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吸引力法则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6700000019

第19章 点燃你的热情,开启生生不息的吸引力之源(1)

热情是我们生命运转中最伟大的力量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我们想要的一切——喜悦、爱、富足、成功和幸福——都已经在某个地方准备好了,等待我们随时去拿。但我们必须对它们有所渴望、有企图心才行。当我们对想要的东西变得有企图心,并抱有炽烈的热情,宇宙就会为我们送来想要的一切。可以说,热情是我们生命运转中最伟大的力量。

卡耐基的办公室和家里都挂着一块牌匾,麦克阿瑟将军在南太平洋指挥盟军的时候,办公室里也挂着一块牌匾,他们两人的牌匾上写着同样的座右铭:“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你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你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快乐和热情就损伤了灵魂。”

这是对热情最好的赞词。如果能培养并发挥热情的特性,那么,无论你是个挖土工还是大老板,你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快乐的,并对它怀着深切的兴趣。无论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少努力,你都会不急不躁地去进行,并做好想做的每一件事情。

1955年,18岁的金蒙特已是全美国最受喜爱、最有名气的年轻滑雪运动员了。她的照片被用作《体育画报》杂志的封面。金蒙特踌躇满志,积极地为参加奥运会预选赛做准备,大家都认为她一定能成功。

她当时的生活目标就是要获得奥运会金牌。然而,1955年1月,一场悲剧使她的愿望成了泡影。在奥运会预选赛最后一轮比赛中,金蒙特沿着大雪覆盖的罗斯特利山坡开始下滑,没料到,这天的雪道特别滑,刚滑了几秒钟,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故。她先是身子一歪,而后就失去了控制,像匹脱缰的野马,直往下冲。她竭力挣扎着想摆正姿势,可无济于事,一个个的筋斗把她无情地推下山坡。

在场的人都睁大眼睛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当她停下来时已昏迷了过去。人们立即把她送往医院抢救。虽然最终保住了性命,但她双肩以下的身体却永久性瘫痪了。金蒙特认识到活着的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奋发向上,要么灰心丧气。她选择了奋发向上,因为她对自己的能力仍然坚信不疑。她千方百计使自己从失望的痛苦中摆脱出来,去从事一项有益于公众的事业,以建立自己新的生活。

几年来,她历尽艰难学会了写字、打字、操纵轮椅、用特制汤匙进食。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选听了几门课程,想今后当一名教师。想当教师,这可真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她既不会走路,又没受过师范训练。她向教育学院提出申请,但系主任、学校顾问和保健医生都认为她不适宜当教师。录用教师的标准之一是要能上下楼梯走到教室,可她做不到。但金蒙特的信念就是要成为一名教师,任何困难都不能动摇她的决心。

1963年,她终于被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聘用。由于教学有方,她很快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她教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心不在焉的学生也很有办法。她向青年教师传授经验说:“这些学生也有感兴趣的东西,只不过和大多数人的不一样罢了。”

金蒙特终于获得了教授阅读课的聘任书。她酷爱自己的工作,学生们也喜欢她,师生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后来,她父亲去世了,全家不得不搬到曾拒绝她当教师的加利福尼亚州去。

她向洛杉矶学校官员提出申请,可他们听说她是个“瘸子”就一口回绝了。金蒙特不是一个轻易就放弃努力的人,她决定向洛杉矶地区的90个教学区逐一申请。在申请到第18所学校时,已有3所学校表示愿意聘用她。学校对她要走的一些坡道进行了改造,以适于她的轮椅通行,这样,从家里坐轮椅到学校教书就不成问题了。另外,学校还破除了教师一定要站着授课的规定。从此以后,她一直从事教师职业。暑假里她访问了印第安人的居民区,给那里的孩子补课。

从1955年到现在,很多年过去了,金蒙特从未得过奥运会的金牌,但她却得到了另一块金牌,那是为了表彰她的教学成绩而授予她的。

热情是能量,是一股神奇的力量。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事情都不能完成。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充满热情的人的手上。一个人如果对人生、对工作、对事业、对朋友没有热情,那么他一定不会有大的作为。热情可以说是一切成功的基因。热情对于有才能的人是重要的,而对于普通人,它的作用却不仅仅是重要。它可以成为人们生命运转中最伟大的力量,使人获得许多想要的东西。

通过热情的心理作用把快乐吸引来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以为自己处于某种状态并相应地为之,这种状态就会更加明显。有时你原本并不是很悲伤,但一哭起来,就会越哭越伤心,便是这个道理。当你认为自己很悲伤,让痛苦萦绕周身,你的生活就会变得真的很痛苦;假如你相信自己很快乐,并且快乐地去生活,那么你的生活也就真的很快乐。

简而言之,快乐的源泉就在你自己的心中,只要你愿意,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人生旅途中,虽然有一些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热情的心理作用,让自己敞开心扉,把快乐吸引到生命中来。

有位将军奉命到沙漠里进行演习,将军的妻子为了陪丈夫,于是随夫来到沙漠的陆军基地。白天丈夫参加演习,就把妻子一个人留在营地的小铁皮房子里。沙漠里白天的温度很高,天气热得不得了,就算是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最让这位妻子难受的是她没有任何人可以聊天,因为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根本就不会说英语,她本人也不会墨西哥语和印第安语,每天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盼望丈夫早点归来。她十分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她想要抛开一切回家去。

收到父亲的回信后,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阅读。信的内容非常短,只有简单的两行字:“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父亲的回信短促而有力,让她心头一颤,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看完信后,她开始热情地和当地人交朋友,而当地人也很热情地和她交流,他们的反应让她既惊奇又兴奋。渐渐地,她开始对当地人的生活感兴趣,而当地人也很大方地把自己最喜欢但又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物品都送给了她。

她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难以容忍的恶劣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她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沙漠动物的知识,有时还和当地人一起看沙漠日落,她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在这个故事中,沙漠没有改变,土著人也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将军的妻子的生活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其中原因不言而喻,那就是她的心态有所改变,她开始对生活产生了热情。之前她很悲观,因此,她在沙漠只看到了满天黄沙,后来父亲的来信让她醍醐灌顶,从此她变得乐观积极了,久违的热情被找了回来,于是她看到了美丽的“星星”。

生活其实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诚如一首歌的词:“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如果你认为它们发生了变化,其实恰恰是你自己的心态变了。

如果你始终热情高涨,那么,即使你身处茫茫无边的沙漠,你也会从漫天的黄沙中寻到乐趣;但如果你缺乏热情,那么,沙漠中的绿洲也不足以让你愉悦。人生是幸福还是困厄,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关系不大,关键在于你对这些事情的态度。正如德国著名哲人叔本华所说:“一个悲观的人,把全部的快乐都视作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会变苦一样。”如果你的心中装满了不快乐的想法,就算是浓度再高的蜂蜜也不会让你的心变甜。无论你是快乐,还是伤悲,生活就在那里。为何不笑对生活呢?

下面是美国心理学者戴维·G·迈耶斯提出的追求快乐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作寻求人生快乐的捷径。

(1)作出快乐的样子。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快乐的人,说话或行动时表现出快乐的人应有的态度与特质,也许你会真得变成这样。经历这样的行为就有可能创造这样的情绪。

(2)用心经营亲密关系。相互支持与完全信赖的关系是抵抗忧郁的另一大支柱。如果你已婚,更需要滋养你们两人的关系,不要把对方的关心当作理所当然。要对你的配偶表达你的情感,一起玩耍、分享生活。

(3)多运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有氧运动是治疗忧郁与焦虑的最好方法。

(4)从事可以让你运用自己特长的工作或休闲。快乐的人通常会沉迷于感到有挑战性却又不至于过于艰难的事物。

对待工作请投入十二分的热情

如同磁铁吸引四周的铁粉,热情也能吸引周围的人,改变周围的情况。一个人不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于在一张白纸上画饼充饥,是于事无补的。反之,如果能处处以竭尽全力、积极进取的热情态度工作,就算是从事最普通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变得卓越起来。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18名学生分成甲乙两个小组,每组9人,让甲组的学生从事他们感兴趣的工作,乙组的学生从事他们不感兴趣的工作。没过多长时间,情况就不同了,从事自己不感兴趣工作的乙组学生就开始出现小动作,再一会就抱怨头痛、背痛,而甲组学生正劲头十足呢!

这个实验证明:人们疲倦往往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产生了乏味、焦虑和气馁的感觉,这种感觉消磨了人对工作的活力和干劲。是否竭尽全力,是否积极进取,就能表现出你是否热爱工作。

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如果你对它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的热情。这样,你就可以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厌恶的感觉也自然会烟消云散,假以时日,卓越便会微笑着向你招手。

有这么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某所大学的图书馆经常有读者将图书放错位置的现象,为此不得不雇用一些大学生做临时工,以协助管理员将书籍放归原处,大多数同学认为这份工作非常枯燥乏味而迅速辞职,只有一个瘦弱的小伙子心想:干这个工作可不有点像侦探,寻找破案线索一样么?这个奇妙的想法将原本枯燥的工作设想得非常生动诱人,小伙子两眼放光、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虽然因为生疏,第一天他只查到几本书。但是由于他对工作的特殊兴趣和热情投入,很快便掌握了技巧和经验,查到的数量与日俱增。当这个小伙子离开这里时,图书管理员依依不舍,同时心里暗想:这个小伙子日后一定能成大事。

果然,多年后,他成了一家著名大公司的董事长。

由此可知,当一个人的精神倾注于某项工作时,他的身心会形成一种真正的和谐,不管是多么卑微的岗位。

当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对某种工作产生浓烈的兴趣,通常兴趣爱好与艰苦的工作往往也很难画上等号。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积极培养对工作的兴趣,积极、敬业,才会从工作中感到愉快,也才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从而在群体中脱颖而出。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种感觉: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很少有疲倦的感觉。比如说,周末或者假期,你拿着鱼竿、诱饵等渔具,开着私家车到河边去钓鱼,在河边静坐几个小时,你却一点都不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钓鱼是你的兴趣所在,从钓鱼中你享受到了快乐。要是你从事着你不喜欢的工作,不要说工作几个小时,可能工作1小时,你心里就早盼望着赶紧下班闪人了。

其实,一个人产生疲倦的主要原因,是对生活厌倦,是对某种工作的厌烦。这种心理上的疲倦感往往比肉体上的体力消耗更让人难以支撑。

查尔斯·布瓦曾经这样指出:“一个人,当他有无限热情时,就可以成就任何事情。”如果你能像喜爱钓鱼一样喜爱你的工作,对你的工作充满无限热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追求进步;如果你领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辛劳”这一秘诀,那你就掌握了打开卓越之门的钥匙了。

快乐地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到位

作家莱斯利·耶基斯认为,我们每天都能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看到“快乐”两字,“快乐”两字天天都会出现在报纸、杂志还有相关的广告里;每天可以听到人们有关“快乐”的议论;每天可以从广播节目、电视节目以及流行歌曲中听到这同一话题……这些所见所闻说明了人们对“快乐”的重视,更说明了人们对“快乐”的渴求。如果说我们非常渴望“快乐”的话,反过来讲,这正意味着我们在工作中还非常缺少“快乐”的养料。

长久以来,人们也习惯性地认为,工作是重要而严肃的,或是单调而乏味的,或是紧张而沉重的,甚至认为工作和娱乐、工作和乐趣、工作和快乐往往是相互对立的。其实,拥抱热情,你才会拥有快乐。不论是做一名小职员,还是身为一位主管,只有对自己的工作保持热情与兴趣,才有可能从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收获。反过来,一旦你达到了把快乐融入工作的境地,你就会在工作中充满热情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