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吸引力法则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6700000039

第39章 不争法则:计较会让你失去更多

过于计较眼前得失,就容易失去长远利益

著名的成功励志学家陈安之曾说过这样一个事例:

我曾经遇到一个人,他说老板只付他一个月3000元的薪水,老板一直不给他加薪,因此他一个月就只做3000元价值的事情,我告诉他,这个想法实在大错特错。

假如你只做3000元价值的事情,你如何有理由要求老板加薪,你必须主动做出超过3000元价值的事情,甚至5000、10000元以上价值的工作,这样,你才有理由加薪!然而,现实中有很多人的想法却是本末倒置的,所以他们一直闷闷不乐,一直找不到快速提升自己的方法。他们一直维持现状却还在怪罪别人,甚至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

在宾夕法尼亚的山村里,曾有一位出身卑微的马夫,他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他那惊人的魄力、独到的思想,为世人所钦佩。他就是查理·斯瓦布先生。

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非常贫苦,只受过短短几年教育。从15岁起,孤身一人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赶马车谋求生路。两年之后,他才谋得另外一个工作,每周只有25美元的报酬。在这期间他每时每刻都在寻找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他再次成为卡内基钢铁公司的一名工人,日薪1美元。做了没多久,他就升任技师,接着升任总工程师。过了5年,他便兼任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到了39岁,他一跃升为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

他由弱而强的秘诀是:他每到一个位置时,从不把月薪的多少放在心里,他最注意的是把新的位置和过去的比较一番,看看是否有更大的前途。

当他还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工人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要做到高层管理,我一定要做出成绩来给老板看,使他自动来提升我。我不去计较薪水,我要努力工作,我要使我的工作价值,远远超乎我的薪水之上。”

他每获得一个位置时,总以同事中最优秀者作为目标。他从未像一般人那样不切实际,想入非非。那些人常常不愿使自己受规则的约束,常常对公司的待遇感到不满,做白日梦等待机会从天而降。斯瓦布深知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并付诸实际行动就一定可以实现梦想。他从不妄想一步登天,他充满乐观和自信,做任何事情都竭尽所能,他的每一次升迁都是水到渠成势所必然。

在现代企业中,许多人工作是为了老板工作。为老板而工作的人,他前进的动力唯一的来源就是老板的薪水。而在这样的企业中,只有老板是为了自己工作,因为他的企业就是他的一切。如果全部的员工都能以老板的心态工作,他就把老板的企业也视为了自己的企业,他工作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这样的人不计较报酬,追求更高的境界和奉献。而世间的无数事例表明,那些越不计较报酬的人,报酬反而更容易登门拜访。那些越把公司当成自己公司的人,公司越把他当成自己人,给予其更高、更好的平台。

是金子,别人总会看到你放出的光芒。因此,不要过于计较眼前的利益。付出之后,收获自然会随之而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那种总是在等待别人先付出后,自己才肯付出的人,其实已经在无形中陷入了某一种被动的境地,间接地弱化了自己本身具有的能量,自然难以吸引来正面的能量。

为了更好地得到,随时准备好适当地放弃

为了真正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们就要随时准备适当地放弃另外一些追求和目标,这样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孩提时代,我们是按照快乐原则生活的。对于我们的愿望,父母总是尽量满足。当我们哭时,会马上得到食物;当我们害怕时,会得到安慰与保护;当我们生病时,会得到照料和治疗。父母关心我们是否感到舒适,只要我们大哭,他们会马上过来安慰我们,并按我们的意志行事。在小时候,我们并不懂得自我克制的必要。幼小的心灵只想马上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不懂得推迟满足或克制这种欲望。长大以后才明白,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需要对许多事物权衡比较,作出适当的取舍。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善恶之间进行选择,远不如在两者兼有的情况下选择那般艰难。比如,一个人希望发展创造性的组织才能,或者去当一个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演员,或者是做一个有影响力的牧师。很显然,他不可能同时都做到这些。在生活中两种期望可能是并不相容的,因而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在人生的早期,我们并不懂得这一点。在一个年轻人看来,他们想象中的职业都可以在将来试一试。如果要他们进行一次性选择,他们就会犹豫不决。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放弃自己想尝试的大部分职业,专心致志地去实现一个目标。

因此,我们不该向我们的孩子、朋友和爱人索取太多,我们应该宽宏大度,像卡尔·沙堡所说的那样:“松开你的手,随他们去吧!”对于不可实现的愿望,我们应该发自肺腑地大声说:“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放弃意味着什么,进而从自身寻找新的力量,奋力向前。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放弃和压抑之间是存在着原则性区别的。一个人如果压抑他所有的欲望和希望,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实现,那么他就有可能走上一条悲剧性的道路。但敢于大胆放弃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很清楚地认识到,那些欲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任何价值,在放弃之后,他们的内心变得更为坚强有力。他们敢直面人生,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做。为了长久永恒的幸福,宁愿放弃一些暂时的诱惑。如果一个人能够这样做,那么他便懂得放弃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他就不会再压抑自己。我们直面人生中的诱惑并能放弃它们,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永恒、真正的幸福,这样的话,我们便不再感到内心的冲突和精神上的重负。

然而,人们在心情不好时,会不自觉地把坏心情抱得更紧,从而无法从烦恼的死胡同中走出来,因为他不懂得割舍。

话说一位旅行者,在经过险峻的悬崖时,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抓住崖壁上的树枝,不能上下。就在他祈求能有人在此经过营救自己时,真的有一双手伸过来接他,而旅行者却因为害怕一松开树枝就坠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而把树枝抓得更紧,不肯松手。

像这样一个不懂得割舍的人,有谁能救得了他?现实中的你,是他的追随者吗?

敞开你的视野与胸怀,别跟自己太计较

人生途中,很多事情都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但是我们可以灵活地把握自己,及时地扭转方向,这样才能换来柳暗花明。类似钻牛角尖的坚持已经不是被推崇的人生态度。试着放松,试着改变,别跟自己过不去。

人生的苦恼多半来自于自我困扰,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拥有的少,而是以为自己能够得到更多。当现实和想象有距离时,这时候烦恼和失望就出现了,然后就开始自我折磨,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这种没有意义的自怨自艾只是跟自己较劲。如果能够把这些无谓的计较放在与命运的抗争上,肯定是另一番风景。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静下来想想你会发现人的力量对于宇宙而言又是多么地微乎其微。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人类的力量所无法办到的,这时就不要再把责任压在自己身上。失眠、抑郁、失落都是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我们要及时清理这些心灵垃圾,轻装上阵,才能摆脱过去,迎接新的明天。当然,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是没错的,尽力利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当遇到力所不及的境况时,不要为难自己,只要我们尽力了,那么我们就问心无愧。

面对人生要懂得取舍,懂得退让,别跟自己过不去,这才是人生的智慧。

举个婆媳关系的例子吧,这个问题或许让很多人头痛着。站在局外者的高度上看媳妇和婆婆之间的矛盾:媳妇和婆婆生气,婆婆向儿子告状,儿子再向妻子问罪,妻子无论有理无理都会惹一肚子气,折腾了一圈,发现原来这一切竟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罢了。事实上,双方相互理解一点,不仅给对方一个空间,也是给自己一个海阔天空。从母亲的角度来讲,儿女自有儿女福。孩子们既然已经长大,那么就应该放手让他们成长,自己为了孩子的事情也已经辛苦了大半辈子,剩下的路就让他们自己去走吧!少插手,少操心,年纪大了已经经不起折腾,那么何必又来拿儿女事来为难自己呢?从儿女的角度来看,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对方是你所爱的人的至亲,但从这点来看,尊重和关怀也应该是必须的。不要吝啬财物或者关爱,适当地给予你会收获更多。只有跟自己过不去的愚者才会把自己的家庭搞得乌烟瘴气,相信一点:家和万事兴。

别计较太多,用一个宽阔的胸怀去接受别人,这才是明智之举。一个人生活得快乐与否并不是由他拥有多少财富、拥有多少权利来决定的,关键还是他的心态,一颗快乐的心包含宽容,包含忍让。通情达理,不跟自己较劲,这样才是珍惜自己,热爱自己。

别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精神的洒脱。心情灰暗的时候,给自己的郁闷寻找一个发泄的突破口。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一个积极的消遣方式,放松自己的心情。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出乎了我们的掌握,我们不能掌握命运,但是我们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改变现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无法改变阴晴,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没有什么跨不过去的沟,何必拿一些外物来折磨自己,苛求自己呢?对自己有信心,对他人有宽度,对生活有微笑,这样才是善待自己。

别跟自己过不去,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和快乐。每一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每一天进步一点点;每一天给自己一个微笑,每一天保持一个快乐心情。人生不是单色的,人生不是仅仅一个目标,所以放开你的视野与胸怀,善待自己的每一天。

不必计较,生活在潇洒与豁达的心境中

俞敏洪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他指出,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以及种种不如意之处,我们应该生活在潇洒与豁达的心境中,不必计较太多。

所谓潇洒与豁达,就是在知道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后,仍然能够用一种开放的、快乐的心态来经营自己的生活。当别人批评你,指正你的缺点的时候,你承认自己有这个缺点,你可以改正,但是你不应该因为别人指责你的缺点而怒发冲冠。当别人说你身高偏低的时候,如果这是事实,你就承认。当别人说你面貌不佳的时候,如果你确实长得不漂亮,你不妨也坦然接受。对于不能改变的事实,我们没有必要过于计较。

如果你身材不好、面貌不佳,不妨告诉自己:“在身材和面貌之外,我还有很多精神、文化、气质,这些都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身材不能提高,但是灵魂可以提高。”邓小平身材不魁梧,面貌也不英俊,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敢说邓小平不伟大。因此,你不能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更何况,别人的看法会随着你的进步而发生改变。

全国最佳健康老人、被誉为“军中不老松”的百岁将军孙毅,在当年的长征路上,按照他的级别,本应配马。但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却以“孙毅是白军过来的”为由,取消了他的骑马资格。面对如此歧视和不公,孙毅却一笑置之:“没有了四条腿,我还有两条腿嘛!”就这样,他毫不在意地凭着自己一双铁脚板走完了长征路。每当有人提起这段不愉快的往事时,将军总是豁达地调侃道:“我还真要感谢那位李德先生,他使我锻炼了两只脚,为健身打下了基础。”多么幽默而富有大将气魄的情怀啊!孙毅将军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与他豁达的人生观是脱离不了关系的。

记得朱国勇曾写过一篇关于《抬头与低头》的文章,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深深地感悟到“不计较”胸怀的伟大魅力。文章这样写道:

这是一所宁静美丽的江南小城。小城西北角,有一所大学。繁花修树,小径回廊,校园美丽而安宁。一条清粼粼的小河,从校园中穿过,把校园一分为二。每个早晨,总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沿着小河慢跑,从东向西,再从小河的另一边跑回来。无论寒暑,很是规律。

这位老人姓赵,是中文系的教授,平和朴实,总是温和地微笑。

可是,有不少学生对这位教授的印象并不好。因为,这位教授历史上有污点。据说,“文革”时,有一次,一个造反派把一大碗剩菜扣在他脑门子上。他呢,只是呵呵笑着,也不理自己满脸的污秽,而是先把造反派身上溅落的一片菜叶子擦掉了。造反派不由得没了脾气,嘴里咕哝几句,转身离去。

经过学生们一届一届地口口相传,教授没有骨气的坏名声就在校园中传开了。

一次上课时,一位男生迟到了,教授淡淡地批评了他几句。这位男生怀恨在心,回到座位上不久,就举手说有问题请教。“我认为,人活着就要抬头挺胸,而低头垂尾是可耻的!教授您以为如何?”男生一边说,一边用挑衅的目光盯着教授。话没说完,教室里已是一片窃笑。等大家笑停了,教授才平静地说:“如果,抬头是在看云娱情,如果,低头是在看路防跌,又何所谓抬头低头呢?”

学生们听了,默然无语。教授清了清嗓子继续说:“大家一定听说过我的故事。可是,你们知道吗?当年我们这所学院里,和我一同被打为反革命的,有七名教授。一年后,死了六个。只有我,活到了现在。”

教室里,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个男生涨红着脸站了起来:“教授,我错了。”教授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阳光温暖而洁净,透过窗户斜斜地射进来。教授又开始讲课了。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量,仿佛一条大河在大地上缓慢却沉稳地流淌。讲桌下,是学生们一张张专注而感动的面庞。

是的,一个人,只要内心有所坚守,抬头或低头不过是无足重轻的外在形式。

抬头时,便看云;低头时,便看路。淡泊宁静,自然从容。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