可畅所欲言的时候却又欲言又止,想了三番五次最终把心里的话咽进了肚子里。结果,想说话的时候与自己说,把心里话写进日记中,把自己的远大理想也学着古人那样撰文咏诗,托物言志。
当然,也有些人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这种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
具有自我封闭行为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合群”。即使交朋友,也只和自己在性格、习惯和趣味等方面相似合得来的人交往,凡是在这方面合不来的人就一概拒绝。不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理世界,不相往来,也不顾及其中的利害关系,不善解人意。在与人相处时,反面的态度(如仇恨、嫉妒和怀疑等)多于正面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和喜悦等)。因此,自我封闭的人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基本上没有知心的朋友。
这种不合群的性格,不仅有碍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不适应现代人际交往的需要,而且还会使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退缩感和孤独感,从而有碍于人的身心健康。试想:你独处深宅,孤陋寡闻,信息从何而来?你没有朋友,孤家寡人,遇到困难谁来帮助你?你没有几个知心朋友,你的苦恼无处倾诉,也没人为你出谋划策……
如果拒绝与人接触,把自己囚禁成一座孤岛,我们就会变成痴人,我们的心很快就会被荒芜吞噬,结果只能是自我封闭,离群索居,被人孤立,处处吃亏。
没有人愿意选择孤独,没有人不想交朋友。相信你也是一样。既然你的内心里怀有着交友的渴望,脑海中憧憬着与大家在一起无拘无束的欢乐,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封闭自己呢?所以,尽快摆脱你的孤独现状吧!不要再作茧自缚了,敞开心扉,勇敢地走进大家的生活中去吧,感受集体的欢乐与痛苦,分担大家的风雨和成就,你的个人魅力就会在集体中实现和升值。
主动,让人际间的心路畅通无阻。
如果你渴望与人沟通,想结交更多的朋友,却一时不知道如何适应人多的“热闹”和来自大家的认可和欢迎,那么,可以循序渐进,逐步地适应社交圈。
首先,主动伸出友好的手,对他人表示欢迎。一个人是否有人缘,大大地左右着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要想改变,就必须从现在起建立你的人缘,建立高层次的人际关系。为此,你要积极地走出去,扩大与人交往的机会。
要想拥有朋友,你就要与人接触、交往。朋友并不是天生就是你的熟人,也不是生来就为你准备好的,朋友需要你通过社交这个手段来获得。由陌生到熟悉,由相识到相知,每个人交朋友的路都是沿着这一轨迹走着的,因此,你要把身边的人变成自己的朋友,先主动地与对方交朋友。
其次,要善于主动和陌生人说话。观察一下身边从来没有说过话的“陌生人”,看上去好像亲切了许多;看着新搬来的邻居,心想着要不要主动先打个招呼;公司里来了个新同事,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是不熟悉,实在太不应该了。的确,由陌生到熟悉,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但任何过程的实现都有一个突破口,把陌生人变成朋友,就要先主动和对方说话。
心理学表明,如果能够找到和他人的共同点,就可以打开初次见面互相不熟悉且心存戒备的窘境。
为了发现他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同对方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比如乘坐火车时,你可以巧妙地接近对方:“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对方回答“××学校。”“噢,算来咱俩还应算是校友呢。”……于是,彼此的陌生感就轻而易举地消除了。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
当对方敞开心胸和我们说话后,接下来的交往就会变得轻而易举。比如你可以进一步地询问对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从而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这样彼此的亲密感就会更深一层。你只有打通了他人的情感需求通道,才能让对方彻底放下戒心,从心底里认同你。
个人要在集体中才能生存,个人的行为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影响。当自己需要帮忙时,主动地向他人提出请求,便可以得到对方的帮助;当别人有了困难,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对方也因而对你充满感激;主动地跟人打招呼,换得的是对方的笑脸相迎;主动地伸手与人相握,那么结果将是握手言和……
总之,一切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主动。主动表示你已经敞开心扉,愿意接纳别人,同时被人接纳;主动表示你已经走出封闭的狭隘圈子,突破自己,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圈子。因此,要想做个处处受欢迎的人,就多一点主动性,这不但有利于你人际交往的成功,同样有助于培养和营造你的良好心态。
心理调节术。
1、改变内向、孤僻等性格缺陷,培养良好的性格。
2、充实自我,寻找新的自我价值。
3、学会辨证地看待他人。
4、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水平,克服封闭狭隘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懈怠了给自己施压,疲惫了给自己减压。
压力可以将人击垮,也可以使人重新振作,关键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和排除压力。压力如同一把刀,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是好是坏就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如果握着“刀刃”,就会割到手;但是如果握住“刀柄”,就可以用来切东西。
压力就是动力,能够催人奋进。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当脑海中装有太多的焦虑和烦恼时,就会感觉到精神紧张、情绪烦躁,压力像一个影子紧紧地缠在身上,自己快要崩溃了。
压力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责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压力,所不同的只是平庸软弱的常常被压力压垮,成功者能变压力为动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胆有识的人能把握自己,可以完全不让压力上身,也不会让压力击倒。
在懦夫眼里,干什么事情都有压力都有危险;而有胆有识的人却总是蔑视困难,面对压力和危险也要勇往直前。
人多少都要有一些压力和紧张,某种程度的压力和紧张是必要的。正常的紧张可以让你保持奋发,不断刺激你,让你在高效率之下创造性地工作。
变压力为动力的出发点是减轻你的“负载”,百分之八十的手段可以通过写下你所看重的和你所背负的责任来进行,然后设置轻重缓急的级别。
变压力为动力,最根本的还要靠信念,把压力视为生命中的转机或挑战。如果你能接受这些挑战,你会更加了解自己,也能培养面对这些压力情境的有益技巧,以免伤人伤己。另一方面,你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更有信心面对未来,迎接挑战。只要永远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坚信自己能够战胜成功之路上的一切困难,那么你就将经历永远的平安。
别让不堪重负成为扼杀自信的杀手。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面临的压力有两种:一种对你有益,另一种则对你有害。当你对某件事情感到兴奋的时候,那就是有益的压力。此时,你会心跳加速、血压稍微升高、体内释放出副肾素,而且呼吸变得急促。有害的压力也会产生同样的生理反应,只是这些反应对你的身体并没有好处。
研究表明,因为财务不稳定、上司不够体恤、工作能力不足或其他类似因素所产生的有害压力,会导致愤怒、挫折、精疲力竭、沮丧、头痛、高度紧张、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消化不良、过食症、溃疡、喜怒无常、性功能失常、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或者因为免疫系统的失调而导致无法抵抗感冒和一般病毒,甚至会虐待配偶和小孩。此外,生活中还有一些潜藏的因素总是困扰着你、妨碍着你、威胁着你。比如,再过半个小时就要开会了,电话响了,又有推销员来按门铃了,孩子上完芭蕾舞课得去接她回来,报告已经迟交四天了,支票被退票等等。这些潜在的因素就是压力源。
塞利教授在《生活压力》一书中,对内在压力带来的巨大危险有精辟深入的研究。他说,压力的杀伤力比我们周遭环境中产生的任何事物都还要强大。
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压力。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了解压力,了解压力绝非是为了逃避压力,而是为了排除困扰你的压力。一旦了解了压力,找出压力的本质,它就不会那么可怕,也比较容易将它打倒。
不让压力打倒自己,我们应该学会控制紧张,就像看电视一样,能开能关。人在身体方面的压力,实际上多由心理紧张而引起。我们内心被一个问题所困,身体也会被其所困。这时我们的肌肉会紧张起来,不知不觉会使我们感到压力。当紧张给我们形成高度的压力时,我们可以随时关上它。当你需要轻松时,如果能从紧张之中释放出来,就可以将所有压力排除。
人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生活环境之外,应该有一个私人的休息场所,可以用来调整精神。因为“能力来源于沉默和信心”。要领悟生命的深层意义,一个人不要受时间的束缚,而要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安静。
你还可以通过运动的方法排解压力。比如,从眉毛开始,将双眉紧锁,再收紧下巴、唇部和咽喉部分的肌肉,一点也不放松。将这些肌肉绷紧,再往下到肩部,用力握紧双拳,收缩腹部肌肉,将膝盖压紧。最后让你的双脚用力踩着地面。当你从紧张中放松下来后,应当把前面的过程倒过来做一次。
冥想也是缓解压力的好办法。你自己要假想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让肌肉全部放松,沉沉地坐在椅子上,想象全身没有力气,让椅子承受你的全部重量,你的肌肉不必担负任何重量。这样你放松了,全身上下都会松弛下来。
另外一种消除压力和紧张的方法,是改进你自己紧张的方法。比如试着让自己降低说话音调及速度,尽量使用平静的语调及字眼。当你感到压力和紧张时,要学会说“请等一下”这句话,使心灵中充满安宁的思想,保持冷静。同时要避免匆忙地完成目标,学会后退计划,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目标。
你如果能切实遵行上述要点,便能轻松去享受一种安宁祥和的生活,外来的压力也就无法影响你。
心理调节术。
1、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2、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将不良压力转为良性压力。
3、合理安排工作,凡事做个计划,压力就会减轻一些。
4、让工作成为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闲适时自得其乐,郁闷时找人倾诉。
舒畅的心情是自己给予的,不要天真地去奢望别人的赏赐;舒畅的心情是自己创造的,不要可怜地乞求别人的施舍。但有些时候,人们往往容易忍受最大的痛苦,而难以享受过度的欢乐。
要创造快乐,还要享受快乐。
人的快乐有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自己的感受,物质的享受固然重要,但闲适也应该是一种快乐。最傻的是那些拥有一切却不懂得享用的人,最聪明的是那些什么都不拥有,却享用一切的人。
闲适,是指心灵的宁静和情绪的平静。恬淡,指的是处乱不惊的沉着和遇事冷静的平和。拥有了闲适与恬淡,你就拥有了快乐与舒曼。
如果在现今繁杂沉重的社会重压下想更好地生活,心绪必须时时平和恬淡、安宁悠闲。这种恬淡与闲适不是老庄的“无为”,不是脱离现实世界,也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自我创建一片心灵的乐土,适时的身我调解和自我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